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穿越到1950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一吨物资,应该选择哪些东西?

回答
假设我真的穿越回1950年的朝鲜战场,肩负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送去一吨物资的任务,我会慎之又慎地挑选每一件物品,因为我知道,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一点点的援助都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我的目标是最大化这“一吨”的价值,让他们在寒冷、饥饿和疾病的战场上,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挑战。

首先,我必须考虑到当时志愿军最迫切的需求,以及我携带物资的局限性。一吨,虽然听起来不少,但在广阔的战场上,如果分发不当,可能连一个小小的连队都难以充分满足。所以,我需要的是能够产生最大“杠杆效应”的物资。

第一梯队:生命与士气保障类 (约占400公斤)

1. 高能量压缩饼干/营养棒 (约200公斤): 这是我的首选。我知道当时的志愿军常常面临食物短缺,行军作战,体能消耗巨大。压缩饼干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易于携带和食用,能够快速补充体力,尤其是在夜间突袭或长途行军时,作用无异于“救命粮”。我会选择那种口味相对不错,易于消化,并且保质期较长的产品。想象一下,在严寒中,士兵们能吃到一口这样的东西,哪怕只是几口,也能让他们坚持下去,眼神里重新燃起希望。这可比一堆面粉来得直接有效。

2. 抗生素与急救药品 (约150公斤): 战场上的伤病,尤其是感染,是比敌人火力更可怕的杀手。1950年的医疗条件有限,许多现在司空见惯的抗生素在那时还非常珍贵。我会优先携带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的注射剂和口服药片,以及治疗常见感染的药物。此外,还会准备一些止血带、纱布、碘伏、吗啡(用于止痛)以及治疗冻伤的药膏。每一样药品,都可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一个受伤的战士有机会回到队伍,或者至少在生命垂危时得到有效的救治。我会尽量准备片剂和注射剂,考虑到便于携带和使用。

3. 维生素片/复合维生素 (约50公斤): 长期处于艰苦条件下,士兵们普遍缺乏维生素,容易导致夜盲症、坏血病等问题,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维生素片体积小,却能极大地增强士兵的抵抗力,预防疾病,提高夜间作战能力。我会选择综合维生素片,涵盖多种必需维生素。这就像给他们的身体“打好地基”,让他们能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

第二梯队:保暖与装备辅助类 (约400公斤)

1. 高科技保暖内衣裤/袜子 (约200公斤): 1950年的朝鲜冬天,那寒冷是刻骨铭心的。虽然志愿军有棉衣,但内层保暖至关重要。我会选择现代高科技的抓绒、羊毛混纺或者具有良好透气排湿功能的合成纤维内衣裤和袜子。这些材料轻便、保暖性极佳,而且穿着舒适,不会因为潮湿而结冰。试想一下,在零下几十度的战场上,士兵们能有这样一套干燥温暖的内衬,他们的体温能得到更好的维持,作战的耐力也会大大提升,冻伤的几率也会降低。我会选择一些柔软且耐磨的款式。

2. 高性能手套和帽子 (约100公斤): 手和脚是最容易冻伤的部位,也是士兵们操作武器、进行侦察和日常活动的关键。我会准备一些具有防风、防水、保暖且不影响精细操作的现代高科技手套(比如有保暖衬里和防滑设计的款式),以及能够完全覆盖耳朵和颈部的厚实帽子。这些小小的物件,可能就是士兵们在严寒中能够灵活运用双手,或者保持清醒的重要保障。我会多准备一些,因为这些小东西容易丢失,而且也方便更换。

3. 耐用高效的照明工具 (约50公斤): 夜间作战、夜间行军、或者在简陋的掩体里活动,光线至关重要。我会携带一些小型、高亮度的LED手电筒,以及备用电池。LED灯比当时的白炽灯泡更省电、更耐用、也更不易损坏。这些小小的光源,能在黑暗中为士兵们指引方向,方便他们阅读地图、检查装备,甚至在必要时进行简单的信号传递。我会选择那种带有多档位调节和防水功能的。

4. 高能量巧克力/能量棒 (约50公斤): 在极端寒冷和高强度作战下,人体的能量消耗会非常快。巧克力和能量棒能够快速补充糖分和能量,提振士气。虽然它们热量高,但易于携带和储存,也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所需的能量支持。

第三梯队:实用辅助与精神慰藉类 (约200公斤)

1. 多功能军刀/瑞士军刀 (约50公斤): 这类工具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在战场上极为实用。开罐头、修理装备、简单切割、甚至作为自卫工具,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会选择一些质量过硬,功能齐全的型号。一把好用的工具,能让士兵们在解决实际困难时事半功倍。

