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是否应该被剔除四大名著之列?

回答
对于《水浒传》是否应该被剔除四大名著之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文学经典评判的标准和时代变迁的思考。要详细聊聊这件事,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为什么《水浒传》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名著的说法其实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某个权威机构官方认证的。它更多的是民间约定俗成,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接受,最终形成的共识。《水浒传》之所以能跻身其中,绝对有其过人之处:

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堪称一绝。梁山好汉们,无论高低贵贱,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武松的刚烈勇猛,鲁智深的粗中有细,林冲的忍辱负重,宋江的复杂矛盾……这些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它的语言也十分生动活泼,充满市井气息,很多词语、典故至今仍被人们使用。结构上,它也是一部大气的章回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小说深刻揭露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它没有回避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不公,官僚的贪婪、恶霸的横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描写一群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压迫的反抗,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水浒传》的传播度非常广,对后世的文学、戏剧、民间艺术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故事和人物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比如“逼上梁山”、“醉打蒋门神”、“武松打虎”等等。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人提出“剔除”的说法呢?

这主要源于对《水浒传》内容中的一些“负面”或“不合时宜”的元素产生的担忧和批评:

暴力与血腥描写: 《水浒传》中充满了大量的打斗、杀戮场面,很多时候描写得相当血腥和残酷。例如,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的场面,李逵的滥杀无辜,都比较直接和暴力。在一些人看来,这会对青少年读者产生不良影响,不够“健康”。
宣扬“暴力合法性”的质疑: 有观点认为,《水浒传》在某种程度上似乎美化了暴力,将反抗压迫的手段描绘成英雄行为,容易让人产生“以暴制暴”的联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倡导的是法治和和平解决冲突,这一点显得尤为敏感。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争议: 比如宋江,他虽然也有招安的无奈和悲剧性,但招安之后,梁山好汉的结局也令人唏嘘。而李逵式的“杀人如麻”,在现代道德观念下更是难以接受。一些人物的行为逻辑和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冲突。
对“忠义”的理解: 《水浒传》中贯穿的“忠义”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在现代,对“忠”的理解更加多元,也更强调个人价值和权利,梁山好汉对朝廷的“忠”,在一些人看来,是盲从和愚忠。
“反派”的塑造: 虽然小说写的是被逼上梁山,但其中一些人物,比如高俅、蔡京等奸臣的刻画,虽然是反派,但他们的存在本身也构成了小说的一部分。而对于这些负面角色的处理方式,也可能引发争议。

为什么不建议轻易“剔除”?

尽管存在上述争议,但“剔除”《水浒传》的做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原因如下:

历史和文学的“原生态”: 文学经典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往往是因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性善恶以及文化传统。《水浒传》的暴力、血腥,恰恰是那个“官逼民反”的时代的真实写照。剔除这些内容,就等于割裂了作品与时代的联系,失去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批判意义。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应仅仅以是否“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来衡量,更在于它能否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厚重。
文本的完整性和艺术的连续性: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其暴力、冲突、甚至是负面人物的描写,都是构成其整体艺术风格和叙事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为了迎合某些现代观念而随意删减或剔除,就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使之变得支离破碎,甚至失去原有的艺术感染力。
“去芜存菁”的阅读方法: 面对《水浒传》中的争议性内容,更合适的态度应该是“鉴别式”阅读,而不是“全盘否定”或“简单剔除”。我们可以引导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辨析其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同时批判性地看待其局限性。文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人们如何理解和分析,而不是提供一个“过滤后”的简单答案。
四大名著的意义是文化符号: “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一个集体符号,在于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辉煌。剔除其中任何一部,都会改变这个文化图景的完整性。而且,即使《水浒传》有争议,它依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忽视的丰碑。
“剔除”的界限在哪里? 如果以“暴力”或“不合时宜”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会面临被剔除的风险。文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多样性,在于它能够触及人性中复杂、甚至阴暗的角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总结一下: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文学价值、社会批判意义和文化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其中某些描写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显得暴力或价值观有冲突,但这并不能成为将其“剔除”的理由。

更恰当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在尊重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的前提下,加强对其内容的解读和引导。 我们可以讨论作品中的道德困境,分析人物行为的深层原因,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并在其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

