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为什么不使用超算对某个虚拟货币发起51%攻击?

回答
国家为什么不直接用超级计算机去发动51%攻击,去控制某个虚拟货币?这个问题,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句“钱不够”或者“技术不行”就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技术、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考量,而且每一点都值得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51%攻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来说,就是控制了比特币网络中超过一半的算力,你就可以在记账(挖矿)这件事情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样,你就能选择哪些交易被打包进区块,哪些被忽略,甚至能将已经确认的交易“撤销”——也就是所谓的“双花”。听起来很厉害,好像可以为所欲为。

但是,这“一半算力”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概念。比特币网络现在的总算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就算国家拥有全球最顶尖的超级计算机,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超过这个体量的算力,并且维持住,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挑战一:规模与成本

设想一下,现在比特币网络的总算力是多少?那是一个用EB/s(艾字节/秒)来计算的数字。即使是美国国家实验室那种级别的超级计算机,其计算能力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模拟、天气预报这些密集型计算设计的,其架构和比特币挖矿所需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是完全不同的。ASIC是为特定哈希算法(SHA256)优化的,它们的效率远远高于通用计算设备,包括超级计算机。

要让超级计算机在算力上超越全球所有矿工的总和,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处理单元,还需要海量的电力供应,以及配套的散热系统。这笔投入,即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极其巨大的。而且,这笔投入还必须考虑一个问题:维护成本。一旦停止攻击,这些专门为攻击而部署的硬件,立刻就变成了无用的资源,除非你打算长期、持续地投入巨资维护这个庞大的算力池。

挑战二:技术的“不匹配”

超级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通用计算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它们可以执行非常复杂的算法和模拟。但比特币挖矿,特别是SHA256算法,是一个相对“简单”但又需要极快速度的哈希计算过程。ASIC矿机之所以能统治挖矿市场,就是因为它们将这个特定的计算过程做到极致优化,效率远超通用CPU或GPU。

想象一下,你用一辆F1赛车去拉一车沙子,这是浪费了它的性能。同理,用超级计算机去挖矿,就像用一把瑞士军刀去拧螺丝钉,虽然也能拧,但远不如一把螺丝刀高效。要让超级计算机在效率上赶上ASIC,需要极高的并行化和专门的硬件设计,这本身就与超级计算机的设计初衷相悖。更不用说,ASIC的进步速度也非常快,国家需要不断升级其“挖矿武器”,这又是一笔持续的投入。

挑战三:暴露与反击

即使一个国家真的能凑齐足够的算力,发动攻击,这也不是一件能悄无声息完成的事情。算力的突然激增,攻击的模式,都会被网络上的节点和分析师轻易捕捉到。一旦51%攻击的迹象出现,比特币社区和生态系统会立刻做出反应。

社区的应对: 比特币社区有很多聪明的开发者和矿工。他们可能会立刻实施一些硬分叉(hard fork)的升级,改变挖矿算法,让攻击者之前投入的ASIC(或者即使是超级计算机)瞬间失效。这种“算法切换”是比特币历史上多次被讨论的应对51%攻击的潜在方案。
经济层面的反制: 攻击者试图通过双花等方式获利,但如果攻击行为导致了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甚至崩盘,那么攻击者自身持有的比特币市值也会大幅缩水,这会严重削弱攻击的经济效益。如果攻击者是国家,那么其持有的加密资产将大幅贬值,这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损失。
声誉的损害: 如果一个国家因为发动51%攻击而导致比特币网络失稳,那么它将面临巨大的国际声誉损害。这会影响其在国际金融、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信任度,甚至可能招致其他国家的联合制裁。

