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国外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
你所列举的数据中有一个问题,即用驾驶员数据与事故率占比来判断女性司机更安全。但这种数据有两个明显的漏洞:第一,拥有驾照的女性驾驶员的数量不等于实际上路的女司机数量;第二,驾驶员的事故率与驾驶的场所、驾驶强度等密切相关。
对于男女司机驾驶的差异问题。之前美国有研究者研究过。从事故发生率来说,女性司机的整体事故率的确高于男性——尽管这个高出来的比例并不算多。不过,在重大事故的发生率上,男性司机却大大超过了女性司机。
但这能不能说明男性司机比女性司机更危险呢?其实也不然。
英国《泰晤士报》引述一家保险公司在对50万起各类交通事故索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女性司机在停车场上同他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性,而后者则更多的卷入了“重大交通事故中”,且撞死行人的数量远比女司机要多,并因此让保险公司“破费不小”。
统计数字显示,大约有23%的女司机在停车时可能会撞上旁边那些“无辜”的车辆,还有15%的女司机曾经在倒车时不慎撞上后面的汽车。不过,约有98%的“危险驾驶记录”是由男性司机“创造的”。有人因此声称,导致女司机在“停车场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她们在“判断前后距离时”同男性相比有着“某种天生的劣势”。
针对上述说法,国际汽车联合会则表示“不敢苟同”,该组织认为,由于女司机驾车时多喜欢在“城内的购物中心以及其他需要频繁停车的场所转悠”,同时男司机中,愿意在高速公路上长途驾驶的比例要高得多,这才是形成上述有趣现场的根本原因。言外之意,“性别差异”并不是“开车技巧”高明与否的“决定因素”。
国际汽车联合会的解释,基本上道出了男女事故率背后的不同差异。
首先,其实看一下中国近年来的重大交通事故会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发生在主城区之外——通常来说,主城区都会有限速要求,并且很多城市都比较拥堵,时速四五十公里的汽车很难制造出什么重大交通事故。而汽车一旦开出主城区,就是相对长途的出行,这个时候女性司机的数量就会急剧降低。
比如,虽然女性司机的数量占总司机数量的近40%,可我从小到大,只见过两个开客车的女司机,而客车事故恰恰是重大交通事故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另外,据我观察,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都会开车,那么在市区内,双方驾驶的概率差不多。但如果是出城要开一两个小时以上的话,基本上都是丈夫开车、妻子休息,实在很累的时候再让妻子替一替。这样,男性开车的时长其实是要比女性多的。
现在网上有很多对中国重大车祸的统计。在这些统计里,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重大车祸,要么是大型车辆的连续追尾,要么是客车导致的事故,而这些车祸的发生地点几乎无一例外全部在城区外的路段上,而这些司机也几乎都是男性。
其次,由于女性的出行范围相对小一些,而市内的交通又比较拥堵,所以女性导致的事故或许并不严重,但关注度却很高。当一辆几十人的客车在道路上失事时,几乎不会有人去关注司机是男是女。但是在市内,两辆车发生碰撞时,在交涉中双方是要见面的。尽管女司机导致的事故可能并不大,也就是剐蹭、撞到路边摊这类,可正是因为这类事故小,所以双方的交涉和扯皮才比较多,也会加深对女司机车技不好的刻板印象。
当然,从现实中来说,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女司机的驾驶频率往往比男性司机要低。我认识的不少人里,有些女性虽然有驾照,但对车没那么大兴趣,很多人考驾照的目的只是为了“会开车”,而不少男性对于驾驶兴趣很大,更喜欢开车出门。因此,现实中来说,一个家庭里丈夫一周开五次车上班、接孩子,总里程300公里,妻子一周开两次车买菜、逛街,总里程80公里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果这家人还经常有跑长途的情况,那丈夫一年跑两三万公里,妻子一年跑两三千公里的情况就更常见了。驾驶本不是什么高技术的活,就是个熟练而已。男性开车的时长较长,一方面有相对较高的事故数,但另一方面开车的技巧和经验也更多一些。
最后,美国安娜堡交通学院的研究人员还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统计,那就是将普通交通事故按照男撞女、女撞男、女撞女、男撞男分为四类,在按照男女司机的驾驶时长赋权后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女撞女的实际比例远高于模型的预测。换句话说,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双方的,在男撞女、男撞男、女撞男这类事故中,男性因为平均更好一些的驾驶技巧更有机会进行避让,避免事故的发生,而女撞女这类事故中,双方都是女性,发生事故的频率也就高了许多。
姐姐啊,我们害怕的是事故么?
我们怕的是不可控的事故啊。
男司机出事,一眼搂过去,超速、酒驾、斗气、装逼占了绝大多数,都可以归类到危险驾驶里。
这些事故可能会比女司机的事故造成后果更严重。
但是它可控啊!
遇到装逼斗气的,我忍一忍让一让是不是就没我啥事了?
遇到超速的,我就让他超,摄像头会教他做人,是不是也没我啥事了?
酒驾这几年抓得越来越严,是不是也很少出现了?
这就是可控。
话说回来,男司机的事故原因,其实他们自己心里都清楚,就特么是嘚瑟,只要狠收拾就能避免大多数。
你遇到了,知道这是傻逼,躲远一点也就得了。
但女司机是真不可控啊。
你车技不好、你心态狂暴、你认知不足,那咱就和你保持距离不吓唬你还不行么?
不行。
特喵的每一步都能走到我的意料之外。
开车全程关着后视镜这种事我就不说了。
我还遇到过半夜开车啥灯都不开的,黑漆漆一坨还开的飞快。
差点就撞到,那次真是把我给吓完了,从没遇到过这样的。
我真的猜不到一些女司机到底能搞出什么奇葩事故。
永远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飞天,下河,上树,进房,油门当刹车,倒车压老公。
这玩意真没法控制啊。
为啥女司机事故能经常上新闻?
