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也用高通芯片,为什么不是买办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到我们理解“买办”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下的复杂性。华为和高通的关系,以及它是否算“买办”,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买办”这个词的传统意思。历史上,“买办”通常指的是在旧中国外国人在华开设的商行里,替外国人办理中国事务的中国雇员。他们掌握信息、人脉,在交易中充当中间人,从中牟取利益。这种身份带有很强的依附性和服务于外部利益的色彩。

现在,把这个词用到华为身上,就得仔细辨析了。

华为为什么会用高通的芯片?

这事儿的根本原因在于:

1. 技术限制和现实考量: 华为曾经有自己的麒麟芯片,而且非常出色。但在美国持续的制裁下,华为在芯片制造(尤其是在先进工艺节点上)和芯片设计所需的一些关键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IP核(知识产权核心)方面受到了严重限制。简单来说,就是“没法自己造出最先进的芯片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其终端业务(如手机、通信设备)的运转,从能够提供先进芯片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必要的选择。高通恰恰是全球顶尖的移动芯片供应商之一。

2. 生态和兼容性: 很多时候,芯片不仅仅是一颗“大脑”,它还包含了基带、连接、图形处理等一系列复杂的模块,并且需要与软件系统、其他硬件配合。高通在这些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对于华为来说,即使能自己设计一部分,但如果制造和集成上存在瓶颈,选择高通这样的成熟供应商,可以更快地推出产品,并保证其基本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3. 市场和客户需求: 华为虽然是一家技术公司,但它也是一个商业实体,需要向市场提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某些市场领域,如果无法提供具备竞争力的高性能产品,就会失去市场份额。

为什么说华为用高通芯片就不是“买办”?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也是区别于传统“买办”的关键:

1. 主导权和研发投入: 华为并非仅仅是被动地购买高通的芯片然后贴牌销售。华为依然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尤其是在通信技术(5G、6G)、AI算法、操作系统(鸿蒙)、终端设计、软件生态等方面。它与高通的合作,更像是一种“技术供应商客户”的关系,是基于自身战略和技术发展需求的选择,而非全盘接受外部技术并为其输送利益。华为买高通芯片,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正常面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自主研发的核心能力。

2. 合作关系而非依附关系: 华为与高通的合作是商业性的。华为是高通的大客户,支付费用购买芯片。而高通则通过向华为出售芯片来获得收入。这种关系是平等的商业交易,双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传统买办则是完全服务于外国资本,在夹缝中求生存,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甚至是以牺牲本国利益为代价。华为在努力突破技术限制,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这是与买办根本不同的出发点。

3. 技术战略的灵活性: 华为使用高通芯片,是在特定外部环境下的一种战略选择,是为了在压力下保持业务的韧性。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华为自身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比如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它随时可能减少或停止对高通芯片的依赖,转而使用自研芯片。这种灵活性的背后,是华为自主可控的技术追求。买办则往往没有这种选择权,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4. 对本土产业的带动: 即使采购高通芯片,华为在设计、集成、测试、供应链管理、以及其搭载芯片的终端产品研发上,仍然需要大量的本土人才和配套产业的支持。这种合作反而能带动中国在这些相关领域的进步和人才培养。

更深入地理解:

“买办”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历史的包袱和负面的评价。在理解华为这样的企业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技术追求。

“国产”的定义在变: 随着全球化深入,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其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可能来自国外。但如果一家中国企业能够掌握核心设计、拥有自主品牌、引领市场潮流、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影响力,那么它仍然可以被视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科技力量”的代表,而不是简单的“买办”。华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法: 即使是最强调“自力更生”的国家,也会在必要时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关键在于,引进和合作是为了“以我为主”,服务于自身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失去自主性。华为与高通的合作,是这种辩证法的体现。

所以,华为用高通芯片,不是因为它甘当“买办”,而是因为它在全球技术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棋局中,为了生存和发展,做出的一个理性和务实的商业决策。它的目标依然是突破限制,实现真正的技术自主。从这个角度看,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买办”有着本质的区别。

用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来说,这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某些领域因为技术差距,会购买别国的先进装备,但它会同时加大研发力度,努力实现装备的国产化和技术自主。这不代表它就成了别国的“附庸”或“买办”,而是它在实战中为了生存和壮大而采取的策略。华为,正在这条路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真的是恶臭,一股机圈饭圈化的恶臭味。