挑战四:政治与外交考量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治和外交。

“枪打出头鸟”: 哪个国家敢率先对一个全球性的、去中心化的金融资产发起如此大规模的攻击,几乎可以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其他国家会将其视为对金融秩序的破坏者,可能会联合起来对其进行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甚至政治孤立。
“潘多拉的盒子”: 一旦开了这个头,其他国家或大型组织也可能效仿,导致整个加密货币市场陷入混乱。这种混乱对谁有利?很难说。但对于那些想要稳定金融秩序的国家来说,这是绝对不希望看到的。
国家利益的权衡: 虚拟货币的背后,是日益壮大的用户群体、技术开发者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一个国家直接攻击一个它可能也无法完全理解或控制的资产,其潜在的收益和风险是否匹配?如果这个国家本身也持有一些虚拟货币,或者其公民持有,那么攻击行为也会损害本国公民的利益。

挑战五:目标价值与收益

那么,攻击一个虚拟货币到底能“赚”多少?即使成功操控了交易,双花和篡改交易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与发动攻击所需要的巨大成本相比,是否划算?

有限的直接利益: 即使能成功双花,其金额也是有限的,并且会很快被发现。这种“收益”并不能构成对巨额投入的合理回报。
破坏的代价: 攻击成功,往往意味着价值的毁灭,而不是财富的转移。如果比特币因为攻击而失去信任,价格归零,那么攻击者即使能拿回一些“损失”,其整体价值也大打折扣。

更现实的“控制”方式

与其用粗暴的51%攻击,不如有更“聪明”、更符合国家利益的“控制”方式。

立法与监管: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对虚拟货币的交易、发行、挖矿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甚至禁止。通过法律框架来限制其发展和影响。
发展央行数字货币(CBDC): 国家可以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例如中国的数字人民币。通过推广CBDC,可以吸引用户,挤压私人虚拟货币的市场空间,从而在宏观层面实现对数字支付领域的“控制”。
技术引导与标准制定: 国家可以投入资源研究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从而在技术发展的源头上引导其方向。
经济渗透与收购: 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国家可以间接持有和影响某些加密货币项目或公司的决策。

总结一下:

