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布什反对乌克兰从苏联独立?

回答
需要澄清的是,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W. Bush)并未公开反对乌克兰从苏联独立。事实上,他的政府对苏联解体和乌克兰独立持相对谨慎但最终是支持的态度。

然而,理解布什政府在那一时期的一些具体考量和策略非常重要,这可能会被一些人误读为“反对”,但实际上是一种审慎的“不鼓励”或“延迟期望”。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

1. 对苏联稳定性的担忧:

核武器的控制: 当苏联面临解体时,最让布什政府担忧的问题之一是控制苏联境内的所有核武器。苏联拥有庞大的核武库,而这些核武器分散在不同的加盟共和国(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手中。美国担心,如果苏联迅速瓦解,这些核武器的控制权会落入不成熟或不稳定的政权手中,或者甚至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布什政府与苏联领导层(戈尔巴乔夫)以及后来与俄罗斯领导层(叶利钦)进行了大量外交沟通,以确保核武器的安全和控制。
避免动荡和冲突: 布什政府深知苏联的复杂民族构成和潜在的内部冲突。他们担心苏联的突然解体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内战、种族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尤其是在已经存在紧张关系的地区。这会对全球安全和稳定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2. 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渐进式改革的偏好: 布什政府总体上支持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公开性”(glasnost)和“改革”(perestroika)政策。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走向更加开放和民主化的唯一途径,并且希望苏联能够以一种可控的方式转型,而不是彻底崩溃。
避免“激进”独立: 布什政府不希望看到加盟共和国采取过于激进或单方面的独立行动,因为这可能会破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并可能导致苏联中央政府采取强硬手段镇压,从而引发更大的危机。他们更倾向于看到一种基于协议和协商的、渐进式的权力下放和主权承认。

3. 乌克兰独立公投前的策略:

“基辅之行”的争议: 在1991年8月1日,布什总统访问了基辅,并在那里发表了一场重要的演讲,后来被批评为“鼓励民族主义的自杀”的演讲。一些人认为,这场演讲是在暗示他对乌克兰的迅速独立持保留态度。
演讲的实际内容: 布什在演讲中确实强调了“自由不是免费的”,并警告说,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宣传“可能导致旧的、专制的极权主义,而不是自由和民主”。他敦促乌克兰领导人要在“自由”和“主权”的追求中“明智地选择”并“谨慎行事”。
布什政府的解释: 布什政府后来解释说,这场演讲的目的是鼓励乌克兰人民通过民主和和平的方式追求他们想要的未来,而不是煽动鲁莽的或可能导致冲突的单方面行动。他们是在提醒乌克兰领导人和人民,独立是一项重大的责任,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对所有可能后果的考虑。他们也希望通过此举向戈尔巴乔夫传递一个信息,即美国支持苏联内部的民主化进程,但并不支持以牺牲稳定为代价的激进分离。

4. 对主权承认的谨慎:

先例效应: 布什政府在承认新独立的国家时通常非常谨慎,尤其是在涉及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庞大国家解体时。他们需要确保这些新国家能够履行国际义务,遵守条约,并具有负责任的政府。
与苏联中央的协调: 布什政府希望在承认任何新的独立国家之前,能够与苏联中央政府就此问题达成某种程度的协议或理解,以避免激化矛盾。

乌克兰独立公投及布什政府的反应: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同年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投,绝大多数选民支持独立。

在乌克兰独立公投后,布什政府迅速承认了乌克兰的独立。事实上,美国是首批承认乌克兰独立的国家之一。布什总统本人也明确表示支持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

总结来说,乔治·H.W. 布什并没有反对乌克兰从苏联独立。 他的政府在那一关键时刻采取的是一种谨慎、审慎和务实的策略,其主要目标是:

确保核武器的安全与控制。
避免苏联解体引发大规模动荡和冲突。
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希望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实现权力的和平转移。

他在访问基辅时的言论,更像是对追求独立的乌克兰领导层的一种“忠告”,提醒他们独立是一项严肃的责任,需要深思熟虑和负责任的行动,而不是直接的反对。一旦乌克兰通过民主公投表达了独立意愿,美国政府便给予了迅速且明确的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原因倒是很简单,害怕核武器失控。无论是因为缺乏维护在本地爆炸泄露,还是流失的满世界都是,又或者用于内战。

