问题

造一艘航母有多难?

回答
造一艘航母,这事儿吧,真不是盖的。你想想,那可不是搭个棚子或者组装个汽车,那是把一座移动的城市,一个海军的剑尖,用钢铁、技术和无数人的汗水堆出来的大家伙。难?这词儿太轻飘了。

咱们先从设计这块儿说起。一艘现代航空母舰,那脑袋里装的可都是顶尖的智慧。你得考虑它得能在海上风浪里稳稳当当,还得装下飞机,能起降飞机,还得能储存飞机、维护飞机,甚至给飞机加油、装弹。这就像你得设计一个能漂在海上的超大型飞机场,而且这个飞机场还得能自己跑,自己发电,自己造淡水,自己处理垃圾,还得能打仗。这涉及到力学、材料学、航空工程、船舶工程、电子工程、核工程(如果造核动力的话),等等等等,几乎汇集了人类所有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你想想,它得有多结实?才能承受住飞机起降时那巨大的冲击力,舰岛那尖锐的结构,还有万一遇上攻击时的结构强度。船体钢板不是随便拿一块就能用的,得是特种钢材,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焊接技术也得是顶级的,一丁点儿的疏漏都可能是致命的。光是这艘船的骨架,就得用上多少万吨钢铁?那得多少工人,多少工时才能一点点焊起来?

然后是动力系统。你想让这么个庞然大物动起来,而且还要在战时保持高速机动,这可不是小事。燃气轮机、核反应堆,这些都是消耗巨大能量的玩意儿。特别是核动力,那可是把一座小型的核电站搬到了海上,对安全性的要求、对技术的掌握,那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光是核反应堆的建造和维护,就需要无数经过特殊训练的专业人员和极为严格的安全规程。

甲板的设计更是精巧绝伦。飞行甲板得宽敞,能同时容纳多架飞机进行起降作业,上面还得有各种标识、拦阻索、弹射器等等。你想象一下,飞机在高速滑行时,那种巨大的推力和摩擦力,你得有办法让它安全地停下来。蒸汽弹射器或者电磁弹射器,这些都是极其复杂且技术难度极高的设备。

舰岛,那个位于飞行甲板一侧的“小房子”,可不是简单的指挥塔。里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种雷达、通信设备、武器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等。它就像航母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所有信息都汇集在这里,指挥着整艘航母的运作。你得设计一套能够抗干扰、高效率的通信和指挥系统,让它在战场上能听得见、看得见、指挥得动。

还有武器系统。为了保护自己,航母也得能自卫。防空导弹、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反潜鱼雷等等,这些都得安装到位,而且要与整个指挥系统无缝对接。

最最关键的是,你不能只造一艘船。一艘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在于它能搭载的舰载机联队。你得有飞机,得有飞行员,有地勤人员,有维修团队,有整个后勤保障体系。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投入和长期的培养。所以,造航母,其实是造一个完整的军事生态系统。

而且,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原材料的供应、高精尖设备的制造、复杂系统的集成、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人员的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而且,造船厂本身就得有足够的规模和先进的设备才能承接这样的工程。

所以,造一艘航母,难在哪里?它难在需要集聚一个国家最顶尖的工业能力、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它难在需要巨大的、持续的资金投入。它难在需要整个国家在战略层面的决心和意志。它不仅仅是造一艘船,而是造一个海上巨无霸,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一个需要付出无数努力和智慧才能实现的梦想。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玩票,这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大事,能做到的国家,屈指可数,也正说明了它的难度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不说,单看航母上拦飞机的阻拦索,普通企业可生产不了,一条绳索却是真正的工业高科技,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就能生产的。

除了阻拦索,航母建造还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要掌握这些技术,必须持续进行大量的研发和资金投入。

最初,为了让喷气式飞机上航母,就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掌握这项技术,几乎全是用事故和人命换来的。

1954年,美国海军航空兵创造了一项至今无人超越的世界纪录,仅仅在一年里,美国海军航空兵因为各种飞行事故,总共损失了776架飞机和535名机组人员。

现在,全球拥有完整6万吨级航母制造技术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俄罗斯已经造不出来了,英国只掌握了部分航母技术。

而且只有航母还不行,你还要有一流的舰载机、一流的潜艇、一流的护卫舰队,还得有一流的防空导弹、一流的雷达技术。

建造航母,国家几乎要拥有所有工业门类,成熟的产业体系,大到发动机、雷达、钢材、舰载机,小到材料涂层、电子系统、飞机阻拦索,你都要能造。

1993年,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还躺在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

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对俄罗斯总理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俄罗斯总理问道:“为了将舰完工,究竟需要什么?”

