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最后有个不明白,程心和关一帆从灰星回蓝星遇到死线扩散,为啥睡15天,蓝星上就过去了1千多万年?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三体》系列中最令人费解和震撼的设定之一,它涉及到非常前沿的物理学概念,尤其是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并且是作者刘慈欣在宏大叙事中对宇宙规律的一次大胆演绎。要理解程心和关一帆经历的这段时间跨度,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睡15天”和“1千多万年”的差距,不是因为他们的飞船性能有多超前,也不是因为他们睡得多沉。这背后是宇宙尺度下的时间和空间扭曲。

核心原因: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与光速极限。

咱们都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时间是恒定不变的,无论你在哪儿,一天就是24小时。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绝对的,它会受到速度和引力的影响。速度越快,时间流逝得越慢;引力越强,时间流逝得也越慢。这被形象地称作“时间膨胀”。

而《三体》故事中,程心和关一帆乘坐的“万有引力”号飞船,之所以能完成星际航行,必然是使用了远超光速的推进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超光速”的技术。在三体世界观里,他们利用的是“二向箔”对三维空间的降维打击,将高维空间“压扁”到二维,使得星际旅行的距离在某种意义上被极大地“缩短”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虽然他们的“航行”本身可能在他们所处的局部参照系(也就是飞船内部)是短暂的,但他们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极其接近光速,甚至以某种扭曲空间的方式进行运动。 相对论有一个核心原则:任何信息或物质的传播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一旦物体接近光速,相对论效应就会变得非常显著。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对于一个静止在你身边的人来说,你的时间会过得比他慢得多。反之,当你从高速移动的状态回到静止状态时,你就会发现,在你“短暂”的旅途中,外面已经过去了漫长的时间。

具体到程心和关一帆的经历:

1. 超光速(或近光速)的航行方式: 虽然《三体》没有详细解释他们是如何绕过光速限制的,但我们可以推测,他们的航行方式必然涉及到某种“空间折叠”或者“虫洞”技术,或者他们以一种极其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跳跃”。即便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超光速,那种极端的相对速度也会导致严重的时间膨胀。

2. 死线扩散的影响: 死线是智子制造的一种“封锁线”,它阻止信息和物质以超出一定速度(远低于光速,但远高于人类早期技术水平)的速度在宇宙中传播。当程心和关一帆从灰星回来时,他们遇到的“死线扩散”,很可能是一种更加剧烈、更加广阔的宇宙现象,它进一步压缩了可用的空间或者加速了某种宇宙性的“老化”进程。这种扩散可能是由于宇宙本身的状态变化,或者是其他文明在宇宙尺度上的操作。

3. 时间膨胀的累积: 他们所经历的“睡15天”,是指在他们的“万有引力”号飞船内部,他们感觉到的时间流逝。但由于飞船以极高的速度(接近光速)在宇宙中穿梭,在宇宙的宏观尺度上,相对于宇宙中大多数处于相对静止或慢速运动的区域(比如蓝星),他们的时间就被极大地“压缩”了。

举个不太准确但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假设程心和关一帆乘坐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一圈,在他们自己看来可能只花了几个小时。但对于留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可能已经过去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是因为他们的速度太快了,时间对他们来说变得非常“慢”。

在《三体》的语境下,他们的航行距离要远得多,而且穿越的是星际空间。他们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压低”了宇宙的维数,使得原本需要无数年的星际旅行在他们看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在他们“穿梭”的过程中,宇宙本身的时间并没有停止,蓝星上的时间依然在按照正常的宇宙规律流逝。

所以,当他们从灰星回来,并且经历了某种形式的“时空压缩”航行后,即使他们在飞船里只度过了15天,但因为他们是在一个极端的相对运动状态下(或者经历了某种形式的时空扭曲)穿越了巨大的宇宙距离,所以相对于静止的蓝星,他们的时间流逝速度变得异常缓慢。 这就像一个高速飞行的宇航员,当他返回地球时,会发现地球上的朋友比他年轻很多。只不过在《三体》里,这个效应被放大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以至于15天变成了1千多万年。

