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小朋友问「这个世界有多大」时,大人要怎样回答他?

回答
当小朋友仰着小脑袋,好奇地眨着大眼睛问出“这个世界有多大”的时候,这绝对是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带他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知识的奇妙旅程。这时候,可不能简单地给他一个数字,而是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把这个“大”字拆解开来,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广阔和自身的渺小,同时也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

首先,从“看得见”的世界开始。

你可以带着他先看看脚下的土地:“你看,我们现在站着的这块地,就是我们家门口,是我们认识的‘地方’。我们现在在______(你的城市/村庄),这里有我们的家、有学校、有公园。但是,你知道吗?在我们现在站着的这个地方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没见过的地方。”

然后,可以引导他观察周围:“你看,我们坐的车或者走的这条路,都能带我们去很远的地方。如果我们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会走到另一个城市,那个城市比我们这里还要热闹,或者更安静。那个城市里的人们,说的话可能跟我们不一样,他们住的房子也可能不一样。”

接着,引入“看不见”但能想象的世界。

“我们现在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球,比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玩具球都要大得多得多!我们就像蚂蚁一样,在这块巨大的土地上生活。而且,地球还不是孤零零地待在太空里,它还在不停地转圈圈,就像在玩一个永远不停的旋转木马。”

“你知道吗?地球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比如月亮,它晚上会挂在天上,发出银色的光。还有太阳,它白天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星星,它们离我们非常非常远,即使是最快的飞机也需要飞很久很久才能到达那里。那些星星,有的比太阳还要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亮。”

然后,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做类比,让“大”变得生动。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世界上所有的沙子都抓出来,会有多少?一定数不清吧?但地球上的水,比如大海,比那里的沙子还要多得多!大海里有很多很多我们没见过的鱼,有小小的,也有非常非常大的,比我们住的房子还要大!”

“如果我们坐飞机,从一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大概要飞几个小时。但是,如果你想飞到地球的另一边,可能需要飞一整天!地球很大,上面有很多很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和生活方式。”

更进一步,可以触及“大”的另一种维度——时间。

“我们现在是白天,一会儿太阳下山了,就是晚上,然后又会变成白天。这是地球在转圈圈带来的。但是,你知道吗?在地球出现之前,还有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地球上住着一些我们现在看不见的动物,比如恐龙!它们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任何动物都大,就像巨大的玩具。”

“而且,这个世界还在不停地变化。以前这里可能是一片大海,后来变成了陆地。也许很久很久以后,这里又会变得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所以,这个世界有多大呢?它大到我们永远也看不完,永远也玩不够。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故事书,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秘密和惊喜。你想不想长大以后,去看看那些没见过的地方?去认识那些没见过的人?去了解那些没见过的动物?”

“下次当我们看到地图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来找找,这里是哪里,我们还可以去哪里。我们可以一起看关于动物的书,看关于国家的故事,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么神奇。”

回答的要点可以总结为:

循序渐进: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范围出发,逐步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形象比喻: 用孩子能理解的事物(沙子、玩具球、动物)来类比。
激发想象: 鼓励他们去想象未知,去思考“还有什么?”
肯定和鼓励: 肯定他们提问的智慧,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互动性: 让对话变成一种探索,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
情感连接: 用爱和耐心来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例子对话可以这样展开:

“嗯,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这个世界有多大?’ 你觉得呢?” (先听听孩子的想法)

“哇,你觉得它很大,对不对?我们现在站着的这块地,就是我们知道的‘这里’。你看,我们家门口这条路,可以带我们去到街对面,到公园,对不对?”

“但是,你知道吗?在我们住的这个城市外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城市,它们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里面住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如果我们坐上车,一直开,一直开,可能需要好久好久才能到另一个城市。”

“而且,地球,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大大的地方,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圆球。就像一个巨大的蓝色弹珠,在宇宙里不停地转圈圈。”

“你晚上有没有看过天上的星星?那些星星离我们非常非常远,就像天上的小点点。有的星星比我们的太阳还要大好多好多!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世界,只是地球上的一小部分,而地球,又只是宇宙里的一粒小小的尘埃。”

“所以,这个世界有多大?它大到我们可能需要走很多很多年,坐很多很多车,才能看到一点点。而且,就算我们看到了很多,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没见过的东西,藏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

“你想不想长大以后,坐上飞机会去看看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就像书里讲的,去看看非洲的大象,去看看北极的小白熊?”

