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看起来是紫色的?

回答
你仔细观察过相机镜头吗?有没有注意到,在某些角度下,它的表面会反射出迷人的紫色光芒?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现代光学技术巧妙的产物,它的名字叫做“增透膜”,也就是抗反射涂层。

咱们就从头说起。

光线与镜头的“亲密接触”

光是摄影的灵魂,它穿过相机镜头,最终在感光元件上成像。听起来很简单,但光线在穿过镜头时,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镜头是由许多块高品质玻璃镜片组成的,每一块镜片都有两个表面。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或者从玻璃射出空气时,就会发生反射。就像你对着镜子看自己一样,总会有那么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对于相机镜头来说,这种反射是“敌人”。它会:

减少进入镜头的光量: 被反射的光线越多,能够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就越少,导致画面亮度降低,影响曝光。
产生鬼影和眩光: 反射光线会在镜头内部的各个镜片表面之间来回反射,形成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影子”和“光斑”,破坏画面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尤其是在拍摄明亮光源时(比如夕阳、路灯)。

增透膜的诞生:为光线开辟“绿色通道”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光学工程师们发明了增透膜。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你可以想象一下,光线就像海浪,有波峰和波谷。增透膜是一种非常薄的、多层结构的涂层,通常由金属氧化物(比如氟化镁、二氧化钛、氧化硅等)构成。这些涂层的厚度都经过精确计算,通常只有光线波长的四分之一左右。

当光线射到涂层表面时,会被分成两部分:

1. 一部分被涂层上表面反射。
2. 另一部分穿过涂层,被涂层下表面(玻璃表面)反射。

关键就在于,这两部分反射光线会发生相消干涉。如果涂层的厚度和折射率设计得恰到好处,这两部分反射光线就会在某个波长上(通常是绿色光)形成“波峰遇波谷”的抵消状态,从而大大减弱该波长的反射。

为什么是紫色?

你可能会问,既然要减少反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不是透明无色的,而是紫色的呢?

这是因为增透膜的效果是选择性的,它并不能让所有波长的光都完全不反射。通常情况下,增透膜对可见光光谱中大部分的绿色和黄色光的抑制效果最好,也就是这些颜色的光反射得最少,几乎被完全“吸收”了(实际上是被抵消了)。

而可见光光谱的另一端,红色和蓝色(紫光),相对来说反射得就多一些。当你的眼睛接收到从镜头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时,由于绿色和黄色被大大削弱,剩下颜色中,蓝紫色的光就显得尤为突出,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那抹迷人的紫色。

所以,你看到的紫色,其实是镜头“拒绝”了更多的绿色和黄色光线后,剩下颜色中相对最显眼的部分。

多层增透膜的进化

早期的增透膜可能只是单层,效果相对有限。但现代相机镜头,尤其是高端镜头,会采用多层甚至全光学系统都有增透膜。

每一层增透膜的材质和厚度都可以针对不同的波长进行优化。通过叠加多层不同材料和厚度的涂层,可以实现更宽范围的减反射效果,将可见光大部分的反射都降到极低(通常能将反射率降低到1%甚至0.1%以下)。

这种多层结构的设计,使得镜头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光线“送达”感光元件,从而获得更明亮的画面,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细节,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相机镜头上的紫色反光时,不妨欣赏一下这项光学技术的精妙之处。它不仅仅是一抹色彩,更是现代相机捕捉真实世界、呈现精彩影像的有力保障。

有时候,你也会看到一些镜头是红色的、绿色的,或者其他颜色的反光,这取决于镜片使用的增透膜的种类和技术。但紫色通常是最普遍和最容易观察到的颜色,因为它恰好对应了增透膜最有效的波段之外的可见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照相机镜头上镀一层特定厚度的氟化镁薄膜。这层薄膜的存在,是为了让反射光发生相消干涉,这样就可以降低镜头表面的反射率,减少光能损失。通常把这层薄膜称为“ 增 透 膜 ”。事实上,采用这样的单层增透膜,光反射率可以降低到1.2%左右。