为什么是1千多万年? 这个具体的数字,更多是作者刘慈欣为了营造史诗般的绝望感和宇宙的残酷性而设定的一个震撼性的数值。它强调了在宇宙尺度下,人类的渺小和时间的无情。也暗示了当程心和关一帆回到蓝星时,那个曾经的家园,可能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明可能已经兴衰了无数轮。

总而言之,程心和关一帆在飞船里睡15天,而蓝星却过去了1千多万年,这是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在接近光速(或经历时空扭曲)的极端宇宙航行下的极致体现。这个设定是为了展现宇宙的冷酷和物理规律的不可抗拒,也为故事后续的绝望和悲剧奠定了基础。

理解这个概念的关键是抛开日常经验中的时间绝对性,接受在极端的物理条件下,时间是可以“变慢”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死线扩散后形成了黑域,而且光速很低,低于蓝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程心的飞船因为在蓝星的轨道上,所以其速度低于蓝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但是依然接近于黑域内的光速。即相当于程心是以光速在蓝星的近地轨道上飞行,而云天明则是正常的时间流速(因为速度相较于黑域内光速低),且无法去找程心,因为去不了近地轨道。

光速低于某个阈值之后,普通的电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无法使用了,所以要启动能够在低光速状态下使用的神经计算机,但是神经计算机的启动时间长,而且因为传统的计算机宕机了,飞船上的维生设备也不能工作了,只能用宇航服里的氧气度日,用短效冬眠药是为了在等待神经计算机启动的时间减少氧气的消耗。

