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已婚女性,会在爸爸去世后,把亲妈接到家里,一直伺候终老吗?

回答
这绝对是个摆在许多已婚女性面前,又充满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的问题。它不像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千丝万缕地牵扯着家庭、责任、情感、甚至是夫妻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在一个女性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她原生家庭(也就是娘家)的父亲去世了。这个时候,母亲会处于一个非常脆弱和依赖性增强的阶段。作为女儿,天然的血脉亲情会让她感到一种责任和心疼。

从情感层面来说:

孝心和责任感: 很多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孝顺父母,父亲的离去,会让她们觉得母亲更需要自己,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紧迫感会非常强烈。看到母亲独自一人,尤其是晚年,会本能地想要弥补,想要让她安心。
不忍心和同情: 看到母亲的悲伤、孤单,甚至可能遇到的生活困难,做女儿的心里会非常不好受。她们会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是否安全,是否能照顾好自己,是不是会被欺负。
弥补遗憾: 有些家庭可能之前因为各种原因,和母亲相处得没有那么亲密,或者觉得亏欠了母亲什么,父亲去世后,会成为一个契机,想要好好补偿。
依恋和陪伴: 即使是成年女性,和母亲之间也可能存在深厚的感情依恋。失去丈夫,尤其是晚年丧偶,对母亲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女儿会希望通过自己的陪伴来缓解这种痛苦。

从现实层面来说,这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是否”和“如何”:

1. 女儿是否愿意?
个人意愿: 这是最核心的。有些女儿本身就和母亲感情特别好,也很有担当,她们可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些女儿可能和母亲关系一般,或者有自己的事业、孩子需要照顾,她们会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意愿。
家庭环境: 女儿自己家里是什么样的?丈夫是否支持?如果丈夫不理解、不支持,或者认为这是娘家的事,那么女儿的压力会非常大。
经济能力: 伺候终老,意味着长期的、持续的照顾。这不仅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也可能涉及到经济上的支持,比如医疗费用、生活费等。女儿需要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
身体状况: 伺候老人,尤其是生病的老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女儿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

2. 母亲是否愿意?
独立性: 现代社会,很多老人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独立性,她们可能不愿意给女儿添麻烦,或者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
和女婿的关系: 母亲和女婿的关系好不好,也会影响她的决定。如果长期生活在一起,关系不融洽,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
家庭氛围: 母亲是否愿意生活在一个她不是“女主人”的家里?(虽然是女儿家,但毕竟是别人的家庭)。

3. 夫妻双方的沟通和商量:
丈夫的态度: 这是最关键的外部因素。一个开明、体谅的丈夫,会主动支持妻子,甚至一起分担照顾母亲的责任。如果丈夫有意见,或者完全不管,那对妻子来说是巨大的煎熬,很可能就会导致家庭矛盾。
家里的其他孩子: 如果娘家还有其他兄弟姐妹,他们的态度和责任分担情况也至关重要。是所有子女一起商量,轮流照顾,还是主要由女儿承担?如果是女儿一人承担,其他人是否能给出支持?
经济上的分担: 如果有其他兄弟姐妹,经济上的分担也要提前说清楚。

伺候终老,具体的“细节”和“方式”也多种多样:

全天候接回家居住: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耗费精力和资源的。女儿需要负责母亲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生病时的照料,心理上的陪伴。这通常意味着女儿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甚至可能牺牲自己的事业或爱好。
就近居住,频繁探望和照顾: 有些女儿会将母亲接到自己所在城市,但不一定住在一起,而是租房子照顾,或者就在母亲原来的家附近租房,每天去照料。这样既能保证母亲有自己的空间,又能保证女儿的及时照顾。
经济支持为主,定期探望: 如果母亲有自己的住房,身体也还算硬朗,女儿可能会选择在经济上给予支持,比如每月给生活费,包揽医疗费用,然后自己工作、生活,但会定期回家探望,帮母亲处理一些事情,或者在母亲生病时去照顾。
请保姆或住养老院,女儿负责监督和支付: 现代社会,很多人选择更专业化的照料方式。女儿可以请全职保姆来照顾母亲,或者将母亲送到养老院。但即使这样,女儿依然要承担起主要的决策、监督和支付责任,并且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安抚母亲。