还不是因为大家没见过,觉得新鲜。
有人说这是媒体刻意渲染女司机的事故来博眼球。
老大,如果一个男司机倒车能压死老婆孩子全家,我相信媒体一定会让他出名。
男司机出这种事故绝对比女司机更新鲜有卖点。
那为啥网上没有?因为就是没有呗。
奇葩的事故+无法预判的操作。
大家通过对“女司机”行为的经验交流,形成一种趋利避害的共识——离她们远点。
全文在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是老八
祝你牛逼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毛病。
数据不会说谎,但数据不一定会透露全部的真相。
美国和中国对比,一定是美国枪击案件发生率更高,为什么中国发生枪击案件大家会更重视?
你先想明白这个问题就懂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正经回答:
因为女司机出的车祸很多时候是让人看不明白的。
看不明白就有吸引力,就让人好奇,就有流量,就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一群丧心病狂的美国人拿棍子打死了一头母牛和一群丧心病狂的印度人当街ooxx了一条狗,哪个更适合做新闻,更适合大量传播?
我遇到过的车祸现场不少,男司机车祸现场基本就是撞车或者撞人,女司机车祸现场撞啥的都有,甚至有开上人行道撞护栏的。
不是冲上人行道,是她就在人行道上开那种。
我一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犯这种错,直到我自己去考了驾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一点点探讨。
因为青壮年女性心理和身体素质一般情况下不如同年龄段男性,缺少足够的临场反应能力。(都取身体健康水平)
我们知道车祸是偶然突发事件,但突发事件中临场反应是决定生与死的。
对面突然窜出来一个小学生,你立即一脚给刹车踩死了就可能避免一场撞击,但你惊慌失措了一秒,哪怕只一秒可能就从他身上碾过去了。
当然,开车时间长那一部分女司机是可以和经验丰富的男性司机并列的,她们驾车反而会比男性安全些,因为女性一般不会因为炫技整出惨烈车祸,比较稳。
我说的这种女司机是吃这碗饭的女司机,不是开了几百公里就觉得自己可以的仙女们。
我拿到驾照快两年开了也得有2000+公里,仍然不敢上高速,任何路段下最高速度不敢超过50,我是菜鸡我先自己说了。
如果我需要比较快去做某件事,我会直接去找我的小伙伴,让他带我去。他驾驶里程超过5万,比我不知高到哪里去。
考虑到身体构造上的差别,哪怕是同等技术的女司机也难以和男性驾驶相同的时长。
我要说的是新手,特别是驾龄一年以内的司机。这个阶段上路的话女司机比男司机更危险,危险主要出在心理素质和临场反应上。
我还要说我自己。
考科二的时候我把驾校的牌子撞倒了。
全程一档油门下面塞易拉罐踩不动的情况下,我直冲向前把驾校的标牌撞倒了。
教练在外面喊踩刹车踩刹车,我大脑一片空白,脚上死踩着离合不放,直到教练扑过来贴着车窗喊用你右脚踩刹车我才如梦初醒,恍然但不悟,开始踩那个踩不动的油门。
教练喊踩中间那个我才终于给车停下来,然后教练上车让我下去平静一会儿,我休息了半小时身子都是软的。
当然,女司机出车祸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危险的认识迟钝。
男司机很少当着交警面逆行,很少因为逆行被罚了跟交警吵架,很少因为轻微碰撞就拒绝移动车子堵在高速不走。
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是违法,会付出代价。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作为弱势群体是整体上处于被包容忍让的地位,之中会产生一些摸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傻子也很正常。
一个女人遇到问题先哭一哭总是会解决掉大部分的问题,但如果你遇到的不是人而是老虎呢?(八达岭动物园老虎:正是在下)
如果你遇到的是没有感情的重卡呢?
身边坐着教练的时候,坐着丈夫的时候,坐着父亲的时候,他们不会因为你在驾驶中犯了一些错就粗暴责骂女司机,会让女司机产生即便随意驾驶也不会有严重后果的错觉,而抱着这样的错觉上路了,可能就真的上路了。
真事。
我和堂弟一起被另一个叔叔带着练车,我一路压实线他也只是多次提醒我注意那线,堂弟压了三回线就被他揍了一顿。
我也是被保护得很好的女司机,感谢有那次撞倒驾校标牌的经历,让我知道随意驾驶真的可能会死。
男性司机出车祸的逻辑往往很好推断:
1、醉酒驾车。
2、超速飙车。
3、仗着自己技术好强行加塞变道。
女性司机车车祸的逻辑往往无法理解:
1、马路是我家选手
慢车道空车,偏偏走快车道。还开50,后面的朋友们你们快乐吗?
2、有钱任性选手
老娘开的是保时捷,都给我闪开!你个行人过斑马线,老娘凭什么让你,穷酸样!(嘭!干嘛啊!你个死老太婆!你走路不长眼啊!没看到我是保时捷吗?)
我要变道了!你个破大众必须减速!(嘭!你有病啊,我保时捷哎!你居然不减速让我插进来!)
过减速杠,嗷!过减速杠,嗷!过减速杠,嗷!副驾驶男友:你倒是减速啊,嗷个啥?【你凶什么凶?我嗷咋了,我就不减速,我想嗷,你管得着吗你?】嗷!嘭!啊啊啊啊啊啊……都怪你,说话分散我注意力!
3、幻想症选手
高速上,马上要见男友了,不行我要补个妆!突然刹车!嘭!嘭!嘭!嘭!嘭!
4、傲娇型选手
马上绿灯,后车怕耽误事鸣笛示意。大怒,你他喵的敢滴我!这个红绿灯我不走了!