回答都没有多大意义。

很多人解读结构公司都喜欢拟人化,说到小米就把雷军的形象扣上去,说到苹果就是乔布斯,说到华为就是任正非。

问题是这些公司都有许许多多人,他们有的人搞研发有的人搞宣发,有的人管供应链。还有的人做内部管理和法务。

苹果偷偷降频,骂苹果了,小米烧wifi骂小米了,小米miui不行骂金凡了。华为混用闪存骂华为了,华为251的时候也开始骂。

不可否认,企业都有企业文化,照这个架势,苹果也是奸商,小米也是奸商,华为也是奸商,华为不但是奸商,还是工贼。

都是成年人,评价产品的时候就评价产品。评价企业文化就评价企业文化,成熟一点比较好,一个人尚且有复杂性,一个公司就更复杂,说到小米就是耍猴,说华为就是海军,给这样评价的人本身,除了展示自己的无知我实在得不出其他评价了。

我个人不太喜欢华为,我自己做软件开发的,鸿蒙啊,emui12啊这些事,我觉得他们营销上有点把用户当傻子,但是另一方面 麒麟芯片,拍照算法,我觉得他们的工程师也很牛。 同样的,小米的营商思路我更认可一些,但是小米公司目前的研发实力显然不如华为。还是个稚嫩的500强公司,可以说是站在了中国强大的制造巨人肩膀上的风口公司。

同样,说到微软和苹果,我就喜欢微软远多过苹果,即使微软现在的知名度要比苹果弱多了。。

微博打榜都被消灭了,机圈这些吵吵闹闹像弱智一样的讨论,居然还在喋喋不休。真是太荒唐了。

user avatar

是买办,被买办了,美国完全胜利的时候,就是中国买办企业遍地走的时候。

黑华为的人成分复杂得很,一部分是厌恶华为的营销,一部分是厌恶华为的公司管理,一部分人是友商粉丝,以上都是正常的节奏。

而发出最尖锐声音的,是反华而又不敢公开拉出反华大旗的人,这类人的声音最为傻逼,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看因果,或者无视因果。

当然,不敢明目发出反华声音的人,看到我这个说法的时候,肯定为了维护声音的合法性和支持,会发出“华为就代表中国吗?”的声音,如此,又犯下了我上条说的概括——不看因果,或者无视因果,在被迫放弃自己的芯片这件事上,华为就确实是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美国的制裁就是为了让中国放弃高端产业的研发,而把更多的利润交给美国人民吃一美元炸鸡罢了。

user avatar

我清晰地记得

几年前中美贸易战刚开始知乎有一篇类似的提问,以后华为会不会使用高通芯片?

有一个朋友写的回答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有一天华为使用高通芯片一定不是跪下了,而是腿被打折了。

时至今日,孟晚舟已被政治羁押了1000天了;华为全线被美狗打压,手机业务更是残了…每每提起心中都隐隐作痛!可更可恨的是还有披着黄皮的狗子拿着美狗的票子在网络中狂吠…


