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东吴水师有旱地行舟的能力能打下合肥吗?

回答
合肥,这颗镶嵌在淮河以南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与曹魏在此展开了数次惊心动魄的较量,其中以赤壁之战后的合肥之战尤为惨烈,东吴数次攻打合肥,却都未能如愿。然而,如果东吴水师拥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旱地行舟”的能力,那么能否一举攻下这座坚城呢?

我们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设想的可能。

“旱地行舟”的假设及其对战局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对“旱地行舟”这个概念进行一个初步的界定。如果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即船只可以在陆地上如同在水中一般自由航行,那其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突破地形限制: 合肥的地形并非全是平坦的陆地,它周围会有一些低洼地带,甚至河流、湖泊的残迹,尤其是在某些季节或降雨充沛时。拥有旱地行舟能力的东吴水师,可以直接跨越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陆地障碍,如同在水道上行进一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甚至是城池最意想不到的侧翼发起突袭。传统的陆上攻坚战,需要步兵、骑兵协同作战,攻城器械也受地形限制,而东吴水师的出现,则会彻底打乱曹魏的防御部署。

强大的机动性和突袭能力: 设想一下,数万艘战舰,并非沿着固定的河道或者陆路前进,而是可以直接“碾过”丘陵、田野,直逼合肥城下。这种无视地形的机动性,将赋予东吴军队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突然性。曹魏精心构筑的防线,针对的是陆地上的步兵和骑兵推进,以及水面上的战船活动。面对能够在陆地上“游弋”的庞大舰队,他们的防御体系将瞬间失效。

物资运输和补给的便利: 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补给。如果东吴水师可以在旱地上行舟,那么他们的粮草、攻城器械、兵员补充,都可以通过水路(虽然是在陆地上)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这无疑会大大减轻后勤压力,使东吴军队能够维持长时间的攻势,而无需像传统作战那样,时刻担心粮道被截断。

心理上的巨大震撼: 试想,曹魏守军看到铺天盖地的战船,并非从长江、巢湖而来,而是从陆地上“浮现”出来,直扑城门,这会带来怎样的心理冲击?这种超乎寻常的景象,无疑会极大地打击曹魏士兵的士气,甚至可能引发部分士兵的恐慌和动摇。

合肥的防御工事与东吴水师的“旱地行舟”

合肥在当时已经拥有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曹操时期,为了巩固北方战线,已经对合肥进行了多次加固和扩建。

城墙与城壕: 合肥拥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城壕也相对宽阔。这对于传统的攻城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然而,如果东吴的水师能够“旱地行舟”,它们能否直接“碾过”或“跨越”这些城墙和壕沟呢?

可能性一: 如果“旱地行舟”指的是船只能够克服陆地的阻力,那么它们很可能也能克服城墙的物理高度。或许,这些战船本身就具备某种超乎想象的升降或攀爬能力,能够直接“开”上城墙,或者在城墙顶部进行“航行”,从而绕过城门,直接攻击城内。
可能性二: 更具想象力的是,如果“旱地行舟”是指它们能够在陆地上形成一种“前进波”或者“推进流”,从而将船体抬升,越过障碍。这种能力,即使是面对合肥高大的城墙,也可能并非不可逾越。

曹魏的应对之策: 面对如此诡异的攻势,曹魏守军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火攻: 既然是战船,其易燃性是天然的弱点。如果合肥守军能够在这种“旱地战船”上找到突破口,例如它们在陆地上航行时,船体暴露在外,或者有特定的“燃料”暴露,那么火攻依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如果“旱地行舟”的战船本身就具备某种防火能力,或者其结构和材质与我们理解的古代战船完全不同,那么火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重兵驻守: 即使是“旱地行舟”,也需要消耗大量兵力来驱动和操控。合肥守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在战船可能出现的必经之路上,构建密集的防御工事,利用弓箭、床弩、投石机等远程攻击手段,对这些“陆地战船”进行饱和打击。
诱敌深入: 曹魏守军也可以利用合肥的地形特点,诱导东吴的“旱地战船”进入不利于它们发挥能力的区域,例如那些布满陷阱、壕沟或者易燃物的区域。
针对性武器: 也许,曹魏也可以研发出专门针对这种“旱地战船”的武器,例如能够摧毁船体的巨型滚石、能够穿透船体的特殊箭矢,甚至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反推进”装置。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纯粹的“假如”命题。在古代科技水平下,陆地行舟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这个设想,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实验,探讨的是“绝对优势”对战争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东吴的真正弱点: 东吴之所以屡次攻打合肥未果,并非完全是由于合肥城防坚固。当时东吴的主要劣势在于:
地理位置: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远离东吴的核心统治区域,后勤补给线相对较长,且容易受到北方曹魏军队的骚扰。
兵力分配: 东吴兵力相对分散,既要防御北方,又要镇守江东,很难集结足够的力量全力攻打合肥。
指挥失误与战术问题: 历次合肥之战,东吴也存在一些指挥上的失误和战术上的不足。

