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农村老人应该拿退休养老金吗?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咱农村里,大家伙讨论的挺多的。以前吧,都是靠儿女养老,或者自己攒点老本。现在好了,国家有了养老金,这让很多农村老人都觉得挺安心的。但说到“应不应该拿”,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从国家政策和公平性的角度来说,农村老人拿退休养老金,那是应该的,也是理所应当的。

你想啊,这些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辛勤劳动,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他们的劳动成果,也是国家发展的一部分。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而且,城乡差距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过去,农村的福利待遇确实比城市差很多。现在,国家出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养老保障,这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一步。如果连农村老人都不给养老金,那这政策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者,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养老金对农村老人来说,意义重大。

咱们农村的生活,跟城市不太一样。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剩老人自己。以前,孩子不在身边,老人的生活基本靠自己种地、打零工,或者指望子女寄钱回来。但现在,物价这么贵,种地收益也不稳定,很多老人身体也不好,干不动重活。这时候,每个月能拿到一笔固定的养老金,那可太重要了。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至少能保证他们基本的吃穿用度,比如买点米面油盐,或者看看病抓点药。要知道,农村看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了养老金,他们不用完全依赖子女,心里也踏实一些,至少不至于过得太拮据。

而且,养老金的发放,也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老,总要退休。国家给养老金,其实也是一种社会保障体系的体现,意味着社会不会抛弃那些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这笔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有尊被尊重,晚年生活更有尊严。

当然,话又说回来,大家伙心里可能也有一些顾虑或者想法。

比如,有些年轻人会觉得,农村的养老金好像确实不高,只够勉强糊口。他们可能希望国家能多投入一些,让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能再提高一些。还有些人会觉得,有些老人虽然拿了养老金,但他们的子女经济条件也很好,完全有能力照顾老人,这时候,是不是应该有个更合理的分配机制?这说明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多元的,也期待有更好的政策出台。

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农村老人拿退休养老金,绝对是应该的。 这是国家给他们的基本保障,也是对他们过去付出的肯定。我们不能因为养老金的数额高不高,或者跟城市比是不是有差距,就否定了它存在的意义。相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这个制度更加完善,如何让更多的农村老人能真正享受到体面的晚年生活。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关乎到社会公平、尊重老人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问题。所以,别犹豫,农村老人,他们拿这笔养老金,是天经纬地,是他们应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回答里一个个的说明农民的儿子女儿都长大了,也能上知乎写点东西了。

实际生活里面,中国农民可以说十分痛苦,痛苦并且知道,但是仍旧为了保全自身延续了更多更多的痛苦。

商鞅的驭民之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人变成了听话懂事可以教训的会说话的牲畜。

农民就是典型代表。

在几千年的历史里面,中国农民接受的教育十分匮乏,这也就导致在历史里面根本没有这群人的声音。

不会读书写字,也就自然写不出自己的人生来。

我们学习的古文,大部分都是什么文人墨客的抒怀之作,一会抑郁不得志,一会又要上天,但是农民群体根本写不出来任何东西,文人群体也基本不会关注这一群体的生活。

思想意识上的落后,也就造就了战斗力的落后。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频繁的土地兼并,频繁地出现大地主,就是因为农民群体水平实在不行。

既没有组织的概念,也没有技术的力量,农民唯一比原始人好点的地方也就是会使用工具,而这些工具也就只能多种点地,盖个土坯房遮风挡雨罢了。

所以50/60年代的农民群体现在的人感觉他们很痛苦,很不公。

但可能这群人会觉得当年能斗地主,从地主那里分到土地,之后还能自己种,后来还取消了农业税,更别说还从大饥荒过度到了吃饱饭,内心满满的感恩。

在感恩教育下,他们内心充斥的就是这种再怎么不好也比以前好了。

而社会舆论上的贬低,不能自由出入其他国家的困境,也导致他们不得不接受自己低人一等,接受种种不公。

大多数农民,没有培养孩子的意识,只有生育和繁殖的意识。

一个孩子和一个动物没什么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农民群体总是形成恶性循环,几个家族一代一代虽然有很多人,但是都过得稀里糊涂。