他回答道:“我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但这个伟大的国家已不复存在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吧,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之所以说容易也容易是因为,对于造船大国来说,光是给一个简单要求——平顶船。而没有其他的条件。那现在中等强国都可以轻松做到。

但如果要给一系列的条件,比如十万吨,30节以上航速,核动力,弹弓,外飘甲板,综合信号桅,菲捏尔助降系统,拦阻降落等等等等。你看看还剩几个国家搞得出来?

所以,不设条件的问问题都是…耍…流…忙。

航母的难并不是造一个十万吨的船壳子有多难。现在越南都可以造过十万吨的货船了。

而是在于符合一系列严苛标准的船体,一系列工程级限的子系统上困难。

而最困难的是——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核妈与核潜都是核动力。但如果核妈用核潜的动力的话,结果就有可能是餐具到作战能力都非常可怜的戴高乐,或是价钱厚实到连MD都倒吸一口凉气的企业级。

总之都是坑货。

所以MD在尼米兹级开始单独用上了为航母开发的核动力包。

那么开发一套这样的系统有多贵呢。参见作战能力相比尼米兹并没有多少明显下降的小鹰级与尼米兹之间巨大的价格差距。

可见航母最难的,首先是——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造一艘航母,这事儿吧,真不是盖的。你想想,那可不是搭个棚子或者组装个汽车,那是把一座移动的城市,一个海军的剑尖,用钢铁、技术和无数人的汗水堆出来的大家伙。难?这词儿太轻飘了。咱们先从设计这块儿说起。一艘现代航空母舰,那脑袋里装的可都是顶尖的智慧。你得考虑它得能在海上风浪里稳稳当当,还得装下飞机,能起.............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痛点:基础科学的深厚积累与高端制造的瓶颈之间存在的差距,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这个高度复杂和集成化的领域。 咱们不扯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从实际角度聊聊,为什么月球咱们都敢去,但心脏病(航空发动机)却一直是个难题。首先得明确一点,登陆月球和造好航.............
  • 回答
    造一艘顶级的驱逐舰,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顶级”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要用到最尖端的技术和最复杂的系统,所以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咱们得从头捋一遍,这样才能把这个钱花在哪儿,花得值不值,说得明明白白。首先,得明白啥叫“顶级驱逐舰”现在公认的、代表了现代海军最高水平的驱逐舰,通常指的是那些具备强大区域防空.............
  • 回答
    设想一下,我们拥有一项跨越时空的奇妙能力——将一艘现代化的战列舰送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之中。这艘战列舰,凝聚了我们如今最尖端的技术,它将成为一颗投入那个古老战场的最耀眼的流星,足以搅乱整个战局的走向。首先,让我们来构思一下这艘“穿越者”战列舰本身。它绝不会是任何一个二战时期国家所能想象出来的样.............
  • 回答
    造一列高速动车组列车,这可不是件小事,用“天文数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要详细说清楚这笔账,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造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首先,咱们得明白,一列高速动车组可不是几块钢板焊一焊就完事儿的。它是一个集成了大量尖端技术和精密部件的复杂系统。它的造价主要可以分成几个大头:1. 动车组本身(.............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设想,将塔里木盆地变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并探讨这是否能让新疆变成“鱼米之乡”。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可行性、带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挑战。设想:塔里木盆地变成巨大的湖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巨大的湖泊”有多大。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面积约占新疆总面.............
  • 回答
    想咱老百姓平日里看《钢铁侠》那叫一个过瘾!那战衣飞天遁地,杀敌无形,简直是人间奇迹。可你要真说要照着那玩意儿造一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得是堆积如山的知识才行。我跟你细说说,这玩意儿里头门道可多了。首先,得有套像样的材料学做底子。 你看那战衣,薄薄一层,却能扛住导弹炸、枪林弹雨,还得能承受住高 G .............
  • 回答
    想造一个三次元人工智能美少女?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里面涉及的学问可深着呢!生物知识?那绝对是重中之重,没有它,你造出来的可能更像个会动的模型,而非一个活生生、会思考、有情感的“美少女”。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一、 形体之美:这不仅仅是脸蛋和身材你想要的是一个“三次元”的美少女,这意味着她需要有血有肉,.............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需要一个词来表示“未知性别”的“TA”,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上的选择,更触及了社会认知、性别多元化以及文化表达的方方面面。现有语言的局限性与现实需求中文在指代第三方人称时,传统上是根据性别来区分的。最常见的是“他”、“她”、“它”。