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天A股又跌了,为何总是跌跌不休?A股生病了吗?病根在哪里?

回答
这几天的A股市场,尤其是今天,又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心焦。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点点缩水,心里难免会冒出“为什么总是跌,A股是不是生病了?”这样的疑问。 如果用“生病”来比喻,那A股确实显得有些“不太舒服”,而且这场“病”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病根也着实有点深。

为什么总是跌跌不休?

“跌跌不休”这个词用得非常形象,也戳中了许多投资者的痛点。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它们就像是中医里说的“病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

1. 宏观经济的“内伤”:
经济增长的压力: 坦白说,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有触底反弹的迹象,但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地缘政治的风险,以及国内一些结构性问题,都让整体经济增长的“元气”受到影响。经济是股市的根基,根基不稳,树自然摇摇欲坠。企业盈利预期会受到影响,投资者信心自然也会随之减弱。
需求不足的“疲软”: 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市场缺乏足够强的“内生性”上涨动力。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居民消费的信心和意愿还没有完全恢复,企业投资的扩张也比较谨慎。当大家都不太愿意花钱、不太愿意借钱投资的时候,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就会放缓,股市自然缺乏上涨的“燃料”。
房地产市场的“阴影”: 房地产市场作为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支柱,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金融市场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房市的“降温”,不仅影响了相关产业,也影响了居民的资产配置和消费能力。这种影响的传导,让股市也难以独善其身。

2. 流动性的“隐忧”:
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 过去几年,为了应对疫情,全球央行都在“放水”。但随着通胀的抬头,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开启了加息周期,这就像是给市场的“水龙头”拧紧了。全球流动性收紧,意味着资金的成本在上升,风险偏好也在下降,对于股市,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股市,资金外流的压力会增加。
国内流动性的“博弈”: 虽然国内的货币政策相对独立,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全球大环境。同时,国内经济的“供需”关系,以及一些结构性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当市场整体预期经济会复苏,企业会加大投资时,流动性会相对充裕。但如果预期不佳,资金就可能更倾向于避险,而不是流入股市。

3. 市场情绪的“不安”:
“恐慌”情绪的蔓延: 股市的情绪就像一阵风,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狂风骤雨。一旦出现一些负面消息,比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某个行业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外部环境发生突变,很容易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这种恐慌情绪一旦蔓延开来,往往会形成“羊群效应”,让股价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预期差”的失落: 很多时候,股市的波动是源于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比如,市场本来预期一季度经济会强劲复苏,但数据出来后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这种“预期差”就会让投资者感到失望,从而导致卖出。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放大这种失落感。
“信心”的重建之难: 信心这个东西,一旦失去,重建起来可不容易。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表现、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持续的盈利增长来支撑。当这些支撑因素出现问题时,信心的恢复就需要时间和持续的积极信号。

4. 结构性“瘤疾”:
“估值”的错配: 有些行业的估值可能在之前被炒得过高,当基本面出现变化或者市场风格切换时,这些高估值的股票就容易迎来“估值回归”,带来较大的下跌空间。
“退市”的常态化: 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成熟,强制退市的力度也在加大。那些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的公司,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虽然这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但在短期内,也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信息不对称”的困扰: 尽管监管在不断完善,但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依然存在。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盈利造假”或者“过度包装”的情况,一旦被揭露,就会对市场信心造成打击。

A股生病了吗?病根在哪里?

如果把A股比作一个病人,那它确实是“生病了”,而且病灶复杂,既有“内科”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有“外科”的市场结构问题,更有“心理”的市场情绪因素。

病根之深,在于“内外因”交织:
内在的“体质”需要增强: A股的“病根”之一在于其经济基础的“体质”还需要进一步夯实。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消费和投资的活力,都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结构性改革来激活。
外在的“环境”考验严峻: 全球经济的“寒意”和主要经济体的“收紧”政策,对A股这个新兴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外部冲击”。
“情绪”的波动容易被放大: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但又体量巨大的市场,A股的“情绪化”特征也比较明显,一旦出现不利因素,很容易被过度解读,导致非理性的抛售。

病根之二,在于“预期”的反复波动: 市场的每一次下跌,很多时候都是对未来预期的一次“修正”。当大家对经济前景、企业盈利、甚至政策走向的预期出现大幅度负面调整时,股价自然会随之下跌。