另一版本:自己开的慢,救护车鸣笛催,大怒急刹车,嘭!【你走啊?你急着投胎吗?现在你有能耐你走啊?】
路过商店,余光瞥到橱窗里的包,眼前一亮,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踩刹车,好漂亮啊啊啊啊,谁撞我!
总结:男性事故往往起源于作死,知法犯法。女性事故多意气用事和奇葩脑回路。
说个不争的事实,欢迎女性来喷:左转让行人,我每天下班观察,两年的经验,70%的男司机会让,女司机左转让行人的比例不足50%,大部分心理应该是:我开车的我凭啥让你?
公交车上,让座的男女比例大概在9比1,在男女同比例一车的情况下(都是年轻人),十次让座有九次是男性,女性没有让座的习惯,认为自己就是弱性群体,有那么多男生干嘛让我让?(3年乘坐公交车亲眼所见,举头三尺有神明,绝非歧视言论)
在学校里,一个普通的错误是不会凸显出来的,比如迟到,瞅一眼就过去了,除了老师,没有人搭理你。
如果你上课睡觉,年级倒数,每个班都有这样的人,无非是班里嘲笑你,别的班的人也不会搭理你。
但是如果你不穿裤子去上课,你信不信只用一个课间你的光辉事迹就能传遍整个年级?
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大家凸显“女司机”是因为事故率高,这么多开车的,哪里都有事故,性别意义不大,但是就像不穿裤子上课一样,某些奇葩的例子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尤其的多,只我亲眼见过的就有数起“女司机”的光辉事迹,大喊让她踩刹车还踩油门的,撒开方向盘捂眼睛不敢看不管车的,你觉得这样不理智的人男的多还是女的多?这才是“女司机”被凸显的原因。因为她们太奇葩,是以被人当做乐子来传播。
我曾被女司机撞过:正常直行,她变道蹭到我车身右后侧。事故并不大,但下车一交谈我就发现根本无法沟通,于是只有报警。交警看过现场直接定她全责,结果捅了马蜂窝,一口咬定交警不看监控就定责是徇私包庇,站马路上就直接电话投诉。交警也没辙,收了我们双方的证件先撤了。我无奈也无法讲理就打算离开,结果她老人家居然堵在我车前面,非说我导致她证件被收不给我走......结果我不得不又报了两次警,先来的一波民警也搞不定她,就一直贴着我车头站马路上;民警又把那个交警CALL回来,然后三言两语又把那交警给气跑了,但没有把证件还给她。两个小时过去到了下班高峰马路堵的严严实实,我再报警民警也呼叫支援,来了后劝说不成就打算把她控制带走,这样情况下才把她从车头拽开,我终于逃之夭夭......修理费才一千多元,她各种理由不来交警队,又拖了我两个月......
天天开车上路出个事故也算正常,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或道德规范、传统习俗妥善处理即可,但有些“女司机”的无厘头不讲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因为女司机出的事故,都很有故事性啊!
男司机的事故,就正常,追尾啊,路怒啊什么的,属于“正常范围内”。
但是女司机开车出的事故,就很能抓人眼球,包括而不仅限于事故本身,还包括她们事后处理的方式,态度,心理等内容。
之前我去驾校学车,在路上走着,一辆车车头还没超过我,瞬间一个急转弯,擦着我开过去,差点没把我送走。
我当时就怒了,几步冲上去,拍车让人司机下来。一看果然女司机,问什么情况,女司机说你走路怎么走路中间?
我特么在人行道走路中间有问题吗?她开车开到人行道上还有理了?
再问,说车头过了我,转向也没问题,教练都这么教的。
我问,教练和你说,要基本后视镜基本过了杆(人)才能转向这不知道吗?女司机恍然大悟,“我说最近怎么老是蹭到电线杆上呢!”
定眼一瞧,果然车门那块不知道擦了多少次。
我又问,你驾考就这么过去的?
女司机说,“还没考呢!”【新增:她说就是去驾校学车的,还没到考照的时间】
我TM就无语了。“没驾照你敢上路?”
女司机说,“所以我没上车道啊,我上的是人行道。”
你想想,这是一个“正常的司机”能干出来的事情?
男性士兵的阵亡占比更高,说明男兵战斗力远弱于女兵,应该大量征募女兵上前线。
什么叫做事故率更低?
你看到的数据,杭州女司机占比36%,但是请麻烦你到实际路上去看看,是否达到36%这个标准
也不要求36%,你把上下班的时间排除掉,路上开车的,我敢保证90%以上都是男性司机
拿了驾照,说明多了一个司机,但是开车的人数并不多
如果你真的能好好统计一下数据(不是纸面上的),你会发现男性的事故数量的确不少,但是就比例而言,比女司机是要少不少的(千万不要拿那种考了驾照不开车的说事)
而且最重要的事,男性司机的车祸基本上都是自己或者对方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女司机真的是什么奇奇怪怪的操作都有
有这个疑问的,其实花3个小时就可以实践出真知。
你就从下午3点开始到晚上6点,站在你家最近的红绿灯,记录一下你看得清的司机是男的还是女的。
(很多既没有驾照、又没有统计学知识的小年轻质疑数据有效性,我简单科普一下吧:一、统计学的基础,不是某些机构发布的“经过筛选的数据”,而是未经筛选的原始数据,显然,在路口目测的更接近原始数据。二、一组统计数据,样本超过1300,就可以视为适用一般情况的有效数据。显然,你站在路口3小时会遇到不止1300辆车。)
然后你会发现工作时间路上95%都是男司机在跑,上下班时间女司机能达到10%。(此处仅限二三线城市)
再想想高速大约50%的行驶里程都是货车跑的,而货车男司机保守估计98%。
最后你随便一算就会发现国内的女性司机竟然用不到10%的上路里程,造成了30%以上的事故。
当然,这种情况和很多因素相关,比如:中国家庭很多第一辆车都是男性在开,女性学车都是经济条件改善之后才考虑的。(客观因素还很多,因为不是写论文,我就不展开了,勿杠)
但是男女身体条件的客观差异还是明确存在的,现在网上很多事故录像集锦,你多看几期就会发现新手面对突发状况女性完全懵逼手脚都没动作的概率,的确是大于男司机的。
除此之外,我上面强调工作时间,也就是除开早晚高峰。很多女性买车只有上下班和老公喝醉时才开,面对的路况比较单一,技术成长也慢一些。
当女司机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故,只要无人伤亡,大家会用比较宽容调笑的态度去看待。而男司机出类似的事,大家会直接说这人是傻X,上路就是杀人,建议别开车之类的。调侃女司机也不能说完全是歧视,目前国情就是女司机开车少,很多人心里都明白。
跨城市复杂路况开上5万公里的女司机,的确事故率低于同里程男司机,但这样的女司机很少。
…………………………
很多人问我数据来源,我有个朋友是交警,有天下午约饭,正好他执勤,我就坐在岗亭里吹空调等他,闲着无聊数了一个多小时。
我自认为对女司机是没有任何歧视的,遇到奇葩路怒的时候一般第一时间考虑“这菜鸡”或者“这傻X是不是在打电话”,这种情绪应该是比较真实的。
这就是个典型的红绯鱼谬误——用一个不相干的话题,按一定技巧穿插进来,把对方注意力和讨论方向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从而赢得论战。
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是“女司机”和“事故”的相关性。
这个和男司机的事故率有关系吗?