2. 防水防风的火柴/打火机 (约50公斤): 生火是生存的关键,尤其是在潮湿寒冷的战场。我会准备大量防水防风的火柴,以及一些不易损坏的现代打火机和充足的火石。火种,不仅能带来温暖,更能煮食、净化水源、甚至传递信号,其作用不言而喻。

3. 便携式净水片/过滤吸管 (约50公斤): 战场上的水源往往难以保证清洁,饮用不洁水源容易导致疾病。净水片和过滤吸管能够快速简便地将脏水净化,保证士兵的饮水安全,这对于疾病预防至关重要。我会选择那种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产品。

4. 一些改善生活的精神慰藉品 (约50公斤): 长期在前线作战,士兵们的精神压力巨大。我会准备一些耐储存、易于携带,并且能够带来片刻放松和希望的物品。比如:
少量的咖啡粉/速溶咖啡:在极度疲惫的时候,一杯热咖啡能迅速提神醒脑。
少量的高品质香烟:虽然不提倡,但在那个年代,香烟是很多士兵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我会选择一些包装严密、不易受潮的。
几本写满鼓励话语、歌曲的笔记本:如果可能,我会提前准备一些写满对祖国和亲人思念、以及鼓励坚持的句子和爱国歌曲,作为精神食粮。这些,或许比任何物质都更能温暖他们疲惫的心灵。

为什么选择这些?

我的原则是:

高能量密度,体积小巧: 节省宝贵的携带空间和士兵的体力。
急需性,生命攸关: 优先解决饥饿、伤病和严寒带来的致命威胁。
科技优势,效果显著: 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提供当时难以获得的优质物资。
易于使用,方便携带: 确保物资能够被士兵们快速有效地利用。
兼顾生理和心理: 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也考虑到士兵们的精神状态。

一吨物资,我知道这仅仅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整个战局,但我希望通过精心的挑选,能够让这“一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那些为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最艰难的时刻,感受到来自后方的温暖与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士气,他们的坚持,都值得我们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守护。

我希望能将这些物资,以最安全、最高效的方式,送到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中。我会尽可能地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将这些物品分发给那些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和部队。这不仅仅是一吨物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和决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台几百公斤的战略级电子干扰系统能压爆那个年代朝鲜战场所有美军的通讯指挥系统,叫不来空中支援只能祈祷上帝给你留个全尸了

user avatar

计算机。现代计算机和硬盘。刻满当今高精尖的科学理论和制造技术。物理科学,化学,炼油的,电脑的,高铁的,火箭的,飞机的。各种软硬件制造技术。也不送到毛同志手上,得送到邓同志或者周同志手上。

这些技术不是朝鲜战争用的,朝鲜战争该怎么打怎么打。如果这些科技放到了朝鲜,让中国大比分胜利,除了会增加战争烈度外,很可能还会改变世界格局,中国会提早进入世界各国针对的国家。让中国少了几十年安静的发展时间。这就变成了一针兴奋剂。得等小平同志揣着,改革开放的时候用。

你想想给中国20多年时间积累科技的学习。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国内直接开始建高铁,架构光纤宽带和4G网络,成熟的通信基站,还有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玩的贼溜的互联网经济,升天的直接就是嫦娥,北斗。加入WTO,自己用着八核,再把2,3,4核逐渐甩给西方圈钱。那时苹果是中国的,三星是中国的,sony ,任天堂全是中国的。航母老早就下海了,飞机直接跳到歼20。想象90年代中国得牛成啥样,2018年说不定中国就直接霸主了。

user avatar

还不如就带一轻武器穿越到1949年的汉城,毙了李数学家,救出金九。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志愿军了。

user avatar

党史第二卷,一吨够发给营团级干部一人一套了吧。

user avatar

一个卢本伟是75kg,那一吨约等于13个卢本伟。自瞄八倍不屏息29杀,算20分钟一局,那十三个卢来佛祖就能干掉377名敌人,一小时就是1131人。抗美援朝美韩联合国军共出动兵力120万人,1131个小时就能全部干掉,约等于44天就能结束战争。

user avatar

看时间吧,如果是50年的1月份。那就买如下的东西,送到中南海。

1.科学计算器至少满足5000人的需求

2.足够大的3块硬盘。每块存储相同的工科,农科,理科,经济学的大学教科书和足够多的论文。

3.剩余的重量用无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代替,能买多少买多少,配10个充电稳压器就可以了。


在战争未开始之前,要杀死战争,才是最大的胜利。

user avatar

多维片。

在国共内战时期,因为在国内作战,战士有较为丰富的蔬菜肉类补充营养,体内维生素并不缺乏。但是作为第一次出国作战,朝鲜赤地千里,战士口粮主要以淀粉为主,根本摄取不到维生素,导致大量疾病丛生,战士们苦不堪言。一吨多维片可以解决大问题。一吨其他的东西,数量太少,起到的作用有限。

