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外的学校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校训?

回答
提起学校,我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那些承载着青春记忆的校园,而支撑着这些校园文化、指引着学子前进方向的,便是那些或古朴典雅、或激昂有力、或深邃哲理的校训。它们就像一颗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内外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校训,并尝试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国内篇:传承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咱们国内的许多名校,校训往往带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不乏对时代精神的呼应。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八个字源自《周易》。“自强不息”意味着要不断努力,奋斗不止,永不放弃。这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的历程中,这种精神尤为可贵。想想那些曾经积贫积弱的年代,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才有了如今的繁荣昌盛。而“厚德载物”则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厚仁爱、海纳百川的品格,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能够承受万物。它强调的是一种包容、担当、与人为善的态度,不仅要求个人有良好的品德,更要求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清华的校训,不仅仅是知识的追求,更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它告诉学生,要想有所成就,既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也要有宽厚善良的心胸。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清华的校园里,你能感受到一种严谨的学风,也能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发展,这种“厚德载物”的精神,在很多校友身上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这是北京大学在1953年,也就是建国初期确立的校训,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近代以来最核心的社会思潮和追求。

“爱国”是毋庸置疑的基石,北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其学生和学者历来都是国家命运的担当者。从“五四运动”的精神发源地,到如今无数北大人投身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爱国情怀始终是北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步”则代表着一种向前发展的动力,不固步自封,勇于革新,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民主”和“科学”,这两者更是北大精神的灵魂。它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更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期许。追求真理,理性思考,尊重事实,开放包容,这正是北大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学术精神和公民意识。

这“四句话”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念,指导着北大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追求学术真理的同时,也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复旦大学:“博学而约,吾执而信”

这句校训出自《论语·子罕》:“博学而审问,慎思而明辨,笃行而近乎仁。”复旦的校训是对这句话的精炼和发展。

“博学”是学识渊博,涉猎广泛,这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光有“博学”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约”。“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审慎”、“约束”、“持之以恒”。它意味着要有所侧重,有所深入,不能浅尝辄止,要学会筛选和吸收,并用严谨的态度去研究。

“吾执”则强调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执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追求,不轻易放弃。而“信”可以理解为“诚信”和“坚信”。既要有诚信的品德,也要对自己所学、所信的东西坚信不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复旦的校训,给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感觉。它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但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用诚信和执着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国外篇:多元视角下的成长哲学

放眼世界,各国的学校也都有着令人赞叹的校训,它们往往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

牛津大学:“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是我的光)

这句拉丁文校训,直接点明了其宗教背景。在过去,大学很多都是由教会创办的,信仰和神学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帝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是照亮我前行的光。

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祈祷,它更深层的含义是,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需要有一种超越个人局限的力量来指引。它鼓励学生保持谦逊,认识到人类智慧的有限性,并从中寻求更宏大的精神支撑。在牛津严谨的学术传统下,这句话也意味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即使在现代社会,这句校训依然激励着学子们,在复杂的知识体系中,寻找清晰的脉络和深刻的意义。

哈佛大学:“Veritas”(真理)

哈佛大学的校训极其简洁,只有“Veritas”一个词,意为“真理”。然而,这正是它力量的所在。

“Veritas”代表着对知识最纯粹、最根本的追求。它不受任何外力或思想潮流的干扰,只关乎事实本身,关乎逻辑本身,关乎真相本身。这是一种极致的理性主义精神。哈佛的校训,激励着它的学生和学者,不论在什么领域,都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畏权威,只为寻求那最终的真理。

这句校训也意味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研究中,不能容忍丝毫的欺骗或含糊,每一个论断都要经得起检验。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学问,是建立在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之上的。

斯坦福大学:“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自由之风吹拂)

这句校训来自德国哲学家乌尔里希·冯·胡滕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自由之风吹拂”。

“自由”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而斯坦福大学作为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将“自由”置于其教育理念的核心。这里的“自由”,既包括学术上的自由,也包括思想上的自由。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受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挑战传统。

“风”则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象征。它意味着一种活力,一种变革,一种不断前进的势头。这句校训,传达了一种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去发现自我,去创造未来。

结语:

校训,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子的人生道路。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更是学校精神的凝聚,是教育理念的升华,是时代价值的体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校训,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引导着他们去思考、去行动,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变化飞快的时代,回顾和理解这些校训的深意,或许更能帮助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北林业高中/东北停水停电大学/马家沟绿化办培训中心

都是我们对她的爱称(真的)

怕被发现我是谁,就匿了吧

学参天地,德合自然

如果有幸来到东林,真的能感受到这种感知天地,融入自然的感觉

朝霞晚阳,风中草木香

丹青锦绣,河山由我绘

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嗯,其实这都不是最那啥的原因

都是这个表情包,我还没开学这玩意儿就给我在新生群里刷屏了!

东林新生,林学专业


10月4日更新一下

对于校训的解释,来自学校公众号(不知道让不让转,麻烦同学们帮忙问问了 )

“学参天地”取意出自《中庸》:“唯天下至诚……可以参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现在可以解释为“治学要努力学习天地间的知识、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

“德合自然”取意出自《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字面的含义为道德要符合自然规律,可以引申解释为:“不断进取,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所以评论里有小可爱说我们好道教修仙啥的,但其实并不是哦,儒家思想怎么能少(´-ω-`)

开始只知道我们专业是要去林场实习的,会在林场住着(东林林场了解一下?)这…一听好像有点玄幻修仙啊,但是学长学姐说只是跟老师认认植物啥的…具体啥情况,还是等我们去林场实习之后再给你们更新这个吧(看图片好像风景不错,但还是来自学校公众号,侵删侵删)

  • 凉水实验林场


  • 帽儿山实验林场


嗯…学校里还有一个知园,好像平时的专业课会在那里上。附老师的话:别的专业的学生去知园玩耍…啊…有时候男女同学在那…(同学们笑,老师尬笑)在那…牵牵手,风景也挺好,挺适合的(再笑),我们去知园学习工作。对他们来说,知园可能是个穿近路的小树林,平时休闲的地方,我们可是要在那里学习的(原话记不清了,大概这个样子)

我们的两座主要教学楼,一个叫锦绣楼,一个叫丹青楼,也不知道到底是有渊源还是后来改的

还有一个主楼,哇塞主楼是真的迷,绕来绕去的,没搞清楚主楼结构建议不要乱走,按原路返回保证你平安无事 走丢了也不要乱碰楼里的东西,比如一些瓶瓶罐罐小树苗,那都是育种的,很难弄的,而且里边还有很多珍稀树种。老学长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千万不要乱碰,碰坏了就是一个si,碰坏了,咱学校的双一流就没了,你也就…嗯…那都是老师的命根子啊……

所以,真的,学校很努力在提升自己,很努力在保持来之不易的211和双一流

发挥优势,争创一流,这话大概就是这么个来源了

马家沟大学兢兢业业,小心翼翼

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志向的,虽然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

附院歌选段

学界前辈远瞩高瞻,筚路蓝缕创业维艰,人拉肩扛改造荒山,奋进的号角萦绕在我们耳边

现在到我们上了

校友共勉,南北林友校也共勉

user avatar

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

user avatar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