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孩子问:「妈妈,为什么 XX 家开的是宝马,我们家却不开呢?」你该如何回答来给他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回答
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机会帮助他理解金钱、价值观以及家庭的独特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得既能让他明白事理,又不让他产生攀比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回答思路和技巧,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

核心原则:

诚实但委婉: 不回避问题,但也不夸大差异,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
强调家庭价值: 将焦点从物质转移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支持和共同努力上。
培养感恩之心: 让他看到并珍惜拥有的,而不是只盯着别人没有的。
传递积极信息: 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但也要明白努力不一定直接等于物质回报。
避免过度解释或编造: 孩子很敏感,过于复杂的解释或不实之词会让他感到困惑或不信任。

具体回答思路与话术:

第一步:肯定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好奇心

首先,承认孩子的观察和感受,让他觉得自己的问题是被重视的。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看到XX家有宝马,觉得很好奇,是吗?”
“嗯,你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第二步:解释“为什么”的多种可能性(用孩子能懂的比喻)

坦诚地告诉他,家庭选择不同是有很多原因的,这和“好”与“不好”无关。

“每个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选择和需要。”
“你想,XX家的爸爸妈妈可能很喜欢宝马,觉得它开起来很舒服,或者需要它来工作。就像我们有时候喜欢吃苹果,有时候喜欢吃香蕉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和觉得重要的东西。”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愿望清单’和‘必须品清单’。比如,有些家庭觉得拥有一辆宝马是他们现在最看重的,所以他们会努力去实现它。而我们家,可能觉得现阶段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或者有其他更喜欢的东西,所以我们的选择就不一样了。”
“生活方式和优先级不同。”
“你想,宝马可能价格比较高,买它需要存很多钱,或者需要每个月付很多钱。就像你想买一个很贵的玩具,需要攒很久的钱才能买到一样。每个家庭的钱都来之不易,大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怎么花,怎么把钱用在最值得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觉得钱花在其他地方更值得,比如让我们全家能一起出去旅行,或者让你能上你喜欢的兴趣班,或者给我们自己买一些好吃的,让我们健康快乐。这些对我们来说,可能比一辆车更重要。”

第三步:强调家庭的独特价值和你们拥有的美好

将焦点引向家庭的内在价值,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拥有的幸福。

“我们家虽然没有宝马,但我们有很多其他很棒的东西呀!”
“你看,我们有温暖的家,有爱你的爸爸妈妈,我们可以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讲故事。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宝贵的,比任何一辆车都珍贵。”
“你记得我们上次一起去公园玩得有多开心吗?或者我们一起在家做饼干有多有趣?这些美好的回忆,是我们用心创造出来的,它们让我们一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你身上的优点,比如你很聪明,很善良,很懂事,这些都是爸爸妈妈觉得最自豪的地方。这些是钱买不到的。”
“金钱是工具,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钱可以帮助我们买东西,但它买不来幸福,买不来家人的爱,买不来健康,也买不来你快乐的童年。”
“我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让我们和你的生活更好,更安全,更快乐。但‘更好’不一定就是拥有多少名贵的物品,而是我们能感觉到幸福和满足。”

第四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引导孩子理解金钱的意义,以及如何看待“拥有”这件事。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目标和梦想的权利,但方式和目标可能不同。”
“长大以后,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买你喜欢的车,或者任何你想买的东西。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以及你愿意为之付出什么努力。”
“我们鼓励你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培养好习惯,这些都是你未来实现梦想的基础。”
“不要和别人比较,要看自己是否满意。”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物。看到别人的好,我们可以欣赏,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之努力。我们不需要和别人一模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独特的。”
“幸福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受到的。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开心,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我们家的钱,我们会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并且让我们感到最幸福的事情上。比如给你买你需要的书本,带你出去增长见识,保证我们一家人吃得好,穿得暖。”
“这就像我们储蓄罐里的钱,不是一下子就花掉,而是慢慢存起来,买更重要或者更想要的东西。”

第五步:鼓励并给出积极的展望(结合自身情况)

根据你们家庭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加入:
如果你们正在努力攒钱买房或达成其他重要目标:“我们现在也在努力存钱,为实现我们家的‘大目标’而努力呢!也许以后,我们也能拥有让你觉得特别棒的东西。”
如果你们更注重体验而非物质:“我们喜欢把钱花在旅行、学习或者一些能让我们家人更亲近的活动上,这些是我们觉得最有价值的‘花钱’方式。”

如何根据孩子年龄调整:

年龄较小(36岁): 语言要更简单直观。多用比喻和实物(玩具、食物)。强调“爱”、“开心”、“家”。可以简单说:“我们家有爸爸妈妈的爱,这就足够了,比车更重要。”
年龄稍大(710岁): 可以稍微解释一下“钱”、“工作”、“选择”的概念。引入“努力”、“目标”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和选择。
青少年: 可以更深入地探讨金钱观、消费观、社会价值观等话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为自己的未来规划。

重要的提醒: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孩子可能不会一次就完全理解,需要多次的沟通和引导。
言行一致: 你自己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避免贬低他人: 不要说“XX家乱花钱”之类的话,这会培养孩子的负面评价。
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 如果孩子因为物质而感到自卑,要认真倾听并给予关怀,而不是简单地否定他的感受。

总结一个完整的回答范例(假设孩子8岁):

“宝宝,你看到XX家有宝马,觉得好奇是吗?这没关系,这说明你很会观察。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吗?

你看,每一辆车都有自己的主人,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选择。宝马是很不错的车,开起来可能很舒服,但是它也需要花很多钱才能买到,每个月还要花钱养它,比如加油、保养等等。

就像你想买那个很贵的乐高套装一样,你需要攒很久很久的钱对不对?我们家也是一样,我们辛苦工作赚来的钱,会用在最让我们觉得幸福和重要的地方。比如,我们努力让你能吃到健康美味的食物,让你有舒适的家,让你能去上你喜欢的兴趣班,让我们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在一起。

你想啊,我们家有温暖的拥抱,有讲不完的故事,有一起开怀大笑的时光,这些都是钱买不到的,而且是我们家最宝贵的宝贝。你记得我们上次一起去动物园玩,你多开心呀!那种快乐,比坐什么车都重要。

钱是用来帮助我们实现生活,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家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我们觉得最值得的事情。长大以后,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去拥有你喜欢的东西。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并且知道什么是真正能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我们家虽然没有宝马,但我们有最爱你的爸爸妈妈,有温暖的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最幸福的!”

通过这样的回答,你不仅解答了孩子的疑问,更重要的是,你为他构建了一个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体系,让他明白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和家人的爱,而不是物质的比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爷爷奶奶从97年开始买商品房,我跟你妈也不懂投资,觉得钱贬值快,股票又不懂,换成房比较省心,结婚的时候也跟着买。咱家一屁股房贷刚还清,光税钱就交海了去啦实在抽不出钱买宝马了。等你大了千万别再买了,这事容易上瘾。你看人家XX家,把钱都投在他爸的车子和他妈的貂上了,手机出了新款就换,当年还买了满仓中石油支援国家呢!虽然跟老人挤在一起,上厕所不大方便,但是逢年过节哪次不是开开心心风风光光去自驾游?你再看看我,一台五菱宏光开了快十年了。你妈过冬就是冲锋衣,还是外贸尾单打折包邮的。貂啊裘啊狐狸尾巴啊,活了几十岁没碰过,白活了一遭!我劝过,她说啥?说穿了貂都像熊出没,不如冲锋衣显青春。歪理邪说啊!你二叔十几个连锁店比我还抠门,开个东风小康8年了还是最低配的。你注意没有?他开关车门都是用钥匙,连个中控都没有。过年了,他还笑话XX他爸拿着信用卡去他店里套现,拆了东墙补西墙。我当时脸色就变了,把筷子一撂说老二啊,不是哥埋怨你,你看看人家过的啥日子?再看你,开着个破面包车送货送到年二十九,多雇一个司机能破产啊你?人家XX他爸套信用卡了怎么了,人家全家手机8个月一换,人家大闺女读大专借校园贷,吃穿那叫滋润,他家老二跟你侄子一个小学,还显摆呢!你也奔四的人了,天天干苦力,让你去青岛看生意顺便吃点海鲜犒劳自己,你吃了三天康师傅鲜虾鱼极面,现在不保养老了就把医院当家吧!这事甭商量了,你那车,年后加个空调。他还老不情愿的,但是这事儿我当大哥的就家长作风搞独裁了,定了,不讲家庭民主。儿啊,等你大了呀,享受一点没什么,不是说让你败家,你得懂得生活啊!钱算个什么东西?你今年的压岁钱咋用的,当爹不知道吗?六一儿童节借给XX三百块消费贷,打三百的借条,直接扣了利息他到手二百五充了游戏皮肤,后来他差几十块本金还不上,你又补了点钱收了人家账号租给低年级小孩玩,对不对?暑假他给女生送花买礼物缺钱,你贷给七百,扣完利息到手六百整,拿他八成新的华为手机做抵押……孩子,过分了。”

user avatar

因为咱们家暂时不需要宝马。

那XX家为啥会需要宝马呢?

因为XX家他们需要出去拉业务,开个好车出去可以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咱家不需要出去拉业务,随便开个车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