很显然,没有。
那么,和什么相关?
和女司机的实际行驶里程和车祸数量相关。
但题主却对此避而不谈,并试图以“男司机更多,事故也更多”来试图证明女司机和事故无关联性或者关联性更小。
按照题主的理论:
你看,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不对了?
女性驾驶员的数量≠女性司机的数量。
女性司机的数量比≠女性的驾驶里程比。
我们看看题主怎么说的:
驾驶员数据看的是公安部的数据(18年男女司机比例是7:3)。以杭州为例,女司机17年的数量占比为36%,但事故发生比例只占一成。
所以,只要题主能拿出来这两个数据,来证明女性驾驶的总里程数高于36%,且总里程数和车祸书的比例低于男性,那我立刻就承认凸显女性和事故的关联性是错误的。
如果这个统计是 事故次数/拿到驾照 的比例,那简直在做宝搞。拿到驾照不等于上路开车,统计事故,分母应该是驾车时长或者行驶里程才合理。
这些细节我不想多说。对男女司机而言,事故和事故还不一样。有些事故是常见的,有心理准备的。比如追尾,变道的剐蹭等,男司机开车难免有事故,这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女司机的事故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匪夷所思的。比如突然打开雨刷然后掉头;路中间急停,人下车开始打电话吵架;倒车入库把油门当刹车压死丈夫;高速公路开40码被一堆后车鸣笛超车浑然不知等等。
男女的差别就在这里。有些男人很难缠,很危险,但是他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大家在基本的概念上可以达成共识。但对女人来说,即使大多数没有攻击性,但行为不可预测,。往往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情来。
比如,和男人讨论问题,可能有人要面子,死不承认,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这都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和女人讨论问题,她突然开始人身攻击,翻旧账,扣帽子,这就难受了。再比如走夜路碰见个醉汉,不惹他基本没事,就算打起来,要么跑要么打,反正总有个说法,但要是离个女的太近,搞不好直接诬告蹲班房、这就是做事没有逻辑的可怕之处了。
事实情况往往严重的多:
男性以百分之五十多一点的人口,创造了几乎百分之百的矿难。所以,女性更适合工矿企业的工作。
男性以百分之五十多一点的人口,创造了几乎百分之百的高空作业事故。所以,女性更适合高空作业,
同样,男性以百分之五十多一点的人口创造的几乎百分之百的战场伤亡。所以,女性更适合参与战争。
备胎的爆胎率几乎为零,所以备胎的质量远高于正常使用的轮胎。
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答案,男性的事故率要低于女性。题主所谓的司机就是持有驾照的人。问题是持有驾照就是司机吗?持有驾照只是成为司机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的司机还必须是开车上路的人才是司机。没有开车,不管你持有什么等级的驾照,走在路边上,你就是一个路人或者行人。
举个我身边的案例,我同事,和他老公都是12年拿的驾照。按照驾驶本上的时间,她的驾龄是10年,那么她真正的驾驶时间是多少呢,答案是0。真就是0。据她自己说,她从拿到驾照之后,第一次开车是当年买车的时候。她试了试,第二次开车是去年他们换车的时候。我这个同事的案例可能比较极端,但是在私家车领域其实比较有代表性,普通家庭一般只有一辆车,那么驾驶员一般情况下就是男性,男性的开车时间基本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一般女性的驾照,就是以C照为主,以驾驶私家车为主。但是,女性一般很少开车,只有在男性开不了的情况下才开!
在运营车辆中,货运和客运,男性是绝对的主力,出租车会有一部分女性,其实女司机占比最高的是公交车领域。不过就算在公交车上,男性司机还是占了多数!
所以真正的事故率应该这么算:事故数量/驾驶时长或者驾驶里程(驾驶里程是评论区的说法,我觉得更合理,所以改一下)。如果这么算,你会发现,男性的数据绝对比女性要低!
