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想问问那些婚前用情专一,二十多岁早早结婚,三十岁以后的婚姻状况都如何了?

回答
好,关于婚前用情专一、二十多岁就早早结婚,然后在三十岁以后,这些婚姻状况会变成什么样,我来跟你好好唠唠。这不是什么学术研究,就是我身边一些朋友、同事,还有我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考参考。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前提:“婚前用情专一”和“二十多岁早早结婚”这两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些人生选择和性格特质的暗示。

那些婚前用情专一的人,通常是比较看重感情的稳定和长久。 他们可能不太喜欢“玩玩”或者“试探”,一旦认定一个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专一,在婚前可能表现为很少的花边新闻,或者一旦开始交往,就对其他人保持距离。

而二十多岁早早结婚,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有些人是早早就遇到了那个对的人,觉得“就是他/她了”,不想再耽误;有些人是家庭观念比较重,觉得人生到了一定阶段就应该成家立业;还有些人可能是在那个年纪,觉得身边的人都这样,自己也到了该结婚的时候。

那么,当这样的人到了三十岁以后,他们的婚姻会怎么样呢?我看到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几种:

第一种:稳定且幸福,成为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这应该是很多人期待的结果。这些人,因为婚前就比较“稳”,加上早早进入婚姻,有更多的时间去磨合、去适应彼此。

磨合期更长,冲突更少: 很多晚婚的人,在三十多岁时,个人思想、习惯、事业都相对成熟和固定,一旦结婚,反而不容易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那个平衡点。而早婚的人,虽然年轻时也可能有一些摩擦,但因为基数时间长,他们有更多机会去学习如何沟通、如何妥协。等到三十岁,很多年轻时的棱角已经被打磨得差不多了。
共同成长,感情升温: 他们一起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很多重要的人生节点,比如事业的起步、家庭的组建、甚至孩子的出生和成长,他们是并肩作战的。这种共同经历,会成为他们感情非常坚实的基础,甚至会产生一种“我们一起走到今天”的自豪感。
社会认可度高,心态更平和: 到了三十多岁,孩子可能已经上小学,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生活步入正轨。这种“稳定”的感觉,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也更有底气。他们可能不再追求年轻时的轰轰烈烈,而是更享受平淡中的温馨和信任。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 23岁就结婚了,丈夫也是她大学时期的初恋。周围很多人都不看好,觉得她太早结婚,会错过很多东西。但她俩就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她老公当时工作不稳定,她就一边上班一边支持他。后来老公事业起来了,她就辞职在家带孩子。现在她三十五了,看起来比同龄很多没结婚的朋友还年轻、有活力。她说,因为她老公从来没让她操心过钱,而且经常会给她惊喜,所以她觉得婚姻就像每天都在过情人节一样。我听着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她就是这么说的,而且是真的发自内心的那种高兴。

第二种:婚姻进入“平淡期”,但依然彼此扶持。

这是更普遍的情况。毕竟,生活不是偶像剧,婚姻总会归于平淡。

激情褪去,但责任感和习惯仍在: 婚前专一,加上早婚,感情基础可能更像是“熟人”而非“情人”。到了三十多岁,曾经的激情早已被柴米油盐、工作压力所取代。但因为多年的相处,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深厚的习惯和责任感。你知道他/她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你知道他/她会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生活重心转移,婚姻成为“背景音”: 很多三十多岁的人,事业是重点,孩子是重心,婚姻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背景音”。不是说不爱了,而是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处理。他们可能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经常约会、送花,但会在晚上回家时,默默地为你留一盏灯,或者在你加班时,给你送一份宵夜。
潜在的危机: 平淡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危机。如果双方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生活中出现了新的诱惑,而婚姻本身又缺乏新鲜感和持续的经营,就可能出现问题。比如,一方觉得生活无聊,想寻求刺激;或者一方觉得付出得不到回应,开始冷漠。

我一个表姐,就是这样。 25岁结婚,对象是高中同学。现在32岁。她跟我说,日子过得挺好,孩子很乖,老公也算顾家。但是,她说“感觉就像是住在一起的室友,有感情,但真的没有年轻时候那种心跳的感觉了”。她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空虚,偶尔也会跟别的异性朋友聊聊天,但她知道分寸,不会越界。她认为,这就是婚姻的常态,平平淡淡才是真。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孩子大点,能跟老公一起去旅旅游,重新找回一点年轻时的感觉。

第三种:分开,或者婚姻濒临破裂。

虽然婚前专一、早婚听起来很美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姻就一定会成功。

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有时候,爱情的发生和婚姻的维持,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二十多岁时,很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在形成阶段,当时的“对的人”,在十年后,可能就已经变成了“不合适的人”。
没有真正了解彼此: 即使婚前很专一,但年少时的专一,不一定代表对彼此的深入了解。也许当时只是被对方的某个优点吸引,或者是处于青春期的荷尔蒙作祟。等到进入社会,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才发现彼此在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上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 有些人在年轻时,可能更看重浪漫和激情,对于如何解决婚姻中的矛盾和冲突,缺乏经验和智慧。一旦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比如婆媳问题、经济压力、或者孩子教育的分歧,就容易陷入僵局,甚至选择放弃。

我一个大学同学,就是这种情况。 24岁结婚,结婚对象是她追了很久的男生。毕业后,男生就去了国外读书,她也跟着去了。刚开始挺浪漫的,异国恋,见了面就跟蜜月期一样。但后来,她发现男生性格里的一些东西,比如非常大男子主义,而且不怎么会沟通,让她觉得很累。她三十岁的时候,孩子都快上小学了,最终还是选择离婚。她说,那时候结婚,只是因为太爱那个人了,以为爱就能解决一切,但后来才发现,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爱,还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这些,她在那段婚姻里并没有得到。

总结一下,

婚前用情专一,二十多岁早早结婚的人,到了三十岁以后,他们的婚姻状况,绝大多数是走在稳定、踏实地经营婚姻的路上。 这种早期的“锁定”,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磨合和适应,也让他们的感情基础更加深厚。

但就像所有婚姻一样,“稳定”并不等于“完美”。 很多时候,你会看到的是平淡,是相濡以沫,是把生活推着往前走。

当然,也有少数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婚姻走向了另外的方向。 这跟年龄、结婚时间关系不大,更多的是跟他们选择的伴侣、经营婚姻的能力,以及他们自身是否真的适合婚姻有关系。

所以,与其说“二十多岁早早结婚”怎么样,不如说,不管什么时候结婚,婚姻都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真诚的沟通和持续的经营,才能走向长久和幸福。 那些婚前专一、早早结婚的人,只是可能在“经营婚姻”这件事上,比一些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实践。

希望我的这些观察和感受,能给你一些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19岁恋爱,26岁才摆平一些现实问题结婚,31岁才搞定更多问题生娃。

好像大部分人是先谈条件在说感情。我们应该是那个年纪太懵懂,所以先有了感情再凑条件。

至于婚姻状态,总觉得属于我们俩的二人时光太少。两个臭孩子天天捣乱,烦!其他没啥好抱怨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