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根本不会为农民群体争取什么利益。

因为争取了这些利益也不会被铭记下来。

为农民争取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不会被记住。

为农民争取更多的养老金,同样如此。

就像回答里面写得那样,农业税的取消离不开江西丰城事件,但是农民群体只是充满着感恩。

或许也正是因为剥削,才能有另外一些人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

农民种完粮食要养城市里的肉食者和工人。

等到农民生了孩子,他们的孩子接受完教育进了城,要交高昂的进城税,他们孩子的养老金养的都是城市里的老人。

不公平,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为什么看到出生人口下降的时候那么多人幸灾乐祸,因为傻子越来越少了吧。

以前农民群体多,种地需要他们,进城务工也需要他们。

后来农民生了一堆小农民,小农民不种地,上了学,进城买房需要他们,进城给别人交养老金也需要他们。

现在呢,呵呵。

小农民还能生出多少小小农民来?以后谁来种地,谁来伺候城里的大爷们正黄旗们?谁进城买房接盘?谁去交养老金给别的老头老太太让他们可劲地造那几千上万他们根本花不完的钱?

农村老人太应该拿养老金了,但是他们的意识水平不够,他们根本没想过他们该拿多少养老金,所以这养老金无论怎么分,给到他们手上的,都没多少。

小农民们应该多生孩子,要接盘的泡沫太多了,但是小农民们意识都先进了不少,这群人不生孩子了,所以他们要接盘的东西,也没多少。

城里的老爷们,也不知道能理解到这群农民吗?

=====================================

本不想再继续写下去,但是评论里的某位用户的发言实在令人费解。

我这个回答写得已经很温和了,如果非得说得极端点的话,那么某些人也就不要故意混淆视听了。

中国农民的悲剧性,在各个省份的农业大学里面都不会有研究。

其实中国农民之所以这么悲剧,就是因为束缚性太大,加上农民群体本身受教育水平低,阅读能力低,读写水平也低,了解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大部分农民群体是真切的不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什么,而又获得了什么。

农民群体一个最大的束缚就在于被捆绑在土地上,其实凭借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品质,即便这群人意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高,但是换个环境,有人愿意善待他们,他们收获的东西,也不会是现在的这种局面。

日韩总被爆料什么西瓜价格高,白菜价格高。

中国国内的农业大学却很少站出来讲一讲为什么人家的价格那么高。

那是因为农会力量大,稳保农产品涨价,所以农民的收入是有保障的。

我们现在吃的很多粮食蔬菜价格都不高,那是因为这些产品的流通环节不在农民手上,如果农民能自由流通他们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去贸易的话,现在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不会是这么低。

农民群体是松散的,工人还有个工会,即便工会就是用来发月饼的,但是农民的农会根本看不见。

在中国,稳保农业,是因为农业真得也能自由流通,大部分人的温饱就得成了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没人愿意去读农业,不愿意去农业大学上学,因为农业本身就是被限制盈利的产业,学农的学生没有奉献心理,去读这么个专业不会有回报的。

脱离农民与土地的捆绑,脱离农产品不能自由贸易,讨论农民的困境没有意义。

说白了,农民群体注定是被牺牲的群体,因为这部分人的意识低,很难意识到自己被剥削,而这部分人的劳动成果又太基本,没了这个根基都会被动摇。

现在写这个回答是想说,请别因为你自己的知识丰富,经历幸运,就直接在农民群体身上翻来覆去吐唾沫,这种行为很不道德。

要是中国没有这么庞大数量的农民甘愿以极低的价格卖出他们的农产品,卖出他们的劳动,那么又何谈所谓的工业化,和所谓的城市建设呢?

你享受了,你如果不愿意承认农民的牺牲,闭嘴是最好的方式,用不着瞎哔哔发言,搞得好像你可以成为农民的救世主一样。

user avatar

额,你听说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吗?

按照档次,一年200最低档缴纳,到60岁,每月可领取百十来块钱的退休金,怎么被你说成是白拿似的。

有空不如看看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喊并轨多少年了,还是雷打不动。

讲真,柿子不要捡软的捏,不能因为6亿人因人均不到1000的收入用不起手机在互联网发不出声音就任被你们这些人消遣。

user avatar

好吧,不应拿。

因为社保是交的多拿的多,交的少拿的少,没交的不应该拿。

这总可以乐吧?

user avatar

在1991年,我国对企业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且在之后的文件中明确了企业、个人缴费的比例。但是事业的养老保险缴纳却由财政全部负担的形式,从而形成了机关单位和企业退老金的双轨制。

在这种制度下,事业单位人员不仅不需要缴纳各项保险费用,而且还拥有远高于后者的金额,根据2017年的数字,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养老金的实际人均支付额分别是:事业部门48427元,企业职工7248元,城乡居民1596元。

也就是说,事业人员在没有缴纳费用的情况下,获得的养老金是企业人员的6.7倍,城乡居民的30倍,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养老金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所应有的公平原则。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绝对数字上,在替代率上一样突出。

而对于农民群体而言,我国直至2009年才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俗称“新农保”。到2014年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项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无论是养老金数额还是替代率都处于极低水平:

user avatar

这哪来的极品人物?

