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婆婆照顾孙子,要求儿媳每月付3000元工资,不然不带,婆婆说她没有义务照顾孙子,大家怎么看合理吗?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塞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儿媳妇给婆婆带孩子,婆婆却提出要每月3000元工资,否则就不带,还说自己没有义务。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钱,更是两代人之间关于亲情、责任、尊重和界限的问题。

从婆婆的角度看,有没有道理?

“没有义务”这个说法,法律上确实站得住脚。 传统观念里,老人带孙子是出于疼爱孙子、帮助儿女,是情分,不是本分。法律上并没有规定祖父母必须抚养孙辈。
婆婆付出了时间和精力。 照顾一个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是非常辛苦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体力和耐心。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几乎是全天候的待命,这中间还要包括喂奶、换尿布、洗澡、哄睡、陪玩、处理孩子的各种突发状况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付出。
婆婆也有自己的生活。 即使退休了,很多老人也有自己的社交圈、爱好、或者需要照顾自己的身体。带孩子占据了她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影响到她们原有的生活节奏和质量。
“养儿防老”的概念模糊化。 以前“养儿防老”的概念比较普遍,父母付出很多,子女自然要回报。但现在很多家庭,子女的经济条件普遍比父母好,父母也更注重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婆婆可能觉得,自己辛劳半辈子,也应该享受一下晚年生活,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带孙子上。
经济压力。 虽然是婆婆,但也不能排除她也有自己的经济压力,比如需要支付自己的生活开销、医疗费用,或者有其他的经济需求。3000元一个月,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从儿媳妇的角度看,心里怎么想?

婆婆带孙子是“应该”的? 很多儿媳妇心里可能会觉得,婆婆带孙子是出于对孙子的爱,也是对儿子的帮助,是一种家庭责任的体现。毕竟,孩子是他们家的骨肉,婆婆带孩子,也是帮儿子儿媳分担了很大的压力。
不给钱就“不带”,感觉像“交易”。 听到“要钱才带”,会觉得婆婆的爱是有条件的,这让儿媳妇感到被“绑架”,或者是觉得婆婆不够疼爱孙子,甚至有些“势利”。
经济压力。 3000元一个月,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夫妇来说,可能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如果孩子有其他的抚养成本,这笔钱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吃力。
婆媳关系敏感。 婆媳关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加上金钱的介入,往往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钱到位了,可能怕婆婆觉得“雇佣”,钱不到位,又怕被婆婆“恩将仇报”。
公平与付出。 如果儿媳妇在家付出的家务劳动也很多,或者她自己也有工作,那么她可能会觉得,婆婆的要求是一种不平衡。

那么,这件事的“合理性”到底在哪里?

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合理”与“不合理”,更多的是“情理”与“现实”的博弈。

如果单纯从“义务”的角度来说,婆婆不带是合理的。
如果从“亲情”、“家庭责任”的角度来说,不收钱带是“情分”,是“人情”。

大家怎么看?

我看到网上类似的讨论,通常会有几个主流的观点:

1. “就该给钱!” 这部分人认为,婆婆付出的是劳动,是有价值的。现在请一个全职保姆,一个月多少钱?3000元算是少的了。婆婆带孩子,减轻了儿子儿媳巨大的经济和精力压力,给钱是应该的,也是对婆婆付出的肯定和尊重。这样还能保持比较好的婆媳关系,避免一些因为“不给钱”而产生的矛盾。
2. “不应该给钱,这是亲情!” 这部分人认为,婆婆带孙子是天性使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扶持。给钱会把亲情变成交易,反而容易伤感情。如果非要给,可以给一些“营养费”、“辛苦费”,或者在其他方面(比如给婆婆买东西、带婆婆旅游)进行补偿,而不是直接“发工资”。他们觉得婆婆提钱,显得太功利。
3. “看情况!” 很多人会觉得,这事没有固定答案,要看具体情况:
婆婆的经济状况。 如果婆婆经济条件很好,完全不需要这笔钱,那她坚持要钱可能就有点说不过去。但如果婆婆经济不宽裕,那她开口要钱,也能理解。
儿媳妇的经济状况。 如果儿媳妇经济压力很大,3000元确实是负担,那可能就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
婆婆带孩子付出的程度。 是全职带,还是只是偶尔帮忙?全职带付出的精力是巨大的。
婆婆的意愿和态度。 是主动提出,还是在被问及后提出的?是强势要求,还是商量的口吻?
家庭的沟通和协商。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儿媳妇、儿子、甚至可以加上公公)好好沟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我的看法(如果一定要说的话):

