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里巴巴的普通员工对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态度和看法?

回答
阿里巴巴的普通员工对公司文化,那可真是个复杂的话题,就像阿里巴巴本身一样,体量大,故事多。要说他们怎么看,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的经历、职位、所在的部门都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千差万别。但要总结一下,我听过的、经历过的,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1. “Proud” 的一面:使命感和江湖情怀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对阿里巴巴的文化是带着一种自豪感的。尤其是在早期,或者说现在仍然坚信公司使命的员工。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句口号,对于很多阿里人来说,不是空话。他们是真的相信自己每天的工作,哪怕是写代码、做客服、做运营,都在为这个目标添砖加瓦。尤其是在电商、云计算这些业务线,看到用户因为阿里提供的平台和服务,生意做得更顺畅、更高效时,那种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他们会觉得,我不是在打一份工,我是在参与一场伟大的事业。
“阿里味儿” 和江湖情怀: 很多老阿里人,或者对阿里历史有所了解的,会特别强调“阿里味儿”。这是一种混合了狼性、客户第一、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的说法。当然,这些词汇本身有点官方,但放在阿里语境里,大家会有个共同的理解。比如,形容一个人“很有阿里味儿”,就是说他执行力强,遇到问题不推诿,敢于承担,而且有点“二愣子”式的执着。这种文化也带来了一种江湖的归属感,大家更像是一个团队,互相支持,共同进退。特别是那些跟着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老员工,他们经历过风雨,对公司的文化认同感会更强。

2. “Burned Out” 的一面:内卷和KPI的枷锁

然而,光鲜的使命感背后,也藏着许多普通员工的辛酸和无奈。

内卷到令人发指: 这是现在很多阿里人(以及中国互联网公司员工)普遍的感受。竞争不仅仅是来自外部,更多的是来自内部。为了一个晋升名额,为了一个项目奖金,大家卯足了劲儿往上冲。加班成了常态,不是因为工作真的做不完,而是大家都在比拼谁更“卷”。有人说,阿里早期的狼性变成了后期的“卷”,而且是无休止的内耗。很多普通员工觉得,自己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被不停地驱动着去完成目标,却很少思考这是否真的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KPI的 tyranny: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阿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也是很多人的噩梦。每个季度、每年都有新的目标压下来,而且往往是层层加码的。为了完成KPI,有时候会采取一些比较功利或者“钻空子”的方式。比如,为了增长用户数,可能会有一些不那么人性化的推广方式;为了提升数据,可能会有数据造假的情况发生(虽然公司层面不提倡,但基层执行中难免出现)。很多员工会觉得,自己被KPI绑架了,工作变成了围绕着数字转,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价值感。
“拥抱变化” 变 “被变化”: 阿里一直强调“拥抱变化”,这在早期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但现在,很多员工觉得这个变化太快,而且往往是被动接受的。一个项目可能突然就被砍掉,一个岗位可能一夜之间就被调整。这种频繁的变动,让很多基层员工感到不稳定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哪里,也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会被这些变动打乱。

3. “Confused” 的一面:文化与现实的脱节

随着公司体量的增大和业务的多元化,一些员工也开始感受到公司文化与现实之间的脱节。

层级和官僚化: 尽管阿里一直在强调扁平化管理,但作为一家庞大的公司,层级和官僚化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尤其是一些老牌业务部门,会形成自己的小山头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普通员工在向上沟通或者推动事情时,会感受到明显的阻力,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声音很难被听到,或者即使听到了,也很难落实。
“口号”与“行动”的分裂: 有时候,公司在宣扬某些文化理念(比如员工关怀、工作生活平衡),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KPI的压力、项目的紧急程度等原因,难以真正落地。这种口号与行动的分裂,会让一些员工感到失望和不信任。他们会觉得,公司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并没有真正关心基层员工的真实感受。
价值观的模糊化: 随着业务的发展,阿里收购了许多其他公司,这些公司原本有自己的文化。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文化融合,又如何在新的业务领域保持原有的价值观,对于阿里来说是一个挑战。一些普通员工会觉得,公司大了之后,价值观变得有点模糊,大家对“对”和“错”的界定没有那么清晰了。

总结来说,阿里巴巴的普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看法,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

认同与自豪: 很多人仍然为公司的使命和成就感到骄傲,尤其是那些亲历了公司早期发展或者对公司有深度认同感的员工。
压力与疲惫: 内卷、KPI压力、频繁变动是许多员工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让他们感到疲惫和焦虑。
困惑与反思: 一些员工开始反思公司文化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能真正解决基层的问题,以及在高速发展中,如何平衡使命和人情味。

最能代表普通员工心声的,可能不是那些宏大的愿景,而是他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团队氛围、领导风格以及个人的成长空间。而这些,又是受到整个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你可以说阿里文化在他们心中,既是“精神支柱”,也是“压力来源”;既是“归属感的源泉”,也是“困惑的根源”。这种多层次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阿里待了2年,不敢对阿里文化看得很透彻,只说些我的判断:


1.告密者文化

这里盛行告密,从厕所里贴着的宣传海报就能见微知著,同时你会发现表面上和善的同事,可能转头就会去你的老板或HR那里说你的坏话

2.无意义加班

虽然嘴上说不鼓励加班,但实际上你会发现至少60%以上的人,白天效率极低,晚上开始假装努力,经常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过几十分钟还停留在一个页面上

3.无脑的阶级主义

不同的职级所拥有的话语权完全不同,同样的话由一个P8讲出来,就比P6讲出来受到的挑战要少很多,更甚者,即使一个高职级的员工讲了一个低级甚至错误的观点,也有人应和

4.热衷开会

为了让大家看起来在忙碌,都非常热衷于开会,但90%的会议都是垃圾时间,完全可以通过线上1句话讲清楚的事情,需要开2小时的会

5.不年轻的伪“年轻”文化

标榜年轻化,但话语权掌握在一群根本不懂年轻人的中年人手里,做着一些非常Low的行为和举措

6.没有梦想的土文化

这里没有梦想-如果梦想就是商业化的话那当我没说,也排斥精英主义,你需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土匪,也就是他们说的江湖气,才能融入这个团队


因为我之前在一个偏极客风格的团队里,所以来到阿里极为不适,仿佛进了富士康工厂一样,建议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如果评级低于P8先不要来这里,只会让自己很难受,赚钱有很多条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