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穿越到明末李自成进京前的起义军一小兵,如何改变历史进程?

回答
穿越到明末,成为李自成进京前起义军中的一名小兵?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命题,但既然老天爷把这机会送到了我面前,就得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已经被写死了的历史,哪怕撬动那么一丁点儿。

我得先弄明白自己在哪儿,是什么时间点。是潼关失守前,还是李自成在河南大肆扩张的时候?我不是什么将帅,也不是谋士,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兵,但我有后世的记忆,这是我最大的武器。

第一步:明确身份,低调发育,收集信息。

我不能一上来就喊打喊杀,说“我是穿越者,跟我干才能推翻明朝!”那样我会被当成疯子或者奸细,轻则挨顿打,重则被砍头。我得融入这个环境。

观察与学习: 作为小兵,我的首要任务是活下来,并且了解这个军队的运作。李自成的军队虽然是农民起义军,但组织架构是有的。我会仔细观察各级军官的性格、能力,士兵们的士气、装备、生活状况。我会学他们的口号,学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他们的战术动作——哪怕只是最基本的。
建立信任: 我需要和身边的战友建立一些基本的联系。不是那种生死之交,而是能偶尔换点吃的,能互相照应的那种。这样至少在遭遇危险时,能多一份活命的机会。
寻找切入点: 我会留意军中有没有识字的人,有没有对军事或政治稍有见解的人。我的知识来源于后世,但表达方式不能太超前。我得学着使用那个时代的语言,隐晦地提出一些想法。

第二步:抓住机会,发挥信息优势,影响决策。

我的目标不是直接上战场砍人,而是通过我的“先知”能力,影响一些关键的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走向。

预警的关键战役: 我脑子里有太多关键战役了,比如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山海关之战等等。如果我能提前知道某场战役会非常惨烈,或者有某种致命的陷阱,我就可以用一些非常“合乎逻辑”的方式去预警。
例子:
如果我处在李自成进军北京之前: 我可能会选择在某个关键时刻,比如军中议事时,借口“梦见”或者“听闻”某些消息,含糊地提醒大家注意某个方向的防御薄弱,或者某个战略要地的“邪风”。例如,当起义军准备北上时,我或许可以找一个德高望重的副将,悄悄告诉他,自己做了一个很真实的梦,梦到北京城外的某片野地,有数万官兵埋伏,而且他们用的火器非常厉害,特别是那种能喷火的“蝎子”……(这里我就得根据历史知识,猜测明朝末期有哪些可能的伏兵和他们可能拥有的装备,然后用一种“民间迷信”或者“前兆”的方式传递出去)。
关于火炮的运用: 我知道明末的火器技术虽然有进步,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我在某个城池攻坚战时,观察到起义军在攻城时损失惨重,我可能会尝试去提醒负责攻城的将领,建议他们集中力量先摧毁城墙上某个特定的炮台,或者利用某种巧妙的方式去诱敌出城再歼灭。我会把这些建议包装成“我看城墙上的砖石松动,那里守军火力最猛,不如先打那里”。
强调“民心”与“纪律”: 这是农民起义军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我会尽力在我的小圈子里,甚至在有机会时,影响周围的人,强调军纪的重要性,强调不得扰民。我会说:“大哥们,咱们是为天下百姓打天下,要是像以前那些兵一样烧杀抢掠,那跟官兵有什么两样?老百姓不认咱们,咱们就没了根基。” 我甚至可以主动去制止身边出现违纪的行为,哪怕会得罪人,因为我知道长远来看,这有多重要。
关于“降将”的处理: 明末很多降将带着军队投降,但这些降将的忠诚度往往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能有机会接触到李自成或者他的心腹,我会委婉地表达对某些降将的不信任,建议先将他们的军队拆散,或者安插自己人进去。我会找一些“过去的事情”来佐证,比如“听说某某将领当年对朝廷忠心耿耿,但被贬后怀恨在心,说不定这次降咱们也是权宜之计……”