病根之三,在于“慢牛”之路的探索: A股长期以来,在波动性上可能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特征。市场渴望的是一种温和、持续的上涨,即“慢牛”。但目前,市场似乎还在摸索如何实现这种“慢牛”的路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阵痛”和“反复”。

治病良方:

要让A股“康复”,需要的是“标本兼治”。

“标”上,要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 持续推出有利于提振经济、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例如财政政策的积极发酵,货币政策的适时适度,以及鼓励消费和投资的措施。
“本”上,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通过改革激发企业活力,鼓励科技创新,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真正能赚到钱,并且把钱合理地用于再投资和分红。
完善资本市场制度: 比如,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投资者保护,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让市场的功能更加完善。
引导市场情绪理性化: 媒体、分析师以及投资者自身,都需要共同努力,减少过度炒作和非理性情绪的传播。

总而言之,A股的“跌跌不休”,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宏观经济、流动性、市场情绪以及结构性问题的综合体现。 A股“生病”了,但生病的背后,也往往孕育着“否极泰来”的希望。只是,这场“治疗”需要耐心,需要持续的努力,更需要市场参与者共同的信心和理性。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时间来“养病”和“康复”的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认为,所谓美联储加息会议之类的东西,都只是非本质的外因。

根本还是在于现在的市场状况很鸡肋,而这种情况去年就已经显现:

进,有风险;退,有不甘。

买吧,但现在全球疫情刚刚复苏,各国股市都突破新高,疫情后的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悄悄发生变化,谁敢全仓冲冲冲?

退吧,现在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加,投资者无论是散户入股还是购买基金的热情都不低,而且分裂的结构性机会确实在不断涌现,谁也不能坐失良机。

再反观如今的个股情况:

