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独生子女以后真的会很可怜吗?

回答
“独生子女以后会可怜吗?”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涟漪,也让许多人心中泛起层层疑虑。说到底,这个问题触及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更关乎社会结构、家庭观念以及代际关系的变化。

要说“可怜”,这词儿太重,也太绝对了。人生如戏,悲喜交加,谁又能保证一生顺遂,无忧无虑?况且,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父辈们经历的已是大不相同。

从“独”到“少”,再到“聚少离多”的现实:

在过去,如果说独生子女可能面临的是“孤单”和“过度关注”,那么现在,情况又复杂了许多。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变成了“一孩家庭”,而随着子女长大、成家,父母年迈,一些原本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可能在子女成年后,又回归到“一个”的状态,甚至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孩子在外地工作、结婚等),父母变得更加“孤单”。

而曾经的“二胎家庭”,到了父母年老时,也可能因为兄弟姐妹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工作,甚至是地理上的距离,变成“聚少离多”。这个时候,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扶持,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触手可及”。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独生子女”和“可怜”划等号,而更应该理解为,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挑战,比如父母年迈时的照顾问题,比如子女成年后的情感维系等等。

父母的“一人份”压力,以及“倾斜式”关爱:

独生子女确实承载了父母全部的期望和爱。这既是荣耀,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从父母的视角来看,他们可能会把所有的资源、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拥有更好的未来。这导致了一部分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父母的过度规划、过度保护,而失去了很多自己探索和试错的机会。

他们的成长环境,可能更像温室里的花朵,缺少一些风雨的洗礼。当他们走入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挑战时,可能会显得不够“成熟”,或者在处理冲突时,会比有兄弟姐妹的人来得稍微“笨拙”一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怜”。很多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倾斜式”关爱下,反而获得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早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可能因为早早学会独立,反而比一些在家中有人依赖的孩子,更早地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寄托与社会支持:

很多人担心独生子女老了没人照顾,或者情感上孤单。这一点,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在传统观念中,子女是父母养老的依靠。当父母年迈,独生子女可能需要承担起主要的照顾责任,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无论是精力还是财力。

但我们也要看到,现代社会的支持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不仅仅是子女,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医疗保险)、社区服务、专业的养老机构,都为老年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而且,独生子女同样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的情感需求,也可以通过伴侣、孩子来满足。

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建立是贯穿一生的。 即使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也可以通过学校、工作、兴趣爱好等各种途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些人,在关键时刻,同样可以成为他们重要的情感支持和生活帮助。

反思与超越:

与其说“可怜”,不如说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只是提供了另一种观察人生的视角。他们可能需要更早地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也可能需要在情感上更主动地去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

关键在于“怎么活”。

一个在父母关爱下,也懂得独立思考、积极与外界沟通的独生子女,即便年老时没有兄弟姐妹在身边,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安宁。他们可以提前规划养老,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与朋友建立深厚的联系。

反之,一个在原生家庭里过度依赖,在社会交往中被动退缩的孩子,无论有没有兄弟姐妹,都可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到孤单和无助。

所以,“可怜”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如何去面对生活,如何去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以及如何去经营自己的情感世界。这与是否是独生子女,关系已不如从前那般绝对和直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每个孩子,无论家庭结构如何,都能在爱与支持中成长,并拥有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独生子女是一种群体,非独也是一种群体,但群体的组成有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的生活过程都不一样,幸福的独生子女会有一万种理由告诉你独生的好处,因为ta们确实只享受到好处,不幸的独生子女也会有一万种理由告诉你独生的缺点,毕竟ta们过的确实不好,反之非独亦然。

user avatar

我不太会讲故事,但还得说说身边一位,这是站在独生子女对立面的神人。

觉得自己独生以后惨不忍睹的,看看他再说话。

这两口子四十郎当岁,小地方出身,大城市过活。工薪阶层,跟一般大城市夫妻比起来没优势可言。

但人家业余爱好跟这一代夫妻比起来,可以说相当古典,人家爱生孩子。生了几个呢?

四个。

这几个小孩年龄层覆盖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全部是吃着全民资源的义务教育阶段。换句刻薄点的话:

你们每个纳税人都在掏腰包帮他们俩养着孩子呐!

孩子们也真争气,人家父母直言不讳的说了,基本都是班里最差的内个批次,最小的内个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就门门不及格。你没看错,不是一门不及格,是门门不及格。

而且家长实行民主教育,对孩子一视同仁到什么程度呢?所有孩子的家长会,统统不参加。

这四个小孩,咱就不说穿衣打扮了,想都能想到大的穿旧了,洗洗给二的,二的穿破了,打个补丁给俩小的。

而且因为疏于管教,这四个孩子我见过俩,见人不会说话,全身上下脏的跟泥猴似的,手心都是黑的。

家长洋洋自得,觉得自己不但在少子化社会,堪称共和国功臣,而且他们对于自己养老这块儿,信心是足的。

我是特别想知道他们这四个崽里仨儿子,这种当牲口养的办法,加上家庭条件吃紧,以后工作结婚都是问题,他们自己都未必吃得饱肚子,怎么就还能给爹妈养老啦?