有喜欢我的朋友可关注我的公众号:白衣武士
我觉得不用凸显,是太明显,我经常看交通事故集锦
男司机比较多的事故:酒驾、超速、逆行以及小部分奇葩车祸
女司机出现的事故千奇百怪,大家都看到过没,举几个例子,保证都是真实新闻或者视频看到过的
1、停车没拉手刹,溜车,女司机追上去想拉住,结果压断了腿;
2、停车没拉手刹,大下坡溜车,后面黑车神反应迅速倒退转弯,女司机车撞墙;
3、停车没啦手刹,保安小哥帮忙停车,结果被车门撞到墙上;
4、停车没拉手刹,女司机开门的时候,溜车,女司机硬生生的把车推回去了;
5、丈夫喊刹车,女司机喊哪个?然后撞了玻璃门,女司机还说你到是说啊
6、丈夫喊踩刹车,女司机喊踩了,多次之后,撞了隧道内好几辆车
7、丈夫喊踩刹车,女司机大吼着撞了一排电动车和行人
8、丈夫还是教练啊,喊刹车,女司机大吼着开到了河边,差点掉下去,男的没骂出口,女的大哭喊害怕
9、女司机高速出了事故,交警来了,女司机哭着说抱抱我
10、女司机被追尾,竟然开车跑了,还问男友,刚才咚的一声,吓了一跳,不知道怎么回事
11、女司机在斑马线上顶着过马路的小学生开了过去
12、一小哥喊等红绿灯的女司机美女,女司机瞥了一眼,关了窗户走了,小哥继续喊,美女,你车屁股上有个加油枪管子
13、女司机高速走错路,急刹车,导致后面追尾,交警问为什么停车,女司机说她没停,只是慢了下来,没有完全停住,所以不算停
14、高跟鞋、松糕鞋开车(我见过个男司机高跟鞋开车,就一个,说是好奇,然后就发誓再也不敢了),女司机的在多个事故视频里见过
15、女司机高架上违停,交警来问情况,女司机大哭,说加了半个月班,终于早点回家做饭,但是不认路,还不会用导航
16、孩子病了,女司机开车冲进了诊所,撞倒好几个人
17、女司机倒车,撞倒一老人,又继续碾压,老人叫声凄惨,然后女司机停车,打完了电话才下来查看,打了好几分钟
18、女司机抱着狗驾驶粉色跑车撞倒一电动三轮,上面两老人一小女孩,全程抱着狗,都是周围群众负责救人(不好意思,经网友提醒,此事件是男司机)
19、女司机大幅度转身递给后排孩子自己手机,导致车辆在高速上偏移,撞倒护栏,直插身体,当场死亡
20、女司机红灯没停住,超过了停止线,然后倒挡往回走了一截,没有换挡,绿灯的时候,一脚油门撞了后面的特斯拉
21、地上一个硕大的轮胎,女司机直接开车压上去,然后嵌到自己右前轮里面
22、在一个较为狭窄的停车区域驶离,连撞5车
太多太多了,我感觉我能写100条,但是我觉得22这个数字很好看,就这些吧
就这以上的事故,这么多男司机呢,能凑全了来个“超越女司机”的成就不?
—————————
6月23日,这算吐槽女司机遭报应了吗?今天晚上6点多,高速上,女司机走错路口,然后急刹车,她后面的我和旁边的车也跟着急刹停住,吓出了一身冷汗,在我们陆续往前走的时候,我看到女司机还在看后视镜,我感觉她想倒车
女司机的平均水平跟男司机差不多。但是方差有点大。
网上女司机的车祸视频很多,也无需重复。
不要说是在地面上。就是在水里,我也被女司机撞过。事后回放视频,大家都说就算特地要撞那都不一定能看那么准。
其实我总结是社会对女性太宽容了,不仅仅是考驾照松一些,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累积起来很多人养成了一切无所谓的习惯,然后又把这种习惯带到了负有重大责任比如驾驶这种事情上。悲剧也往往从不负责任开始。
“驾驶员数据看的是公安部的数据(18年男女司机比例是7:3)。以杭州为例,女司机17年的数量占比为36%,但事故发生比例只占一成。”
这句话得这样理解,女司机人数36%,但实际里程数可能只有5%,且这5%的里程主要是城市买菜通勤,却造成了10%的事故率。
别杠,我也不是什么歧视不歧视,咱讲道理,“女司机占5%里程数”这句话我认为正经一年开个万八千公里车的人(不论男女)都会认为实际差不多。至于女性开车主要是通勤需求这茬如果有人有异议,请找出长途客运货运公交出租或特种车辆等高里程数交通需求中有相当比例的女性驾驶员。
因为你只看到男司机和女司机性别比例,却看不到男女司机里程比例
甚至于如果要按里程计算的话,女司机里程数可能还不到全国里程数的5%
三成六的女司机,实际开上路一成半,然后用买菜上班的路程数,用轻量级的家轿造成了10%的伤害
这叫技术好?你问下那些横冲直撞不怕撞死人的大货男司机服不服?
男理女感这本来就是性别差异,因为这种差异延伸出了男女各自擅长领域,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却被别有用心者用来制造性别对立,硬要把女性不擅长开车,男性不擅长做家务/带孩子说成是性别歧视,包装成政治正确
军人和警察的伤亡率,也是男性更高吧,强烈建议一线军人和警察全体换成女性呢,这个主意妙的跺jiojio,绝绝子啊集美们,掌握军权就在此时!!!
即使不提值得我敬仰的军人和警察,哪怕在单位,犯错的永远是一线做事者吧?在事业单位的话,临时工和在编人士谁会犯错?提问者想必在工作单位是那种不需要做事的人士吧,不然怎么会有如此扭曲的三观?
一个司机群体,一部分根本不上路驾驶,上路驾驶的那部分也多数是简单的行车环境、极轻微的驾驶强度,却计入统计数据,去和几乎全体上路驾驶,部分成员驾驶环境、强度极端恶劣的群体对比,幼稚园毕业的吗?
