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孩子问「古代的小朋友能看动画片吗」要如何回答?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棒!你想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有没有像我们一样,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看着会动的图画讲故事,对不对?

其实呀,古代的小朋友,跟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样,也喜欢听故事、看热闹,只不过他们看动画片的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

首先,咱们得明白,动画片是什么?就是那些通过连续的画面,让我们觉得东西在动,然后把故事讲出来的东西,对吧?古代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所以他们当然看不到我们今天说的这种“动画片”。

但是,古人很聪明!他们也有他们看“会动的图画”的办法,而且这些办法承载着很多古老的智慧和乐趣呢!

想想看,你有没有在过年的时候,看到过那些贴在门上的年画?那些年画上有很多好看的人物、故事,比如灶王爷升天,或者孙悟空大战二郎神。虽然年画是静止的,但是古人会发挥想象力,看着年画,然后把上面的故事讲出来给孩子听。就像我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旁边有人讲解剧情一样,年画就是那个静态的“画面”。很多时候,年画还会做得特别鲜艳、生动,你看着它,也能想象出里面的场景在动起来!

再来,古代还有一种很厉害的“会动的图画”的东西,叫做皮影戏!你听说过吗?就是用灯光照着一张张雕刻好的皮革人偶,通过操纵杆,让这些皮影在幕布后面动起来,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还有民间故事。那时候的皮影戏可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尤其是在农村,逢年过节或者有庙会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看皮影戏。小孩子们更是看得目不转睛,觉得那些皮影就像活的一样,在跳舞、在打仗、在说话,这不就是一种很特别的动画片嘛!而且,那时候的皮影戏演员们,一边操纵皮影,一边还会配上生动的唱词和旁白,非常吸引人。

还有一种叫做戏曲或者戏剧。虽然不是动画片,但古代的小朋友肯定也看!想想京剧、越剧这些,里面的演员们脸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妆,穿着华丽的衣服,唱着、演着,把故事讲得特别精彩。他们会用肢体语言、表情、唱腔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行动,有时候他们的动作还会非常夸张和有规律,就像动画片里的夸张表现手法一样。看着这些演员在台上“活起来”,孩子们肯定也觉得很新奇,很过瘾!

甚至,有时候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会用手势或者表情来夸张地表演,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这虽然不是专门的“动画片”,但也是一种让故事“动起来”的方式,让小朋友们更容易理解和喜欢。

所以你看,虽然古代没有电视和电脑,但古人的生活一点也不枯燥哦!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那些会动的图画和生动的故事。只不过,他们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制作,用自己的声音去演绎,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那些空白。

所以,你可以跟他说:“古代的小朋友虽然没有电视可以看动画片,但是他们有更神奇的方式来看‘会动的图画’,比如看爷爷奶奶讲故事时打的手势,看那些精美的年画,还有更厉害的皮影戏和精彩的戏曲表演!这些都让古代的小朋友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好像看我们现在的动画片一样,会让他们开心和着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能,但也可以说能。

电视机是20世纪的发明,至于古代,按初中历史教科书,将1840年之后定义为近代,那么古代应至少是在1840年之前吧。

所谓动画,就是让图画动起来,通过许多图画的连续放映达到影像的效果。简单科普一下“动画机”——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视机于1924年被发明出来,1928年到1934年,在英国、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商业销售。这时候的电视机是机械式电视机,原理如图所示:

机械式电视机有光源照到图片上,经过“尼普可夫圆盘”,圆盘每次只会截取图片一部分,这一部分图片被光电管接受,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不断更换图片来实现“动画”的效果。这种电视机的原理类似放映机。

机械式电视机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不过不要紧,它并不是主角,因为仅在机械式电视机问世不久,它就被取代了,虽然其发明者也曾改进过,但终究因为技术落后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取代机械式电视机的,就是大(暴)名(露)鼎(年)鼎(龄)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电视机。1926年,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原型在日本展出,1934年,第一台全电子的电视系统在美国演示。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通过控制射线管电压,实现电子往不同方向偏转,打到荧光屏上,显示图像。

