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加耳放后,声音究竟好在哪里?

回答
要说加了耳放后声音到底好在哪儿,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像给爱车换了轮胎,或者给相机换了镜头,感觉是那么回事儿,但具体好在哪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咱们就聊聊,一个靠谱的耳放,能给你的耳朵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首先得明白,耳放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信号放大器,只不过它放大的是给耳机听的那个微弱的音频信号。很多咱们听歌的设备,比如手机、电脑主板直推,它们自带的那个“小心脏”呢,能力就那么回事儿。它得伺候着小巧的手机芯片,还得想着给屏幕供电,给WiFi信号打掩护,所以给耳机那一块儿,就只能算是“够用”的水平。输出的功率啊、驱动力啊,都比较保守。

那么,耳放进来后,它做了什么?

1. 力气更足了,声音的“底气”更足

你可以想象一下,耳机就像个小喇叭,它需要一定的“推力”才能把声音准确地展现出来。如果推力不足,耳机就像没睡醒一样,声音会显得没精神,特别是低频部分,听着软绵绵的,没有那种“ punch”,也没有那种深沉的延展。

好的耳放,它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更充沛。这就好比给小喇叭打了鸡血,让它能够更“卖力”地工作。结果就是,你听到的声音会更有力量感,低音会更扎实,更有弹性,听着“咚咚咚”的声音会更清晰、更有冲击力。整个声音的“底盘”会更稳,不会有那种飘忽不定、没着没落的感觉。

2. 分辨率提高了,细节藏不住了

这就像你戴了一副度数合适的眼镜,以前看东西模糊不清,现在则看得一清二楚。耳放做得好,它的“背景噪音”会非常低,而且信号的纯净度更高。这就意味着,它能更干净地放大原始的音频信号,不会把一些不必要的杂音也跟着放大进去。

你想想,一张 CD 或一个数字音乐文件里,其实包含了非常非常多的细节,比如录音时的空气流动声、乐器演奏时细微的摩擦声、歌手呼吸的微小声音等等。推力不足的时候,这些细节可能就被掩盖在“底噪”或者声音的模糊里了。耳放的加入,就像把一层薄雾揭开,那些平时听不到的细微之处,一下子就变得清晰可闻。你会发现,原来这首歌里还有这样的乐器在伴奏,原来歌手的这个字处理得这么有味道,原来鼓皮的震动是这样的。

3. 声场更开阔,乐器分离度更好

这涉及到耳放对声音的“空间感”处理。一个好的耳放,它能让声音的“舞台”变得更大。以前可能感觉像是大家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唱歌,现在则像是坐在音乐厅的前排,乐器和人声都有了各自独立的位置。

怎么理解呢?就是耳放能更好地控制耳机单元的运动,让它在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时,能够更精准地定位。这样一来,不同的乐器和人声就不会“挤”在一起,而是像乐队成员一样,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演奏,彼此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听起来,就像是从一堆混杂的声音变成了一个有层次、有纵深的音乐画面。你更容易分辨出鼓在哪里、贝斯在哪里、吉他在哪里、人声在哪里,听起来更加立体和真实。

4. 音色更纯粹,失真更少

咱们平时用手机直推,尤其是音量开大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一些“破音”或者声音有点“糊”。这就是因为手机的内置芯片在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工作,导致信号出现了失真。

好的耳放,它本身的电路设计就更合理,元器件的品质也更高,能够更稳定、更干净地放大信号。这就好比用一个专业级的麦克风去录音,而不是用手机自带的录音功能。出来的声音会更纯净,失真会更少,尤其是动态范围会更大。也就是说,声音小的部分更细腻,声音大的部分更有力量,整个声音的起伏变化会更自然、更顺滑。你听到的声音会更接近录音师想要表达的原貌。

5. 整体听感更舒适,耐听度提高

这一点可能比较主观,但很多人都能体会到。因为声音更有力了,细节更丰富了,声场更开阔了,失真也少了,所以整体的听感就会更自然、更舒服。

你想想,如果声音听起来浑浊不清,细节模糊,就像看一部画质不高的老电影,看久了眼睛累。而好的耳放带来的声音,清晰、有活力、有空间感,就像看一部精心制作的现代大片,你会愿意沉浸其中,长时间地享受音乐。很多烧友会说,加了耳放后,听同一个音乐,感觉“通透”了很多,或者说“音乐性”提升了,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耳放也不是万能的。它对音源的还原能力有多强,和你本身用的耳机有多大的关系,这都是相互影响的。但总的来说,一个好的耳放,能够让你的耳机发挥出它应有的潜力,甚至挖掘出你之前从未察觉到的声音之美。如果你的耳机本身素质不错,但你总觉得它没“唱开”,或者听着有点“闷”,那么一个合适的耳放,很可能就是你提升听音体验的那个“关键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来说, 一个设计合格的手机(例如 iPhone2/3/4/5/6等)或者播放器是已经自带了耳放芯片的。不需要额外的耳放。