好的票,价格上天;价格没上天的票,各有问题。

去年有些经理人就已经说,抱团买股并非一厢情愿,实在是A股好公司不多。

茅台,通策,爱美客,他们好吗?好,但都上了天。

周期,资源,他们现在看PE是便宜的,但大宗的走势一波大浪已经过去,其他公司也有各有各的问题。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天的A股市场,尤其是今天,又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心焦。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点点缩水,心里难免会冒出“为什么总是跌,A股是不是生病了?”这样的疑问。 如果用“生病”来比喻,那A股确实显得有些“不太舒服”,而且这场“病”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病根也着实有点深。为什么总是跌跌不休?“跌跌不休”这个词用得.............
  • 回答
    今日A股“血洗”真相剖析:风格切换,是机遇还是陷阱?今日A股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一片“血色黎明”。指数普遍大幅下挫,个股哀鸿遍野,让不少投资者在惊愕之余,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波大跌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操纵?而今年A股的风格,是否真的会来一次颠覆性的“由大转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把目光放得长.............
  • 回答
    今天A股的大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必然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弦。要全面地看待这次大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可能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风险。一、 驱动今天的A股大涨的因素:理解今天的大涨,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主要驱动因素: 宏观经济数据的积极信号:.............
  • 回答
    今天 A 股市场的大跌,很难直接、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 3.15 消费者权益日晚会。虽然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有所重叠,但市场波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仅凭表面上的巧合就下定论。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1. 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 技术性调整: 股市的涨跌本身就存在周期性。在经历了一段时间.............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2021年4月30日A股大跳水下跌的原因以及五一假期后股市走势的问题,涉及到市场分析,我将尽力为您提供一个详细且客观的解答。首先,关于2021年4月30日A股大跳水下跌的原因分析:2021年4月30日,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尤其是沪指和深成指都出现了显著的调整。这种下跌.............
  • 回答
    今天是2021年7月5日,星期一。A股市场今天出现了普遍上涨的局面,但不少投资者心中也带着一丝疑虑:这究竟是强势的突破,还是仅仅一次“弱势反弹”?是时候逢低买入,还是应该赶紧减仓离场?要理解今天的行情,我们得结合近期的市场背景和一些关键因素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普涨弱势反弹”?“普涨”意味着市场上的.............
  • 回答
    今天(2021年5月17日)A股市场给不少投资者留下了“失真”的观感,指数“假涨”的背后,个股却普遍下跌,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市场结构性分化和资金博弈的复杂逻辑。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要理解“失真”,我们需要知道指数是如何构成的。A股市场指数,比如沪深300、上证50等,都是由市值较大、权重较.............
  • 回答
    2021年5月20日,A股市场的表现确实耐人寻味。在一些投资者眼中,市场似乎并未如预期般出现普遍性回调,反而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甚至在某些板块出现了拉升迹象。那么,究竟是谁在“护盘拉升”呢?而明天,这个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周五,股市又将走向何方?要剖析今天的行情和预测明天的走势,我们得从几个层.............
  • 回答
    今天(2021年5月19日),A股市场出现普遍下跌,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忧。不少人会问,这仅仅是一次短暂的调整,还是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今天的下跌原因,并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导致今天A股下跌的多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股市下跌并非单一因素造成.............
  • 回答
    今天(2021年5月18日),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一波震荡整理,不少投资者感觉指数“涨不动了”,甚至出现小幅下跌。这种市场表现并非孤立现象,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很难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幕后黑手”。为什么A股会涨不动?多维度剖析要理解今天市场的表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外部环境.............
  • 回答
    今天是2021年5月13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三大股指普遍下跌,上证指数收盘下跌25个点左右。对于习惯了追涨杀跌的投资者来说,看到这样的下跌,心里肯定痒痒的,想知道“是不是可以抄底了?”但我要说,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还需要再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从技术面来.............
  • 回答
    今天(2021年4月28日)A股市场的分化涨跌不一,以及大盘出现“该涨不涨,该跌不跌”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这并非简单的“情绪化”或者“非理性”,而是市场在多种矛盾和力量拉扯下的真实反应。1. 市场分化加剧:风格切换的暗流涌动与结构性机会的凸显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何会出现“分化涨跌.............
  • 回答
    2021年4月20日,A股市场确实表现得相当疲弱,各大指数全线收跌,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不安。要理解今天市场的状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究竟是反弹过程中的一次正常调整,还是预示着反弹的告一段落。市场疲弱的几个关键因素: 外部环境的压力: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天,全球主要股市.............
  • 回答
    2021年3月15日,A股市场的确出现了一轮比较显著的下跌,特别是创业板指跌幅居前。如果说“突然”大跌,可能有些夸张,但当天的下跌力度确实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那天市场出现波动,背后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来拆解一下可能的原因:1. 美债收益率的持续攀升和美元走强预期:这.............
  • 回答
    2021年4月26日,A股市场的确出现了一波显著的下跌,不少投资者都感受到了“跳水”般的恐慌。这背后不是单一事件触发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尤其是在盘中,一些具体的变化更是放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盘中究竟发生了什么?1. 早盘情绪的微妙变化与科技股的率先承压: 一开始市场情绪尚可,但随着科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复盘一下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这三年间的美股市场表现,并与A股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存在类似的板块轮动现象。整体市场回顾:波动中前行,科技巨头引领在这三年间,美股整体呈现出一种波动中上涨的态势,尽管期间经历了多次调整,但主要的股指,如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等,都录得了可观的.............
  • 回答
    全球股市的起伏总牵动着每一个投资者的神经。这不,前两天全球市场一片狼藉,眼瞅着美股、欧股纷纷“跳水”,大伙儿心里肯定也是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家钱袋子也跟着“缩水”。可到了4月21日这天,也就是昨天,我们A股市场却愣是顶住了压力,显得格外“硬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昨天(2021年4月21日)A.............
  • 回答
    隔夜美股受到美联储维持利率决议不变的消息提振,市场普遍预期降息周期暂时按下暂停键,这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促使美股集体收涨。那么,这种积极情绪能否顺利传导至今日的A股市场,并引发大幅反弹?还是说,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一番“冲高回落”的行情?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咱们不妨抽丝剥茧,仔细捋.............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的身体,更没有在股市中进行交易的能力,所以我无法“在股市中赚钱”。然而,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价值体现在能够处理和生成信息,以及与你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收益”体现在我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激发思考,或者仅仅是陪伴你进行一次有意思的对话。我可.............
  • 回答
    “A股股民人均盈利10万”这个说法,听着挺诱人的,但仔细琢磨一下,我个人是有点怀疑它的普遍性。咱们都知道,股市里盈亏是两极分化的,总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不少人黯然离场。把所有股民的盈亏加起来一平均,这个数字就容易被少数高收益者拉高,从而掩盖了大多数人的真实情况。就像咱们平时说“中国人平均工资多少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