早期的CRT电视机是黑白的,而彩色电视机的思路并不晚于黑白的CRT电视机,早在1944年第一台实用彩色电视机就已经向大家演示。这次演示在荧光板两侧使用青色和品红色磷光体,获得了有限的彩色。后续还有全彩的三枪版的模型。

全电子彩色电视机于1953年在美国推出,早期成本过高,彩色电视机在市场接受度不高,直到1972年,彩色电视机的销量才超过黑白电视机。

之后,还有等离子电视机,到现在市场主流的LCD电视机以及开始进入市场的OLED电视机,相比大家就已经比较熟悉了。

至于中国电视,则要在建国以后了。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电视生产任务就交给了国营无线电厂,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生产制造出来,也就是说,直到那时,中国的小朋友才能看到电视机。

但看动画不一定就必须通过电视机,电影也可以放映动画片嘛。电影的出现就比电视机早许多了。早期的电影并不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作为一种研究运动的方法使用,在1873年,人们就开始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和动物的运动。直到19世纪80年代,电影依然是作为杂耍节目中间的“愚蠢”表演观看的,但在之后的几年里,电影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大型娱乐产业,二十世纪初,电影成为流行的娱乐场所和社交中心,就像其他剧院一样。

早期的电影是黑白且无声的,表演时常有管弦乐团伴奏,又是还有表演者或放映员的声音效果甚至评论,1923年,相关技术问题解决,直到1927年,有声电影到来。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这部电影拍摄于1905年,时长约30分钟。虽然1905年已经是近代,但清朝尚未灭亡,因此,中国的1905年还有另一个年号:光绪三十一年。理论上,这个时候的小朋友已经可以看到电影了,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满足了题主小朋友的要求。

之前说过,所谓动画,就是动起来的图画,现代摄影摄像都是由一帧帧的图画连续播放得到的,那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画”出现的还要更早。例如,费纳奇镜(Phenakistiscope)和西洋镜(Zoetrope)。

看到这,你可能会疑惑,人们是怎么知道,连续播放的图画可以形成视频呢。电影行业从业者往往将视觉暂留效应作为电影的理论基础,而视觉暂留效应是在1824年被提出来的。视觉暂留效应是指人眼在观看物体时,光对视网膜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图像切换时间小于这个暂留时间,人眼就无法分辨两幅图像。视觉暂留效应就为“动画”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可能。当然,必须要指出,现代科学认为视觉暂留效应是有局限性的。

于是,1833年1月,Joseph Plateau根据视觉暂留效应发明了费纳奇镜。费纳奇镜由一个圆盘和一个狭缝组成,圆盘上有数张图片,可以理解为影像的帧,人通过狭缝观看,一次只能看清一张,观看时,拉动圆盘,圆盘转动起来,人就看到了影像,不过这种影像效果一般,看起来像GIF。

后来,1834年,英国数学家William George Horner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将狭缝做成一个带有薯数条狭缝的桶,桶内壁是可以转动的图像,这样就可以允许多人同时观看了,这就是西洋镜,再后来,1868年,人们用透镜代替窄缝,改进了,成像更加清晰。

西洋镜在清朝时传入中国,具体哪年恐怕已无法考证。旧时上海弄堂里常有放西洋镜的人,引得小朋友观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动画片呢?

西洋镜这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咱们也有,这就是“走马灯”。走马灯是中国传统灯具之一,被用作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气活动中。灯内放蜡烛,灯上有叶轮,叶轮连接剪纸,当蜡烛燃烧时,热气上流,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着剪纸在灯内旋转,从外面看,就是动起来的图画。古代走马灯内剪纸常用武将骑马的造型,转起来像是将军跃马奔腾,因此得名走马灯。

走马灯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中便有记载。秦汉时期称之为蟠螭灯,唐朝时期称其为转鹭灯,到宋代时期又称马骑灯,装饰绘画上也更加丰富,不仅限于兵戈铁马,还包含山水、花鸟、虫鱼等吉庆图案。唐朝人还在灯箱上安装窥孔,通过孔来观察图像,这与电影已经有些相似了。