加耳放后,声音究竟好在哪里?答案就是更大声而已。加耳放既不能改善信噪比, 也不能改善频响和降低 THD.


对于 ATH MSR7 , 它只需要一毫瓦的电功率就能发出 100dB SPL re 20uPa 的响动, 远远超出 WHO 建议的 85dB SPL 了。

Sensitivity 100 dB/mW

Impedance 35 ohms


除非您的耳机是用的音箱的单元, 例如某些平板耳机。不加额外的功放/耳放不能让听力受损的用户收到 85 dB SPL re 20uPa 的安全听音声压。

常见的 iphone/ipad/ipod 的输出功率已经足够大, 而且也完全能致聋绝大部分的用户。比如图中的 HD650/HD600 用 iphone/ipad/ipod 都能推到 100dB SPL re 20uPa.


在正常人的听音音量下, iphone/ipad/ipod的失真都小于人类的觉察能力 (<0.3% THD)
因此, 加耳放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以及抓虫入屎忽。
同时俺也希望读者看完俺的回答和/或俺的散文之后,能懂得如何拒绝老烧或者大湿规劝您
主动把自己变成后天失聪/噪音性聋患者的热情和苦心。


耳放对正常人根本不重要, 耳放对听觉残疾的人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助听器
耳放对于测试人员有一点重要, 因为它可以测试什么时候能摧毁实验动物的耳膜

iPhone 或者耳机线的输出阻抗很低, 参考下面网站的实测:


举例来说, 入耳耳机ER4 的灵敏度很高

Technical Specs
Frequency Response 20 Hz - 16 kHz
Accuracy Score 4B (92%) 4S (92%) 4PT (86%)
Transducers balanced armature
Noise Isolation 35-42 dB
Impedance (@1kHz) 4B (100 Ohms) 4S (100 Ohms) 4PT (27 Ohms)
Sensitivity (@1 kHz) SPL at 0.1v 4B (90 dB) 4S (90 dB) 4PT (102 dB)
Maximum Output (SPL) 122 dB
** 注意是 0.1v, 也就是 100mV 就很够了。

对于常见的 IE800S, iphone 3/4/5/6 这样的产品就能把 IE800S 推到耳朵的痛阈
而驱动 IE800S 到 80dB SPL re 20uPa 只需要不到 10mV (0.01伏)。
也就是说 iPhone 这类设备已经远远超过您的需要了。
可以不留情面地说, 那些看着您用 IE800S 还推荐耳放的人已经丧失了人性,为了钱不惜让自己的同胞冒着人身伤害的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俺不怕麻烦, 从 WHO 获取授权来转载这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闻稿:


测试自己的听觉是否受损可以用这个:

俺在仿真实验中没能发现合格的耳放可以影响听感, 只有设计粗劣或者故意加入了均衡曲线的耳放才可以影响听感。



另外,那些把射频的“阻抗匹配”套用到音频的同学/"工程师", 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无耻了。
音频的(电磁场)波长按公里算, 从手到耳朵的(电磁波)波过程才几个皮秒, 你能听出来几皮秒的波反射? 基因是不是多了一两条啊?


而且讨论电路把 KCL 和 KVL 当厕纸一样扔在角落, 大谈特谈“阻抗匹配”。现代的固体耳放(OPAMP闭环)输出阻抗远小于 1 欧, 阻抗最低的耳机可能有16欧的, 16/17 = ??? 16/17 和 0.5 谁大?