这就是“明明”和你(提问者)的区别了:“明明”不知道明明有茫茫多女司机几乎不开车,你明明知道“明明”不知道有茫茫多女司机不开车,还来提问,太坏了吧。
所以,以驾驶时长为基数,评估并计入驾驶环境系数、驾驶强度,才能得出科学的数据吧。
另外,国外真的是女性事故率低吗?虽然国外也是更多男性司机驾驶环境、强度比较恶劣。
全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下设紧急医疗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EMS),该办公室的4年统计数字(2014年-2017年)显示,在4年总共发生的车祸中,女性占48.6%、男性占46.4%、性别不明的占5%,其中女性出车祸所占比重最高的是2017年。
2017年发生的车祸,女性占53.2%、男性占46%、性别不明的占0.8%。
另外,根据运输部下属联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的统计,2018年全美有1.9亿余驾驶执照持有者,其中男性9579万人、女性9482万人,男性超过女性。以这个数字与上述女性车祸占比高于男性相较的话,更可以凸显女性比较容易出车祸的事实。
提示一下:因男性经常危险驾驶,车祸烈度更高,所以统计数据更准确;而女性的车祸其实烈度相对低,所以统计的数据实际是偏低的。
以上,我说完了。
我们当地有个女司机把车开到别人店面里去了。我也是服了。
我正好看到一家美国保险公司Zebra的数据统计描述,保险公司的赔付是真金白银,所以只要法律允许根据性别来价格歧视,那么保险公司是一定会把性别的因素考虑进精算模型的。
男女之间的差异有没有呢?有的,女司机确实要比男司机多付一点保险费,但是差别很少,大约在1%左右。
如果就这么一点差异,似乎无法解释题主所说的事实,因为Zebra的数据同样显示:男性不系安全带危险驾驶,出事故的概率都显著的高于女性。
所以单独看平均保险费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要继续看其他的因素。
在保险公司的模型里面,婚姻是一个显著的因素,一个已婚的人无论男女,都会比单身的自己少付至少10%的保险费。这一点可以解释为「责任感」。进入婚姻之后,往往意味着共同抚养后代,那么人们的风险偏好等潜在的因素就会发生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对开车危险动作,比如耍酷的需求会变低。
尽管女司机的保费整体来说平均高于男司机一点,但是未婚的年轻男司机的保费,远远高于未婚的年轻女司机约14%。
虽然没有原始数据,我无法做回归分析,但是这种大数据下的统计描述,如果还体现出这种性别差异,那么可能未婚男司机的事故主要来自对风险的过度追求上。这也是拉高男性事故数量的力量。
因为当有了婚姻这个束缚,年龄渐长之后,男司机的保费就飞快的下降了。总不能说婚姻对男性的驾驶技术有显著改进吧?这中间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更有说服力能解释这种巨大保费差异的,就是因为婚姻责任而带来的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
而相比之下,尽管女司机在婚后的保费也有一定的下降,但是幅度显著小于男司机的下降。这么一来一回,婚后的年长的女司机,需要交的保费就高于同样已婚的,年龄差不多的男司机了。粗略的做一个示意图,大约是这样的:
因为能看到的数据结果有限,没有办法用双重差分进一步识别这背后的原因,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女性天然对驾车的风险就比较规避,所以在婚前和婚后所体现出来的风险规避程度的变化没有男性明显,所以女性的保费下降没有男性多。
二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驾车的男性,平均驾驶里程数高于女性,所以驾车经验积累比女性多,那么这意味着同样都到了婚后,男性开车更加的熟练。
当然,现实也可能是两种因素的混合。
因为已婚中年男司机的保费是低于已婚中年女司机的,所以可以认为男性的事故更加的集中在未婚年轻男司机身上;而女司机的事故则相对比较平均。
事故有三个来源:危险动作、熟练度和随机运气。随机运气暂且不提,这就是谁开的多,谁遇到的可能性就大;而其中危险动作主要和开车所承担的风险有关,而熟练度主要和开车的经验,里程数有关。
那么,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尽管男性更容易出恶性事故,绝对数量也更高,但是事故中的男女司机来源比例是有区别的。男司机有更大的比例是因为危险动作(包括疲劳驾驶等等)而出的事故,而事故中的女司机则有更大的比例是因为熟练度而出的事故。
因为危险动作而出的事故,关注点往往不强调性别,而强调其「危险动作,请勿效仿」上;而因为熟练度而出的事故,关注点往往更容易聚焦在驾驶员身上。这个可能是「女司机」凸显的原因。
“女司机事故”是一个专有名词。这一类事故是指,女性司机犯下以后会被嘲女司机,男性司机犯下以后会被骂傻逼的交通事故。
举个例子,玛莎拉蒂案,司机醉驾追尾导致两人死亡一人至今还在抢救,这种悲剧就不能说是“女司机事故”,尽管造成这一切的司机也是女性。
我爸,我姐夫,我,三名男性驾驶员。
大致里程(万):5,20,8.
事故数量(包括剐蹭):2,5,3.
万公里事故率:0.4,0.25,0.38
我妈,我姐,我媳妇儿,三名女性驾驶员。
大致里程(万):1,1.5,0.005.
事故数量(包括剐蹭):1,2,0.
万公里事故率:1,1.33,0
从人数上看,三名女驾驶员事故总数为3,平均事故为1.相反三名男性事故总数为10,平均事故为3.33.
就我家这个个样来看,男性驾驶员平均事故率是女性驾驶员的三倍多。
这里尤其点名批评我姐夫,作为一名20年驾龄的专职司机,事故数量最多,对得起自己的驾照吗!
另外也要表扬我媳妇儿,一次事故也没有,是最安全的司机。
大家说,我这个统计水平可以当媒体人吗?
-------------------------------------------------------------
以上是所有内容均属虚构,仅仅是因为想皮一下,,觉得好玩编出来的!!!
统计分析不仅仅是两个数据对比就可以输出结论的!