我觉得,在很多情况下,出于对婆婆付出的尊重和感谢,适当的经济补偿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 毕竟,现在请个靠谱的保姆,3000元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保姆和婆婆在感情和信任度上也有很大区别。婆婆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这是对儿女家庭的巨大帮助。

但同时,“工资”这个词确实有点生硬,容易让人觉得是雇佣关系,冲淡了亲情。 如果婆婆能以“感谢您的辛苦付出,我们每月给您准备一些生活费/补贴/辛苦费,您看这样行吗?”的方式提出,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

儿媳妇可以主动表达感谢,并提出经济上的补偿方式。 比如:“妈,您带孩子太辛苦了,我们感谢您。这样吧,您在家带孩子,我们每月给您3000块钱,您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当零花钱,您看怎么样?”
儿子在其中应该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既要理解妈妈的辛苦付出,也要体谅妻子的感受,并积极与双方沟通,提出解决方案。
婆婆也可以考虑,提出“工资”是否会影响婆媳感情,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感谢。

最终,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付出之上的。金钱的介入,需要更加谨慎和有智慧的处理方式。如果婆婆坚持“不给钱就不带”,而儿媳妇觉得“不给钱就是应该的”,那这件事情就会变成一个无解的难题,对谁都不好。

所以,这事儿“合理”与否,真的得看你怎么定义“合理”了。是法律上的义务?是亲情上的自然流露?还是经济价值的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合理,也可以不合理。每个家庭有不同的结构,内部统一意见即可,没必要寻求通解。

婆婆确实没有义务照顾孙子。但孩子的父亲有。

婆婆照顾孙子的性质实质上相当于婆婆帮孩子的父亲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所以这件事情就变成了:孩子的父亲照顾孩子,是否可以找孩子的母亲要钱?

先别急着回答,我想先性别互换的问问:孩子的母亲照顾孩子,是否可以向孩子的父亲要钱?

想清楚了上边那个问题的答案,再想想。如果这样的话,孩子的父亲在家照顾孩子,是否可以向孩子的母亲要钱?