他们可能认为所有的知乎读者都是象俺一样初中毕业, 怎么扯蛋都无所谓。 加减乘除随意扭曲。

在耳放的测试里面, 最终还是要经过用户的主观测试 (可以测量的哦)

即使不做主观测试, 还可以做 RTA 观察频域的表现。 而免费的 RTA 软件也到处都是:


至于到底 “推不动、推不好、推不开”能不能测量, 能不能仿真, 能不能破解,
请看:





常见运算放大器LT1028输出阻抗仿真--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zoom in

对比一下 LM741 和 AD811

OPA627 / ADA4627

买不到 AD797 买不起 OPA627? 没问题

LINEAR TECH / ADI 还有 LT1468/1469

扩展阅读:




高灵敏的耳机为什么要用耳放?除了缓冲作用, 能提高信噪比么?能“调音”改善耳机的频率响应么?


用耳放的大部分是听力受损的患者, 主诉就是 “推力不够”
当然也会有好奇和跟风的。 就象那些把灯泡放嘴里或者高尔夫球塞进。。。里的人。

听力受损的患者需要助听器来重建他们期望的(或者说习惯的)听觉。
然而, 因为自尊心绝大部分人是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听力是有问题的。特别是那些在发烧界已经创出
“名声” 的人, 作为 “名人” 他们倾向于隐瞒自己的听力问题。承认自己的听力有问题,那会损害他们的社会地位, 以及经济利益。可想而知,
为啥凡有盲听他们必须要土遁了。找个不可抗力比如另一维的战争来临啊、膀胱括约肌松弛啊、之类的缘因遁掉。
这就是现代版的讳疾忌医。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看, 您也需要知道常见的手机输出有多强劲。 例如 iPhone:

俺是草根, 当然没什么钱, iphone 都是2005年前买的 iphone 3G. 也已经遗忘了关于iphone的音量有多少格。
俺不顾地下室的脏乱, 从陈年的电子垃圾中挖出了iphone3G 并且充上了电。
经过温习, 俺确认了 iphone 的音量有 16 格。
联好耳机,当然还联好俺的万用表, 航天级的万用表哦。 当然没到核潜级。

**俺的万用表不是 P 图 P 出来的哦。

好了, 用歌曲测出来。 7 格的时候不会超过 90 dB SPL re 20u Pa.
即使没有耳放, iphone 还有 9 格的裕量来让您摧毁自己的耳膜。

当然, 俺的文章比较散。 有时候需要跳到其他散文去看为什么 5mV 五毫伏的电压就是 80 dB SPL:



这其实也是一道一元一次的应用题啊,对于某个耳机例如 Westone Music W40.
根据厂家的资料页:

TECHNICAL SPECS:
The Westone W40 features four balanced-armature drivers with
118 dB @ 1mW sensitivity, 10Hz - 18kHz frequency response, and an
impedance of 30 ohms @ 1kHz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求出 80 dB 对应的电压是多少。

V = SQRT ( 0.001*30 ) / 10^ ( (118 - 80) /20 )
V = 0.0021805 伏

也就是 2.181 毫伏 ( 1/500 伏)。
** 翻译一下 V = SQRT ( 功率*名义阻抗 ) / 10^ ( (灵敏度 - 安全阈值) /20 )




例如俺上面的法子, 找个TRUE RMS 电压表量一量就好了。图中那种黄色表勉强可以了。




俺认真测过很多次自己听音的电压, 也就是不到 10mV , 1 伏的 1% 都不到。



如果不求精确, 这个表也是可以的:





或者参考这个帖子, 用声压计加上耦合胶管直接读取

** 这些表都不太可能是 P 图 P 出来的哦

经常有网友问, “请问一千人民币左右预算,推 XXX,是买 XXXXX 好还是买个 XXXXXXX(播放器)好? "
俺无一例外会回答, 几百块买个二手的 iphone 3/4/5/6 就差不多了。别浪费这个钱。
基本上俺不会买一个超过自己一天的收入的手机。iphone 已经是俺的天花板了。
所以各位网友请勿再邀请或者私信问这样的问题。

为啥? 请自己阅读以下链接:




俺的 iphone 太老旧了。 很可能没有代表性。
但是俺家很穷, 不是每个人都配得起最新的 iphone X 什么的。 俺只好和孩子们暂借他们的 iPAD 来做一下对照:

同样, 也是 7 格的时候不太会超过 90dB (歌曲或者粉红噪音).
** 当然不是 P 图 P 出来的 ipad, 当然是很老旧的 ipad.