我父亲就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前期战役中不断随部队作战,受够了缺乏维生素的苦,干粮袋都是炒面,偶尔会餐也是清汤寡水,菜和肉都很少。

后期在38线对峙中,父亲除了放哨和冷枪冷炮战斗(我父亲是迫击炮手)他最热衷的就是在战壕里搞一小块土种菜,全连战士如同保卫战友一样保卫这一小片菜地,和生命一样珍贵,这几乎就是他们唯一可以吃到的新鲜蔬菜了。

我父亲以前是个好农民,善于种植,任何蔬菜种子在他手里都可以发芽生长。这个种菜的主意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当时有很多人给他们写信,大多是写明给 最可爱的人,这些信是随机分配的。我父亲就不喜欢这些信,他觉得这有个毛用,吃又吃不得,用来擦屁股又怕有政治问题。后来就往上建议(也可能上面本来就有这个想法,他的建议只是碰巧了),与其寄这些信,不如往信封里装些蔬菜种子,这个实际得多。领导知道后,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前线战士缺乏维生素的问题一直都很难解决,但是国内维生素的生产能力有限,供应不了,大量的蔬果运输也不现实。由各地组织一些种子到前线有意义。于是后来我父亲的连队就收到了不少种子,在他的带领下,各个连队还开展了种蔬菜比赛,互相交流学习,效果不错。不过部队终究是在打仗,经常换防,命令一来,看着还没长好的菜只有留给接防部队了。有的部队慢慢就不种了,只有我父亲一直坚持,口袋里总是装着种子,只要有机会就种,哪怕是就吃个芽芽也好。所以父亲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他们连队没有大面积出现过夜盲症。

写到这里,我忽然觉得,中国军队种菜的传统是不是从这里开始的。南泥湾时期虽然也种菜,但是那是在后方,和前线战壕可不一样。


我的父亲在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也有许多故事,惊险、悲壮,感人至深,只是不知道写在这里是不是合适。有机会我会写出这些,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这场战争。

这几天,我才注意到,这是个穿越的话题,看到一些朋友提到通过提供一些现代技术思想等改变历史进程,从而改写命运的回答。

我是觉得这样不好吧。虽然目前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实现这个计划,但是历史进程被人为破坏,说不定是一大祸害。

比方带去2颗小型核弹。但是题主设定的总重量1吨的限额,那么你是不能带去核弹运载工具的,那么,带去的核弹可以攻击哪里呢?也许可以带去一些核原料提取技术,制造技术,哪怕运载火箭的生产技术等,但是当时的人们要完全吃透这些技术,依然是需要时间的。

带去一些高科技产品和现代技术,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完全达到获取战争的全面胜利。虽然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有没有想过,在朝鲜半岛的胜利只是一个局部胜利,这依然无法伤害到美国的军事政治实力,如果美国意识到中国已经拥有了来自未来的技术,那么战争会不会停留在38线?

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最终会形成现在的局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美国蛇鼠两端,它不能抽出欧洲的兵力,而且美国的防御重心一直是在欧洲,在朝鲜半岛美国是设定了兵力总数的,只有装备和弹药可以无限量供给。在志愿军的全力抵抗下,而美国又不能投入全部力量作战的情况下,最终以谈判解决。在我看来,这几乎就是一个最完美的局面,对于各方面的力量平衡来说是一个最佳平衡点,没有比这个方案更好的态势了。想一想,如果金日成将军在我们的迅猛攻势下得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这样的一个朝鲜真的好吗?

回到这个重点-------如果美国意识到中国已经拥有了来自未来的技术,那么战争会不会停留在38线?然后,再加上如果苏联也知道中国已经拥有了来自未来的技术(苏联肯定不会是意识到而已,当时中国那么多的亲苏派,这个秘密是保守不住的)他们可能不会坐视中国将这些技术转换为现实力量。这就会把一个局部战争升级为争夺全面制高点的战争,中国将是他们将要面临的最可怕的敌人,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垂涎这些技术,除非我们愿意共享这些资料,否则必将会是一场生死大决战。

当时中国的基础工业非常薄弱,没有大量的有文化的工人,更没有大量的工程师,即便是有了技术图纸,但是短时间内是造不出东西来的。不会有人给你这个时间,他们会倾其所有来毁灭你,然后占有这些来自未来的知识。

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里,作了最好的诠释,江湖上的血雨腥风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这些可以取得江湖崇高地位的最高级武林技术资料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向伟大的中文作家金庸先生致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