一嘴的说教,怼别人,受不了别人怼就学会闭嘴。

我哪张嘴开始说朋友的?你不说朋友,我能想起来。

礼貌是给礼貌人的,自己无理我还供着你。

这种玩意就跟农村“族老”一样的,整天说教别人,没有一点营养。被怼了就哇哇叫,为老不尊谁尊重你?



看着有些回复,真的是做个人吧,五谷不分就不要掺合了。70年修水库,水库什么时候修?大部分在冬天的枯水季节,这里面有很多人就是16.17岁的少男少女,拉着箩筐在泥潭里面挖泥。听着同村的大妈说冻得月经都不来了。那批人在陆续的死去。

评论区的反串黑还不让人讨厌,就怕尼玛一本正经维护的。继承了遗产,就得继承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再给城里面人增加一点知识

在农村有一种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家庭,被称之“纯女户”,为了防止他们一直生,那个年代有许诺她们以后会有补助,后来还真有人领到了,每个月“五块钱”。后来某年大涨40%到了“七块钱”

一下原回答

有些农民不懂,有些城里面人也不懂,或者有些城里人在装糊涂。

1.你们能想象21世纪,我还服过“徭役”。长江水系的朋友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修过围堤。98年前后几乎每年都修围堤,乡里面画包干区给村里面,村里面画包干区给家庭。有钱的人家就叫车拉几十车土,没有钱的人家就靠肩挑背扛完成任务,我们小孩子也是需要帮忙的。

2.你们所看到的山不是山,田不是田。就我所生活的村庄附近大概4000亩地,其中有块1000亩的地附近没有村庄,直到读高中我才知道这块地是几公里外我同学他们村庄开发的,改开后把一个满是灌木芦苇的小荒洲改成了良田。

同样的荒洲,我们村也有。当年日本人打来的时候,村民们就躲在荒洲里面,那个荒洲具体多大,我不知道。但是我小时候还有去那抓鸟掏蛋的记忆,直到2004年左右洲上的最后一棵树消失。这才造就附近有4000亩地的事实。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老一辈的农民,争养老金不是无理取闹。咱是以实物入股了的,这么多年没有要求分红,老了要求分红不过分的。

user avatar

养老金这东西就不该出现

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有保障,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

农村出来的孩子,看到城市里老人拿的养老金那是真的酸啊

我记得小时交公粮,每年粮食下来,我就要去帮着家人收麦子,收玉米

收了,还要压麦子,打玉米,还要晾干,然后才去交公粮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有次嫌弃顿顿吃的咸菜(冬天自家腌的黑乎乎的萝卜干),喝的是有些扎喉咙的粗玉米粥,我把碗打翻了,被我爹吼了一顿,现在想想还是羞愧的。


我TM一个月累死累活才一万多

现在看城里老人拿的退休金几千,上万,

爸妈拿着一两百的退休金

谁看谁不酸?

这些城里老人年轻是为国家做了多大贡献?

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为国家做贡献么?

您要说那些科技人才,立过军功的人,

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大贡献的人,拿一万多的甚至更多的养老金,我绝对支持

呵呵,不想写了。

我只能说严重不平衡


有人看我就再写个事情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说过山东的"合村并居"

我家那边就很荣幸的选中了

13年,为了给父母养老,我们花了20万在原有地基上翻盖了老房子17年

17年环保组去检查,村旁边的化工厂严重污染,要化工厂停产,或者化工厂附近不能住人

给了我们两个村子三天时间,除了给一万多块钱的租房钱什么保障都没有,广大村民就浩浩荡荡的搬了。

这钱我在城市里买房,估计升值几倍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或者说所有关于农民养老、退休金的问题,其实是这样的逻辑:

相当庞大的村儿里子弟上学考出来了,现在仍在大城市当蝼蚁,现实困扰:物价高、房价高、工资相对低,积蓄少甚至月光没有积蓄

最重要一条:村儿里还有爹妈呢,管不管?拿什么管?靠自己管?自己还整天动不动一不顺了就嚷嚷躺平,嚷嚷英特纳雄耐尔呢

然而毕竟这只是充当网上快活空气的因子,现实中第二天该上班该干活一秒钟都不敢落下;自己赚一块还想花两块呢,哪有脸直说自己不想每月再固定拿出一份给村儿里爹妈呢?

