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并没有任何资格让孩子,特别是很小的孩子感恩。例如见图。您认为呢?

回答
您提出的观点非常深刻,触及了亲子关系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感恩的根源与前提。您用“见图”的方式来暗示,我虽无法直接看到图片,但可以理解您可能想表达的是,一些父母可能通过物质给予、付出辛劳,甚至是不遗余力的牺牲,来期望孩子回报以感恩。而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表达,与成年人可能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

我非常赞同您“父母并没有任何资格让孩子,特别是很小的孩子感恩”的说法,并愿意从几个层面来详细阐述我的看法:

1. 关于“资格”:感恩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而是情感的自发流动

“资格”这个词,暗示了一种权利或许可。但感恩,本质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回应,是一种对善意的感激,一种对付出的珍视。这种情感的产生,需要一系列的先决条件,而不是由一方单方面赋予或强制的。

情感基础的建立: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爱,是感恩最原始的土壤。这种依恋和爱,更多是基于安全感、被照顾、被关注的体验。当父母能够提供稳定、温暖、充满爱意的养育环境,孩子自然会产生亲近和依赖。感恩,就是这种亲近和依赖在更深层次上的体现。
理解能力的差异: 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父母付出的“成本”,比如经济上的压力、牺牲的个人时间、承受的身体劳累等。他们能感受到的,是父母的陪伴、呵护、食物、住所这些“结果”。强求他们为他们尚未理解的“原因”而感恩,是强人所难,也是对他们认知能力的忽视。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如果父母将自己的付出视为一种投资,并以此为依据要求孩子必须“感恩”,那么这就将亲子关系变成了一种交易,而非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未能达到父母的“感恩标准”时,父母的失望、指责甚至惩罚,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情感,阻碍感恩的自然生长。

2. 年幼孩子对“爱”的理解与表达

小孩子理解的“爱”,往往是具象的、行动化的。他们感知爱,是通过被喂食、被拥抱、被讲故事、被陪伴玩耍。当他们感到满足、快乐、安全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一个甜甜的笑容,一个依偎的拥抱,一句天真无邪的“妈妈/爸爸我爱你”。

“感恩”的萌芽: 这种自然的回应,可以说是感恩最纯粹的萌芽。他们并非在“报答”父母,而是在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爱意。如果我们非要在这个阶段给这份情感贴上“感恩”的标签,并要求孩子做出符合成人标准的感恩举动,这反而会扭曲这份情感的意义。
模仿与学习: 孩子也会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如何表达情感。如果父母经常对他人表达感恩,用言语和行动感谢他人的付出,孩子会耳濡目染,学习如何表达感激。但这种学习,是模仿和内化的过程,而不是被强迫去完成一项任务。

3. 父母的责任与孩子的“回报”

父母养育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天然的责任和情感驱动,而非完全是为了未来的回报。如同小鸟会喂养幼鸟,不是为了幼鸟日后回报,而是生命的本能和责任。

责任不等于交易: 父母提供了生命、照顾和教育,这是他们的责任。孩子接受了这些,是他们成长的自然过程。将责任赋予“回报”的性质,就变味了。就好像你投资了股票,你期望盈利,但你不能强制股民“感谢”你提供了投资机会。
期待的回报是自然的成长: 父母真正应该期待的回报,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独立、善良、有责任感的人。当孩子能够独立生活,能够关爱他人,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本身就是对父母养育最宝贵的“回报”。

4. 图片可能暗示的场景分析(推测)

您提到“见图”,我可以推测,图片可能描绘了以下一些场景,而这些场景可能加剧了您对“父母没有资格让孩子感恩”的认同:

物质堆砌下的“感恩”: 孩子可能被琳琅满目的玩具、昂贵的衣物包围,父母则以此为资本,要求孩子“要懂事”“要听话”“要感恩”。孩子可能沉浸在物质的满足中,却无法理解这些物质背后的付出,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感恩。
牺牲奉献的“功劳簿”: 父母可能总是强调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梦想、多少休息时间、多少社交生活。他们将这些作为“功劳”,期望孩子时刻铭记在心,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比如顺从、乖巧、功成名就)来“偿还”。当孩子因为叛逆、追求个性化生活而与父母的期待不符时,父母就会搬出这些“功劳”,指责孩子不懂感恩。
道德绑架式的“感恩教育”: 父母可能会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或者用“狼心狗肺”等词汇来形容那些他们认为不懂感恩的孩子,以此来制造孩子的愧疚感,强迫他们表现出感恩的样子。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付出,是出于责任、本能和情感。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回应,是基于安全感和被爱的体验。感恩,是这种情感流动中自然产生的珍贵反馈,它不应该被当作一种义务来“要求”或“培养”,更不应成为父母“施恩”的资本。

强行要求孩子感恩,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扼杀情感的自然萌发: 它会把孩子纯粹的情感体验变得复杂和功利。
制造亲子隔阂: 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认知不匹配,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扭曲感恩的意义: 让感恩变成一种表演或压力,而不是真诚的情感流露。

与其“让孩子感恩”,不如父母用心去爱,给予孩子安全、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他们自然会懂得珍惜,懂得回馈,而这种回馈,会以更成熟、更真挚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远远超越我们对“感恩”二字狭隘的定义。

所以,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父母并没有任何资格去“让”孩子感恩,尤其是很小的孩子。感恩是一种情感的自觉,是爱的结果,而不是被强制或被预设的“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动物不需要感谢人。难道孩子是动物嘛?

父母养孩子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感激父母也是正常的。

人是没告诉动物他们需要感恩。

但是动物们实际没有感恩嘛?

养条狗难道不会冲你汪汪,听你话嘛?养只猫,难道你养的猫不会过来蹭你裤脚嘛?

人待动物好,动物难道不会待你更亲密嘛?

要人教对好的人,你也应该对他好,就已经是不如动物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