至于其他的,像各种戏曲杂剧、皮影戏、木偶剧、布袋戏等表演方式从原理上讲,与动画就关系不大了。

总之,现代电影电视古代小朋友恐怕是无福消受了,但他们也有其他娱乐方式,小孩子嘛,总能找到玩乐的办法的。

参考资料:

1. History of television——Wikipedia

2. Television set——Wikipedia

3. History of film——Wikipedia

4. Film——Wikipedia

5. Phenakistiscope——Wikipedia

6. Zoetrope——Wikipedia

7. 任杰,熊先青.中国走马灯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2020,41(04):71-75.

8. 视觉暂留 - 知乎 (zhihu.com)

user avatar

小哥哥/小姐姐,你好呀,我是3岁小珊珊,你的问题我帮你问了,我妈妈说:古代的小朋友能看动画片哟~

是的,你没看错!古代人虽然没有电,但是依然能看动画片!

这个你见过吗?它算是古代动画片的雏形,叫做【走马灯】,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朝就有啦~是我们中国独特的发明,当它后来被传到西方时,那里的小朋友都惊呆了,那里的大人都称它为【神灯】。

这种灯里挂着各种武将骑马的剪纸,灯的顶部有叶轮,点燃蜡烛,产生的热量让叶轮旋转,带动着剪纸也一起旋转起来。而烛光让剪纸的影子投放到灯笼上,剪纸不断转动,就像骑马的小人不断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它通常出现在元宵,七夕和中秋的时候。

而下面这张图片,才能算作古代人看的动画片。它的名字叫做【皮影戏】。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方也是出现在汉朝。,它是西方人口中神奇的“中国影子”,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1200年,比莎翁创造的戏剧早1800年。

关于【皮影戏】的由来有一个故事载入了《汉书》中:汉武帝爱妃 李夫人 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皮影看着好像很简单,实际上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八道工序。而且你如果去到博物馆看到皮影戏的人物,会发现很多精致的细节。

很多皮影戏会把经典故事演绎出来,比如我们都喜欢的“西游记”。跟你看的动画片比起来是不是更惟妙惟肖,且别有一番风味呢?

你看,古代的小朋友也有属于他们的【动画片】,虽然不是在电视屏幕里,却依然生动有趣地给我们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这是一条分割线--------------------------------------------------(以下是说给爸爸妈妈的)


在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总会从如何发挥孩子【能动性】的方式来回答。

毕竟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让我成为超能力妈咪,而是更多地带着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满足他的好奇心呀~

既然孩子真诚地发问了,那么身为妈妈,就得好好地弄清楚。

你问这个问题背后想知道什么?
以及我可以跟你一起知道什么?

早在1988年,美国心理学教授Whitehurst做了一个关于亲子阅读的实验,实验表明在和孩子阅读时多问开放性的问题,少问封闭式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方式用在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上也一样好用:

一般封闭式的问题指的是用yes 和 no,或者是不是,对不对来回答的问题,以及那些你只给选择题,孩子他不需要思考和用更多语言描述的问题。

针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多问问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最典型的就是5W1H:

那么,我们试着以5W1H的方向拓展下这个【古代的小朋友能看动画片吗】的问题:

WHO: 孩子,你问的古代小朋友,是谁呀?是生活在哪个朝代?

因为我们家3岁龙凤胎有时候指的古代可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小时候(捂脸笑.jpg)

如果孩子有一点历史基础的,知道宋朝,唐朝,清朝等,就可以针对他想要了解的朝代去找寻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WHY:为什么你会问这个问题呢?

弄清孩子的动机,他只是好奇古代的小朋友有没有动画片可以看? 认为没有动画片可以看的古代小朋友很可怜?还是想知道古代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这里不要给孩子做选择题,而是让他自己说出来。


WHEN: 你觉得小朋友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动画片看的呢?