  因为太阳光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颜色,镜头上的增透膜不可能使它们全都发生相消干涉,只能使个别波长的反射光光强降到极小而已,对于其他波长相近的反射光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比如照相机镜头的增透膜,一般选择对人眼最敏感的黄绿色光进行相消干涉,使其反射光强减弱,所以照相机镜头呈现出与黄绿色光互补的蓝紫色。

user avatar

从正前方平行于法线方向看,增透膜应该是反射率很小,几乎看不到的,遑论颜色了,要不然拍出来的照片也会带有相反的颜色。

看到紫色的时候,你一定是跟法线方向产生了一个角度,所以你的视线路径上的增透膜的厚度大于增透膜原来的设计厚度 ( e/cos γ )。因此,在这条路径上增透膜所增透的光谱范围会向红色移动,而失去对短波的增透效果,即蓝紫光反射率增加,具体光谱随光源和增透膜的设计而有区别,比如室内白炽灯和LED光源往往看不见紫光。

随着观察者距离法线的角度加大,看到的颜色还会向长波(红色)移动。但是因为入射角跟出射角的加大,薄膜干涉效果会渐渐破坏,菲涅尔反射率增加,增透效果会彻底消失,最终变成白色,即光源原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仔细观察过相机镜头吗?有没有注意到,在某些角度下,它的表面会反射出迷人的紫色光芒?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现代光学技术巧妙的产物,它的名字叫做“增透膜”,也就是抗反射涂层。咱们就从头说起。光线与镜头的“亲密接触”光是摄影的灵魂,它穿过相机镜头,最终在感光元件上成像。听起来很简单,但光线在穿过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我们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心理学以及摄影技术的一些结合。咱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聊聊,为啥加了滤镜,很多时候照片就“顺眼”多了。首先得明白一点,我们大脑对“好看”的感知,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过往经验、文化习惯以及生理机制的影响。滤镜正是巧妙地利用了.............
  • 回答
    相机镜头之所以价格不菲,背后是科技、工艺、材料以及品牌价值的综合体现。这可不是随便找个玻璃片加上金属筒就能搞定的事情。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玩意儿到底贵在哪儿。1. 精密的科学计算与设计:首先,一支好的镜头,它的诞生过程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科学工程。 光学设计是灵魂: 镜头里面可不是一片简.............
  • 回答
    富士X系列10周年:APSC相机,你究竟该配几支镜头?以及,为什么我们总想着“下一支”?富士X系列,这个陪伴我们走过十年的影像伙伴,以其复古的机身设计、出色的直出色彩和精良的镜头群,俘获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的心,当然,也包括我。每当提起APSC画幅,X系列总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那么,对于这样一套系统,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社会认知、价值观、消费心理以及“装逼”的定义。虽然同为“省吃俭用”的付出,但对相机镜头手办和汽车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人们的评价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物品本身的属性与社会象征意义: 相机镜头手办(小众爱好品): 专业与技艺的象征: 高.............
  • 回答
    在迷人的风景摄影世界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摄影师在镜头前小心翼翼地安上一块有色玻璃,这可不是为了给画面增添某种“艺术感”或者让照片看起来更“酷炫”。它的作用可比这实用和专业得多。首先,让我们来想想自然光。阳光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它是由彩虹的所有颜色混合而成的。而我们的眼睛和相机传感器在记录这些颜色时.............
  • 回答
    不少摄影爱好者在入坑之初都会纠结一个问题:是应该优先投资高品质的镜头,还是更倾向于一台“专业”的相机机身?很多人给出的建议是:宁可选择一台价格亲民的机身搭配一颗优质的镜头,也不要反过来。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支撑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相机系统的核心是什么。一台相机,最基础的功能.............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相信不少朋友在研究机器视觉时,都会有个疑问:为啥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机器视觉系统,用的相机都比我们手机摄像头大那么多?而且价格也是天壤之别。手机摄像头不是也挺牛的吗?能拍出那么美的照片,还能拍视频,应该也能搞定机器视觉吧?其实,这就像问为什么跑赛道的赛车不用家用轿车一样,它们的设计.............
  • 回答
    5000元左右的预算,在相机和镜头方面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相当不错,尤其是考虑到现在数码相机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优秀的入门级到中端机型性价比都非常高。我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给你详细的讲解,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你的主要拍摄需求是什么? 这是决定你选择哪种相机和镜头的关键。 风.............