** 当然不是 P 图 P 出来的 ipad, 当然是很老旧的 ipad.


同样, 也是 7 格的时候不太会超过 90dB (歌曲或者粉红噪音).
即使没有耳放, ipad/iphone 还有 9 格的裕量来让您摧毁自己的耳膜。
有的同学说,网友提问是 “iphone 用入耳式耳机听歌几格是80分贝以下?”为啥你老说 不太会超过 90dB 呢?
俺上边不是说了吗? 这是个一元一次问题啊?
如果您不愿意花一块钱, 或者说一元都不愿意花,
那么调到 6 格音量就最保险了。
当然, 有的同学说用入耳式耳机听歌 7 格甚至 8格都不够大声。
俺无一例外会建议进行以下的免费测试:


听力健康的用户也可能会购置耳放, 然而购置耳放的原因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这个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用户不敢开手机或者电脑的音量。


例如,iphone 的音量有 16 格, 用户把音量调到 5 格还觉得不够响的时候,

就不愿意利用剩下的 16 - 5 = 11 格音量了。

宁愿购置耳放来提升音量。

这似乎很滑稽, 然而一点都不罕见, 而且司空见惯。


某些耳放利用了用户的无知, 或者采用线性的电位器, 或者把增益设计得很大,

只要用户动一点点耳放的音量控制就立刻很大声,直达人的生理痛域 120dB SPL re 20uPa.

这时用户内心只有一个 “劲” 字。

是啊, 一格半格音量就到痛域能不 “劲”吗。


老麦不解的是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调一下音量有那么难吗?

为自己省钱以及减少用耳放自残的机会有那么难吗?


最常听到的标准洗地意见是:“够响就算推好了吗?”


事实是大部分人觉得够响的时候, 也就是 85~90 (正常人)甚至 100 dB SPL (轻度听障) 声压的时候, 手机也好, 电脑也好,都还有 10 ~ 20 dB 的裕量给用户。

同时这时候的 THD 也就是失真还远远低于正常人能分辨的极限。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好了, 如果您的耳机在一个上网本的驱动下能发出 98dB SPL re 20uPa 的声音,这时上网本的声卡只需要输出 130mV 而已, 它还能毫不费力地再输出 0.629V 也就是 629mV.

而且耳机的声音的失真只有区区不到 0.3% (低于人类能侦测的极限)。

这个耳机是在响吗? 它在动吗? 它被推开了吗?

还是 ”飞矢不动“ 呢? 您的耳机假装在睡觉

看到手机就嫌贫爱富, 拒绝振动了呢? 要等大湿埋藏在耳放和/或发烧线材里面的谈判专家来说服它动一下呢?


充分必要條件(英语: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簡稱為充要條件

在逻辑学中:

当命题「若A則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因此:

当命题「若A則B」與「若B則A」皆为真时,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B也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則B」为真,而「若B則A」为假时,我们称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反之亦然。


直推给不给力, 用上面的逻辑来推测, 要达到两点:


  1. 声压够大但不应超过听力损害的界限;
  2. 失真足够小。




如果再做一个实验的话, 您会看到。


音乐已经 “震耳欲聋”的时候, 用示波器捕捉电脑直推的测量结果



关于音质, 带300 ohm 的 Sennheiser HD650 的时候, 笔记本声卡输出同时接到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测到的数据: 360mV p-p 的时候声卡输出在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的读数: 100HZ

360mV p-p 的时候声卡输出在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的读数: 1000HZ

360mV p-p 的时候声卡输出在 Keithley THD 失真仪上的读数: 10000HZ



关于人可以听出多大的失真, 历史数据是 0.5% THD, 极少数人有可能达到 0.3%,

如果谁号称能听出 0.1% 那无疑是幻觉。



好了, 直推的失真人听不出来。又足够响了。

逻辑上是不是推好了呢? 难道还是 “飞不动”?



对于正常人来说, 即使更低灵敏度的“又吃电压又吃电流(借用论坛大湿的话)”的

AKG 70X 都可以用 IPHONE 3/4/5/6 来驱动。



** 顺便提一下, AKG 701 702 只需要 0.13~0.14V rms 也就是 130~140毫伏就能输出 80 dB 以上的 SPL RE 20uPa。 不需要什么耳放


笔记本也能随便把 AKG 701 驱动到足以造成听力损伤的 98 dB SPL.