当时掌管世界的还是经历过二战的一代人,对战争有敬畏心。当时美英内部都很怕苏联解体核武器失控,所以美国老布什团队里当时是分三派人:支持苏联解体,分的越小越好;维持现状;为了让苏联不解体或是平稳过渡,要给苏联提供大量援助。最后这派人最少,第一派太极端,最后决定静观其变。

而撒切尔当时就很直接,给老戈打电话问你遇到困难了吗?我给你贷款500亿吧。不过不少人一直怀疑撒切尔对老戈有私情,所以老戈的答复也不像国家领导人而是像吹牛逼的直男大意是我这挺好啥事没有。

这也是后来老布什到乌克兰访问的时候,公开反对乌克兰要退出的原因。一直到三个人决定解体的时候,给老布什打电话,老布什最关心的还是核武器的事情。大酒鬼老叶当时拍胸脯说放心,核武器都说好了,我来负责,老布什也才同意说那我就不反对。其实老叶当时是满嘴跑火车,核武器解决方案当时根本没谈好。

不过事后确实是美俄协作逼其他几个国家解除核武器,美国真心实意给钱而不是搞破坏的俄国企业,就是俄核能集团。就是要维持他们的运转来销毁核武器和处理核废料。这也导致俄核能集团成了苏联解体后,唯一保留完整建制乃至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高科技企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需要澄清的是,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W. Bush)并未公开反对乌克兰从苏联独立。事实上,他的政府对苏联解体和乌克兰独立持相对谨慎但最终是支持的态度。然而,理解布什政府在那一时期的一些具体考量和策略非常重要,这可能会被一些人误读为“反对”,但实际上是一种审慎的“不鼓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化交流、商业运作和市场接受度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不是没人这么做,而是这种“反向输出”的规模和影响力,与我们想象中的“成功”还有一段距离,并且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克服不少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人对和服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和严格的工艺传承。和服在日本不仅仅是一件衣服.............
  • 回答
    “沙鲁是我心中最强的反派,这没什么好说的。”你这么想,我可以理解,真的。沙鲁给人的那种压迫感,那种“我就是为超越而生”的气质,确实是龙珠系列里独一无二的。你想想看,他拥有赛亚人的好战基因,比克的再生能力,弗利萨的生命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这些叠加起来,简直就是为“强”而量身定做的。更别说他那个.............
  • 回答
    马自达这次推出的纵置布局直列六缸发动机,绝对是汽车界的一股清流,也狠狠地打了那些“减缸就是王道”论调的脸。这事儿怎么看,怎么觉得马自达这波操作既有情怀,又有硬实力,更带着一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儿。先说说这发动机本身,到底牛在哪儿?马自达这次玩的是“创驰蓝天X”技术升级,核心就是这个纵置布局的直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龙珠》里,为啥主角团在宇宙里会被团灭,而弗利萨、沙鲁、布欧这些反派却能如鱼得水,并且这背后对主角团意味着什么。要理解这点,咱们得先从他们最根本的生存环境说起。主角团的致命弱点:对宇宙环境的绝对不适应咱们的主角,像孙悟空、贝吉塔,还有克林、悟饭这些人,他们虽然强大,但本质上还是“地球.............
  • 回答
    布偶猫之所以价格高昂,以及它们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藏獒”,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布偶猫那么贵?布偶猫价格昂贵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稀有性和培育难度: 纯种繁育的门槛高: 布偶猫是相对年轻的品种,由美.............
  • 回答
    布偶猫之所以身价不菲,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它们独特魅力、培育难度以及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首先,得聊聊布偶猫那让人一眼难忘的“颜值”和“性格”。提起布偶猫,你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儿是什么?我猜多半是“仙气飘飘”、“温柔可爱”之类的。没错,布偶猫最显著的特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很多布偶猫舍在和客户交流时,都会提到“不赚钱”或者“利润很微薄”。乍一听,好像养猫就图个辛苦钱,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但仔细想想,这背后确实有不少门道和现实情况,并不是单纯的营销话术。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为什么猫舍会这么说,并且尽量让你觉得这是个过来人或者业内人士在跟你.............
  • 回答