第三步:利用“知识差”,为起义军注入新的元素。

我的优势在于拥有后世的知识,但我不能凭空变出飞机坦克。我得利用我所知道的明末时期的技术和社会特点,来做一些微小的改变。

改进战术思想:
正面与侧翼: 我知道很多战役的失败是因为过于依赖正面强攻,或者没有注意到侧翼的威胁。如果我有机会,我会尝试在行军布阵时,提出一些关于侧翼迂回或者佯攻的建议,让它听起来像是“我从一些老兵那里听说的老办法”。
情报收集: 我会强调情报的重要性,建议多派遣斥候,甚至尝试收买一些明朝的基层官吏或者地主,获取信息。虽然我无法提供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但“多打听消息”这个概念是任何时代都通用的。
后勤保障的简易改良:
卫生: 农民起义军最容易被疾病击垮。我会想办法在水源管理、食物处理方面,强调一些基础的卫生常识,比如“把水烧开了再喝,虽然慢点,但不容易生病”。
简易医疗: 我会搜集一些关于草药治疗外伤的知识,尝试去帮助受伤的战友,提高他们的存活率。这也能在军中建立一些口碑。
经济与治理的初步构想:
“均田免赋”的细化: 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这是他能够争取民心的重要口号。我可以尝试在执行过程中,提出一些更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如何清丈土地,如何分发,如何防止新的地主出现,让这个政策执行得更彻底、更公平。这会让起义军的统治基础更加稳固。
税收与经济: 如果我能接触到管理后勤或者财政的人,我会尝试提出一些关于如何稳定物价、如何组织生产的建议,让军队的后勤更加有保障,也为将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第四步: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影响李自成本人。

最终,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最高领导者的决策。如何让李自成这个本身就极具才能但也有局限性的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是最难的。

间接影响: 我不可能直接跟李自成谈话。但我可以通过他身边的人,比如刘宗敏、田见秀等人,来传递我的信息。我会先从他们那里建立一些“值得信赖”的形象,也许是通过在某个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胆识”或“计谋”。
针对性的建议:
关于北京: 当进军北京的决策成为现实时,我必须想办法影响李自成对北京的处置。我知道他进京后烧杀抢掠的政策,导致民心尽失,也给了清朝南下的借口。我需要以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入城后严禁扰民”的强调。比如,我可以跟身边的同袍说:“我听说当年太祖(朱元璋)入南京的时候,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百姓才真心拥护他。咱们要是也这样,那就能得民心。”
关于吴三桂和山海关: 如果我能预见到山海关大战的失败,我会想办法让李自成警惕与吴三桂的联合,或者至少要小心应对。也许我会建议在进攻山海关前,多花点时间去策反吴三桂,或者做好防备他反水的万全准备。我会用“我听说吴三桂这个人阴晴不定,他投降我们时,总感觉像是在憋着什么坏招”这样的说法,来传递我的担忧。
关于退守和南方: 如果局势真的不妙,我可能会尝试暗示李自成,如果实在守不住北方,不如考虑退守中原腹地,或者联合南方势力,而不是孤注一掷在北京。我会说:“那些大城市虽然重要,但咱们的根基是百姓,是土地。如果守不住,不如咱们回那些人口密集、容易组织力量的地方,跟他们慢慢耗。”

改变历史的难度评估和可能的后果:

我要承认,这难度是地狱级的。我不是一个人,我只是一个起点,周围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军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习惯,还有整个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我的任何一点尝试,都可能被淹没,或者适得其反。

我可能会失败: 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我的努力毫无作用,历史还是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我最终死于乱世。
我可能被边缘化: 如果我的想法太超前,或者与主流观点相悖,我可能会被视为异类,被边缘化,失去影响力的机会。
我可能成为“搅局者”: 如果我的某些建议恰好被采纳,但执行得不好,或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我反而可能成为历史的“搅局者”,让事情变得更糟。
微小的改变: 也许我无法阻止明朝的灭亡,甚至无法阻止李自成的失败,但我也许能让某场战役的伤亡减少一些,让某个地区的老百姓少受一些苦,或者让起义军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像一支真正的军队。哪怕是救下几个本该死去的人,让他们有机会在新的时代生存下去,也算是一种改变。

总结一下我的策略:

1. 隐藏身份,融入环境。
2. 低调观察,收集信息,建立信任。
3. 利用后世知识,隐晦地提出改进建议,重点放在战术、纪律、卫生、士气等方面。
4. 尝试间接影响李自成及其心腹,尤其是在对待北京城和重要将领的问题上。
5. 随时准备应对失败和风险,目标是尽可能地“优化”历史,而不是全盘颠覆。