驾驶员数据看的是公安部的数据(18年男女司机比例是7:3)。以杭州为例,女司机17年的数量占比为36%,但事故发生比例只占一成。
题主的这个部分仅仅是不完全的描述性统计,是不能作为结果输出的。
类似的结果起码要有相对完整的数据指标,包括性别、年龄、驾龄(实际驾龄)、里程数、甚至还有区域等等是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
接下来就要有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确定真实影响因素
可能还需要有控制变量法,进行分组检验。
所以数据仅仅是数据,不是结论。结论是经过分析的数据展示。
看怎么计算了呗... 就跟什么交通工具最安全一样, 经常有人说按单位里程死亡人数计算的话, 飞机最安全, 比走路还安全, 去机场的路上出车祸死亡的概率都比飞机失事的概率大, 等等.
不过, 按这个算法, 航天飞机更安全了, 一次任务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公里的里程. 至于按出行人次算, 或者按累计出行时间算呢? 不敢说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知乎流行起了一股“谁数据多谁有理”的风气。
数据不等于裁判,数据是会骗人的。对于缺乏数据解读能力或者懒得想那么多的而言,与其迷信数据,不如相信常识。
就拿这个男女事故率的数据来说,根本就不是题主这么解读的,单纯比较男女两性事故率的高低无法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我就不说两性人均驾驶时长对比、两性人均驾驶里程对比这些关键数据的缺失了。
举个例子:
上个世纪F1赛车手的事故死亡率一度达到20%,而根据美国在2017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平均每百万驾驶员的事故死亡数为36人,也就是说一般驾驶员的事故死亡率为0.0036%。
如果你只对比这两个数据,你会发现F1赛车手的事故死亡率是普通驾驶员的五千多倍。
所以普通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就比F1赛车手要高五千多倍?
用屁股想都不可能。因为你忽略了驾驶速度、驾驶次数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因素。(在早期的F1赛车里,驾驶员连安全带都没有,死亡率怎么可能不高)
回到男女驾驶员事故率的问题上,你不能光比较事故率的高低,你还得对比男女平均驾驶里程,驾驶时长,驾驶状态(醉酒、疲劳....)等
那么综合对比后是怎样的呢?
男司机在平均驾驶里程远超女性,同时酒驾、超速、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率明显比女性高出一大截的情况下,事故率并没有和女性拉开显著差距。
这个时候还说什么女司机驾驶水平不输男性,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好吧。
2019年济南发布过一次酒驾大数据,数据显示,男女司机的酒驾比例是80:1(顺便说一下,交通事故中有近一半的事故都与酒驾有关)
男司机的酒驾率是女司机的80倍,而事故率只有女司机的3倍左右(这还是不考虑人均驾驶里程得出来的数据)
这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人单手和你打篮球1V1斗牛,结果你只比他多一分,你好意思腆着脸说你比他球技高超?
至于男女两性在超速、飙车、疲劳驾驶等危险驾驶方面的数据就不用说了,你想想大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的男女比例心里就有数了,这种用屁股想都能想到的数据实在是懒得去找,显然是男性驾驶员的驾驶状态更恶劣,也热衷于这些作死行为。
一句话总结:
男性司机发生事故往往是因为驾驶态度的问题;而女性司机发生事故往往是因为驾驶技术的原因。
男司机发生车祸的原因,无非就是酒驾、超速、自信过头、赌交通规则等等,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媒体曝光率不高。可女司机发生车祸的原因,那就是五花八门,数都数不过来,因为各种匪夷所思,超出常理,所以媒体自然热衷于报道此类新闻,网友也热衷于参与讨论,并非是出于歧视女性的动机。
典型的数据会骗人系列。
其实这个数据有个问题,就是没有考虑驾车次数、时长和公里数。
由于事故出现的随机性,交通事故这种事,你多在路上开一分钟,多开一公里,单次驾驶出事故的几率就会增大一些。
就拿我家来说,四口人都有驾照,所以女性司机占比是25%。但是我妈驾驶时间无限接近于0%,所以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和违规,你能说她驾驶技术好么?
并不能,她拿到驾照以后几乎已经忘了怎么开车了。
现在只知道女司机数量占比是36%,那么她们的驾驶时长和里程占比是多少呢?
假如只有5%的时长和里程占比,贡献了10%的事故,那你还觉得女司机事故率低么?