再看看城市悠闲怡然的退休老人,逛公园、游景点、跳广场舞;一想起村儿里爹妈既没钱也没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

那个怒火,一张嘴就是城里退休职工都拿万八千,实际你能看到的老人大部分也就2500-5000这个水平浮动的,绝大部分远远低于年轻时上班的收入

这样的逻辑下,就只好怪国家遗忘农村,顺带攻击谩骂城市退休老年人;而且故意谩骂贬低缴纳的五险的作用,在网上掀起”五险一金“无用论

实际呢,可以把水搅浑,因为他们这个群体的逻辑,归根结底就在于眼前的自己的利益,自己觉得自己在城市当蝼蚁,缴纳的五险似乎是养了城里的老人,自己爹妈还得自己养,国家没动静。

什么新农合,什么五保户,反正这会儿就是一个字:闹;国家做过的事和正在做的事,统统视而不见

你跟他们说什么,他们就俩字跟你掰扯:公粮

殊不知,首先你交的是国家给你生产资料你需要回馈给国家的税,此外,在“公粮论”这样的逻辑下,城市退休工人,退休高级老干部,能跟你们也可以掰扯出当年历史中牺牲的利益以及做过的贡献

所以,在网上闹一闹可以理解,现实中,国家目前会长期坚持的原则就是:谁缴纳,谁退休就享有;不缴纳,退休后还想着跟缴纳的一个待遇?

门也没有


补充:

自己真的关心爱护农村的爹妈的话,那就跟你爹妈所在村、乡、县去一级一级打听去,办理农村养老险一次性补缴,你拿出几万块,给爹妈未来的日子每月多发大几百甚至更多

在这敲键盘,指望着通过转移矛盾故意攻击城镇退休职工来掩蔽自己不愿出钱给农村爹妈养老,单纯全盘指望国家的套路,在国家那里是行不通的

至于威胁嚷嚷自己在城市交的五险不划算,是在养城市年轻人的父母,而不是给自己未来养老做储备的,更好办,您不交就是了,平时不是总骂资本家无良无德不正规五险都走最低一档甚至很多企业不给交嘛

正好您去找这样的企业上班去就好了,不会有任何人逼你去五险顶格交的单位的,这样的单位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user avatar

吃不饱的时候叫农民伯伯,吃的饱的时候叫农民兄弟,吃的好的时候叫乡下人

user avatar

不该,

农民就应该努力种庄家,

工人就应该努力打螺丝,

富士康包吃包住还给我发工资,

我还要什么自行车。

利益相关,

我爷爷奶奶是农民,

我的爸爸妈妈是工人,

我本人任职深圳龙华富士康流水线打螺丝委员会副主席。

下图是深圳龙华富士康随手拍的。

user avatar

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看到原问题挺心痛的。

正好刚刚和爸妈视频,我问他们以前要交公粮是吗?

妈妈说要交啊,好像在你出生的时候都还在交。要交粮食给城里领工资的人。按人头交,还要交水渠税,没修水渠也要交水渠税。

我说那不会有人交不起吗?

妈妈说交不起就一直欠着,你卖竹子卖树你的所有收入的钱都要经过村上,到时候直接把你的钱划走。

我说那为什么后来不用交了呢?我以为妈妈会告诉我当时江西丰城事件,那个他们亲身经历的那段时期发生过的震惊全国的事件。

但我没想到的是妈妈的回答竟然是国家体恤农民的辛苦,就不用交了。

我那个时候其实情绪就有点崩了,原来爸妈心里对这件事一直怀着感恩的心。

这是我第一次和爸妈聊这个事。他们刚开始很疑惑我为什么问这个,还问我难道你那里还有人在交吗?我说不是,就是觉得我应该知道一下。那一代农民的付出要有人记得。

那个时候的农民真的是在上交粮食,而不是卖粮食,还要交各种各样的税,所以你不应该说他们没交养老金不能领养老金,你只能说他们不应该领你交的那部分养老金,但扪心自问,他们的付出真的不值得一点补偿吗?另外现在正在领养老金的那批人本来领的也不是自己当初交的那些钱呀,所以也能认为你当时没交那么多钱,现在凭什么领这么多钱?城里的那些退休的人是不是领了农民子女进城后交社保的钱?