这样的回答,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他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明白,世界是广阔而充满魅力的,而他们自己,也拥有无限的可能去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给我儿子买了个地球仪


然后……家里的足球就退休了

user avatar

如果我们一直向前走,不吃饭不睡觉,每天走24个小时,大概一整年可以再走回到原地。不过这一路上不少崇山峻岭,还有大海,真的要靠徒步旅行可能要画好几年时间。

但如果我们坐飞机,飞机一直向前飞,我们大概需要40个小时可以绕地球一圈。很多人通过乘坐交通工具可以在几个月里环游地球,还可以在中途的城市驻留。如果我们认为世界就是指的地球,那么人类今天已经可以在不太漫长的时间里环游世界。

但如果我们离开地球,就会发现世界的范围要大的多的多。一束光线从太阳发出到被地球接收,需要8分钟的时间。相比之下光一秒钟可以绕地球7圈半。

太阳系有八颗大行星,最远的一颗是海王星,它和太阳的距离大概是30多倍的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海王星之外还有很多小的天体绕着太阳转,这些小天体最远可以到1-2光年。也就是光线要走1-2年才能到达太阳系的边界。

夜晚我们可以看到夜空中很多的星星,这些星星也都是和太阳一样的发光的天体。每一个星星都有一个自己的“太阳系”。太阳和这些星星组成一个叫银河系的大团体。从银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光线要运动将近10万年。

但银河系仍然不是人类认识的世界的全部。在银河系之外,存在大量和银河一样的恒星集团。今天我们能够观察到的最遥远的星系在320亿光年之外。也就是光线要走320亿年才能够到达这个星系。相比之下,地球的年龄只有46亿年。

而在我们所观察不到的地方,宇宙的空间仍然在延伸,很可能世界是无穷无尽的。

user avatar

一、想象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我现在都记得黑衣人1结尾的脑洞,太过震撼。

这部1997年的电影在最后做了个假设:我们所认知的宇宙,可能只是外星人的一颗弹珠~

那时真是当场炸裂,整夜失眠,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外星人,宇宙外空,星辰大海。

世界到底有多大,好想出去走一走,找个外星好朋友,回家生个小朋友。

世界对那时的我来说,是无限大。


后来学的多了,越了解宇宙,感叹人类渺小之余,反而很少去想这些问题了。


二、已知的世界有多大

@狐狸先生 大佬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了,从家、城市、地球再到宇宙,徒步到飞机,可以对世界大小有很直观的感受。

再结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给他们买地图、地球仪、望远镜(比如现在的AR地球仪可火了),

能切切实实的带孩子体会到世界的大小。

但世界真的太大了,望远镜也看不到所有,所以人们通常用光速来作为指标,标注宇宙的大小,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去网上找了张图。

大吧?而且这还是现在可观测的数据,那未来科技更发达了,是否会探索到宇宙之外?宇宙的尽头是无限还是有限呢?


我小时候也和你一样,对这些充满好奇,可惜,没有坚持下去。

这次,我决定和你一起去探究~

准备好了吗?我的皮球~

user avatar

这是很好的地理空间尺度问题。

对于三四岁的儿童,不应该直接给他陌生的计量单位和难以理解的大量数值,要以小朋友能理解的方式呈现。

物理学家费曼在自传中写道:

爸爸经常让小费曼坐在腿上,给他读《不列颠百科全书》。有次读到恐龙的部分,书上写着:这家伙有25英尺高,脑袋有6英尺宽。这时候,爸爸停下来说: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假如恐龙站在我们前院,它的高度正好可以把头伸到窗户,但是它的脑袋比窗户稍微大一点,要是硬把头挤进来,窗户会坏掉。

这里25英尺,6英尺,这些数字其实对于孩子是无感的,但如果引导孩子用身边事物——房子、窗户的高度去理解,孩子就能把抽象数字具象化,从而插上想象的翅膀真正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同理,把抽象的米、千米、光年这些新鲜的距离单位,通过举例,让孩子用已有经验去感受。

比如说,我在给孩子讲中国有多大的时候,

先让他回忆一下之前回山东爷爷家坐高铁的经历。当时,我们坐了整整一个上午,在地图上看大概就是这么一段路:

还要解释一下:当然,高铁可是比汽车快多了,爸爸以前经常开车回去,要从太阳刚升的时候出发,一直开到太阳落山才到呢!