与时间维度相关的问题,一般可以延伸到科普方面,比如动画片的发展史,或者电的由来等等。


WHERE: 不同地方的小朋友是不是有不同的玩耍方式?地球另一边的孩子是不是看着同样的动画片?

从地域的角度问问题,可以延伸到文化,社会相关的话题。


WHAT: 你觉得【动画片】是什么?

让孩子学会定义一个概念,即便是稚嫩的回答,也一样激发了他的思考,毕竟要定义一个东西,需要知道他们的区别和共通点都在哪里。

比如走马灯和皮影戏都是【会动的画】所以都可以归为动画,但是皮影戏讲了一个【故事】,所以它更像动画片,对吗?


HOW:皮影戏是怎么做出来的?做皮影戏分为几个步骤,我们应该怎么还原它?或者想想现在的动画片是怎么做的?

或者引导孩子去找一找古代的小朋友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会不会引起他的兴趣呢?

提出问题后,和小朋友一起想想,要去哪里找答案?

去问问别人,不为标准答案,只为脑洞大开

去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以及其他小朋友,反正不能只嚯嚯妈妈一个人嘛,哈哈。更何况集思广益和头脑风暴需要的是大众的力量,不如让他学会把各种想法和答案,都记下来或者画下来。

如果家里两小只问我:妈妈,你生活的【古代】有动画片看吗?没有的话,你看什么?

好吧,其实我就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妈妈看不到动画片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自制动画片】,怎么自制?类似这样: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0671007388954624

去图书馆、书店里找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在寻找答案中培养的,例如他们先要学会找「关键词」,在孩子的小脑袋瓜子里,哪个才是他们要找的关键词?-古代?小朋友?还是动画片?那我们去历史类目下找找吧。

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找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原来不用电也能看的【皮影戏】。

那这个跟他们定义的动画片是不是一样呢?反正咱们家的两小只一致认为皮影戏就是动画片。

当然,也有可能一开始孩子并没有找到【皮影戏】,那也没关系,对孩子来说,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以及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的答案!

或许,他们会找到像这样的:关于古代小朋友如何玩耍的绘画

这是宋代的“婴戏图”,画家用画笔记录下来了小朋友玩木偶的场景。

或许,他们能找到这一张:

宋代的《货郎图》,货郎的小车上挂满了当时的小朋友玩的“玩具”,有帽子、小风车、拨浪鼓、花篮、花灯等等,各种佩饰的小车,把邻里的小孩儿都吸引过来了。


或许,他们会在一些书籍里找到:

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看,从诗词里面,也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古代小朋友玩什么的描写。纸鸢就是现在的风筝,它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真是历史悠久的娱乐项目啊~

或许,他们会像我们家两小只一样,喜欢熊亮一本绘本《兔儿爷》,原本兔儿爷还是祭拜月神的供品。到了清代,变成了儿童中秋节的玩具。 也是古代小朋友很喜欢的玩具之一哦~

不少中国原创绘本里也有着关于古代小朋友的故事,这里安利一下《兔儿爷》,看完后我觉得超感动,相对于国外绘本来说,它更有亲切感!

去博物馆、科技馆里找

这个就有点费妈啦,但带着问题去逛博物馆,恰恰才是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吗?

在博物馆里,他们或许会找到像这样的:

这个鼻烟壶,内壁画了几个小朋友一起围成圈嬉戏打闹的场景,它的创作者是光绪年间著名内画鼻烟壶匠师-叶仲三(1875——1945)。

或许,还能看到这样的:


是不是特别熟悉?哆啦A梦的“竹蜻蜓”!它最早出现于1700多年前的晋代。只要你手动快速旋转,就可以使让它飞上天了!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飞机螺旋桨的发明就源自这里哦~是不是很神奇!

或许,还有这样的:



看出来是啥了吗?看不出来看这张图

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长干行》中曾写道: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和竹马代表着爱情,现实里的竹马却是古代儿童的最爱哟!你看,我们又找到了古代小朋友的玩具,是不是很有意思?

