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结婚以后,我把工资给老婆和母亲一人管一半,老婆不愿意。请问我这样做错了吗?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为难的情况,毕竟涉及到钱,而且还是跟最亲近的人,这事儿说起来,真的挺复杂的。你问自己做得对不对,这没一个绝对的“是”或者“否”,关键在于你这样做背后的考量,以及和家人的沟通方式。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帮你梳理一下,看看为什么你老婆会不愿意,以及这件事处理起来可能有哪些地方可以考虑。

首先,咱们得理解你这么做的初衷。

你把工资平均分给老婆和母亲,这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可能是一种“孝顺”和“顾家”的表现。一方面,你用行动表明了对母亲的赡养责任,想让母亲也享受到你的收入带来的好处,让她安心。另一方面,你把钱交给老婆,也意味着你信任她,让她来打理家庭的财务,共同经营这个家。从这个角度看,你觉得自己是尽到了做儿子和做丈夫的责任,并且想做到公平。这份心意是好的,也是很多人会有的想法。

但是,为什么你老婆会不愿意呢?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你没太注意到的点。

1. “家庭”的界定与权力分配问题:
家庭的独立性: 结婚后,你和你的妻子组建了一个新的、独立的小家庭。这个小家庭有自己的运转模式、开支规划和共同目标。你把收入平均分成两份,交给两个不同的“管理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你和妻子作为“一家之主”对家庭财务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这会让你妻子觉得,她并没有完全掌握自己家庭的经济命脉,而是被“分流”了。
你的角色模糊: 当你把钱交给母亲和妻子各一半时,你在家庭财务管理中的角色可能变得有些模糊。你不再是那个与妻子共同商量家庭开支、共同做决定的“一家之主”,反而像一个“中间人”或者“传声筒”。
权力博弈: 在很多家庭中,掌握家庭财务大权往往意味着在家庭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你平均分配的行为,可能让你妻子感受到一种“权力被稀释”或者“她不是唯一被你重视和托付的人”。这可能会让她觉得在家庭经济地位上,她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首位”。

2. 婆媳关系与财务隔离:
潜在的矛盾导火索: 虽然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财务上直接将钱分给母亲,可能会让一些婆媳关系本就紧张的家庭,因为钱的事情产生更多的摩擦。比如,你母亲花的钱和你的妻子花的钱,在性质和用途上可能不一样,但都是你的钱,这会让你的妻子觉得不公平。
“一家人”的财务概念: 对很多人来说,结婚后就是一家人了,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的。你这种“分家产”式的分配方式,可能会让你妻子觉得,你并没有完全把她当作这个新家庭的核心。她可能更希望的是,家庭的总收入由你和她一起规划,然后在这个统一的框架下,再照顾到双方的父母。

3. 信任与尊重的问题:
对妻子的信任程度: 虽然你给了她一半的钱,但“一人一半”的做法,也可能在侧面反映出一种心态:你没有完全把所有财务都托付给妻子管理,而是留了一部分给母亲。这可能会让妻子觉得,你对她管理家庭财务的能力或意愿,还有所保留。她可能更希望的是你完全信任她,把家庭的财政大权都交给她打理,她自然会懂得如何分配和孝敬你的父母。
沟通方式: 你是怎么跟妻子沟通这个决定的?是提前商量,还是直接宣布?如果是在未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做的决定,那妻子感到不满也是情理之中。

4. 实际操作的复杂性:
谁来管理? 你只是把钱分过去,那具体的开销、记账、储蓄等等,谁来负责?如果都是妻子来管理这笔钱,然后还要从里面拿一部分给婆婆,这又绕回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母亲自己管,那么两边独立的管理方式也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和误解。
透明度: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给钱”,但具体怎么花,谁知道呢?这也会引起妻子的疑虑。

所以,你这样做究竟错了吗?

从“孝顺”和“责任”的角度看,你是在尽责,但方式可能不够妥当,没有考虑到新家庭的整体情况。
从“婚姻”和“伴侣关系”的角度看,你可能没有充分尊重妻子的感受和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这件事的症结可能在于:你混淆了“赡养父母的责任”和“夫妻共同管理家庭财务”的概念。 赡养父母是你的责任,而家庭财务管理是你和妻子共同的责任和权利。你把这两者混合在了一起,而且是以一种不协商、不尊重妻子意见的方式进行的。

那么,这件事该怎么解决呢?