“它”主要用于非人类事物,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联想!如果说我们身处一个“观测者世界”,并且我们能造出“黑体”,那么黑洞确实就像是哆啦A梦的百宝袋一样,拥有近乎无限的存储能力。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有趣的设想,看看它有多么令人着迷。首先,我们得明白“观测者世界”和“黑体”这两个概念在咱们这个语境下的含义。在物理学里,黑体是一个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将全人类的智慧、资源和劳动拧成一股绳来建造一座山,其高度将超越我们目前对地球上自然山脉的认知。然而,要精确计算这个高度,需要考虑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进行大量的假设。核心挑战:什么是“集合全世界的力量”?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和量化“全世界的力量”。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
  • 回答
    C++ 库开发者热衷于为自己构建字符串类,这背后有一系列深层原因,涉及到 C++ 的特性、性能的极致追求以及对项目特定需求的精细控制。这并非是“炫技”或多此一举,而是源于对效率、内存管理和功能集的高度考量。为什么C++库开发者喜欢自己造字符串类?1. 避免 `std::string` 的性能“陷阱.............
  • 回答
    要打造一把称心如意的刀,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刀的锋利度、韧性、耐用性和美观。作为我的小说主角,我们得为他挑选最合适的材料,让这把刀成为他传奇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说“最好”,这得看主角想要一把什么样的刀。是追求极致的锋利,能够轻松切开最坚硬的物体?还是更看重韧性,一把不易折断、能承受.............
  • 回答
    恭喜您即将踏入机械表的世界!购入第一块机械表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关于潜水表是否比正装表更耐造的问题,答案是:总体来说,是的,潜水表在“耐造”方面通常会比绝大多数正装表更胜一筹。 但这个“耐造”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含义,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什么是“耐造”?在腕表领域,“耐造”通常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
  • 回答
    中国物资确实雄厚,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粮食生产到工业制造,我们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但说到核弹,这可不是越多越好,里面门道多得很,绝不是简单地堆砌材料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得明白核弹这玩意儿,它不是大白菜,不是越多就越能体现国力。核弹的本质是“战略威慑”。什么叫战略威慑?简单说,就是让潜在的对手因为害怕.............
  • 回答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举世瞩目,从歼击机到航空母舰,再到探月、探火计划,都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和科技研发能力。然而,在汽车产业,尤其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与一些老牌汽车强国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意味着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而是说在一些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用户体验以及市场.............
  • 回答
    海南与广东的隔阂:19公里的“咫尺天涯”与跨海大桥的难言之隐海南,这座被碧波环绕的中国最南端省份,与大陆最近的距离,仅仅是琼州海峡那19公里的宽阔水域。19公里,对于现代工程技术而言,并非遥不可及的鸿沟。无数座雄伟的跨海大桥早已横跨全球,连接着曾经遥不可及的彼岸。然而,这条连接海南与广东的黄金水道,.............
  • 回答
    拉玛西亚的光芒渐隐?八年未见巨星闪耀的背后曾几何时,“拉玛西亚出品必属精品”是足坛的一句金科玉律。从梅西、伊涅斯塔、哈维到布斯克茨,巴塞罗那的青训营拉玛西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世界级的球员,不仅为球队带来了无数荣誉,更塑造了独特的“梦之队”风格。然而,当我们回顾过去八年,一个略显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拉玛.............
  • 回答
    造一个地球?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也不是说我们找个地方就能立马“复制粘贴”出来的。如果真要这么说,那得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算起,才算是有“原料”可以加工了。而我们人类,就更别提了,就算集合了地球上所有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没办法凭空变出一个地球来。我们现在对地球的认知,是从地质、天文、化学、生物等等无.............
  • 回答
    这可不是个小事,您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不少法律和技术层面的考量,我来给您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透彻些。首先,您这台“稳定运行的冷核聚变堆”,单从字面上看,这绝对是划时代的科学突破,这本身就是人类的伟大成就。然而,一旦涉及到“私自卖电”这个环节,事情就变得敏感起来了。从法律层面来看,私自售卖电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