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到底应该多出去走走见见世面,还是应该把钱存起来为以后做打算?

回答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二选一”,不如说是“如何平衡”。大学阶段,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它不仅是我们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更是塑造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

关于“出去走走见见世面”

我真心觉得,大学时期的“走走”非常重要。这可不是单纯的旅游打卡,而是深入体验,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有多少种活法,有多少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拓宽视野,打破思维定势: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很多时候是已经被整理好的、系统化的。但现实世界远比这复杂和多元。当你去了北京,看到天安门,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当你去了上海,看到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体验那种快节奏和国际范;当你去了西部,看到淳朴的民风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你才会明白,原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多么有限。这会让你明白,原来“成功”有很多种定义,原来“生活”可以有这么多姿态,从而打破你从小到大形成的那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局限。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在外,从规划行程、订车票机票、找住宿、解决交通,到应对突发状况,比如迷路、语言不通、遇到骗局等等,这些都是在逼着你去动脑筋,去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丰富人生体验,激发学习动力: 很多时候,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对未知的好奇。亲身经历才能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你可能在书本上读过某个国家的历史,但当你亲身走进那个国家的博物馆,看到那些文物,听到当地人的讲解,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亲身体验,会让你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也更有趣。
认识不同的人,学习交流与合作: 在旅途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背景。与他们交流,听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你会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也能锻炼你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甚至可能让你认识一些对未来发展有帮助的朋友。
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通过“走走”,你可能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活动中,突然发现自己的热情所在。比如,你可能在某个古镇被当地的手工艺吸引,从此开始学习相关的技艺;你可能在某个城市被它的文化氛围感染,决定未来从事相关行业。这种“意外”的发现,往往比你被动接受信息更有力量。

关于“把钱存起来为以后做打算”

当然,我不能否认“存钱”的重要性。毕竟,大学毕业后,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更加独立和充满挑战的生活。

为毕业后的缓冲期做准备: 很多同学毕业后会有一段找工作的“空窗期”,或者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城市和生活。有一定积蓄,可以让你在这个过渡期不至于手足无措,有底气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因为经济压力而匆忙进入一个并不满意的岗位。
应对生活中的突发状况: 无论是生病、意外,还是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紧急情况,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虽然大学有医保,但总会有一些额外支出。存钱,就是在给自己买一份“保险”。
为进修或创业打下基础: 如果你有继续深造的想法,比如读研究生,那学费、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你毕业后有创业的念头,启动资金更是必不可少的。提前规划和储蓄,能让你在实现这些目标时更加从容。
培养良好的财务习惯: 大学时期是培养良好财务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会合理规划收支,懂得储蓄的重要性,能让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那么,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

我认为,关键在于“规划”和“区分”。

1. 明确“走走”的目的: 别为了“走”而走。每一次出行,都可以带着明确的目的。是想了解某个领域的历史文化?是想体验某种生活方式?还是想挑战自己的某些能力?当你带着目的性去“走”,你的收获会更大,也会让你的花费更有价值。
2. 量力而行,理性消费: 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完全可以有计划地去探索。但如果经济条件有限,也可以选择更经济的方式,比如搭伴拼车、住青旅、吃当地特色小馆子,甚至利用假期做兼职来赚取旅费。这本身也是一种“见世面”的体现——学会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最大化自己的体验。
3. 不要把“走走”和“存钱”对立起来: 很多时候,“走走”本身也能为你带来“回报”。比如,你在旅途中可能因为某个经历,突然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或者发现了未来职业方向的灵感,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而很多时候,你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玩”着就把钱赚了,比如做旅行博主、写游记、摄影等等(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能力和运气)。
4. 区分“必要”与“享受”: 每次花钱之前,问问自己,这是“必要”的开销,还是纯粹的“享受”?两者都可以有,但比例需要自己去把握。比如,出去吃饭,可以选择既能品尝当地美食又不至于太奢侈的餐厅;选择住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对舒适度的要求来决定。
5. 将“见世面”融入生活: 即使不远行,也可以“见世面”。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讲座、论坛,与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去图书馆看不同领域的书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思考……这些都是在“见世面”,而且成本很低。

我的建议是:

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你有很多尝试和犯错的机会。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省钱”上,而错过了那些能丰富你人生阅历、拓宽你视野的机会。

你可以设定一个“旅行基金”或者“生活体验基金”,每月或每学期存入一定数额的钱,然后规划几次有意义的出行。 即使只是去周边的城市,深入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一次“见世面”。

同时,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所谓的“见世面”而背负过重的经济负担。如果你的家庭条件确实不宽裕,那么更应该好好规划,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次“走走”都更有价值。

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是想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回忆,还是想为未来攒下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两者兼顾,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平衡点。

大学的时光,转瞬即逝。那些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会在你未来的某个时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滋养着你。而那些未曾经历的,或许会留下一些小小的遗憾。所以,勇敢地去探索吧,但也要带着一份理性和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学是大家学习,增长见识,学习技能,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的地方,不是让你存钱的,当然也不是让你旅游来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应不应该,关键看你干的是啥。你现在根本没什么打算,你只是看了别人存钱你担心,实际上你存了钱你也干不了啥。

旅游不是不行,适度就好。合理安排预算,了解各地风土人情,见见世面,挺好。但追求高档吃喝酒店,追求打卡一些网红经典,则没什么意义。存钱也挺好,但为了存钱而存钱,牺牲必要的生活体验也没有意义,毕竟,一件衣服,你大学时候的身材穿和你有肚子了三十岁穿心境还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地方的旅行本来也是你应该存钱去筹划的项目之一。

看明白了吗?两条路本身没什么应不应该,重要的是你选定的这条路是怎么走的。不管你是不是喜欢旅行,存点钱傍身用还是需要的,万一有个要用的时候呢

user avatar

这年头是网络时代了,加上现代化社会资源丰盛,所以提问这个是迟了些吧?

结论是:大学生必做三件事:

1. 设定人生目标和实现规划。

2.职业计划,包括创业和打工的细节。

3. 带着计划和努力向目标前进,还记得要过得有感觉有乐趣。

从以上三件事出发,实现人生目标的资金和资源依据计划筹办和消化,如有需要,资源足以出去走走就走走,资金不够就上网一样可走走,扩大视野就多读书和上符合目标的网站;只要维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一切就平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