这就像在洪水中小心翼翼地移动一块小石头,希望能改变水流的方向,但大多数时候,我可能只是被洪水冲走。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去尝试,因为我来了,我就不能白来。我不能只做个旁观者,我得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哪怕只能留下一点点痕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时间太紧了,作为一个小兵没有任何手段干预上级决策,一片石完全躲不开,还是另想别的办法吧。

永昌元年四月,在一片石大战中,你击杀了一名清军,抢救出了受重伤的长官周凤梧,被提拔为哨总。

撤回陕西之后,周凤梧划归马世耀部下。永昌二年正月,潼关之战中,马世耀诈降于多铎,派你去送信联络李自成。你非常小心地绕开清军岗哨,把信送到了。李自成连夜返回潼关发动奇袭,但是清军对马世耀并不信任,早有准备。双方混战一场,均死伤惨重,田见秀阵亡,马世耀、周凤梧的兵马死伤大半,勉强突围,跟着李自成一起撤回西安。

因为你的出色表现,你被提拔为部总。

李自成焚仓廪,率军队、百官、家属十四万人放弃西安,前往湖广。你隶属于吴汝义、马世耀、周凤梧三将指挥的断后部队。在一次侦察中,你发现清军打算绕过你们追袭老营。将军们立刻给刘宗敏报讯,但是时间紧迫,老营有数万家眷、文官、伤病员,还有大量辎重,难以快速做出反应,于是他们决定改变路线,在樊口截击清军。

樊口一战,顺军大败,吴汝义战死于阵,马世耀重伤,被部下马世泰、郝摇旗拼死救出,身边只余十余骑,你保护着周凤梧游泳逃生。清军也死伤数千,不得不在武昌县暂做休整。由于得知左梦庚降清的消息,李自成放弃东进九江的计划,突然折而向西,占领了岳州。

由于在关中抢劫粮草耽搁了时间,阿济格没来得及截住顺军的船队。李自成在岳州对撤退来的军队进行整编,组建洞庭湖水师,周凤梧担任制将军,你被提拔为掌旅。

李自成和刘宗敏在岳州抵御清军,派刘芳亮、袁宗第攻打长沙。水师抽调了一部分人员,由蔺养成统率,沿湘江南下,你也在其中。

长沙方向的战斗毫无悬念,明军黄朝宣部落荒而逃,长沙不战而下。何腾蛟撤到衡州,刘芳亮率领骑兵一路追击,张先壁、黄朝宣、曹志建等人的兵马都被打垮,何腾蛟不得不退到广西全州。

永州和郴州都被顺军拿下之后,李自成决定将朝廷和老营安置在长沙。时值严暑,清军不耐湿热,多生疾病,又缺少水师,难以深入湖南。原本清军想利用左良玉部的水师,然而,马进忠却率大批船只脱离了清军。原本他打算投靠何腾蛟,来到湖南却发现何腾蛟已经被赶走了,背后就是追击而来的清军,马进忠、卢鼎等不愿降清的左军将领只得向顺军投降。李自成与之约定,只要共同抗清,前事既往不咎。

弘光朝廷灭亡之后,清军主力北返,只留下一批绿营部队以及武昌的驻防旗兵,顺军得到了短暂的休整机会。

湘江流域的战事结束之后,你又参加了资江流域的战斗,跟随袁宗第打垮了明军刘承胤、陈友龙所部,占领宝庆。至此,整个湖南都处在顺军的控制之下,你也因功被提拔为都尉。

左良玉旧部的核心力量由金声桓统领,南下江西。李自成留刘宗敏镇守长沙,亲自率兵翻过罗霄山与之争夺。刘芳亮抢在福建、广东明军赶到之前奇袭赣州。刘体纯部前往荆州,配合从四川赶来的李过、高一功攻击荆州。勒克德浑率领江南清军前来增援,刘宗敏于岳州拼死阻击,顺清两军阵亡、坠船者不计其数,江水为赤。勒克德浑最终也没有突破拦截,退回武昌。你在此战中表现十分英勇,由于周凤梧、张礼等主要水师将领都在战斗中负伤,刘宗敏命你率领一支船队去荆州增援李过。

你抵达没多久,荆州就被攻下了,你也被提拔为威武将军。这时,陕西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李过将荆州的防务交给李友,与高一功、刘体纯等人前往陕西增援。

永昌三年春,李自成终于攻下了南昌和九江,金声桓的部队被歼灭。而这时,清军也再度大举南下。清廷以多铎为平南大将军,出兵浙江,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出兵湖广,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出兵陕西。