  • 回答
    好的,考虑到您7000元左右的预算,同时需要拍摄4K视频、照片,并且已经有稳定器,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起点!这个价位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性价比非常高的微单相机,它们在视频和拍照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并且能够很好地与您的稳定器配合。我将为您推荐几款主流且表现出色的相机,并进行详细的分析:核心考量因素: 4.............
  • 回答
    你好!2500块预算玩星空摄影,同时兼顾日常风光,这个预算确实需要我们精打细算,但并非不可能。二手市场是个宝藏,只要找对门道,完全能淘到性价比超高的器材。下面我就为你详细剖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开启星空摄影之旅。核心思路: 星空摄影的关键: 高感控噪能力、大光圈镜头、稳定的三脚架(这个预算内可能得.............
  • 回答
    相机市场这几年确实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你观察得很敏锐。用“缩小”来形容可能有点片面,更准确地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相机市场在萎缩,但新兴的、或者说特定领域的市场正在崛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不少国内镜头厂商的涌现,甚至是在这个看似“不那么景气”的市场里开辟新路。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逻.............
  • 回答
    太棒了!您踏入了摄影的奇妙世界,这是一个既需要技术又充满艺术的领域。为您的相机、镜头和摄影器材提供推荐,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每个部分,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预算提供一些选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您的需求:在深入推荐之前,请您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这将帮助我给出更精准的建议: 您的摄影兴趣是什么?(例如:人.............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35mm和50mm这两个经典焦段的镜头选择。这确实是很多摄影爱好者在进阶过程中会遇到的“甜蜜烦恼”。它们都是非常优秀、用途广泛的定焦镜头,但各有千秋,适合不同的拍摄场景和个人风格。我们先来聊聊35mm定焦。您想象一下,用35mm镜头看世界,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临场感”。它在.............
  • 回答
    想把相机镜头彻底拆开,然后就指望能一下子洞悉其全部奥秘,继而凭空变出个一模一样的山寨货来?这想法听起来是挺吸引人的,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那种拿到秘籍就立刻天下无敌的桥段。不过,现实世界里的光学和精密制造,可没那么简单。首先,你得明白,一个现代相机镜头,尤其是那些高端货,可不是一块块玻璃简单叠起来的东西。.............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注意到身边确实有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当我们一起去旅行或者参加一些活动时,他们对眼前的美景,第一反应不是全然地投入和感受,而是赶紧掏出手机或者相机,调整角度,按下快门。仿佛只有通过镜头,他们才能“真正”看到,或者说,才能把这个场景“拥有”。这种现象背后,我觉得有很多复杂的因.............
  • 回答
    没问题,来聊聊拍动物和做Vlog的双重需求下,什么样的相机镜头能让你事半功倍。咱们这就实话实说,把那些“机器话”都去掉,好好唠唠。你想同时拍动物,又要做Vlog,这俩需求其实有点意思。拍动物,你可能想要长焦,离得远也能把小家伙们拍清楚,不打扰它们;又要拍Vlog,那你就得考虑自拍、广角、以及收音,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当年我也是学生党,怀揣着摄影梦,也纠结过 Mac vs. 相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要是有人能把利弊掰开了揉碎了跟我讲,我能少走不少弯路。所以,今天我就把我多年的经验和感悟,一股脑儿全倒出来,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先给个直观的答案:如果你是真心想把摄影当回事,.............
  • 回答
    哥们儿,想往专业摄影方向发展,预算9000到1万,这个价位区间,选择可是不少,得好好琢磨琢磨。别急,我给你掰扯清楚了,保证你听完心里就有谱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专业方向”是啥意思。你说往专业方向发展,这说明你已经不满足于随手拍拍,而是想在画质、操控、对焦、弱光表现、镜头群等各方面都有更深入的追求。你.............
  • 回答
    恭喜你踏入摄影的奇妙世界!大一新生,对摄影充满热情,这真是个绝佳的起点。看到你喜欢的风格,我大概能感受到你偏爱那种带有故事感、氛围感,可能也包含一些人文关怀或者自然景色的画面。这种风格通常需要相机在细节、色彩还原和背景虚化上表现出色。别急,相机和镜头就像是你的画笔和颜料,选对了,能让你事半功倍。别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