就说家里内一套房子,一间屋上下铺的床,两张,睡四个。以后孩子大点连住都是问题!

觉得自己独生太凄凉的,看看这个,你们就不操心了,社会上总有鲨臂家长,脑子不发育,该给脑子的营养都供应给生殖系统了。生育能力堪比昆虫,从小就把孩子一脚踹进食物链底端,永世不得超生。

他们现在琢磨着一家独占四份社会资源,便宜占老鼻子了,从来不想想以后孩子有了独立思想,得多恨他们。

这里边万一出来个教养堪忧又攀比心强的,拧巴成反社会人格,以后祸祸周围一大群人,不在话下。

我从来不鼓励比烂,人得往高处走,但原生问题,完全不能改变,比比无妨。这总比憋出来抑郁症强。

对于生与不生,独生或者多生,每个人都主宰不了自己爹妈这方面的观念。现在是什么样,就已经是什么样了,想解决策略比担惊受怕强。

有的爹妈吧……也是会唠嗑,就生一个,然后跟孩子说,我们把所有的都留给你,你以后可得管我们。

这时候别光听他们说什么,得看他们做什么。

假如他们确实生活的挺努力了,哪怕能力一般,你也别怨他们,毕竟咱们都是庸人。他们已经很努力的为你,为他们自己,起早贪黑去赚内半壶醋钱,这已经很到位了。

有的家长呢,确实就生一个,自己给孩子保证个吃饭饿不死,上街不光屁股的低保状态,就觉得自己是佛爷了。剩下的时间跟家庭资源,除了打麻将就是喝大酒。

说白了吧,这类人真不在少数,他们跟孩子讲的“生你一个就是为了全部的爱都给你”,这就是年度最佳笑话,他们只是用独生,掩盖自己的懒,馋,贪图享乐。

然后再以爱之名给下一代扣个帽子,防止孩子以后不管自己。这活儿干的漂亮!

遇到这种家长,你就善意提示一句。告诉家大人,自己这品种就这样了,二十年后会不会饿毙街头,算命的都断不出来。自己也怕家长老无所依,所以啊,要不把你们现在享乐的钱存银行去,要么就找点正经事干多赚俩子儿。这些钱自己一分不要,让家长就当是把多养了几个孩子的养育经费给自己存起来,老了以后,备不时之需。

这个事绝对是有必要的,因为就拿现在一个30岁的人,跟二十年前一个30岁的人作比较,当代成年人可支配的收入绝对是比以前少,甚至贷款的大刀架脖子上,可支配收入是负数。

神仙都保证不了,说这个情况在某天会戛然而止。因此,上述情况的独生子女跟家长聊聊经济问题,不光是救自己,更是救他们。

咱们这几代人,都成长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真没见过天塌下来是什么样。

但凡有点忧患意识,就得知道天崩地裂的概率每一天都存在,万一发生了,老人抵抗力一定弱。

独生子女,如果你已经出现题目这种自怜情绪,目前苦无解决方案的话……

那就提示家长趁年轻,稍微寻思寻思自救预案,有点伤和气是真的,没准能救命也是真的。

user avatar

这里我说一个吧。

说独生子女会更加孝顺,不会互相推诿,照顾老人的。

是你们没见识。

独生子女不孝顺的多了去了,在家啃老,成天盼着把父母的财产弄过来,觉的父母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