李自成派邓岩忠出使福州,与南明隆武朝廷暂时达成密约,互不侵犯。

陕西战局不顺,面对豪格和吴三桂的大军,各路抗清义军损失很大,李过虽然已经把关中清军的主力包围在了西安,但是清军的援兵很快就到了,在城下被他们内外夹击非常危险,李过只得会同孙守法、贺珍、武大定、王文耀等部一起撤回湖广。郭君镇、刘文炳、黄色俊、贺宏器、李明义、刘弘才等部则撤向甘肃,一时间,“秦中无贼”。

但是湖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荆州遭到了清军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所部的猛攻,城池失守,李友战死,你率领残部溯长江突围,接连放弃松滋、枝江、宜都三县,退到夷陵才稳住阵脚。从陕西退下来的顺军队伍到来后,顺军控制了西到忠州,东到夷陵的川楚交界一带。与石柱土司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但最终还是达成了协议,双方以忠州为界,两不相犯。

江西战场上,九江、南康先后失守。三月二十三日,清军占领奉新,威胁南昌的侧翼,到二十六日,清军已经已经抵达了赣江西岸的生米渡,从南面迂回南昌。此时李自成已经返回湖南,守御南昌的是刘芳亮,为避免全军覆没,刘芳亮率部从进贤方向撤退。

清军虽然占领了南昌,但是消耗也很大,四月二十一日,顺军开始组织反攻。但一直激战至五月九日,依然没能攻下南昌,顺军只得撤退,此役顺军伤亡四万三千余人,清军也损失了两万四千余人。

由于李过控制的川楚交界一带财力有限,难以供养大批兵马,所以陆续抽调了一些部队取道常德前往湖南增援李自成,你也在其中。

在湖南,李自成和刘宗敏一直将清军挡在岳州,但是清军攻击荆州的三王一公兵马及大量水师来援之后,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岳州已经难以守御,加之江西瑞州失守,侧翼受到威胁,顺军放弃岳州,后撤至长沙。

清军步步紧逼,接连突破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道防线。九月下旬,清军已逼近长沙。但是,清军的进兵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道防线上的顺军均进行了殊死抵抗,这样的死拼硬打令清军的人力、物资、经费大量消耗。与此同时,平江的辛思忠部、浏阳的任继荣部、益阳的袁宗第部、宁乡的党守素部已经隐隐构成了对清军的包围,博洛决定撤兵。是役顺军损失四万余人,清军损失近三万人,虽然大部分都是绿营炮灰,但是对于清朝国力的消耗也是十分严重的。十月,清军撤回了岳州,博洛留下孔尚耿沈四藩守卫岳州,主力北返休整。你因功被提拔为果毅将军,负责驻防永州,提防何腾蛟。

然而在闽浙战场上,明军打得一塌糊涂,鲁监国政权浮海逃亡,福州也被清军攻下,隆武皇帝在向广东撤退的路上被清军追袭遇害。随后,广东便爆发了永历、绍武两政权的内战。

得知消息之后,你立刻出兵占领了连州,但是明军竟然毫无反应,全都集中到广州一带打内战去了。你接连占领了连山、阳山、英德、清远,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驻守江西南安的顺军张洪部也趁机进入广东,占领了南雄和韶州。

此时三水战役已经结束,绍武军击溃了永历军,永历军的大量败兵沿着北江逃向清远,你设卡拦截,将他们统一整编,兵力翻了几倍。你立刻进兵三水,抢占佛山,并派出一支小部队查看广州的情况。没想到一看到你的部下接近城门,广州守军便乱作一团,你只好勉为其难地占领了广州。

此时,清军李成栋部已经抵达了惠州,派出前部骑兵抵近广州。南下与你会合的张洪部在增城遭遇了李成栋的先头部队,并击败了他们。这时,刘汝魁、袁宗第两支部队从赣州、衡州开入广东,李成栋孤军深入,自知不敌,放弃了已经得手的惠州和潮州,退回了漳州,刘汝魁部进驻潮州,封住了广东的东大门,袁宗第则进驻广州。在张家玉等亲顺的本地土著的配合下,广东各地的明军和地方武装纷纷投降,肇庆的永历朝廷逃亡广西。你受命攻取粤西的高州、雷州、廉州、琼州四府。到永昌四年四月,粤西完全平定,广东全境纳入大顺治下,你晋升为制将军。