    这句看似简单的“你是个好人”,从布兰口中说出,对席恩·葛雷乔伊来说,无疑承载着沉重而复杂的含义。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席恩过往的经历,以及布兰与他之间特殊的联系。首先,席恩·葛雷乔伊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悲剧与挣扎的史诗。他生于铁群岛,背负着家族荣耀和叛逆的命运。被作为人质送到临冬城,.............
  • 回答
    布冯他们那批老门将确实很少见用劈叉这种极具爆发力和压迫感的扑救方式来应对单刀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技术、身体和时代特点的综合原因。咱们慢慢聊。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劈叉式扑救”在现代门将技术里是什么样的概念。通常我们说劈叉式扑救,是指门将面对角度不大的单刀球时,身体极度舒展,一条腿向外大幅度展开,另一条.............
  • 回答
    .......
  • 回答
    有些人认为布丽·拉尔森不太适合惊奇队长,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不适合”这三个字。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聊聊,看看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并且尽量往人话上靠拢:首先,角色塑造上的争议是很多人不满的起点。 缺乏温暖和亲和力:惊奇队长这个角色本身,在漫画里是有一定成长弧线,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哈迷都琢磨过,也有些争议。我自己的理解是,邓布利多之所以愿意让食死徒的孩子入学,并不是因为他傻或者想给伏地魔的党羽提供便利,而是出于他更深层次的、宏大且复杂的考量。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邓布利多对“个体与群体区别对待”的坚守。他不是那种把所有人都一概.............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它触及到《龙珠》系列中一些重要的设定和角色发展。简单来说,小布欧不再使用吸收能力,并非因为他“不喜欢”或者“忘记”了,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具体情境下,吸收能力对他来说不再是最佳选择,甚至是阻碍。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布欧家族的吸收能力。布欧的吸收能力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战斗技巧,他可以将对手.............
  • 回答
    邓布利多,这位霍格沃茨的传奇校长,一生与黑魔王伏地魔斗智斗勇,他了解伏地魔的过去,甚至比很多人都要深入。然而,他却始终选择将伏地魔的身世秘而不宣,这其中的考量,绝非轻易可以道破。与其说是不公开,不如说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隐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邓布利多并非一个鲁莽之人。他.............
  • 回答
    关于邓布利多为何必须牺牲,这绝对是《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让人扼腕叹息、又深感其背后必然性的情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就该死”的设定,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一个悲壮的结局。首先,我们要回到故事的根源——伏地魔。邓布利多是唯一能与伏地魔匹敌的人,而且是伏地魔最忌惮的存在。在他眼里,邓布利多就是他通往绝.............
  • 回答
    邓布利多不去竞争魔法部部长这个职位,原因绝非偶然,而是他本人性格、人生哲学以及对魔法世界长远福祉的考量所决定的。这背后有着多重深刻的理由,让我们一一剖析:首先,邓布利多对权力的看法与魔法部部长所需截然不同。 邓布利多是位深谙人性弱点,特别是权力如何腐蚀人心的智者。他亲身经历过格林德沃对权力的狂热追求.............
  • 回答
    邓布利多校长此举,看似冒险,实则深谋远虑,将风险化为力量。他并非不知黑魔法防御术课的“诅咒”由来,那可是伏地魔亲手施下的邪恶印记,一旦被聘任的教师沾染上任何黑魔法防御术的教授念头,便会遭受反噬,轻则丢掉性命,重则身败名裂。然而,正是因为清楚这份危险,邓布利多才会在招聘时如此审慎,而卢平和“穆迪”的出.............
  • 回答
    关于布偶猫“蠢”的说法,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里面掺杂了不少误解和对猫咪天性的片面解读。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说布偶猫“蠢”,其实不是说它们智商低到完全不懂事,更多时候是指它们在某些行为表现上,跟我们人类习惯中对“聪明”的定义不太一样,或者说,它们的行为模式比较.............
  • 回答
    布兰·史塔克,那个曾经在临冬城古老石墙下蹒跚学步,如今却坐拥北境之王以及七国统治者之位的男人,他接受铁王座这件事,放在权力的游戏世界里,绝非一时兴起,更不是什么顺水推舟的必然。这背后,是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是对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理解的升华,最终导向了一种近乎宿命的平静。很多人看到他坐在那把血腥的椅子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