上周我们带上两小只去了科技馆,在里面看到一把【鲁班锁】,奶爸上手体验了一下,还挺高难度的,要知道鲁班锁运用了中国最具特色的工艺技术——榫卯结构的原理,就算是现在1202年来看,还是科技感满满的啊!能玩鲁班锁的古代小朋友是不是很酷?


去互联网、纪录片里找

这个可以把之前孩子问别人时的答案都拿来搜一搜,问知乎算是【最不费妈】的一种方式啦。但是要注意屏幕使用时间哦。

可能你要说,上面那一堆不都能通过互联网找到么?你说的都对,虽然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取知识,但是孩子需要的是亲自去寻找,去触摸,去眼见为实,去体验过程呀!

安利一部我一个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的宝藏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看看这个像“奥特曼”的三星堆人像,孩子是不是立刻就有 “共鸣”啦?

它每集大概5分钟的时间,会把一件文物的结构,所出产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特点生动又明了地说出来。

看完这些再去博物馆,孩子们看到的就不是安静的文物了,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好啦,今天讲得有点多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当我们把回答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重点不放在“给出答案,解释原理”,而是引导他们再多观察一点,多思考一点,常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哦~


最后,家有好奇宝宝的家长可以入手今年出版的《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它从「小刘看山」的视角来解答了不少关于「这一代孩子」的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困惑」,科学启蒙往往也就是在这“一问一答”中自然发生了~

以上

@知乎亲子 @知乎图书

我是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知乎母盐究员 @KiKi成长说,关注我,让亲子陪伴更轻松,更有趣一点~