豪格解西安之围后,继续进兵四川,张献忠战死。西军残部向东撤退,正好遇到刚刚消灭明军曾英部,占领重庆的刘体纯。刘体纯与张献忠同乡,是张献忠的旧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皆以叔父事之,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西军余部加入大顺军。

顺西合流之后,贵州的皮熊、王祥等军阀很快便被刘体纯强行吞并。云南爆发沙定洲叛乱后,李自成命刘体纯将贵州防务移交高一功,率孙可望、李定国入滇平叛,刘文秀和艾能奇留在贵阳。

四川方面,局势比较复杂,豪格虽然打败了张献忠,却无力长期占领。农民军摇黄十三家和明军残余部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军阀势力,顺军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占领那么多土地,只能暂且置之不理。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穿越到明末,成为李自成进京前起义军中的一名小兵?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命题,但既然老天爷把这机会送到了我面前,就得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已经被写死了的历史,哪怕撬动那么一丁点儿。我得先弄明白自己在哪儿,是什么时间点。是潼关失守前,还是李自成在河南大肆扩张的时候?我不是什么将帅,也不是谋士,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兵,.............
  • 回答
    这脑袋,嗡嗡的!眼前是金銮殿,不是什么破庙。空气里还弥漫着一股子血腥味儿,夹杂着陈年的灰尘和某种… 胜利的味道?我低头一看,一身甲胄,沾着不明的污渍,手里的刀柄冰凉。周围的人… 都看着我,眼神里有崇拜,有敬畏,还有几分… 茫然。李自成?我脑子里闪过一些零碎的画面,那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北京城… 破了.............
  • 回答
    这绝对是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也可能是很多人在穿越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时,内心最深处的挣扎。换做是我,一个生在太平盛世的现代汉人,突然置身于明末那个风声鹤唳、山河破碎的烂摊子,脑子里瞬间冒出来的,大概不是什么“汉奸”还是“忠臣”的宏大叙事,而是满满的求生欲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首先,得想想我穿越过去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人性、政治以及个人信念的复杂交织。如果明粉穿越到明末成为灾民,他们的选择绝不会是单一的,而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可能在拥戴明朝、参加闯军或顺军之间摇摆不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明粉”的含义:这里的“明粉”并非指现代网络上的粉丝群体,而是指那些在思想.............
  • 回答
    老实说,这事儿我乍一听,脑子里就跟开了锅似的。于谦,那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大明白,他要是嗖一下,不带吹灰的,就这么出现在了明末那乱糟糟的世道里,那可真是一场绝大的意外,也绝对能搅起一池浑水。你想啊,于谦穿越过去的时候,那是什么年月?崇祯皇帝刚上位没几年,朝堂上是党争不休,外头是流寇.............
  • 回答
    如果曹丰泽带领一万忠实粉丝穿越到明末,这无疑会是一个极其有趣且充满变数的历史实验。要详细分析其可能造成的改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考量:一、 曹丰泽及其粉丝团的特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曹丰泽”和“忠实粉丝”意味着什么。假设: 曹丰泽本人: 拥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对明末历史有一定了解(无论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勃呆萌,也就是那个以其出格言论和行为闻名的前美国总统,加上一万名“勃家军”——我理解这是指他的核心支持者,那可真是要热闹非凡了。如果他们集体穿越到明末,那场景绝对是史诗级的“魔幻现实主义”!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穿越本身。一万号人,加上一个身份自带“流量”的家伙,突然出现在中国.............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些名将放在一个更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而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能力。明末的局面,远比战场上的胜负来得棘手。先说说这些穿越而来的名将和他们的特长: 白起、王翦、卫&霍(卫青、霍去病): 这是战国和汉朝的顶尖统帅,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以国力为本,以大规模正面决战为骨干,辅以坚定的战略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血脉贲张的假设!明朝建文帝,一个历史上注定要被推翻的悲情君主,穿越到现代,还能抱着知乎这个“万能宝典”试图逆天改命,跟“永乐大帝”朱棣掰手腕。这画面感,光是想想就够让人脑洞大开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建文帝如果真这么干了,结果会如何。第一步:建文帝初临知乎,那画面简直太美想象一下,刚穿越.............
