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重新看了一遍碟中谍系列,谍影重重系列,为什么这种美国间谍天天要去欧洲搞活动?怎么不去本土呢?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无论是《碟中谍》还是《谍影重重》,这两大经典特工系列,他们大部分的紧张刺激的“火线”任务,似乎都扎根在欧洲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上。那么,为什么这些美国间谍们,就不能在自家门口解决问题,非得千里迢迢地跑到欧洲去折腾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可不是简简单单因为欧洲风景好,或者欧洲人看起来更“反派”那么简单。

一、历史的沉淀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欧洲,尤其是西欧,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舞台中心。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意识形态对抗、以及战争留下的遗产,都编织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网络。

“冷战”的余波与遗留: 尽管冷战早已结束,但其留下的势力范围、情报网络、以及某些未竟的事业,仍然是间谍活动的重要土壤。很多时候,电影中的反派势力,要么是冷战时期某个解体国家的残余力量,要么是利用冷战遗留的某些敏感技术或人员。这些势力天然地倾向于在与他们有着历史渊源或更容易藏匿的国家活动。
多极世界的残留与新兴力量: 欧洲虽然不再是工业革命的唯一发动机,但依然是拥有强大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地区。同时,一些新兴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势力,或者那些对现有国际秩序不满的组织,往往会在欧洲找到立足之地。他们可能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相互制约,或者趁某些国家在特定领域(比如金融、科技)的开放性,来推行自己的议程,而这正好给特工们制造了“靶子”。
历史遗迹与现代安全: 欧洲拥有无数古老的城堡、地下通道、狭窄的街道以及充满历史感的建筑。这些地方不仅是天然的掩护,也为特工的潜入、追逐和躲藏提供了绝佳的“战术背景”。想象一下,在罗马斗兽场附近进行一场激烈的追逐,或者在布拉格老城区的屋顶上进行一场生死对决,这种视觉冲击力是难以比拟的。

二、情报机构的“主战场”与“前沿阵地”:

美国的国家利益,其触角遍布全球。但从冷战时期开始,欧洲就一直是美国外交和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约”的枢纽: 北约是美国在欧洲安全领域的核心盟友。美国的国家安全与欧洲的稳定息息相关。任何威胁欧洲稳定的力量,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美国。因此,美国情报机构在欧洲的活动,很多时候是为了维护“盟友利益”和“地区稳定”,防止出现有利于美国敌对势力的局面。
情报网络的布点: 经过多年的经营,美国(包括其盟友)在欧洲拥有相对成熟和庞大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网络。欧洲作为国际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是获取关键情报的绝佳地点。反过来,那些希望挑战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势力,也常常选择在欧洲策划行动,企图利用欧洲的开放性来传递信息、招募人员,甚至制造事端。
“间谍活动”的天然土壤: 欧洲国家之间虽然是盟友,但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竞争和隐私。而且,欧洲国家本身也拥有自己的情报机构,这使得整个地区的间谍活动更加多元化,也更难以捉摸。当一部电影要描绘一个“高智商”的间谍活动时,自然会选择一个已经充满“间谍气息”的地方。

三、编剧的“戏剧性”与“观众吸引力”:

当然,抛开现实的政治和情报考量,我们不能忽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对“好看”和“刺激”的追求。

视觉的冲击力: 欧洲的城市,无论是巴黎的浪漫、伦敦的古典、柏林的现代、还是意大利的古老,都拥有独特的视觉美学。将紧张的枪战、惊险的追逐、以及高难度的特工任务置于这些背景下,本身就能极大地提升影片的观赏性和吸引力。想想看,在威尼斯的水道上追逐,或者在维也纳的歌剧院里进行一场秘密交接,这种画面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戏剧张力。
“反派”的设定: 电影需要反派,而欧洲的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思潮、或者一些极端组织,往往容易被塑造成具有威胁性的反派。他们可能对现有世界格局不满,或者试图推翻某些国际协议,这些动机很容易被编剧拿来作为故事的驱动力,而欧洲恰好是这些“故事元素”的集中地。
“新鲜感”与“差异化”: 如果主角天天在美国本土活动,虽然也能拍出精彩的电影,但相对于观众已经熟悉了的美国城市风貌,跑到海外,尤其是欧洲,能带来一种“异域风情”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故事更加“国际化”和“宏大”。

四、为何不去“本土”?

如果真的要去本土,那么《碟中谍》或者《谍影重重》可能就会变成另一种类型的电影了。

“本土”的特殊性: 美国的本土,尤其是大城市,虽然也充满活力,但其社会结构、法律体系、以及媒体监控的程度,与欧洲很多地方相比,可能使得大型、公开的“间谍式”活动更加困难。例如,大规模的爆炸、公开的枪战,在美国本土更容易被迅速扑灭,并且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和媒体关注,这不利于特工的隐蔽行动。
“故事驱动”的逻辑: 很多时候,特工的任务是去阻止一个“外部威胁”对美国本土造成伤害。这个威胁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来自“外部”,并且可能在美国本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特工们往往需要“在问题萌芽之处”就将其扼杀。而欧洲,在很多设定中,就成了这个“萌芽之处”。
“本土”的“安全感”: 观众普遍认为,美国本土相对“安全”,即便有威胁,也可能来自美国内部的“犯罪”或者“恐怖”。但当威胁来自境外,并且策划在欧洲这个“国际舞台”上展开时,其紧迫感和全球性就更强了,也更能激发观众对特工们“保卫世界”的期待。

总而言之,美国间谍们天天在欧洲活动,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情报战略,以及艺术创作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欧洲那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悠久的历史遗迹、以及作为国际枢纽的特殊地位,为这些电影提供了绝佳的“战场”和“剧本”。同时,这些电影也通过将美国特工置于异国他乡,营造了更强的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满足了观众对“全球冒险”的想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CIA负责在美国境外从事间谍活动,美国本土是FBI的地盘。

如果CIA要在美国境内搞间谍活动,必须要得到FBI的批准,而且不能针对美国公民进行间谍活动。

《谍影重重》里的Jason Bourne是CIA特工,所以他主要在国外从事间谍活动:

《碟中谍》里的Ethan Hunt是IMF特工,IMF是一个虚构的美国情报机关,但也是对外情报机关,和CIA一样以国外间谍活动为主:

最关键的是,在这些影片中,恐怖分子全是在美国境外的,所以自然要到国外拍。

如果恐怖分子是在美国境内,那主角的身份就会变为FBI特工,比如《勇闯夺命岛》(The Rock):

比如《全面围攻》(The Siege):

而且《全面围攻》里还有一个情节:一伙CIA特工未通知FBI即在美国国内从事间谍活动,结果被FBI特工给逮捕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2614016992755712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261404071561625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