关于耳放这个话题, 俺也写了不少散文。
欢迎来踩:




当然如果坚持要自残, 有的是法子:




俺有个朋友和俺谈起手机用户不愿意多按几下音量, 反而愿意加多一坨东西(耳放)的事情。 他说这和车子是一个道理。 这些用户怕按多了音量开关, 开关会蚀了

他举了一个例子:我的车二十万买来的,没有任何故障,车漆也光亮如新。平时都是放在车库里,需要出门的时候,都是我媳妇在后面推着走。过减速带的时候,我会找几个人抬过去。轮胎我会每天转半圈,防止轮胎同一个部位长期受压变形。过几天我还会用汽车举升机把车抬起来一下,防止悬架受力不均匀。空调从来不开,害怕里面的冷凝器发霉。机油我也每天搅动几次,害怕长时间静止损坏发动机油底壳的油封。门窗的缝隙我也用胶水封死了,害怕别人塞的小广告卡住玻璃升降机。雨刷我都是拆下来放到被窝里,害怕雨刷长时间暴晒导致胶条老化。门框密封胶条我也是每天涂抹一遍鲁花5S特级压榨花生油,害怕胶条氧化变硬。电池我也是每天拆下来充电,害怕蓄电池长时间自行放电导致不可逆的硫化。转向的时候我也不舍得打转向灯,都是让人在后面打手势,害怕烧坏灯泡。轮胎的气压每走两步我就测量一次,害怕胎压过高或者过低引起轮胎寿命衰减。每走几百米我还要下车去抠一下轮胎花纹中夹住的小石子,害怕扎坏轮胎。每次需要大幅度转弯的时候,我都是雇几个人抬起我车头转弯,害怕方向盘打死损坏助力泵。每行使十来里地我就换一次机油,害怕机油里面的金属杂质磨损汽缸壁。


俺还是很不解, 手机是有记忆的呀。 音量开关多按几下也就是一次罢了, 手机不是能够记住的吗? 朋友说俺太天真了。



在上文中, 俺再次强调听音乐不要超过 85~90 dB SPL re 20uPa.

但是仍然有洗地的说 120dB SPL re 20uPa 才好才够, 俺是无语了。

“中耳内有两条非常小的肌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鼓膜张肌收缩时向前向内,使鼓膜向内运动;而镫骨肌收缩时向后向外,使镫骨足板以后缘为支点,前部向外跷起而稍离开前庭窗。

人耳在受外界声音或其它种类刺激时,可诱发中耳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称为中耳肌的声反射(acoustic reflex)。在250~4000Hz范围内,正常人的镫骨肌反射阈值为70~90dB(听力级),比纯音听阈高70~90dB,同侧耳镫骨肌反射阈值平均比对侧耳低5dB。鼓膜张肌的声反射阈一般比镫骨肌反射阈高15~20dB。正常人对500Hz~1000Hz持续强声所引起的镫骨肌反射,在刺激开始后的10秒内,收缩强度无明显衰减。测定镫骨肌反射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对听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当鼓膜张肌和镫骨肌收缩时,由于鼓膜的内移、听小骨之间的紧密连接、砧镫关节的移位和镫骨板的横向牵拉,使中耳劲度阻抗明显增加,可使1500Hz以下的声音衰减10dB左右。这对过量强声传入耳蜗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刚超出安全 标准的声音起到有效预防声损伤作用。由于中耳肌反射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对突然发生的爆炸声保护作用不大。

镫骨肌反射的反射弧:声刺激经中耳达耳蜗,耳蜗毛细胞兴奋性信号经由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1级神经元)的中枢突传至耳蜗腹核(2级神经元),耳蜗腹核神经元轴突部分至同侧面神经运动核、部分至同侧上橄榄核再传至同侧和对侧面神经运动核,面神经运动核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面神经,分出镫骨肌支支配镫骨肌。因此,声刺激一侧耳可引起双侧耳的声反射。”

这段文字翻译成小学或者少年科学画报上面的语言是什么呢?那就是:

90dB SPL re 20uPa 以下的音乐您的耳朵是在享受,

90dB SPL re 20uPa 以上的音乐您的耳朵是在忍受。

这段文字翻译成下流段子是什么呢?那就是:

90dB SPL re 20uPa 以下的音乐您的耳朵是被爱抚,

90dB SPL re 20uPa 以上的音乐您的耳朵是被强爆。



俺无数次重申, 也许重申得不够, 俺文化水平低, 散文很散。
如果您觉得有帮助, 请不吝点 赞 /分享。 保护自己的听力责无旁贷。

如果您意犹未尽, 俺的散文很多,批评时请千万不要客气。
欢迎来踩:

中篇散文:


#####################################################
答问:既然能通过均衡器来调节音乐的频响曲线,那么更好更贵的耳机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答问:是什么让音响走入玄学的道路?