孩子经常坐汽车经过高速路往返于外婆家,对高速上汽车的速度更熟悉。

然后可以借助谷歌地图,把地图范围再扩大,让他看看尺度的缩放,和孩子讲:

如果我们飞得再高一点,可以看到这一段在中国版图中有多长。

还可以帮孩子拿小手把这段距离和中国的南北端之间的距离比量一下(约5500km)。之前那一小段都要开一整天,那么,如果我们从中国最南端开车到最北端,假设有一条直直的路可以穿越高山大海,那开车是不是大约也要十天左右呢?

中国在地球上有多大,就更加直观了,除了继续把谷歌地球的范围扩大,还可以直接看地球仪。


地球又悬于宇宙之中,至于到底有多大,对年幼的孩子可以不用细说,总之,世界很大,目光所及之处,皆为世界!

另外,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转一转鼠标的“滚轮”,体会一下谷歌地图比例尺的缩放。可以把孩子经常活动的区域,如家或者幼儿园放大或者经常走的地方放大,让孩子看一看,想必孩子也会很感兴趣。

其实不用担心俯视地图孩子看不懂。孩子在俯视观察方面是有天赋的,可以参考地理学者段义孚先生所著的《空间与地方》所述:

幼童很少有机会鸟瞰风景。他们是生活在一个由巨人和巨物构成的世界中的“小人”,很少有东西是按照他们的尺寸制作的。
然而五六岁的儿童已经对从上面看到的风景是怎样的有了非凡的见解。他们可以以出人意料的精确性和信心观察由居民区和旷野构成的黑白的垂直航空照片。尽管比例不对,且是从他们在实际经验中未知的角度和位置观察的,但他们却仍可以辨识出照片上的房屋、道路和树木。城市的儿童或许会从看到的杂志和电视上的画面受益,但是没接触过这些媒介的乡村的儿童也善于解释和使用其环境相关的垂直照片。
也许幼童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些推断,是因为他们已经用玩具玩过了,尽管儿童是成人世界中的小人,但他们却是自己玩具世界中的巨人,他们从一个高度看着玩具房屋和玩具火车,并控制着它们。

所以,可以尝试给孩子看看航拍角度的图片或者卫星地图,孩子未必看不懂哦!

@知乎亲子

user avatar

心有多大,这个世界就有多大,“只要不停下脚步,道路就会不断的延伸。
所以,不要停下来啊!(指好奇和探索的步伐)”

user avatar

谢邀。

我想到我女儿出生没多久我发的一条状态:

我会告诉她:

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胸怀有多宽广。

爸爸最喜欢《战国策》里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最深远的爱就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阳光、善良、勇敢的度过这一生,能去世界的许多地方,用自己宽广的胸襟去与世界各国爱好生活善良的人民交朋友,这样你的世界就非常大。

我想女儿可能会问我:要和日本人民也做朋友吗?爸爸不是最讨厌日本吗?

我会这样回答她:女儿,你看爸爸从未换过的知乎头像是什么呢?哆啦A梦!它的作者是漫画家藤本弘(笔名藤子·F·不二雄),他就是日本人,但是是一位热爱和平反思战争的日本人民。


想让世界大,一定心胸要宽广。爸爸讨厌的是日本右翼等一切不反思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伤害的人,但是对于善良的日本人民我们从来不反对,不仅不反对,爸爸还帮日本知友介绍过对象,你不是还吃过日本叔叔从大阪邮寄过来的零食吗?永远都要记住: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一小撮人否定了全部,这样会把本属于自己朋友的人推向敌人。不要地域歧视,不要人种鄙视,尊重他人,求同存异。这样你的世界就会无限大。

还有段我曾经看到过的话送给你:“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能喝点小酒。愿你有勇敢的朋友,有厉害的对手。愿你对过往的一切情深意重,但从不回头。愿你特别美丽,特别平静,特别凶狠,也特别温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