看到高赞回答说,50 60年代出生的人应该有退休金,因为再不补偿就来不及了。我觉得如果能做到当然很好,因为我看见过农村的老人七八十岁还去山上捡柴火,一年只吃一小瓶油,买苹果的时候问能不能买一个只想尝尝味道。如果他们每个月能多领一点钱,最起码他们能够买些自己想吃的东西,他们的晚年会更开心一些。

但50 60年代这批人的子女其实也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啊,事实上,他们交所谓的公粮也是交到了政策取消为止,这个付出不能抹去啊!他们的青壮年,他们的青春,都挥洒在了土地上,养活家里七八个人,还交了公粮。说实话,日子是在越过越好,但过去的苦我们真的难以想象。但是即使农民的生活物质条件提升了,但和城里始终差了一大截。因为没知识和没眼界,他们的孩子又和城里的孩子差了一大截。每次回家,最不想听到的消息就是谁谁谁怀孕了,明明是应该读书的年纪,但是因为考不上高中就出去打工,然后怀孕,结婚,这真的不是恶性循环吗?

虽然有点跑题了,但我想说的是如果退休金这么这么这么难落实的话,也可以为农村多做点建设,就做点什么吧!

user avatar

我是城里人,我觉得吧,从道德角度出发,该发

但从我的城里屁股角度出发,不该发

给农村人发钱,是一定会影响到我的利益的

我需要廉价的快递,淘宝9块9包邮的商品,四通八达的高铁,干净的街道,快捷的地铁…

这些东西,都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来提供

如果给乡里人发退休金,在家躺着都比工地搬砖来钱,那还有谁愿意上工地?

农民的子女,大部分都是奋斗x。因为他们有父母负担,必须努力

如果他们父母晚年生活得到保障,农民的子女可能就要躺平了

廉价劳动力没有了

我的生活成本就要大大增加

我就没办法舒舒服服的躺平了…

但我想躺平啊!