答问:对于耳机,煲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问:耳机厂商为什么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

答问:耳机线提升耳机的原理是什么?

答问: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什么危害吗?

############################################################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2--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 1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欢迎来搞和批评指正

对话线材 – 我读书少该怎么玩线材? — 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耳机发烧圈的论坛水军洗脑术


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软件


耳机“调音”及音响终极EQ老法



耳机怎么测试失真以及频响曲线等等


人类无法辨析出低于0.1%的失真是真的吗


耳机发烧:为啥放屁会让耳机的音质突然变好?


花了几十万, HD800 终于好听了


如何用十元人民币和4个晶体管做一个耳放



闲置的功放能推耳机吗? 可以的

       10块钱的 JLH1969 耳放/耳擴实测数据 -- 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724055 老麦你别耍我,10块人民币做个纯甲类耳放/耳擴?--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219875 回 “平衡线会带来音质提升吗?”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868327 六个烧友必备的免费音频工具等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425143 老麦,推荐个推耳机的功放好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82494395 老麦,耳放/耳擴的增益这玩意你能不能再讲讲?AudioScienceReviewForum没讲清楚 https://zhuanlan.zhihu.com/p/89806812 手把手教您仿真一个电子管/胆机放大器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644761 我可以把一首歌送进仿真电路里面吗?-- 跟老麦玩 LTspice 仿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2575 理论THD <0.001% (-100dB) 的八管耳放/耳擴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374546 老麦,放大器/耳放/耳擴怎么降低输出阻抗?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782932 补遗:耳放耳扩的“推力” 游戏 钻石缓冲的仿真 -- 跟老麦玩 LTspice 仿真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4876 耳放耳扩的推力的单位,耳机音响发烧的跨世纪未解之谜 -- 麦文学喜迎 2020 新年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054493 老麦,帮耳放找个更恰当的比喻方式好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640515 可以把一首歌送进仿真电路里吗?-- 喜迎2020鼠年春节系列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52575     