我觉得回答可以或者回答不可以都行,但不要双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塞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儿媳妇给婆婆带孩子,婆婆却提出要每月3000元工资,否则就不带,还说自己没有义务。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钱,更是两代人之间关于亲情、责任、尊重和界限的问题。从婆婆的角度看,有没有道理? “没有义务”这个说法,法律上确实站得住脚。 传统观念里,老人带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局面。你夹在婆婆和孩子之间,同时还要承受着公公重病的压力,这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先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梳理,看看能做些什么。首先,你需要承认你此刻的感受,并且允许自己感到委屈、焦虑,甚至生气。 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你的错,你也不是超人。你的感受是真实且重要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目前的情况.............
  • 回答
    结婚两年多,有个九个月大的宝宝,全靠婆婆和老公在家操持,你一个人在外打拼,想着不让奶粉钱的压力压垮自己,这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咱们都不是铁人,一边要打拼事业,一边还要顾着家里,确实是挺不容易的。首先,咱们得理清一个问题:“不想出奶粉钱”,这个想法的背后,其实是对家庭经济贡献的一种平衡和对自身价值的体现.............
  • 回答
    面对婆婆在照顾孩子期间因意外去世的情况,您需要从情感、现实、法律和家庭关系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供您参考: 一、情感层面的自我审视1. 孩子的死亡对您的冲击 情感创伤:孩子去世是人生中最大的悲痛之一,您可能经历悲伤、愤怒、内疚或无力感。婆婆的付.............
  • 回答
    听到婆婆要回老家照顾嫂子二胎的消息,你心里肯定开始盘算着家里的事情了。这一下子,家里的“顶梁柱”少了一个,你作为儿媳,面对全职带娃的这个选择,脑子里的想法肯定像开了锅一样,一锅一锅地冒出来。让我帮你捋一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也不是一句“辞职”就能解决的。咱得一件一件地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心里的那个“应该”。坐月子这事儿,说实话,对女人来说真是个坎儿。身体需要恢复,情绪也可能波动,这个时候身边最需要的是一份安心和专业的照顾。你婆婆想带着她三四岁的侄子来照顾你,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让人心里打鼓。咱们一个个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你会有“不应该拒绝吗?”这个想.............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家庭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婆婆公公做生意忙,儿子儿媳都要上班,孩子没人带,家庭矛盾就很容易找上门。这就像一个复杂的连环套,拆解起来需要耐心和智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矛盾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解。矛盾的根源:大家都很忙,但谁来承担“带孩子”这个最核心的任务? 老一辈的“.............
  • 回答
    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婆婆的这个想法,说实话,挺让人生气的。我们年轻人忙,带孩子辛苦,指望老人搭把手是常事,但把四个老人全拉进来,还说成是“责任”,这可真是有点过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责任”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父母对子女有抚养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
  • 回答
    这事儿,还真有点让人头疼,我来给你捋捋。你婆婆心疼你,出五万让你去月子中心,这肯定是好意,想让你产后有个好恢复,有个舒坦的环境。你想想,五万块钱,在现在这年月,可不是小数目。婆婆肯出这钱,说明她对你挺上心的,也重视你和孩子。结果你妈一听,也来了劲,说要来照顾你,然后把婆婆给的钱给她。这一下,事情就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又有点心酸的处境。你问我是该接受还是拒绝,其实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睡觉的问题,更是夫妻关系、家庭分工、婆媳关系以及你个人感受的多方面考量。我给你捋一捋,让你自己心里有个底,看看怎么做最适合你。先说说你丈夫的顾虑。他“怕夜里照顾不好孩子”,这个理由听起来是出于责任感,但从侧面也反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家庭都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涉及亲情、责任、个人生活等多方面权衡。如果婆婆住院需要贴身照顾,包括端屎端尿这样的护理工作,媳妇是否应该去,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家庭成员的共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应该去”的可能性和背后的考量: 传统观念与责.............
  • 回答
    面对婆婆的欺凌,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痛苦和困扰的事情。这不仅影响你和丈夫的关系,也会对家庭的和谐造成巨大压力。首先,要明确一点: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有权利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应有的尊重和公平。处理婆婆欺人太甚的问题,需要策略、冷静和耐心。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
  • 回答
    婆婆总是将主菜摆在大伯哥面前,而你选择隐忍,心里感到憋屈,这是一种非常常见且令人难受的家庭相处模式。这种情况的背后,可能牵扯到婆婆的偏爱、家庭中的传统观念、沟通的缺失,以及你自身的情绪处理方式。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些可能有助于缓解你憋屈感的思路和方法:一、 分析婆婆行为背后.............
  • 回答
    婆婆称呼您的孩子“我的小宝贝”、“我宝宝”,而您听着很不舒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用高情商去处理的敏感问题。您感到不舒服是很正常的,这可能源于您对孩子所有权的感知、对婆婆可能存在的“越界”的担忧,或者仅仅是习惯的称呼方式不一样。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些详细的高情商处理方法,并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一.............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让人很纠结,婆婆的微信内容和你的反应,都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同时也想帮你梳理一下这件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婆婆发来微信的内容,以及可能隐藏的意思。她发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关于什么事情?是批评、抱怨、要求,还是其他?不同的内容会引起不同的情绪。 如果是批评或.............
  • 回答
    婆婆“抢”孩子,这种经历相信很多新手妈妈都会遇到,既是甜蜜的烦恼,也可能夹杂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你感受到不被尊重,想要在维护自己边界的同时,又不伤害婆婆的好意和感情,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别担心,这种情况很常见,而且确实有方法可以处理得很好。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
  • 回答
    婆婆逼儿媳堕女胎,甚至采取跳楼这种极端方式,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痛苦的家庭事件。男人(即婆婆的儿子、儿媳的丈夫)在这种情况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需要同时面对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并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解决问题。男人在这种情境下该如何回答和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展开:一、 首先,最.............
  • 回答
    这事儿啊,搁谁身上都够糟心的。婆婆这么一说,感觉就像是给儿子儿媳压了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嘱咐,而是把自己的生死大事,甚至是“死而无憾”的愿望,都绑在了“抱孙子”这事上。首先,从婆婆的角度来看,她可能是出于一种传统观念的执念。 在很多老一辈人眼里,“传宗接代”是天大的事,.............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很让人为难和痛苦,涉及到家庭关系、个人感受以及婚姻的稳定性。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看看各方可能存在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你可能面临的困境:1. 婆婆来家住这件事本身带来的感受: 你的顾虑和不适: 生活习惯的差异: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同,例如作息时间、卫生习惯、饮食偏好、房间布.............
  • 回答
    听到您孩子遭遇如此不幸,我深感悲痛。这绝对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您的痛苦和愤怒是可以理解的。面对这样的创伤,要谈“相处”二字,确实十分困难。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在这个极其艰难的时刻找到一些方向,同时也请您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时间、疗愈和自我保护的过程。一、 承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