然而问题在于,这个数据是没有统计的,单从现有数据,并不能得出女司机事故率低到结论。
当然我也没说一定高。
大家的直觉处于薛定谔的状态。
不过在未来5G时代,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那时候有望每个司机每次驾驶都能被识别并记录下来,如此一来也就有数据来支撑大家的观点了。
当然,也许那时候事故率大减,甚至得益于技术进步,事故消失了也说不定。
思维吧。
夜间行驶,我见过男司机,有只开示廓灯的,有开近光的,有开远光的。甚至有不开灯的。
唯独见过女司机不仅不开灯,还是,外面的车灯一个不开,里面的车灯一个不少。
像特m鬼抬轿子一样。
事故率=事故数量÷司机人数×100%
由于司机要分性别,涉事双方都同性别的不说了,事故有一方男一方女的事故,也有群体事故,所以要分析事故的主责方是男是女,才可以归类到不同性别里去。
如评论区各位朋友所言,行驶里程、路况、道路等级甚至气候因素都要考量,数据才有说服力。
统计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些凭印象就说这个率那个率的,可以歇歇了。
坐标,吉林,长春。
五六年前,净月大学城,博硕路,我,死车,就是停路边的车,没动的车。她,双向双车道,大马路,掉头,一把舵,没打死,没过来,不可能过来,不停,硬撞,撞完,没停,没下车,倒车,再给油,再撞。我在车里,猛锤喇叭,瑟瑟发抖,不敢下车,怕开车门,被她撞死。她下车,看了眼我的车门,没搭理我,开始给她爹打电话。
发生事故的当天,我朋友,在红旗街,长影商务景都,停车场,死车,就是停车位里的车,没动的车,大suv,停车规范,预留行车空间足够。她,呼啸而过,直接把车牌照刮掉,前杠外壳干碎,30米,停车,下车,检查她自己的车,然后开始回头找倒霉蛋,找到了,看了一眼,问,你这车咋比别的车长了一截。然后给她老公打电话。
朋友一生一起走,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操。
我家两本驾照,
一共出过三次微小事故。
经统计:
男性司机占比50%, 事故占比67%, 女性司机占比50%, 事故占比33%。
当然两台车里程一共13万公里, 有200多公里是她开的。
上个星期在高速上刚遇到一个女司机,宁洛高速两车道,我在快车道以时速120行驶,她开个面包车跟在大货车后面,在第二车道,根本不看快车道情况,直接变道,一把方向盘干过来了,我察觉到她有想变道的可能,按了喇叭提醒(也是开车的习惯,走过车的旁边,鸣笛示意,不要变道超车)
根本没反应,喇叭都拍烂了,结果就是一脚急刹车干到底,没撞上她,但是我车后座上放的易拉罐饮料直接颠出撞上驾驶位座椅,爆了……,
可以想象急刹有多狠,如果车差点,底盘不够稳,我怀疑以当时的速度急刹,自己的车搞不好都要翻
这还不是最奇葩的,这沙雕变道完成后,在超车道上以时速60左右在那晃悠悠的跟大货车并排跑,比翼双飞,弄得我还有后面一溜车跟着过不去,闪灯,鸣笛当没听见,严重阻碍交通效率,最后是旁边大货车提速了,才让出空档,我们才超过她
我一度怀疑这傻娘们是无证驾驶,纯粹在高速上练车的(PS:刚好那段路是服务区刚出来,超过她之后,我看到副驾驶上有个男的,应该是她老公)
恩,我后来确实有想法,我当时就不应该急刹,就应该直接怼上去,反正也是这傻货全责,说不定对方真是无证驾驶,还能好好教训下对方,让她丫的进去吃几天牢饭,罚几千块钱,知道交通法的威严
这只是最近遇到的一例,以前遇到的数不胜数,这辈子我对女司机都不会有什么好看法,男司机出事故,大多都看得懂,不是超速就是自认为技术好,赌交通规则,但女司机出事故,各个都是奇葩,完全看不懂的操作,当马路是自己家的,想怎么开就怎么走
为了吸引眼球嘛……
一丰田车主因加塞未果,要求后车道歉,下车堵在马路中央十五分钟
这种标题发出来会有几个流量?
女司机加塞未果,赖在马路中央十五分钟要求后车道歉
这种标题发出来会有多少流量?
然而不好意思,上面我说的那个事件中,是一男司机加塞未果堵了女司机十五分钟。
事实上想获得流量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迎合社会中的固有偏见,早年间地域歧视段子甚嚣尘上不是没有原因的,只不过后来大家开始反省地域歧视问题,这些段子才逐渐消停了下去。
而现在,性别偏见恰恰是最常见的社会偏见之一,那么渲染女性的笨拙、任性、愚蠢当然就成了赚取流量的绝佳方式。
啊说下后续,视频中这位男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5天。
然而那个视频下依旧有许多这样的评论——
有时候,偏见的力量是巨大的。
读者爱看,那么媒体就爱报
相信媒体内部会有一份统计,各种关键词带来点击率的提升,类似于:
标题含有女司机,点击率增加10000
标题含有大学生,点击率增加8000(女大学生额外增加5000,清华北大额外增加4000,做坏事的话额外增加3000)
标题含有某地人,点击率增加5000(当地人做坏事的话额外增加10000)
标题含有未成年人,点击增加3000(做坏事的话额外增加20000)
好了,现在假设发生事件:孙尚香开车撞伤了刘禅和抱着刘禅的赵云,媒体采访了目击者曹操,曹操表示赵云闯红灯在先,活该被撞。
然后媒体调查,发现孙尚香是女的,刘禅是未成年人,赵云是某地人,曹操清华毕业
如果新闻标题是《一司机驾车撞伤两路人,目击者称路人擅闯红灯》,那么点击率只有3000
如果新闻标题是《女司机驾车撞伤两路人,其中一个未成年——清华大学生目击者:某地人擅闯红灯,撞死活该》点击率就有3000+10000+3000+8000+4000+3000+5000+10000=46000,是原来的15倍还多
媒体凭啥和钱过不去?
因为忽略了驾驶时长的问题啊。
抛开性别谈事实吧。
重点不是女司机,而是事故发生的情况,事后的处理超常。
新闻报道的永远是不平常的事情。
女司机追尾,下车报警拍照,然后去快处点定损走保险,这样的正常情况会有报道吗?应该没见过吧?
被报道出来的,不是事故本身发生的原因令人出乎预料,就是事后言论令人出乎预料,反应的不是某个性别如何,而是令人出乎预料的这个人的情况不正常。
高速公路逆行扣12分,车上人行道最多扣6分,大部分不扣分,这是因为正常人思维上人行道是停车或者干点啥,你真的在人行道上开40码,立法的人想都不敢想。
"明明是男性司机的事故率更高"
这个结论,有相关资料可以提供证实吗?
男司机事故多,不是事故率高,因为男司机比女司机多得多得多。如果看事故率,铁拼不过女司机。这其实也不是女司机被诟病的原因,毕竟开车出意外事故谁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女司机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九成五以上的奇葩事故及违章,这就很牛逼了。拖走拖车的是女司机,抢交警警车的是女司机,带走加油管的是女司机,试图以一已之力搬动汽车的还是女司机。不可否认大部分女司机行为正常,智商优秀,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勤劳能干实力超群,但是能干出傻事出奇葩事故的拉低了女司机的整体实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