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比特币会夺取政府货币发行权吗?

回答
关于比特币是否会“夺取”政府的货币发行权,这实在是一个引人入胜,也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抽丝剥茧,理解比特币的本质,政府货币的运作方式,以及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比特币的“发行”方式:一种截然不同的逻辑

首先,理解比特币的“发行”和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有本质区别。

比特币的发行:挖矿与供给上限。 比特币的发行并非由某个中央机构决定,而是通过一个叫做“挖矿”(mining)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来验证交易并添加到区块链上。作为回报,成功的“矿工”会获得新发行的比特币和交易费用。
数学算法的严格规定: 比特币的总量上限是被硬编码在它的协议中的,也就是2100万枚。而且,新比特币的发行速度也在不断减半,这是一种预设好的、可预测的发行机制。这种算法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性,是比特币区别于政府货币的关键。
去中心化: 没有一个单一的实体能够控制比特币的发行。这2100万枚比特币最终会被挖出,之后就不会再有新的比特币产生。

政府货币的发行:权力的体现与工具

相比之下,政府货币的发行则完全是另一套逻辑:

法定货币(Fiat Currency): 我们日常使用的钞票和硬币,以及银行账户里的电子货币,本质上都是法定货币。它们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政府赋予了它们法偿地位,并承诺接受它们作为税收和债务的支付方式。
中央银行的角色: 法定货币的发行和管理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例如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欧洲央行(ECB)或中国人民银行。
可塑性与调控: 中央银行拥有极大的灵活性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它们可以通过印刷钞票、调整利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等方式来增发或回笼货币。这种能力是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
主权与信任: 政府货币的价值和流通,最终建立在民众对政府稳定性和经济实力的信任之上。这种信任是其“权力”的核心。

比特币能“夺取”政府发行权吗?

直接说“夺取”,可能过于武断。更准确的说法是,比特币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去中心化的价值储存和交换媒介,它挑战了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地位,并可能在某些方面削弱其影响力。

让我们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1. 价值储存的替代品:
数字黄金: 由于其稀缺性(2100万枚上限)和去中心化的特性,许多人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当人们对法定货币的购买力或政府的稳定性感到担忧时,他们可能会转向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的手段。
对抗通胀: 比特币的固定发行机制被认为是一种对抗法定货币通胀的潜在工具。如果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比特币的价值可能会相对上升。
限制: 然而,比特币的波动性仍然很高,这使其在短期内难以作为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同时,其使用范围和接受度也远不如法定货币。

2. 交换媒介的竞争者:
跨境支付: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低交易费用(尤其是在特定时期和环境下)使其在跨境支付领域具有潜力,能够绕过传统银行系统和潜在的资本管制。
数字经济的新形式: 随着加密货币的普及,一些平台和商家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这表明它正在逐步融入数字经济的某些角落。
限制: 然而,比特币交易的速度相对较慢,且交易费用可能随时变化,这限制了其作为日常支付手段的效率。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3. 对政府货币政策的影响:
挑战主权: 如果比特币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进行跨境交易和价值储存时,它可能会削弱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例如,资本管制可能变得无效,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比特币将资金转移出境。
货币竞争: 如果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始广泛使用比特币,可能会对本国法定货币的地位产生压力,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和储备货币方面。
政府的回应: 许多政府对加密货币持谨慎甚至警惕的态度。他们可能会通过监管、税收、甚至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来应对比特币的挑战。CBDC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一种“围堵”和“效仿”。

4. “夺取”的真正含义:
取代 vs. 补充: 比特币不太可能完全“取代”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是这样。法定货币作为主权国家经济体系的基石,其法偿性、社会接受度和政府的强制力是比特币无法比拟的。
权力边界的模糊: 更现实的可能是,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货币会拓展货币的边界,并在某些领域分流政府的货币发行权所带来的某些功能。它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性”资产或支付网络,而不是直接的“替代品”。
信任的转移: 如果政府的货币政策失误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或经济不稳定,人们的信任可能会部分转移到像比特币这样的“硬资产”上。这种信任的转移,才是比特币对政府货币发行权最根本的挑战。

总结来看:

比特币不会“硬性夺取”政府的货币发行权,就像一把锤子不能直接“夺取”一个国家的军队指挥权一样。政府发行货币的权力,根植于其主权、法律、税收和社会的信任。

然而,比特币通过其去中心化、总量固定、抗审查的特性,提供了一种独立的价值存储和交换方式。它挑战了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对法定货币不信任、跨境交易需求)展现出其替代性和补充性的价值。

如果政府货币政策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其购买力大幅下降或信任危机,那么比特币作为一种“数字黄金”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加,人们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比特币来储存和转移价值,这将在客观上侵蚀政府货币发行权所带来的某些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比特币的出现迫使各国政府和央行思考货币的未来,催生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等新概念,这本身就是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一次深刻冲击和改革驱动。