这是很实际的屁股问题。躺着,最重要是屁股那里舒服,软乎乎的,有人给托着

当然,我这个人,脑臀是分离的

我的屁股想要好处,回答是不应该给农民发钱

但我脑袋,确实觉得,我作为一个城里人,生活的舒服,确实就是基于一种不道德的…

我很纠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咱农村里,大家伙讨论的挺多的。以前吧,都是靠儿女养老,或者自己攒点老本。现在好了,国家有了养老金,这让很多农村老人都觉得挺安心的。但说到“应不应该拿”,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从国家政策和公平性的角度来说,农村老人拿退休养老金,那是应该的,也是理所应当的。.............
  • 回答
    让咱们聊聊,咋样才能让咱们村里的老人们,晚年过得舒心一些。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的事儿,得一项项地想,一项项地做。首先,身体是本钱,得把健康抓上来。 常态化的健康检查和随访: 不能等到老人生病了才想起去医院。要组织村医,或者联系县城的医院,定期来村里给老人们做免费的体检。血压、血糖、心电图.............
  • 回答
    发改委“不能让农村老人八九十岁还自己劈柴做饭”的表述,触及了农村养老保障、生活便利性以及代际支持等核心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紧迫的社会议题。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系统性的、多层次的措施。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策略:一、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让老人在经.............
  • 回答
    看到“农村老人一个月花一百块钱”这句话,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画面,不是什么物质上的匮乏,而是背后那沉甸甸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一百块钱,这数字本身就够小了,小到在城里,可能也就够吃两三顿像样的饭,或者添置一件普通的小衣服。但在农村,尤其对于一位老人来说,一百块钱能做什么?能买多少米面油盐.............
  • 回答
    “标准”这个词,用在方言上,就像是在一片五彩斑斓的画布上找出唯一的颜色,总归有些牵强。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聊聊农村老人说的方言,以及我们怎么去“理解”它是不是符合我们心中的那杆“秤”。农村老人的方言,那是活着的历史先说农村老人。他们的方言,那可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更不是通过什么“标准化培训”得来.............
  • 回答
    我刚听说了咱们村王大爷家的情况,心里头老不是滋味。他今年都七十好几了,老伴儿前两年也走了,就剩他一个人。你说这日子过得,可真是愁得慌。年轻时候在地里刨食,累死累活,也没啥积蓄。现在老了,身体也不中用了,干不了啥了,可这兜里比脸都干净。最让人心疼的是,他家压根没听过什么“养老保险”,更别提什么“退休金.............
  • 回答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攀升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原因复杂且环环相扣,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经济压力和生活困境是重要的导火索。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留下留守.............
  • 回答
    近期出现大量回答复制粘贴“中国人知道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是一百块每月,是城里人的1/22吗”这样的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背后可能包含多种动机和深层含义。以下是我对这个现象的详细分析:一、现象的描述与普遍性 重复性极高: 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讨论区,甚至是在同一个话题下,几乎一字不差.............
  • 回答
    将废旧乡村学校改造成养老院,对于海归设计师来说,这不仅是一项有社会意义的改造项目,也是一个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绝佳机会。这样的项目能够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且在适老化设计方面,也为农村老人提供了提升生活质量的独特契机。 如何评价海归设计师将废旧乡村学校改成养老院?从多个维度来看,这项改.............
  • 回答
    160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幅幅沉默而辛酸的画面。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本应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老人,却因为年轻一代为了生计外出务工,被留在了故土,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这1600万留守老人,他们的养老难题,绝非一人一户的孤立事件,而是牵扯到整个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复杂命题。那么,究竟是谁,.............
  • 回答
    农村空巢老人晚景悲凉,这个问题触及的层面很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要细致地聊,得从他们生活的土壤,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性的几个侧面去掰扯。1. 曾经的“靠山”成了“靠不住”农村老人的晚年,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生活模式的延续,但现在这个模式已经有些走样了。他们年轻时,家是“单位”,子女是“劳动力”,一家.............
  • 回答
    在农村,一位老人尚未断气,家人就已开始准备后事,这种做法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显得有些冷漠甚至不孝,但在很多农村传统观念和现实情况下,却有着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种行为,而不能简单地定论为“不孝”。一、 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 生死轮回的认知: 许多农村老人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对于.............
  • 回答
    这问题啊,问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农村里的老人,是不是真的聪明?这事儿没法一概而论,也说不准谁比谁一定更聪明。不过呢,你别说,这农村的老人们,他们身上确实有那么一股子“门道”,是城里人,或者说咱们年轻人,不一定能轻易学来的。你要是问我,我倒觉得,这“聪明”这词儿吧,得看你怎么定义了。要是说考试考.............
  • 回答
    .......
  • 回答
    看着窗外渐渐斑驳的村头老槐树,又想起村口李大爷那满是皱纹却依旧笑呵呵的脸,心里总会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尤其是一提到“农村最后一代留守老人”,那滋味就更复杂了。很多人问,当这批老人也老去,村庄是不是就真的空了?这个问题,与其说是疑问,不如说是一种隐隐的忧虑,一种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一种不.............
  • 回答
    听到这位越南老人的哭诉,心里确实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位母亲的悲伤,更折射出当前越南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不少人面临的现实困境。首先,这位老人提到的“农村无法挣钱”是很多越南农村家庭的真实写照。越南虽然整体经济在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传统农业收入不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中国农村最核心的痛点,也预示着一个正在发生的巨大社会变迁。与其说是一个未来景象的描绘,不如说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且变化速度远超想象的现实。首先,最直接的感受会是“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想象一下,当最后一位老人也离开人世,村子里可能就只剩下少数几个留守的年轻人,或者干脆变得空无一人。.............
  • 回答
    城市退休老人:渴望一块“精神自留地”,农村认领耕耘是否是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退休老人拥有了更充裕的物质生活和更长的健康寿命。然而,不少老人却面临着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失落——退休后,原有的社会角色消失,生活节奏骤然放缓,子女各有家庭,社交圈子也可能逐渐缩小,这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内心深处.............
  • 回答
    B站UP主“农村大锅哥的生活”在其12月19日发布的视频中,为老人制作并食用了貉子肉,并称其味道与羊肉相似,这一内容在近期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待:一、 食用野生动物及其伦理争议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食用貉子肉。貉子属于野生动物,尽管在一些地区可能存在养.............
  • 回答
    老婆怀孕了,回到了农村老家待产。可最近几次电话,我听到的却不是期待的喜悦,而是无端的贬低和嘲讽,甚至是对我冷漠到了极点。我实在想不明白,怀孕了,就能这么肆无忌惮吗?说实话,听到她那些话,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从知道她怀孕开始,我就开始为我们的小生命做准备。工作上,我更加努力,希望能给她和孩子提供更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