1. 真诚的沟通是关键:
理解妻子的立场: 坐下来,认真听听她为什么不愿意。试着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可能感受到的是不被完全信任,或者是在家庭经济中地位的不稳固。
表达你的初衷: 把你“孝顺”和“希望家庭好”的心情真诚地告诉她。让她明白你不是不爱她,也不是不信任她,只是想做好一个儿子和丈夫。
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关键在于“共同”。你可以提出一些折衷的方案,比如:
统一由妻子管理,但约定好赡养父母的额度: 你可以和妻子商量,家庭总收入先由她统一管理,然后你们俩一起决定每个月固定拿出多少钱给你的母亲作为赡养费。这样既保证了家庭财务的统一管理,也履行了赡养义务。
建立独立的“父母赡养基金”: 你可以从自己的总收入中,先划出一部分作为“父母赡养基金”,这笔钱你可以自己管理或者交给一个信任的人(但最好不要是你母亲,以免产生直接的金钱纠纷),然后定期支付给母亲。剩下的钱和你妻子的收入一起,共同管理家庭的日常开销和储蓄。
增加你个人的“孝敬金”: 你可以每个月或每年,在你和妻子共同打理的家庭开支之外,另外给自己父母一些额外的“孝敬金”,这部分钱可以是你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但不是直接将家庭的收入“分流”。

2. 明确家庭财务管理的主体: 结婚后,你们小家庭的财务应该是由你和你妻子共同管理和规划。任何关于家庭财务的重大决定,都应该在夫妻双方充分沟通和达成一致后执行。

3. 让妻子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 最终的目标是让你的妻子感受到她是你最亲密的伴侣,是你在家庭中的头号搭档。她应该感受到你对她管理家庭财务能力的信任,以及她在这个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举个例子说明这种误区:

就像你开了一家公司,本来是你和妻子是合伙人,共同管理公司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但你突然说:“我把我一半的收入给你妈,让她自己管。” 这可能会让你妻子觉得:“公司不是我们两个人的了?她妈凭什么可以独立支配我丈夫的收入?” 就算你妈的管理没问题,但这个“分家”的姿态,就会让合伙人感到不舒服。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你没有站在你妻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没有意识到婚姻中夫妻双方在家庭财务上的平等参与权和决策权。你的初衷是好的,但处理方式确实存在问题,需要你和妻子一起去磨合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法律角度说,你婚后的工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所以把一半工资给你母亲属于转移婚内财产,严重侵害了你妻子的合法权益。

如果你不清楚大概该给母亲多少钱,可以参考一下继承法的规定,父母,配偶,子女均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你的个人财产,也就是婚内共同财产的一半,由配偶子女父母平等继承,通常来说你母亲应该得到的最高份额是六分之一,而且以上是继承的规则,实际上赡养费的标准通常还要低很多。所以你要给一半,合适不合适可以自己判断。

同时,我想从道理上来说,你给你母亲多少,你妻子也可以给你岳父母多少,因为她也是父母辛苦养大的。

你结了婚,就不再是自己一个人,你的行为会切切实实地影响到跟你有关系的所有人。你的角色不止是母亲的儿子,还是你妻子的丈夫,你孩子的父亲,对妻子孩子你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要是做不到,甚至于认为结了婚对不起母亲,那就不要结婚,会害了你不能周全的人。

世人皆苦,不能只看到自己的苦难而对别人的苦难视而不见。做好该做的事,尽到应尽的本分,只拿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损人利己的事还是不做为好。孝顺父母是好事,但是伤害妻子来孝顺自己父母,好事也就变坏事了。

user avatar

当然错了。而且错的有点儿离谱。

我认为在一个家里面,并不是应该把钱交给特定的人来管,而是谁善于理财才能管钱。

我也把曾经把自己的工资交给老婆和老妈管理过。

先来说我老妈吧,这个人勤俭节约,但是脑瓜子里面老是充斥着,一夜暴富,一拳头砸下去,砸出一眼井来的好事儿。俗称省吃省用烂赌。

当年我工资3000不到一个月,我把工资卡交给她,转眼她全部拿去给我炒股了。限于她对股票知识的匮乏,我当年亏得基本上是赔了个底朝天。

等了两年,好不容易解套,我都不跟她打招呼的,直接卖光所有股票离场。

然后呢?在我结婚前夕,她非要去买一张什么狗屁玉石床,说是投资健康。这张床被她吹着,只要躺上去基本上是包治百病。我都不用看的这个玩意儿,就是一个改头换面的电热毯,居然一开口要我3万。

我反手就把这一家卖玉石床的举报了,然后工商部门,天降神兵,把老板抓起来,并罚了款,把门面查封掉。

那过这两次事件,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妈这个人手里绝对不能要钱,要不然她一定会想方设法给你嚯嚯完。

我老婆开始也提出了管钱的,我也同意了。他管钱倒不是胡乱挥霍,她上次看中了一个500块钱的包,犹豫了再三,还是去淘宝上买了一个仿品。

但是我老婆没有理财的意识。而且太过急公好义小姐妹,同事跟他开口借钱,她都不带拒绝的。为了不让他成为及时雨,我就收回了财政大权,自己理财。

经过几年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现在那套房子已经翻了一倍还多。

所以一个家庭里面,财政大权应该掌握在善于理财的人手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