❤码字不易,记得点个赞再走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棒!你想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有没有像我们一样,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看着会动的图画讲故事,对不对?其实呀,古代的小朋友,跟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样,也喜欢听故事、看热闹,只不过他们看动画片的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动画片是什么?就是那些通过连续的画面,让我们觉得东西在动,然后.............
  • 回答
    孩子问“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能带我们进行一次穿越时光的奇妙旅程。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化石”?简单来说,化石就是古代生物遗体或者它们活动的痕迹,经过漫长的时间(通常是几百万年甚至更久),在地质作用下保存下来的东西。就像我们埋下种子,时间久了它可能变成一块石头,但它里面的生物信.............
  • 回答
    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真是个有趣的想法!这就像我们在想,如果一个中国小朋友跑去美国,他能不能马上跟美国小朋友聊天一样。其实,答案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也有点意思。首先,我们要知道,就像我们人类有不同的语言一样,狗狗们也有它们自己的沟通方式。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说“你好”或者“汪汪!”但它们会用一系列的声.............
  • 回答
    哎呀,这可是个好问题!宝贝,你有没有发现,过年的时候,我们收到的红红的纸包里,装的都是钱,而不是玩具呢?这背后呀,可有好多讲究和故事呢!你知道吗?过年给红包呀,其实有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叫做“压岁钱”。“压岁”这两个字,听起来有点意思吧?它呀,不是压住什么岁数,也不是说要把岁数压小,而是说,这红包里的.............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会让我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被忽略的有趣现象。关于为什么吹出来的气是凉的,而哈出来的气是热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简单但很巧妙的物理和生理知识。咱们先来说说吹出来的气为什么感觉是凉的。当你只是“吹”气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利用你嘴唇和舌头制造一个狭窄的通道,让空气快速地通过这个.............
  • 回答
    “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正月初一吃素,这其实是中国人过年一个很特别的习俗,里头可有不少讲究和故事呢!”你看,咱们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一个“新”字,也希望这一年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就像是你考试的第一科,咱们都希望有个好的开始,对不对?为啥要图个“好彩头”? 吃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名字听起来特别有活力,就像你在操场上奔跑一样,而有些名字又稳重得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呢?其实,这跟我们给孩子起名字的方式有关,有点像在给玩具起名字一样,我们希望它能传达出一种感觉。“小明”、“小红”这类名字,听起来为什么这么像小孩呢?1. 叠词和简单的.............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机会帮助他理解金钱、价值观以及家庭的独特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得既能让他明白事理,又不让他产生攀比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回答思路和技巧,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核心原则: 诚实但委婉: 不回避问题,但也不夸大差异,用孩子能理解.............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敏感又很重要的问题,孩子这么问,说明他可能是在某些地方听到了或者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了困惑。我肯定会很认真地对待,不会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他理解。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一种很平和、很真诚的语气开始说:“宝贝,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日本人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如果把爸爸的 DNA 和妈妈的 DNA 对调一下,会发生什么,对吧?咱们先想想,DNA 就像一本说明书,里面写着我们身体是怎么长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头发是什么颜色,甚至是我们有多高。这本书呢,是爸爸给了一半,妈妈也给了一半,然后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说明.............
  • 回答
    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已经有了初步的道德意识,知道“碰到”应该伴随“道歉”。这很棒,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引导他更深入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细腻之处。你可以这样和他聊:“宝贝,你说得对,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让他觉得不舒服,按理说,他是应该跟你说对不起的。这是我们社会里大家都能接受的一种表示,叫做‘.............
  • 回答
    “哇,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呀,脑子里总有那么多奇思妙想。” 我摸了摸他的头,尽量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气开头,让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枯燥的科学讲座,而是我们之间的一次有趣讨论。“嗯,‘冷冻’对吧?你想到什么了?是那种科幻电影里,宇航员睡了好多年才醒来的样子吗?” 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比划着,让他参与进来。.............
  • 回答
    “嗯?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想,这可是个大问题,得慢慢跟你讲。你想想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小猫、小狗、小鸟,还有大象、长颈鹿,它们看起来都不一样,对吧?但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像你和你表哥、表姐共用一个爷爷奶奶一样。很久很久以前,那可不是一万年、十万年,而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更久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你观察得真仔细,竟然发现了电池型号里的“秘密”。让咱们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吧,就像探险家发现古代遗迹一样有趣。其实啊,电池型号的数字,大部分都代表着它尺寸的代号,而不是它有多大的能量或者能用多久。你问的2号、5号、7号电池,它们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叫做“AA”、“C”、“AAA”。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井底下有什么是吧?这就像挖宝藏一样,充满神秘感!其实呢,我们平时看到的井,都是挖到地下有水的地方才停止的。所以,井的最底下,其实就是那个汇集了地下水的“水洼”。不过,这个“水洼”可不像我们家里的浴缸那么整洁哦。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池子。首先,它肯定会.............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聪明和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时,这可真是个好机会,咱们可以好好聊聊这人生大事。我会这样跟他说,尽量让他听懂,而且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说教。“儿子/女儿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这就像在问,吃饭和睡觉哪个更重要一样,都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但你要非让我选一个‘更’重要的,我可能会稍微偏向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能问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说明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想知道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鱼是什么,这就像在翻阅一本几亿年前的古老故事书一样,里面的内容可能跟你平时看到的鱼不太一样哦。我们现在看到的鱼,比如你可能在鱼缸里看到的小金鱼,或者在海边看到的各种各样的鱼,它们都拥有非常发达的骨骼、眼睛和嘴巴.............
  • 回答
    哇,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棒!想知道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在哪儿?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因为“第一具”这个概念,在科学上得稍微解释一下。我们现在知道恐龙是那些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几千万年前到几亿年前)的大家伙,它们早就灭绝了,只留下了一些骨头、脚印或者其他痕迹,这些都被埋在了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就.............
  • 回答
    这个问题特别棒!它触及到了生命最核心的奥秘之一。你想啊,如果动物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成另一种动物,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简直不敢想象!那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它们不能像变魔术一样说变就变呢?这背后可是一套非常精密、非常古老的设计。首先,得从它们的“蓝图”说起。你有没有看过说明书?每一件东西,比如你的玩.............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太棒了!你想知道我们眼睛里有没有那些小小的、看不见的“小居民”,对不对?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们可厉害了!你想想看,我们能看见东西,是不是很神奇?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哦,这背后全靠我们眼睛里那些忙碌的“小工人”——也就是你说的“细胞”。它们就像一支精密协作的军队,各司其职,才能把外面的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