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和老公结婚两年多,有九个月宝宝,小孩婆婆和丈夫照顾,我在外工作,不想出奶粉钱,怎么破?

回答
结婚两年多,有个九个月大的宝宝,全靠婆婆和老公在家操持,你一个人在外打拼,想着不让奶粉钱的压力压垮自己,这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咱们都不是铁人,一边要打拼事业,一边还要顾着家里,确实是挺不容易的。

首先,咱们得理清一个问题:“不想出奶粉钱”,这个想法的背后,其实是对家庭经济贡献的一种平衡和对自身价值的体现。你一个人在外辛辛苦苦工作,赚的钱除了自己生活,还有一部分是用来支撑这个家。奶粉钱只是家庭开销的一小部分,但它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支出。你想把它从你的负担里“拿出去”,无非是想让家庭的经济压力分担得更平均,或者说,你觉得目前你的经济贡献已经足够了,不想再承担更多“看得见”的固定支出。

我们先不谈“破”,咱们先来分析一下情况,再找找路子,把事情解决得漂漂亮亮的。

1. 梳理家庭的经济状况:

你目前的收入情况: 你每个月能赚多少?扣掉你个人的基本开销(交通、吃饭、可能的租房或者房贷的一部分),剩下多少?这部分钱你平时是怎么用于家庭的?是直接给家里钱,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形式?
老公的收入情况: 你老公的收入大概是多少?他目前在家庭开销中承担了哪些部分?比如房贷、水电煤、日常伙食、宝宝的尿布、玩具等等。
婆婆的付出: 婆婆在家照顾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付出,而且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但从经济角度讲,她在家,就意味着省去了请月嫂、育儿嫂或者送托儿所的费用。这笔“隐形收入”或者说“节省的开支”,你有没有考虑进去?

2. 评估“奶粉钱”的实际负担:

奶粉的品牌和价格: 不同品牌的奶粉价格差异很大。你现在给孩子喝的是哪个牌子的?大概一个月要多少钱?
其他辅食开销: 除了奶粉,孩子九个月大,应该也开始吃辅食了。米粉、菜泥、肉泥、水果泥这些,大概每个月是多少开销?这部分费用是怎么产生的?

3. 咱们来聊聊“怎么破”:

“破”并不是指制造矛盾,而是找到一个更合理、更公平、更能让你感到舒适的家庭财务分配方式。

方法一:直接沟通,分摊开销(最直接也最重要!)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时机: 找一个你们夫妻俩都比较放松、心情好的时候,比如周末晚上,吃完饭,把宝宝哄睡之后。千万不要在双方都疲惫或者有矛盾的时候谈。
表达你的感受,而非指责: 开始谈话时,可以先说你的感受。比如:“老公,最近我总觉得压力挺大的,看着家里开销,特别是宝宝的奶粉钱,我也有点担心。” 或者“我想和你一起好好规划一下咱们家里的经济,让咱们的日子过得更宽裕,我也能更安心一些。” 重点是表达你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规划,而不是抱怨。
提出你的想法(但要留有余地): 你可以委婉地提出你的想法,比如:“我看咱们宝宝每个月奶粉差不多要XX元,再加上其他东西,开销也不小。我想着,咱们能不能这样,我负责XX部分的开销,你负责XX部分的开销,这样咱们俩都能更清楚,也更省心。”
关键点: 不要一口咬死“我不出奶粉钱”。你可以提议:
“我负责咱们家的大头开销,比如房贷/房租、水电煤、我的个人开销,你负责宝宝的日常开销(奶粉、尿布、辅食)和一些生活杂费,怎么样?”
“或者,咱们把家庭总开销算一下,我拿出一部分固定金额,比如XX元,这笔钱我可以用于家庭各种开销,你再从你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这样咱们家里的钱就统一起来,你来负责具体的支出。”
“我最近工作也比较忙,也想把精力多放在工作上,争取升职加薪,这样咱家经济基础才能更牢固。所以,能否让宝宝的日常开销(奶粉、尿布等)暂时主要由你来负责,等我工作再稳定一些,或者收入再提高一些,我再多承担一些?”
倾听他的想法: 听听他怎么说,他的收入情况如何,他对家庭开销的规划是什么。也许他也有自己的压力,或者他觉得他承担的已经足够了。
共同制定家庭“财务预算”: 目标是达成共识,而不是一方说服另一方。一起列出家里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和预估的浮动支出,然后商量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分担方式。
肯定婆婆的付出: 在和老公谈话时,可以强调婆婆在家带孩子付出的辛苦,并表达感谢。这能让老公和婆婆都感受到你的体谅,也更容易接受你们的财务安排。