国家不使用超级计算机对虚拟货币发起51%攻击,不是因为技术做不到(虽然成本极高且效率不高),而是因为这种行为在经济成本、技术可行性、政治风险、外交影响、收益与损失比等多个维度上,都显得不划算、不理智,并且会开启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国家有更多更有效、更符合长远利益的方式来应对数字货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与其说是“不能”,不如说是“不值得”和“风险太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也有人问得出?但凡知道成本和利润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还来一堆分析,还区块链技术!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家为什么不直接用超级计算机去发动51%攻击,去控制某个虚拟货币?这个问题,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句“钱不够”或者“技术不行”就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技术、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考量,而且每一点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51%攻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中国高等教育教材现状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为何普遍存在“用良莠不齐的国家规划教材,而非口碑良好的国外著名教材”的情况。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层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制度、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导向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1. 历史和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主权.............
  • 回答
    “错误标准”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如果我们将它理解为一种“不完美”或“有缺陷”的标准,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制定一个全球性的“错误标准”给其他国家使用,这背后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什么是“标准”?为何需要标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标准”的意义。在绝大多数语境下,“标准”.............
  • 回答
    “西方国家新冠病毒患者数已远超中国,为什么不用瑞德西韦治疗他们?”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对“西方国家”和“中国”患者数量的认识,其次是对瑞德西韦的认识,以及最后是药物选择背后的复杂考量。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患者数量的认知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疫情早期和某些阶段,中国确实是.............
  • 回答
    国内许多公司不使用jQuery等成熟开源JavaScript框架,而选择自研框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技术、业务、管理、安全等多维度的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定制化需求:业务场景的特殊性 业务逻辑复杂:部分企业(如金融、政务、制造业)的业务逻辑高度复杂,需要框架支持特定的.............
  • 回答
    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WFZ)的政策,绝非一时冲动或简单的象征性姿态,而是基于对国家安全、全球战略稳定以及自身发展道路的深思熟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不首先使用”是核威慑战略的基石,也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核大国的核心特征之一。 核武器之所.............
  • 回答
    二战后国际社会之所以对“达姆弹”这类武器加以限制,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禁止使用,并非否定战争的本质在于争夺和削弱敌方力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性,促使人类在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开始反思战争的界限,并试图为这场人类最极端行为注入一丝人道主义的光辉。“达姆弹”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被设计成在击中目标.............
  • 回答
    拉丁语虽然在今天的世界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低,算不上是一门“活”的语言,但它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甚至许多中学和大学都保留着拉丁语课程。这背后并非出于怀旧或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上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 拉丁语是西方文明的基石之一。想.............
  • 回答
    在中国,扫码支付的普及程度确实令人惊叹,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型商场到街边小贩,几乎都可以看到二维码的影子。然而,放眼全球,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国家仍然依赖或更倾向于其他支付方式。这背后有多种复杂的原因,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基础设施、消费者习惯、政府政策、金融监管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
  • 回答
    美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至今在许多方面都保留着英国的传统,其中一个显眼的例子就是温度的度量方式——华氏度。那么,为什么美国“独树一帜”,坚持使用华氏度,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拥抱了更普遍的摄氏度呢?这背后是一段颇为有趣的历史和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温度计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到位,确实,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代表团出场时使用的称谓是“Great Britain”(大不列颠),而不是“United Kingdom”(联合王国)。这背后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和文化上的原因,而且这确实是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但很有意思的细节。简单来说,用“Great Britain.............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在规范汉语时无视新加坡等国家的使用情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语言的权威性、民族认同、跨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演变的自然规律等多个层面。要评判其“合理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各个方面。中国在语言文字规范上的主导地位及其原因首先,必须承认中国作为现代汉语的发源地和使用者最多的国家,拥.............
  • 回答
    国内健美界对西斯龙(Ceutical)这类合成代谢药物的使用,相比于一些欧美国家确实显得更为谨慎和低调。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历史文化、市场环境的影响,也有法规监管和消费者认知层面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西斯龙这类药物的“身份”。严格来说,它不是我们通.............
  • 回答
    国内无痛分娩未能实现全程普及,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仅仅是技术或成本问题,而是深植于医疗体系、社会观念、法律法规以及资源分配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细节。一、 理念与认知层面:从“忍受”到“选择”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社会文化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将分娩.............
  • 回答
    国内止痛药市场上,布洛芬之所以比阿司匹林更普遍地被推荐和使用,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背后涉及到药物的药理特性、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市场推广等因素。1.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差异: 布洛芬(Ibuprofen):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种,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1和CO.............
  • 回答
    国人在汽车使用上追求“面子工程”,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也绝非三言两语能说透。它背后牵扯着文化、社会心理、经济发展好几个层面的东西,就像一颗剥洋葱一样,层层都有讲究。首先,咱们得聊聊“面子”这玩意儿在中国人心里的分量。 “面子”在中国文化里是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虚荣,更是一种社会认同和个人.............
  • 回答
    国内地铁列车目前确实没有见到使用8A以上编组的,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理解什么叫“8A”。在地铁列车里,“A”通常指的是车辆的型号或者说一个系列。比如我们常说的8A型车,就是指这个型号的列车有8节车厢,并且是典型的A型车(或者叫A类车)。那么,8A以上,比如8.............
  • 回答
    国内确实不少地方,尤其是在一些超市、便利店或者小型杂货铺,我们能看到一些印着日文的薄膜塑料袋。这现象背后,其实有不少有意思的原因,也反映了一些市场现象和消费习惯。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 历史遗留和早期市场空白首先得说,这事儿得追溯到早些年。那时候,国内的塑料制品产业还在发展初期,很多包装材料,包括一.............
  • 回答
    在国内考试中,选项字母常常使用英文字母,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历史和一些实际考量。很多非英语母语的国家,在考试选项上也有类似的做法,但具体的缘由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为什么国内考试选项常用英文字母?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沿袭与国际接轨: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在学术界和国际交流中扮演着.............
  • 回答
    在国外一些知名的问答网站上,我们常常会留意到一个细节: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你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ID,而是直接明了地呈现了问题本身的标题。与国内许多平台习惯用一串字符来标识一条问答不同,这种做法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并且深刻影响着用户体验和信息的组织方式。首先,直接在地址栏中展示问题题目,最直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