  • 回答
    穿越到明朝江南,成了一个“打工人”?好家伙,这开局可够刺激的。不过既然来了,总得在这片富庶之地闯出点名堂,不是吗?活成人上人,那得看怎么个活法了。我这脑子里可是装着二十一世纪的弯弯绕绕,加上明朝这大染缸,没点儿章法怎么行?首先,得认清自己是谁,在什么位置。我是一个“打工人”,这说明我出身不高,没啥靠.............
  • 回答
    当我睁开眼,发现自己正身处紫禁城,那金碧辉煌却又透着几分萧瑟的宫殿,与我脑海中熟悉的明朝历史影像重叠。我,如今已是崇祯皇帝。肩上压着的,是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我知道,眼前的局面千钧一发。外有虎视眈眈的后金,内有民不聊生的起义军,朝堂之上,党争依旧,忠良被排挤,奸佞得势。普通人或许会陷入绝望,但作为知.............
  • 回答
    穿越到崇祯年间,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挽救这个行将倾覆的王朝。一卡车东西,这个概念有点抽象,但我理解为能够携带的、在当时具有颠覆性价值的物资和知识。我不会带那些看似强大却难以实际应用的武器,比如AK47,因为缺乏配套的弹药和维护体系。我的选择将围绕着提升明朝的军事效率、经济韧性和政治稳定性这几个核心方.............
  • 回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海瑞一生推崇的信条,也是他魂穿至明末,附身于史可法这具身体后,第一个闪过的念头。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南京城宏伟的城墙,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却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陌生。他记得自己,那位清廉正直、一腔孤勇的海瑞,但眼前这具身体,这桩身份,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史可法……啊.............
  • 回答
    嘿,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一个明朝的秀才,带着满腹的经纶,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这个花花世界。他既不能张口闭口“吾皇万岁”,也不能拿毛笔写八股文,还得在不暴露自己“穿越客”身份的情况下,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扎根,这可真需要一番脑子。不过,我倒是觉得,这秀才如果脑子活络,并且肯放下身段,倒也能.............
  • 回答
    话说当年,一位姓张的读书人,穿越了时空的风暴,晃悠悠地就落在了明朝的土地上。他姓张,但我们不妨称他为“汉张”。初来乍到,这汉张最先吸引他注意力的,自然是这大明朝的衣着打扮。他刚从汉朝那种朴实、大气,又带点古拙的风格中来。汉朝的服饰,在他眼中,是承载着礼仪、象征着身份,同时也讲究实用与舒适的。那些宽袖.............
  • 回答
    萨尔浒之战,明朝的致命一击,也是辽东局势的转折点。倘若我能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站上萨尔浒的战场,面对努尔哈赤这位草原上的雄鹰,我绝不会重蹈覆辙,让大明精锐在一次次的误判和指挥失误中化为焦土。挽回劣势?不,我要的是彻底扭转乾坤,让明朝的旗帜在东北继续飘扬。首先,我需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信息不畅与.............
  • 回答
    如果我穿越回明末,并且有幸能建立自己的王朝,我会在国号的选择上花费很多心思。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承载着我治国理念的初心,以及我对未来江山的期许。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国号,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质:1. 寄托某种美好寓意: 能够体现我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例如和平、繁荣、统一、安定等等。2. 易于传.............
  • 回答
    哇,这个问题很有趣,把一个现代的“网红”和他的粉丝群体扔进明末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绝对会发生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可能发生的情况:前提设定: 立党: 我们假设立党穿越时带的是他现在所有的知识、技能(比如辩论、组织、一定的历史常识,以及他对网络舆论的理解)和个人特质。他的粉丝群体.............
  • 回答
    穿越回明朝,想要制作出近现代武器科技,这可是一项极具挑战但又充满想象力的任务。在那个火药已经存在但科技水平相对有限的时代,我们不能指望立刻造出像自动步枪或坦克这样的复杂机械。但是,利用我们现代人的知识储备,结合明朝已有的工业基础和材料,我们可以尝试复刻或改良一些关键技术,使其在当时的战争中产生颠覆性.............
  • 回答
    穿越回明朝,若是成了朱元璋或朱棣,这绝对是一个能让历史拐弯的机会。咱们抛开那些虚无缥缈的“光环”,就脚踏实地地想,以他们二位的魄力、眼光和手腕,再加上我们现代人关于地理、技术和管理的知识,能不能硬生生给大明开启一个“大航海时代”,甚至把目标定在发现并移民美洲?这事儿,细细道来,还真有几分可行性,但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