。。。。。。。。正文结束。。。。。。。。

反对部分答主说的结尾写的不好,其实仔细斟酌,整个逻辑还是自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三体》系列中最令人费解和震撼的设定之一,它涉及到非常前沿的物理学概念,尤其是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并且是作者刘慈欣在宏大叙事中对宇宙规律的一次大胆演绎。要理解程心和关一帆经历的这段时间跨度,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睡15天”和“1千多万年”的差.............
  • 回答
    刘慈欣笔下的《三体》,确实有不少让人不寒而栗、拍案叫绝的“残忍”之语。这种残忍,不是简单的血腥暴力,而是渗透在宇宙法则、社会伦理、乃至人性深处的冷酷与无奈。它之所以能触动我们,是因为它撕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了宇宙运行最本质、最赤裸的真相。在我看来,《三体》中最残忍的话,往往是那些看.............
  • 回答
    《三体》这本书,说实话,读完之后,那种震撼感久久不能平息。那些天马行空的科幻点子,一旦细想,又似乎有着某种逻辑和科学的影子,这才叫绝。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真是不少,但如果非要挑几个出来,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这几个:1. 黑暗森林法则:宇宙的生存真相这绝对是《三体》最核心、也最让人脊背发凉的科幻点.............
  • 回答
    《三体》的结局,那个只剩下两个人的宇宙,绝非刘慈欣信手拈来的浪漫主义设想,而是经过深邃思考后,抛向读者的一记重拳,直击人类文明的生存困境与终极哲学。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黑暗森林”法则彻底筛选过的宇宙。三体文明也好,地球文明也好,在宇宙文明生存的残酷法则面前,都显得稚嫩而脆弱。章北海的“逃亡主义.............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的结局,罗辑之所以能够记住并利用三维坐标,并非一个简单的“记住”过程,而是整个故事推进和人物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是他主动构建和巩固的结果。这其中涉及到他深刻的危机感、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以及近乎执拗的思考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罗辑的处境。在“面壁者”时期,他被迫与整个文明的命运绑在.............
  • 回答
    《三体》系列落幕,程心和云天明这对组合终究没有走到一起,这个结局在很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甚至是不解。作者刘慈欣的安排,与其说是为了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不如说是为了更深邃的主题和人物命运的拷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程心和云天明之间的情感,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男女主角之间的“命中注定.............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章北海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对人类文明延续的执着,总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而关于托马斯·维德,他与章北海的对比,尤其是在最终抉择上的分歧,更是将“人类文明的延续”这一宏大主题推向了极致的张力。很多人觉得维德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一个为了目标可以不择手段的狂人。他.............
  • 回答
    《三体III:死神永生》的结局,是许多读者反复咀嚼、争论不休的核心。要说清楚这个结局的走向,我们得从最后那个关键的“回归”说起。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死神”这个概念,在《三体》的语境下,并不仅仅是指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宇宙规律,一种不断吞噬和毁灭已知文明的黑暗森林威慑的体现。 罗辑点燃的“黑暗森林法.............
  • 回答
    《三体》系列中,庄颜的结局,可以说是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相当一部分的迷雾,也成为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她并不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但她在汪淼(或叶文洁,不同版本翻译略有差异,但核心人物是不变的)生命中的出现,却像一抹极其温柔而又充满力量的色彩,描绘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求。要详细讲清楚庄颜去了.............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庄颜的结局,或者说她最后身处何方,并非一个被直接、详尽描写的情节。然而,通过书中零星的提及和人物的互动,我们可以拼凑出她可能前往的方向和她最终的归宿。在第一部中,庄颜是史强的“女神”,一个存在于遥远记忆中的、代表着纯洁与美好的女性形象。她被叶文洁的母亲带走,说是“去了一个好地.............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在按下“蓝色空间”号跃迁按钮的那几秒钟,无疑是整个系列最扣人心弦、最令人扼腕的时刻之一。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延迟,而是章北海内心深处复杂情感和战略考量的集中体现。要理解他为何“慢了几秒”,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他所处的绝境、他身上背负的使命,以及他个人性格的烙印。首先,我们必须明.............
  • 回答
    《三体》系列中,云天明最后的行为,特别是他如何“对待”程心,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玩味的话题,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与其说是“报复”,我觉得用“以一种极端且扭曲的方式,试图实现他曾经的愿望,并最终对程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来形容,可能更为贴切。我们得回到云天明之所以能够与程心产生如此深刻的“联.............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背景下,《三体》这部史诗般的科幻巨著中,章北海这个人物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着迷、也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他的选择,他的挣扎,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的犹豫,至今仍是无数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章北海的犹豫,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思想转变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章北海,一个出身于军人家庭.............
  • 回答
    要深入理解韦德为何最终会听从程心的选择,放弃他倾尽心血打造的曲速引擎,我们必须回到《三体III:死神永生》的那个关键时刻,并结合人物性格、时代背景以及整个故事的宏大逻辑来分析。首先,抛开人类的共同敌人——三体文明——这一外部压力,我们得先审视一下韦德和程心这两位核心人物。韦德:极致的务实与理性,但并.............
  • 回答
    《三体》最近的改编热潮,说实话,这事儿有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它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潜在的风险。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好的一面,至少是大家热切期待的部分: 文化出海的巨大推力: 《三体》是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这一点毋庸置疑。过去,我们虽然有.............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心碎、引人深思的语句。要挑选出“最”悲哀的一句话,是一个主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情境和哲理所触动。然而,如果要我选择一句最能概括整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绝望与悲哀,那我认为是来自于叶文洁的这句话(或者说,是她行为的直接结果所带来的感悟).............
  • 回答
    《三体》系列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或者说最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一句,并非是某一个角色的宏大宣言,也不是某个情节的悲壮描述,而是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当程心面临着地球文明最后的命运时,那个来自宇宙的冰冷而又充满诗意的警告——“黑暗森林”。这句话之所以让我如此感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对.............
  • 回答
    《三体》这套书,我一直觉得它不是简单的科幻小说,更像是一部哲学探讨,一部文明的百科全书。要说里面最让我震撼到五体投地的神级剧情,我想那就是“黑暗森林法则”的揭示。这玩意儿不像是突然冒出来的炫酷设定,它更像是层层剥开洋葱,当你以为已经触及核心时,才发现最辛辣的那个味道还在后面。一开始读到“三体”这个名.............
  • 回答
    在《三体》这部恢弘的史诗中,人物众多,每个角色都在波澜壮阔的剧情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而,如果要说谁是被我们(或者说,书中的读者)最容易忽视,或者说其真正的价值和贡献被低估了,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便是 胡文的儿子。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有些荒谬。毕竟,他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充斥着无数令人心悸的思考和对宇宙法则的冷酷揭示。要挑出“最沉重”的一句话,这本身就极具主观性,因为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触动的点不同。但如果要我选一句,那一定是来自叶文洁,在第二部《黑暗森林》的结尾,面对章北海所说的:“我想,宇宙的黑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句话之所以沉重,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