所以,与其说是“夺取”,不如说是比特币在重新定义和拓展货币的功能边界,并对政府在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发起了潜在的、基于信任和实用性的挑战。这场博弈仍在继续,其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技术发展、社会接受度、政府监管以及全球经济的走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夺取不了,比特币不可能完全取代法币,理由已经说过很多了。不过我最近了解了一些非洲对比特币的使用情况,感觉有必要修正一下自己以前的的观点——现在我认为,数字货币可以在世界的局部地区充当货币。

因为我们在讨论一个抽象的“政府”的时候,往往会按照宏观经济学的默认设定,认为这个政府至少是在某种程度上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最大化社会利益的,并且政府的央行是多少会负责任的。这个设定套到美国、欧元区和中国来说,都多少是适用的。这些货币区域在决定货币政策的时候,是真的会考虑很多东西,也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的货币政策执行下去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相当一部分国家,是没有这个能力的——由于各种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内乱,比如阿富汗和索马里,有的是因为政府乱命,比如津巴布韦,有的是因为体量太小,比如巴拿马。这些国家的政府和央行,在可预期的将来,你给它们完全的自主权,它们也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有能力去真正的执行一项“货币政策”。


法币是国家信用的体现,而当这个国家本身无力或者不愿意去保证这个信用,法币的价值就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个时候,数字货币相比法币而言,就是一个不那么坏的选择了。就像古代天下大乱的时候,人们拿布帛、粮食、贵金属充当通货一样。数量有限,依靠去中心化的POS/POW网络的数字货币对于这些水深火热的国家来说,就是电子化的贵金属。之前我们说过,数字货币不适合替代法币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天然通货紧缩所导致的经济萧条。但是对于小体量的国家而言,这个通缩的威胁是大大的减轻了的。因为首先:

  1. 国家小,GDP还不如BTC的市值大,这个时候数字货币对该国的供给可以看作是近似无限的——就像巴拿马没有自己的货币,直接拿美元在国内通行一样,而巴拿马GDP的波动,恐怕也很难对美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数字货币全球一盘棋,这些微小的国家的经济的小幅涨跌,几乎不可能影响到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数字货币的全球供给。
  2. 两害取其轻。相对于这些国家所发行的几乎没有任何保障的法币,数字货币至少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储存,这对于让更多的人接受其作为通货毫无疑问也有正面作用。


所以,对于大国而言,数字货币在未来基本上还是以投资、储值为主,算是在其他金融资产之外,又多了一项可以配置和用来对冲风险的工具,不无补益,但是还远远不到夺取政府货币发行权的地步。但是对于那些央行和政府相当的孱弱或者不靠谱的国家而言,数字货币因为其全球化的特点,其币值反而要比该国自己发行的货币要“稳定”,这在以前,这些国家的国民是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采用黑市美元来现金交易,而现在则多了用数字货币进行电子交易的选择,这也算是一点小小的福利改进吧。