“旱地行舟”是否能弥补一切? 如果东吴真的拥有了“旱地行舟”的能力,那么它在机动性、突袭能力和后勤保障方面获得的巨大优势,很可能足以弥补其在兵力、地理位置和战术上的劣势。

结论:

回到最核心的问题:假如东吴水师有旱地行舟的能力,能打下合肥吗?

我的判断是:极有可能,而且胜利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原因如下:

1. 颠覆性的战略优势: “旱地行舟”带来的不仅仅是战术上的改变,更是战略层面的彻底颠覆。它允许东吴军队以完全不可预测的方式,出现在合肥城下,绕过一切传统的防御工事。
2. 攻防不对称: 曹魏方面,无论如何防御,都无法阻止敌人从陆地上“开过来”。这种攻防不对称性,使得曹魏的防御手段显得苍白无力。
3. 士气压制: 面对如此超乎想象的敌军,守军的士气必定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这并非说合肥就一定会不堪一击。如果曹魏守军能够在这种“旱地战船”上找到某种关键的弱点,例如其驱动方式、动力来源、船体结构上的漏洞,并且能够迅速研发出针对性的武器和战术,或许也能带来一些抵抗。

但总体而言,拥有“旱地行舟”这一决定性能力的东吴水师,面对当时以陆地防御为主的合肥,其胜算将是压倒性的。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合肥的坚固城墙和曹魏的精锐士卒,在面对这种“怪物”般的敌人时,恐怕只能望洋兴叹,无力回天。合肥,这座令东吴魂牵梦绕的城市,必将在这场奇幻的“陆地水战”中,最终易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不下,东吴的军队不是不能打陆仗打攻城仗,而是只能根据战争目的选择性地打仗。