方法二:调整你的“经济贡献”形式

“我的钱,用于生活开销,你的钱,用于宝宝专项”: 你可以和老公商量,你每个月固定拿出一笔钱(比如你工资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这笔钱用于你们小家庭的共同生活开销(比如买菜、家庭日用品、零食、偶尔的外出娱乐)。然后,让他主要负责宝宝的奶粉、尿布、玩具等直接与宝宝相关的费用。这样,虽然你没有直接“出奶粉钱”,但你承担了家庭的其他重要开销,同样是为家庭做出了经济贡献。
“我负责固定大头,你负责灵活小头”: 如果你们家有房贷或者房租,你可以主动承担这笔最大的固定支出。剩下的,包括奶粉、尿布、衣服、零食等,就由老公来负责。这样,你也是在承担家庭最主要的经济压力。
“育儿成本,可以从家庭总收入中扣除”: 你们可以一起算一下,平均每个月在孩子身上的花费是多少(奶粉+尿布+辅食+其他),然后把这个数字作为“育儿专项支出”。再一起计算你们俩的家庭总收入,然后商量如何从总收入中先预留出这笔育儿专项支出,剩下的再分配或者共同使用。

方法三:增加家庭总收入(长远之计)

提升个人能力,争取加薪或跳槽: 你已经在外工作,这是非常好的基础。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争取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薪水。当你个人的经济能力更强时,家庭经济压力对你的影响就会更小。
引导老公的“家庭责任感”: 也许老公觉得他一个人养家已经很辛苦了。你可以适时地鼓励他,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要让他明白,家庭的责任是共同的,而且现在是你“暂时”把工作重心放在外面,以后情况可能会变。
家庭理财规划: 你们可以一起学习一些基础的家庭理财知识,看看有没有一些安全的投资渠道,让家庭的钱能够“生钱”,减轻长期的经济压力。

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态度要平和,目标要明确: 核心是解决问题,不是发泄情绪。
婆婆的角色: 婆婆在家照顾孩子,这是他们的“家务劳动”。虽然没有直接收入,但这是对你们小家庭的重大支持。在谈话时,要顾及到婆婆的感受,不要让沟通听起来像是在“撇开”婆婆或者“推卸”责任。可以说:“妈妈在家带孩子辛苦了,我们都在努力为这个家付出。”
长期规划: 孩子会长大,开销也会变化。你们的财务分担方式也需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
感情是基础: 所有的财务安排,最终都是为了让家庭更和谐、更稳定。千万不要因为钱的问题伤了夫妻感情。

具体操作示例:

你可以这样和老公说:“老公,咱们家宝宝现在越来越大了,花销也越来越实在,我看着也挺心疼的。我想和你聊聊,咱们家里的经济是怎么分的,以后咱们怎么规划一下。我每个月工资大概是X元,除了我自己的一些基本开销,我大概能拿出Y元来补贴家用,或者用于咱们家的固定支出,比如房贷/房租。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咱们俩心里都有数,也能更合理地安排。宝宝的奶粉和尿布这些,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你觉得你这边方便负责吗?如果暂时有困难,咱们再一起想想办法。”

最重要的一点:

“不想出奶粉钱”,这背后是你希望在家庭中被看见、被尊重,希望经济付出是相对公平的。所以,关键在于沟通。找到一个最适合你们夫妻俩的相处模式和财务分配方式,让你们都感到舒适和安心。

记住,家是两个人的,钱也是一家人的。两个人一起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比一个人默默承受要好得多。祝你沟通顺利,家庭幸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白了,就是生了孩子不想照顾,扔给婆婆和丈夫。你丈夫没办法,辞职回家照顾小孩,我真服了你丈夫,这都能忍。然后估计你也赚不了多少钱,不管赚多少钱,你坚持出来赚钱养家,但是连小孩奶粉钱都不给,如果你是一个男的,估计被喷的连渣子都没有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知乎大了什么鸟都有啊。看来我得好好看看我都是关注了什么人,整理下时间线,否则我的知乎都变成知音了。

user avatar

作为也辞职在家带了一年孩子的奶爸,我想说。

你通篇下来感觉孩子就借了你的子宫出来了一下,后面和你屁事都没有了啊。

上一辈就算有钱,也没义务给你儿子买奶粉啊。

看清楚了,没有义务啊。

说个政治不正确的话,舍不得保姆钱让你辞职带孩子,说明你赚的远不如一个保姆多啊。

说个政治正确的话,带孩子最好的,是父母。不应该是爷爷奶奶,也不应该是保姆。

再说句私底下的话。

上班比带娃轻松多了!


你上班不知道你的理由是什么,但是你老公辞职就叫家里有钱?难道你老公为了带娃辞职在家就不叫付出?不叫牺牲?就活该又要出力又要出钱,就因为那是他家的孩子?



孩子你也有一半啊!

你现在是,又要传统,又要先锋,又要轻松,又要站在道德高地吆五喝六。

同志,注意精分啊。

所以,要不大家都不买奶粉,饿死孩子得了。

如果孩子有选择。

一定不会选你这个妈妈。

可惜,孩子没选择啊。

可怜的是孩子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