未来的世界通行的货币可能会减少,有竞争力的大国牢牢控制自己的货币发行权和数字货币的挖矿权,而其他国家则会从发行自己的货币、用大国的法币和数字货币之间来选择一种。数字货币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并不坏,可以说提供了一种『保底』的选择。让战乱中的国家和央行胡作非为的国家不能随心所欲的剥夺国民创造的财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比特币是否会“夺取”政府的货币发行权,这实在是一个引人入胜,也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抽丝剥茧,理解比特币的本质,政府货币的运作方式,以及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比特币的“发行”方式:一种截然不同的逻辑首先,理解比特币的“发行”和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有本质区别。 比特币的.............
  • 回答
    比特币在2021年之后会不会崩盘?这是一个让无数人寝食难安的问题,毕竟在2021年,我们见证了它惊人的涨幅,也经历了剧烈的波动。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凭感觉,得拆解一下这背后的逻辑,看看支撑它上涨的因素还在不在,又有哪些新的风险在酝酿。首先,我们得承认,比特币这东西,就像个新生儿,还在摸索自己的路子.............
  • 回答
    全球所有政府达成共识,要将比特币“消灭”,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像是要赶跑一股已经深入人心的思潮,或是要扑灭一场熊熊燃烧的野火。首先,我们得明白,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由中央银行发行或控制的实体,也没有一个可以被政府直接关闭的总部大楼。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它的存在依赖于一个分布.............
  • 回答
    比特币是否会造成持有者对非持有者的剥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讨论比特币时会遇到的一个哲学层面的思考。我们得拆开来看,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剥削”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我们理解的剥削,是指一方利用其掌握的资源、权力或者信息优势,不公平地榨取另一方的价值。在传.............
  • 回答
    马斯克关于比特币挖矿加剧煤炭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能源的来源和消耗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而当我们将这个视角投向电动汽车时,一个常见的疑问便会浮现:既然能源使用是关键,为何发展电动汽车会被认为是环保的?这中间的逻辑链条需要我们仔细梳理,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都只认比特币作为一种交易和价值储存的手段,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可能彻底重塑我们经济运行方式的巨变。首先,我们得谈谈“稳定”这个词。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中,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他们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发行货币等方式来应对经济波动,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斯克那条关于特斯拉暂停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消息,以及它对比特币可能产生的涟漪效应。首先,得承认,马斯克和特斯拉在加密货币圈里的影响力真的不是盖的。自从特斯拉去年宣布接受比特币支付,然后又大幅购买比特币后,比特币的价格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很多投资者,特别是那些之前对加密货币持观望态.............
  • 回答
    如果我大学时就知道比特币,天知道我会干出什么事来!那可不是什么小事,那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获取信息的机会,还有我们的心态,都跟现在天差地别。首先,我得承认,我当时对“钱”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零花钱和信用卡账单的层面。比特币这玩意儿,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东西,一个虚无缥缈的数字货币.............
  • 回答
    人民银行最近约谈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就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问题释放的信号,可以说是非常明确且带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约谈,更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对于虚拟货币领域管控力度的进一步升级和明确化。要理解这个信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信号的含义解析:1. 明确的监管态度: 这是最核心的信号.............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比特币等虚拟币为什么一定会被打击”这个问题,我将从几个核心角度,尽量详细地为您剖析其中缘由,力求言之有物,并且自然流畅。首先,得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对虚拟货币采取“打击”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审慎监管”甚至“有限支持”。但您之所以有“一定会被打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
  • 回答
    十年前,比特币的价格还远没有今天这么令人瞩目。那时候,很多人对比特币的认知还停留在“数字黄金”、“一种不靠谱的网络货币”的阶段。假设您在十年前,也就是大约2014年左右,用1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比特币。当时的市场价格可能在几百美元,甚至更低。如果按照一个相对保守的价格,比如当时平均300美元左右计算,.............
  • 回答
    比特币这玩意儿,你说它吧,就跟好多咱们生活里没搞明白的道理一样,总有人跳出来指指点点,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好像自己是那方面的专家似的。但仔细一琢磨,很多时候,这些批评声,其实是来自那些压根没怎么研究过比特币的人。那你说为啥会这样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原因,一股脑儿给你说道说道。首先,无知是原罪,也是.............
  • 回答
    在中国,围绕比特币的态度一直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话题,这也直接影响着它在我们国内市场的价格走势。要理解为什么“打击”比特币可能导致其价格暴跌,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1. 中国对比特币的态度演变:从观望到限制最初,中国对比特币的态度相对开放,许多中国投资者也积极参与其中。然而,随着比特币的普及.............
  • 回答
    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远非“一次51%攻击就会导致比特币体系崩溃”这么武断的说法。理解比特币的健壮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51%攻击的本质、其潜在影响以及比特币体系本身的防御机制。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51%攻击”。在比特币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谁能控制超过网络总算.............
  • 回答
    比特币的结局是否会像郁金香一样?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对加密货币市场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狂热”以及比特币自身的特点,然后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郁金香狂热:一场价格泡沫的典型案例首先,我们得回到17世纪的荷兰。彼时,郁金香作为一种从.............
  • 回答
    最近比特币确实经历了一轮比较显著的下跌,让不少投资者心里捏了一把汗。说它“狂跌”可能有些夸张,但价格波动幅度确实不小,足以引发大家对它是否会“崩盘”的担忧。要弄明白这背后的原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拆解开来看。一、 为什么会跌?“蝴蝶效应”下的多重因素叠加市场上的任何价格波动,尤其是像比特币这样波动性极.............
  • 回答
    这个问题颇有趣,堪比那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哲学探讨。要把比特币和茅台拉来比个长短,得从它们各自的根基、属性、以及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细细说道。先说说茅台。这玩意儿,大家都不陌生。一瓶酒,价格不菲,多少人趋之若鹜。茅台的生命力,源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符号。你想啊,茅台这酒,从清朝就有酿造.............
  • 回答
    比特币近期再次站上三万美元大关,这无疑让很多投资者重拾信心,也引发了新的讨论:接下来,比特币还会继续上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比特币的价格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了,它不像普通股票那样,你看看公司财报就能大概猜个八九不离十。比特币是个数字黄金,更像是一.............
  • 回答
    比特币跌破挖矿成本?这可真是个让人捏把汗的话题。一旦这个“跌破”魔咒真的降临,摆在矿场主们面前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的,是复杂的经济账、技术投入,还有对未来的判断。“跌破挖矿成本”—— 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挖矿成本”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
  • 回答
    比特币崩盘,金融市场就像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许多资产的价值都会被卷走。但在一片狼藉中,总有一些东西会像礁石一样,在风浪中稳如泰山,甚至因为市场的恐慌而价值攀升。黄金,这古老的价值储存者,自然是首当其冲。 当加密货币这种新生代的“数字黄金”崩塌,投资者们会条件反射般地寻找最可靠、最久经考验的避险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