更多阅读



。。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加了耳放后声音到底好在哪儿,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像给爱车换了轮胎,或者给相机换了镜头,感觉是那么回事儿,但具体好在哪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咱们就聊聊,一个靠谱的耳放,能给你的耳朵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首先得明白,耳放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信号放大器,只不过它放大的是给耳机听的那个微弱的音频信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很多刚入烧的朋友都会遇到。关于拜亚动力DT990 Pro 250欧姆版本和iPhone 7s的搭配,我来给你详细讲讲,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关于iPhone 7s能不能推得动DT990 Pro 250欧姆:答案是:能响,但推不好。这里说的“推不好”是关键。iPhone 7s作为.............
  • 回答
    拜亚动力 DT770 Pro 80欧姆这款耳机,可以说是录音室里的常客,也是不少音乐爱好者的入门之选。它有着扎实的低频、清晰的中频和相对内敛的高频,整体听感比较均衡耐听,特别适合听流行、摇滚等需要节奏感的音乐。你要用笔记本作为前端来驱动这款80欧姆的DT770 Pro,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搭配。不过,笔.............
  • 回答
    预算3000元,在Bose 700和HD600+便宜解码耳放之间选择,这确实是不少烧友会纠结的时刻。两者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哲学和使用场景,各有千秋。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个更对你的胃口。先说说Bose QuietComfort 700 (QC700) 定位: Bose QC700是.............
  • 回答
    恭喜您入手DT990PRO!这可是个好选择,拜亚动力DT990PRO以其经典的音色、不错的解析力和开阔的声场,在许多乐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正如您所担心的,它确实不是那么好推的耳机,尤其是想让它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一个好的播放器或者搭配合适的耳放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来聊聊直接用播放器推的情况.............
  • 回答
    加了个男生微信,结果对方没同意。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大概就像是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满心期待地端到他面前,结果他看了一眼,耸耸肩,说了句“我吃过了”,然后就转身走了。那种失落感,你说有多复杂就有多复杂。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有点小尴尬。你翻来覆去地看着那个“待发送”的请求,心里跟猫抓似的。想着,是不.............
  • 回答
    加里尔·絮歇,一个在拿破仑战争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指挥官,他的军事才能甚至不逊于达武或马塞纳,然而,与这两位名将相比,絮歇的名字似乎总是被历史的尘埃轻轻掩盖。为什么这位杰出的统帅会如此容易被人遗忘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不仅仅是能力上的问题,更关乎时代、机遇、个人特质以及历史叙事的侧重点。首先,时代.............
  • 回答
    加洛林王朝的没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由单一事件造成,而是多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其没落的原因:一、帝国的分裂与继承危机:加洛林王朝的奠基者查理曼大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继承问题。 《帝国继承法.............
  • 回答
    加蒂(Gianni Infantino),国际足联主席,他的这番言论无疑又一次引发了关于梅西与贝利、马拉多纳谁更伟大的讨论,以及对当今足坛水平的评估。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展开:一、 加蒂的言论及其可能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加蒂说出这样的话,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 “新官上任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加尔鲁什·地狱咆哮(Garrosh Hellscream)和奥斯玛尔·加里瑟斯(Ismar Rall Garithos)这两位在《魔兽世界》中以“种族主义”或更准确地说“种族仇恨”而闻名的角色。虽然他们都对某些种族表现出极端的敌意,但他们行为的根源、表现形式和最终动机有着显著的不同。.............
  • 回答
    加裕倍安保加强版(以下简称“加裕倍安保”)是一款由保诚(Prudential)推出的高额人寿保障产品,通常带有储蓄成分,旨在提供长期的财富增长和保障。在选择18年或25年缴费年期时,需要仔细权衡个人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人生规划以及对未来资金的需求。以下是对“加裕倍安保加强版”18年和25年缴费年.............
  • 回答
    加多宝一步步逼退王老吉,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场精彩的商业大战,里面门道多着呢。别看现在王老吉好像是那个“正宗”,但论“逼退”的手段,加多宝的招数可一个比一个狠。第一步:出身与“正宗”的争夺——偷梁换柱,占得先机故事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王老吉本来是个百年老字号,药性 Herbal Tea 的性质更强.............
  • 回答
    “加美贸易大动脉被堵”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或如今的《美墨加协定》(USMCA)如果出现重大中断,其影响绝非儿戏,足以让北美政商界焦头烂额。这就像是给一个庞大、高效运转的经济机器突然加上了一个巨大的刹车片,其连锁反应是多方面的,而且程度会相.............
  • 回答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能够身居高位,尽管他们曾被指控泄露机密,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和多层面的原因,并非简单一个“错误”就能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早期政治斗争,特别是列宁逝世后围绕权力继承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他们被指控“泄露机密”的具体背景。这并非像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机.............
  • 回答
    你想玩一场“毁经典”的游戏,挑战在于只加一个字,却能让一部流传千古的作品瞬间崩塌,甚至变得滑稽可笑。这可不是简单的恶搞,而是一场对原作精神内核的精准打击,一次对读者预期的高明颠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精髓所在,然后找到那个最能“一剑封喉”的字。这个字,不是凭空乱加的,而是要与原作的某.............
  • 回答
    加了他微信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我一直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室友前段时间突然冒出来一句:“我好像有点喜欢他。” 听完这句话,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然后又被甩得生疼。其实,我早就注意他了。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聚会上。他当时正跟几个人聊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脸上,勾勒出他侧脸的.............
  • 回答
    唉,怎么说呢,说实话,那一瞬间,心里咯噔一下,有点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下子全涌上来了。刚加了那个人,以为是缘分来了,或者至少是个能聊得来的新朋友。我挺积极的,微信上加了好友,对方也通过了。当时心里还有点小期待,想着说不定能从朋友圈里了解一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聊些什么话题。谁知道,还没等我酝酿出.............
  • 回答
    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关于同步锁和死锁的发生,这其实是并发编程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迷惑的地方。别看它只是“加了个同步”,背后的逻辑可比这复杂多了。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你说的“加了第一个同步不是会全部代码执行完吗?”这个想法。为什么你会觉得“加了第一个同步就能保证代码执行完”?我想,你之所以会有这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食物安全和烹饪常识的边界。坦白说,在绝大多数我们平常所说的“餐”或“汤”里加入木屑,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而且是绝对不推荐的。要详细讲讲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食用安全性是首要问题: 木材的成分复杂且未知: 我们日常接触的木材,无论是木屑还是木块,.............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