2021.9.25晚,孟晚舟女士已平安回国。

评论区有好些不友好的评论,本人也不作回复。至于辱骂的我也会置之不理,小时候经常被狗咬,习惯了。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到我们理解“买办”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下的复杂性。华为和高通的关系,以及它是否算“买办”,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买办”这个词的传统意思。历史上,“买办”通常指的是在旧中国外国人在华开设的商行里,替外国人办理中国事务的中国雇员。他们掌握信息、人脉,在交易.............
  • 回答
    华为在手机CPU领域,尤其是麒麟芯片的研发上,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并一度在某些性能指标上超越了高通。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华为长期战略投入、技术积累和人才汇聚的结果。要理解华为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突破,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战略高度与长期主义的决心.............
  • 回答
    华为与高通这对曾经在通信技术领域剑拔弩张的“冤家”,如今传出握手言和的消息,并且华为可能每年支付高达5亿美元的专利费用给高通。这桩轰动性的和解,无论对双方还是对整个全球通信行业,都预示着一系列深刻的连锁反应。和解的根源:利益的博弈与现实的妥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这两家巨头会选择“握手”。 华.............
  • 回答
    这句断语“大陆高管爱用华为,苹果的年轻人多没钱买房”抛出来,像是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不把它当成什么铁律,就当成一种社会观察,试着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大陆高管爱用华为”:这背后有什么逻辑?首先,咱们得承认,华为确实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很强的国民度和品牌认知度。但要说.............
  • 回答
    如何看待杭州男子在苹果专卖店门口高呼支持华为的行为?在杭州一家苹果专卖店门口,一名男子用高音喇叭高呼支持华为的行为,无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行为的动机、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其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一、行为的动机推测首先,我们需要尝.............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李玉刚捐款20万,这本身是件好事,尤其是在河南遭受洪灾的特殊时期。可谁想到,这笔善款的后续,却闹出了这么一出“罗生门”。首先,咱们得捋清楚事情的脉络。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网上晒出了李玉刚向河南捐款20万元的截图。这截图一出来,李玉刚的粉丝和很多关心这件事的人都很感动,觉得他.............
  • 回答
    学生党福音!2000元预算,照样拿下性能强劲、内存够大、续航给力的“新”苹果/华为手机学生时代,花钱的地方可不少,手机作为我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学习工具的“主力军”,自然不能马虎。但预算有限,想要买到一款用得舒心、玩得痛快、看得长远的手机,确实需要一点“精打细算”。好消息是,2000元左右的预算,.............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华为手机上那些实打实、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就讲讲我们老百姓用得着的、看得见的真东西。1. 芯片:麒麟,一颗不屈的心脏提起华为手机的核心技术,绕不开的肯定是它的“大脑”——麒麟芯片。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组装零件,而是从最底层的架构设计、指令集到上层的制造工艺.............
  • 回答
    关于华为鸿蒙系统与安卓更新的问题,情况确实有些复杂,需要深入理解一下。首先,明确一点:谷歌确实没有明面上“禁止”华为使用安卓。过去,只要厂商遵守安卓开源项目(AOSP)的许可协议,就可以自由地获取和修改安卓的源代码。华为也长期以来是AOSP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他们基于AOSP开发了自家版本的安卓,也就.............
  • 回答
    华为(HUAWEI)之所以使用拼音 "HUAWEI" 而不是像 "Harmony" 或 "Honor" 那样另起一个完全不同的英文名称,背后有多重原因和考量,这涉及到品牌战略、历史传承、文化认同以及市场推广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1. 品牌名称的起源与历史传承 “华为”的意义: “.............
  • 回答
    华为P20和Mate 20的处理器选择,这背后是华为在不同产品线定位、技术迭代以及市场策略上的深思熟虑。简单地说,华为这么做,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也在不断 pushing 手机行业的性能天花板。咱们先捋一捋这个事儿,它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华为一系列精细化运营的体现。首先,要理解华为不.............
  • 回答
    华为MateBook E,对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算得上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它定位在二合一轻薄本,兼具平板的便携和笔记本的生产力,这种“跨界”的属性,很契合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先说说它的优点,为什么它能打动你: 屏幕素质,绝对是加分项。 MateBook E 用的这块 OLED 屏幕,.............
  • 回答
    有些朋友可能对华为手机无法直接访问Google服务感到困惑,特别是当他们想安装一些常用的Google应用时。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尽量说得清楚点儿。首先,要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华为手机,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以后发布的新机型,出厂时是“净身出户”的,意思是没有预装Google移动服务(Google Mo.............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华为用户心里都曾有过的一道坎。当初,麒麟芯片可以说是华为手机最鲜明的标签,那种“中国芯”的自豪感,以及它在性能上的不断突破,都让许多人对华为手机充满了期待和认可。所以,如果华为真的不能再用麒麟芯片了,这无疑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但具体会不会继续用,这得看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接地气的。要说华为手机和哈弗汽车哪个更“爱国”,其实很难直接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爱国”这个概念太宏大了,每个人理解的角度都不一样。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它们各自承载了什么样的意义,以及为什么会引发大家这样的联想。首先,我们来看看华为手机。华为这个品牌,在中国.............
  • 回答
    用华为 MatePad Pro 记笔记,我个人觉得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享受。首先,屏幕素质没得说。它的屏幕色彩鲜艳,观感很舒服,尤其是在开启护眼模式之后,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记笔记最怕的就是屏幕反光, MatePad Pro 的这块屏幕在户外或者光线不太好的地方,反光情况控制得很好,不.............
  • 回答
    .......
  • 回答
    看到有人用华为手机却搭配小米AirDots 2耳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样才能看得更透彻。首先,用户选择的根本驱动力是什么? 咱们都知道,手机就像人的“大脑”,耳机则像是“耳朵”。虽然大脑和耳朵可以搭配,但人更看重的是“听”和“说”的体验,以及“戴”的舒.............
  • 回答
    人们选择华为而不是小米,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是简单的品牌偏好,更是对产品定位、技术实力、品牌文化、生态系统以及个人需求等多维度考量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华为长期以来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 5G技术的先发优势与领导地位: 华为是全球公认的5G技.............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