一个字独。

如果你要一个孩子。你就相当于养了一个独裁者,他一个人就可以左右你的老年生活,甚至是生死。

生两个至少不会独裁不是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独生子女以后会可怜吗?”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涟漪,也让许多人心中泛起层层疑虑。说到底,这个问题触及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更关乎社会结构、家庭观念以及代际关系的变化。要说“可怜”,这词儿太重,也太绝对了。人生如戏,悲喜交加,谁又能保证一生顺遂,无忧无虑?况且,我们所处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揪心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这些独生子女,肩上担着的,是两代人的养老重担。以前说“养儿防老”,现在轮到我们这一代,却是“一个孩子,两副重担”。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得细致地盘算,还得有真功夫。首先,我们得把“养老”这件事,从“责任”升级为“生活规划”。别老想着“我该做什么”,而.............
  • 回答
    “娶独生女以后家产翻倍”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结婚后,家庭的财富会立刻增加一倍。但仔细推敲,这更多是一种带有夸张和调侃性质的民间说法,背后反映的是一些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变化,以及经济上的某些潜在好处,而非一个严格的数学公式或必然的经济规律。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说法:一、 说法产生.............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作为独生女的父母,我们对女婿的要求肯定会比普通家庭高一些,毕竟女儿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希望她能嫁给一个真心爱她、并且有能力给她幸福的人。说实话,这两个男生,我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才能下定决心。 毕竟,仅凭这几个点就做决定,实在太草率了。但如果硬要从现在的信息来分析,我会从几个维度.............
  • 回答
    独生子女政策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能在某些方面促进了阶层流动,又可能在另一些方面阻碍了它。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可能的影响机制:一、 可能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方面:1. 家庭资源的高度集中与投入: 教育资.............
  • 回答
    独生子女是否羡慕非独生子女,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受到个人经历、成长环境、社会文化以及对“羡慕”的定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独生子女可能羡慕非独生子女的方面: 陪伴与分享的喜悦: 童年玩伴与情感支持.............
  • 回答
    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深切体会到独生子女确实有一些别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难处,而且这些难处往往是融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细水长流的。首先,肩上扛着的责任感,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当父母年纪大了,他们所有的希望、情感寄托,乃至生活起居上的照料,几乎都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遇到什么事情,第一.............
  • 回答
    独生子女真的自私吗?这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看法。一听到“独生子女”,脑海里似乎立刻浮现出一个被家人宠溺、从小唯我独尊、不懂得分享、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孩形象。这种刻板印象,说实话,挺伤人的,也挺片面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有几十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催生了一代又.............
  • 回答
    独生子女是否会羡慕非独生子女,这是一个复杂且因人而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许多独生子女可能偶尔会产生羡慕的情绪,但这种情绪的程度和原因却多种多样。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独生子女可能羡慕非独生子女的方面:1. 拥有玩伴和共同成长经历: 玩伴: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童年最重要.............
  • 回答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待着,就是“孤独”的代名词。直到我越来越长大,越来越多人问我:“你一个孩子,在家是不是特别无聊?没有兄弟姐妹,会不会很孤单?”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我总要停顿一下,仔细咀嚼“孤独”这个词。它好像带着一种天然的负面情绪,一种渴望有人陪伴而不得的凄凉。但对我来说,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要.............
  • 回答
    独生子女是否就该“被迫”承受无尽的孤独?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尤其是在看到别人家几个孩子热热闹闹的场面时。说实话,我觉得“独生子女就该孤独”这种说法,多少有点片面,也过于简单化了。咱们先别急着给独生子女贴标签,先想想“孤独”这回事本身。孤独,它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状态。它不完全取.............
  • 回答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的人生体验是独特的,当然也意味着某些方面的“缺失”。但与其说是“剥夺”,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不同”,一种不曾拥有的经历,也由此塑造了我当下的人格和处事方式。我总觉得,那些拥有兄弟姐妹的人,他们从小就被迫学习“分享”这个概念,而且是无时无刻不在分享。比如,玩具,一定是轮流玩,或.............
  • 回答
    “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老话在很多时候都很有道理。尤其是在家庭这个小社会里,兄弟姐妹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依靠、更多的热闹、更多的分享。所以,当谈到“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时,很多人心中都会有个自己的倾向。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倾向于“非独生子女”的人,他.............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聊聊独生子女的好处,那可真是不少。咱就敞开了说,不藏着掖着。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 教育和资源的高度集中。你想想,一个孩子,父母所有的爱、精力、金钱,全都倾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不像多子女家庭,父母的注意力、时间、财力都得分摊。独生子女的孩子,在教育上,家长往往能投入更多,报各种兴趣.............
  • 回答
    老实说,有时候确实会有一点点,但要说“遗憾”或者“埋怨”,倒也不是那么强烈。大概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如果……会怎样”的好奇心吧。我父母他们当时是响应国家政策,所以就我一个。我爸妈都是很开明的,从来没说过“就你一个,全家资源都给你”这种话,他们一直强调的是责任和独立。所以,我也不觉得是因为他们偏.............
  • 回答
    关于独生子女成年后是否理应一个人赡养父母两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家庭责任、社会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从“一人对两人”的对等性来看很多人觉得,既然父母将自己抚养成人,付出了巨大的心力、物力,从“一人养一人”变成了“一人养一人”,那么当父母年老需要赡养时,作为独生子女.............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能说上几句。因为我,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独生子女。有没有那么一刻,我特别特别希望家里能多个弟弟或者妹妹?当然有。很多很多个瞬间。最常见的大概就是,我小时候生病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浑身难受,爸妈轮流照顾我,但说实话,他们也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比如要给我熬药,要量体温,还要安抚我。那时.............
  • 回答
    独生子女移民,父母怎么办?这背后是太多家庭的现实考量当孩子做出移民的决定,对于许多中国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个人选择,更牵动着整个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未来。一个孩子移民,父母的养老、情感寄托,甚至是他们自己晚年的生活重心,都可能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的纠结、权衡和不.............
  • 回答
    关于独生子女选择在国外生活,是否就是“不孝”,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孝”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包含了精神上的陪伴、对父母的关怀和对家族责任的承担。 而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教育水平提高以及个人主义的兴起,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 回答
    我理解您担心独生子女结婚后,两地父母的养老问题。这确实是当下很多家庭会面临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加,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别担心,我们一步步来梳理一下,看看有哪些办法,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首先,我们要明白,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指望孩子一个人。 独生子女结婚后,夫妻双方各自都有父母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