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改编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好看”、“观众喜欢”、“制作精良”,我们就大可以欣然接受。
在科幻文学领域,我们国家从各方面远远落后于欧美。从作者数量看,中国知名的科幻作者全国也就20-30个人,而美国有2000-3000人,从作品质量和数量来看,也远远不足。中国科幻的前景,作者群体小,状况并不乐观。《三体》单枪匹马的把中国一个类型的文学提高到世界水准,如果《三体》的改编(影视化/动漫化)能够为中国科幻带来了新鲜血液,这是大大大大的大好事!
早在18年参加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时的采访中,大刘本人就透露过,他并不介意《三体》的改编。
记(记者):据媒体报道,首部用您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已经定档2019年大年初一,而《三体》电影版虽未定档,但一直备受关注。不过,很多大IP改编的电影往往都难以忠实原著。如果您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和原著差异过大,您会在意吗?
刘(刘慈欣):电影和小说在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很多时候难以做到忠实原著。所以我不会在意电影剧情和小说差别大不大,但我会很在意改编的电影好不好看。如果谁拍的《三体》电影剧情十分忠于原著,但电影本身相当难看,我会十分不满。而如果一部叫做《三体》的电影制作精良、剧情精彩,但和《三体》小说的剧情天差地别,我也会欣然接受。
我觉得,小说改编电影应当遵循电影艺术本身的规律,忠于原著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改编的电影就十分忠实原著,但影片本身却评价不高,最终票房惨淡,续集的计划也泡汤。
记:很多观众认为,知名的小说改编电影,由原作者担任编剧是质量的保障,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您觉得能否胜任自己作品的编剧?
刘:有的电影的确会请原作者来做编剧,但这是极少数的例子。剧组通常会认为原作者比较偏激,买下改编权后,通常不会让原作者插手。而实际上,由于小说和剧本的要求差别很大,原作者也很难掌控好一部电影的节奏。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类似刘震云这样,既是好作家,也是好编剧的例子。但大部分的情况是习惯单打独斗的作家,很难适应电影拍摄中的团队合作模式。我本人,就不是一个好编剧。
实际上,作者将小说写出来之后,解读出什么含义往往是读者自己的感受,也是读者的自由。大刘在创作《三体》和其他科幻作品时,从来没有希望用科幻小说反映现实的诉求,这也不是他创作的目的和初衷。
看过《三体》小说的粉丝朋友应该都知道,《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大刘这系列三部曲是非常长的。第一部有20.4万字,第二31.6万字,36.5万字,三部总共大概90万字左右,这三部小说里面牵扯到的设定还有人物以及情节都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今年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是对原作小说“一次全新的再创作”且“出乎意料的成功”,上映后创下46.54亿的票房记录,不仅令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更是令一众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也正由于这部电影在口碑和票房上的双丰收,使得中国科幻影视在2019年的一段时间迎来了极大的“繁荣”。当大量资本迅速进入科幻市场,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情与信心也被点燃时,《三体》作为中国科幻文学史上无可取代的存在自然在影视化的进程中首当其冲。
其实,早在2014年,游族影业就对外公布其已经购买了《三体》电影改编权并即将开机的消息,它们称电影将由张番番执导,冯绍峰、张静初、吴刚、唐嫣、杜淳、张翰等主演。
随后,2015年2月9日,导演张番番发布在东北取景的图片;3月18日,电影在小兴安岭正式开拍;实拍部分于同年7月底全部杀青。2016年7月,游族影业宣布将无限期搁置《三体》电影项目。如今,三年过去了,这部电影音讯全无。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介绍这部电影时说,电影花费了近四年时间打造,其间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来自各方的质疑,他更是呼吁社会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新生的中国科幻大片。“就像火车刚发明时还没有马车跑得快,但如果没有当年那辆火车,就没有今天的高铁。”
《三体》是很多人心目中期待很高的作品,对它的改编承载了作者、众多粉丝、投资方的期待。以漫威、DC为例,他们是用漫画、文学、影视作品立体构建的体系,也有原创影视剧本构建的体系,但单以小说建立类似体系的情况还比较少见。目前我们国内,只有金庸武侠小说构建一个世界体系的先例。我和大刘一样,希望中国科幻通过不断的改编和摸索建立起属于中国电影人和科幻迷的自己的宇宙体系,使得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能在艺术形式上更加多元化!
无论结果成功也好、作败也罢,前仆后继的从业者无一不是为《三体》在多种表现形式上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更何况有小破球珠玉在前,我相信《三体》项目的参与者会更虔诚更谨慎的为我们制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慢慢打磨吧,大不了就再多一个有生之年系列呗,我等得起!
我可不那么觉得。
硬要上马大制作电影的话,有流浪地球的大场面先例,以及亚洲全球的成熟团队支援,技术也许还真不是问题。《三体》影视化的最大阻力,八成还在从文字的表现方法“改编”为影视的表现方法这个层次上。
举个例子,建造智子的过程,水滴和末日之战这些都好说,但是视觉上的三维生物进入四维宇宙空间、三维宇宙向二维跌落的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种前提下,《三体》恰好需要一些资本投入和先期作品作为探路者,为大制作电影积聚营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