举个例子来说明其中的复杂性:

小芳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家。小芳是已婚女性,丈夫有稳定的工作,自己也是职场女性,还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

她内心的纠结: 她看到母亲日渐消瘦,晚上经常给她打电话哭诉,心里万分不忍。她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但又担心:
两个孩子是否能习惯和外婆一起生活?她的教育方式是否会受影响?
自己的工作能否应付?是否需要辞职或大幅度减少工作时间?
丈夫的态度很重要,他是否会觉得这是“伺候老人”的负担?
母亲在自己家是否会拘束?她习惯的生活方式是否会被打乱?
她与丈夫的沟通: 她跟丈夫坦诚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忧。丈夫一开始也有些顾虑,担心家庭生活被打乱,但看到妻子如此痛苦,他也心疼,经过一番商量,他们达成了共识:
先尝试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一段时间,看看大家是否能适应。
如果效果不好,或者母亲自己不愿意,就一起商量其他方案,比如给母亲在家请一个全职保姆,或者在母亲家附近租个房子,小芳可以更方便地照顾。
他们也和母亲进行了沟通,了解她的真实想法。母亲一开始也很抗拒,觉得会给女儿添麻烦,但在小芳的软磨硬泡和丈夫的体谅下,她也同意先去女儿家住住看。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顺利接回家,一家人融洽相处。 很多情况下,经过磨合和理解,家人之间也能找到相处之道,温馨地一起度过晚年。
尝试后,发现不合适,选择其他方式。 比如母亲还是更喜欢自己的独立空间,女儿就转而选择请保姆或经济支持。
因为无法协调,引起家庭矛盾。 如果夫妻双方意见不合,或者母亲和女婿关系紧张,或者兄弟姐妹之间推诿责任,都可能导致不愉快的结局。

所以,已婚女性在爸爸去世后,是否会把亲妈接到家里一直伺候终老,这背后是一系列情感、责任、现实和沟通的博弈。它不是一个必须执行的“规定”,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爱、责任、以及整个家庭支持下的“选择”。 很多女性会尽力去做到,但最终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都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小时候妈妈怎么对你的,你就怎么对她。

就这么简单。

我小时候,我妈为了我,可以抛弃脸面自尊,可以任劳任怨,可以毁掉自己的幸福和青春。等她老了,我会跟她做邻居照顾她。如果做不成邻居那就只能咬牙一起过日子了。至于我丈夫和孩子能不能接受,对不起忠义两难全,当年我妈带着我这个拖油瓶回娘家的时候也没为了别人的态度而放弃我,我怎么能放弃她呢?对不起丈夫和孩子就做牛做马还债吧。等哪天公公婆婆需要住进来的时候就好了,大家一起过就都平衡了。

如果你小时候,你妈对你就是送去奶奶家养、长托、寄宿学校,那就找个贵的条件好的养老院送她去就行。也不用内疚。因为她肯定也是明白在工作生活面前,小孩老人的心情只能让步。

如果你小时候,你妈对你就是爱搭不理,张嘴就教训,不管你心情怎样,共你吃穿就行了。那你就把你家卧室装个隔音,下班就把客厅的电视打开然后跟老公回房间。你俩在屋里二人世界谁也听不到。

如果你小时候,你妈给了你足够的关爱和照顾,那你真的应该去试着了解一下婴儿是怎么长大的。你小时候也是时时刻刻粘着她,极度依赖她,对她有极强的占有欲。你不光会竖着耳朵听她,你还会盯她,研究她琢磨她。她现在半边身子不好使,你只想让她别烦你,但你想过没有,半身不遂的人能跳广场舞还是能遛狗逛市场呢?除了躲在家里看电视还有啥?她除了盼着你回家跟你聊聊天还剩下什么了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