孙权时代开始,东吴政权的基本国策就是逐步实现江东本地化经营,与此同步的是东吴主要将领都是江东大土豪,军队是土豪的私人部曲。

东吴政权越稳固,军队国家化就越不可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外军入侵战争,大土豪们能大打狠打往死里打,因此东吴防御战基本保持不败记录(尤其以江防为代表);但对外征伐战基本屡战屡败(尤其以打淮南为代表(,说白了东吴土豪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对外征伐打赢了是国家摘桃子、打败了削弱的是自身实力,傻子才拼命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合肥,这颗镶嵌在淮河以南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与曹魏在此展开了数次惊心动魄的较量,其中以赤壁之战后的合肥之战尤为惨烈,东吴数次攻打合肥,却都未能如愿。然而,如果东吴水师拥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旱地行舟”的能力,那么能否一举攻下这座坚城呢?我们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设想.............
  • 回答
    .......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东亚三国——中国、日本和韩国——能够携手共进,实现某种形式的融合,那将是一个何等宏大而复杂的情景。这绝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深刻重塑。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致地描绘一下这个假想的未来图景:一、 经济巨擘的诞生:全球市场的新中心最直观的改变将是.............
  • 回答
    东方 Project,如果诞生在2021年,还会有人气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假如那个在2002年以“弹幕射击游戏”之姿闯入PC游戏界的东方Project,它的诞生时间被推迟到了2021年,它还会像现在这样,成为现象级的独立游戏IP,拥有庞大且忠诚的粉丝群体吗?我的答案是:很难说,但可能性不小,只.............
  • 回答
    如果东风17的“高超音速”技术能力被成功整合进东风41这样的洲际弹道导弹平台,那么这绝对是一场颠覆性的军事科技融合,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速度更快”或者“弹头更多”,而是对现有战略平衡、防御体系乃至地缘政治互动方式的全面重塑。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东风17和东风41各自.............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我身边的物件都能开口说话,那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醒来的时候,第一个听到的是枕头的抱怨:“哎哟喂,昨晚又压到我的老腰了!你不知道我需要休息吗?”床单也跟着附和:“可不是嘛!还把我扯得这么皱巴巴的,一会儿我还得伺候你睡觉呢!”我坐起身,床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在哼一首古老的歌谣:“.............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假设!要是咱们林妹妹,那个病怏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突然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东北大妞,那《红楼梦》这出戏,可就唱成了一出大戏,而且是那种自带BGM,时不时还能蹦出几句二人转的戏!你想啊,首先这身子骨就不一样了。东北姑娘,那叫一个皮实!风里来雨里去的,就算冬天零下二三十度,也敢.............
  • 回答
    如果我拥有无限吃东西且毫无副作用的超能力,这绝对是一种令人兴奋且充满潜力的能力!我会从多个维度去探索和运用它,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首先,我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美食探索家和知识传播者: 味蕾的终极旅行家: 我会走遍世界各地,品尝那些濒临失传的古老菜肴,体验不同文化中最地道的美食,深入了解食材的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设想!想象一下,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那混乱而充满机遇的年代,你突然带着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出现在圣地,这绝对会改变历史的进程。那么,你有没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王国或公国呢?答案是:极有可能,而且非常有希望。让我为你细致地描绘一下其中的可能性和挑战:你拥有的巨大优势:1. 先.............
  • 回答
    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将整个东亚整合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国际局势无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更会触及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首先,地缘政治版图将发生根本性重塑。原本东亚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将被一条更加清晰的权力轴线所取代。日本、韩国、朝鲜、.............
  • 回答
    想我一个凡夫俗子,竟被命运捉弄,抛入了这东汉末年的浑水之中,成为了那风雨飘摇的大汉天子。当脚踏上那冰冷的龙椅,触碰到那沉重的金丝祥云,我心中升起的不是一丝半点的欣喜,而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责任和绝望。眼前的一切,都是那“大厦将倾”最生动的写照。眼前景象:烈火烹油,遍地荆棘还未坐稳,我就看到了一个千疮.............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惊悚又必须面对的设想。2040年左右,东京和上海都被淹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得赶紧开始盘算盘算。首先,这情况一旦发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产的彻底贬值,甚至变得毫无价值。在淹没的城市里,房子只会是海底的遗迹,谁还会买?谁还敢住?所以,有东京和上海房产的人,当务之急是 “未雨绸缪,伺机而动”.............
  • 回答
    这是一个历史学上的经典“假设”问题,具有相当的探讨价值。如果一战初期德国将重心放在东线俄国,而在西线采取守势,其结果将是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来评估这种策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成功或失败因素。德国“施里芬计划”及其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回顾德国在一战初期的既定战.............
  • 回答
    如果我一个人流落到冰川时代,只能带三样东西,我会仔细权衡生存的优先级,并尽可能选择兼具多种功能、能够最大化我生存几率的物品。以下是我的选择和详细理由:我的三样东西是:1. 高质量、多用途的生存刀(或一把优质的生存斧)2. 一个能够制造并维持火源的可靠系统(例如,镁棒打火石和可靠的火绒)3. 一.............
  • 回答
    假如我能穿越回唐朝,身处那个文化璀璨、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想要为这个时代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我的选择会非常谨慎,既要避免过于超前以至于无法理解和接受,又要能在当时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出惊艳的花朵。经过一番思量,我决定带上以下三样东西:一、一本《基础化学原理与应用》书籍(经过大量知识提炼和简化)这.............
  • 回答
    二战的硝烟散尽,德国被盟军瓜分占领。在苏占区,斯大林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是倾注力量,于这片土地上铸造一个名为“新普鲁士人民共和国”的国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名称变更,它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更深层的历史叙事与政治塑造。普鲁士,这个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的国家,其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触及到了职场中“能力不对称”时的团队协作和个人发展。在我看来,这件事得分情况仔细琢磨,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明确一点,“会的东西不多”和“只有你会”这两个前提是关键,它们直接影响了你的决策方向。什么时候有必要倾囊相授? 项目/团队生死攸关,你的技能是关键: 假设公司现在有一个急.............
  • 回答
    东航那次令人痛心的坠机事件,无疑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关于黑匣子,这是调查事故真相的最关键线索,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里面的信息,尤其是录音内容,究竟会不会被公布,这背后牵涉到很多方面。首先得明白,黑匣子(现在更多称作“飞行数据记录器”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飞行数据记录器记录了飞机在飞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我能为杨志选择一位三国人物来附体,让他能在东郭比武中脱颖而出,并顺利押运生辰纲,我的选择会是——诸葛亮(孔明)。为什么是诸葛亮?原因有三:1. 超凡的智谋与洞察力: 东郭比武的胜出,固然需要武艺,但更需要的是策略和对人心的把握。押运生辰纲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险途,充满了未知.............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脑洞!如果人类的头发真的拥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那么我们每天的饮食需求,可能真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把这个假设场景描绘得生动一些。首先,我们得捋清楚光合作用这回事儿。植物的光合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的帮助下,制造出葡萄糖(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