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往往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永恒的主题,即便形式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剔除《水浒传》,与其说是对作品的“净化”,不如说是对历史和文学理解的“简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学习如何与这些经典“对话”,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理解它们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楼主这个问题问得极好。

因为于我个人而言,楼主的所感所想这也是我读《水浒传》的经历之一。

但是之后我的想法又改变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有部脍炙人口的老片,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叫《七武士》。虽然片长很长,但故事情节很简单:

一个常年遭受强盗劫掠的村庄,某一年终于歉收。村里的年轻人不堪欺凌,在长老的策动下决定进城雇佣武士保卫村庄。

尽管这在16世纪的日本乍一听是个“不可能任务”,但几个村夫还带着仅有的一点粮食就出发了。幸运的是还真凑出七个流浪武士,其中还不乏武艺高强兼侠义心肠之人。只是其中比较特殊的是一位自称“菊千代”,行为古怪的家伙,在客栈听闻其他六人要去村子为名除害,喝醉了酒误打误撞也加入了队伍。

影片中期,武士们给村民制定战术,规划训练。有天村民挑出几担武器。心思缜密的武士一想不对,这些武器肯定不是农民能买得起的,那么这是从哪儿来的?断然是农民杀死落单武士拿走武器卖钱。

武士们又感心寒又感愤怒,气急败坏地把长矛掷了出去,扬言要“真想杀光这条村子的人”。这时候那个最不像武士,平日疯疯癫癫的“菊千代”跳了起来:

你们以为农民是什么?是菩萨吗?农民最狡猾!要粮说没粮,要酒说没酒,其实他们什么都有。那远处就是他们隐藏的稻田,这地板下就藏着米、盐、酒、豆。

他们杀死落难武士,但你以为是谁令他们变成这样的?是你们!你们武士!你们为了打仗就焚烧稻田,抢劫粮食,强奸妇女,你叫农民怎么办?你叫他们怎么办?

一番训斥,留个武士又沉默不语,低下了头。

熟悉黑泽明的观众可能都知道,“武士的没落”一直贯穿着其创作主线。从根本上说,黑泽明对日本的历史有着某种深层次的忧虑。武士阶级既是这个国家精神的道成肉身,但又何曾没有充当过统治者奸淫掳掠的帮凶。无论是农民还是武士,面对生存的问题的时候,弱者会变得残暴,强者会失去道德。无论哪种阶级,都会显现出身份的二重性。《七武士》在当时看似是一部商业大片(500万美元的成本,在当时1950年的日本属于巨制了),但至今看在不少日本观众眼里,或许都体会到了导演深刻的人文笔触,直指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处。

《水浒传》的思想亦然。

读罢原著,当然知道梁山众是一众麻匪,但仔细分析,又能屡出是什么催生了这批人。

《水浒》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好汉”,尽管不是被直接逼上梁山,但从他们的经历中又反应了当时社会种种可怕的阴暗。

鲁达拳打镇关西,是因为郑屠的行为居然不会受到任何制裁。金翠莲这样只是在外地没有依托的弱女老夫合法良民,居然能说被霸占就被霸占。当有司全然不作为的时候,才有出现鲁达这种星零的主持公道者,用私刑解决问题。

武松血溅鸳鸯楼,是因为此前哥哥被官商勾结毒害。武松也曾信任程序正义,甚至杀人自首,他尊重最起码的社会秩序。但是他只要像他这样一经发配就永远不会受到社会承认了,反而西门庆害命只需花钱就能洗罪。

杨志丢生辰纲,是因为这生辰纲是一批丰厚的民脂民膏。杨志此前因翻船丢了运专供皇帝享乐的花石纲,恳求高俅而不得,好容易某到梁中书府中副牌。而梁中书也是个贪官,生辰纲的消息一经流出马上被晁盖一行惦记上。

宋江上梁山,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怒杀阎婆惜。他这样小有身份的杀人犯,狱中有戴宗做保倒也自在,甚至时不时能获个大赦。但是浔阳楼写了那么几句“反诗”就足以断送他的全部后路。政治错误远比杀人偿命来得可怕。

那个恶行最甚,杀小儿食人肉的李逵,你看他回家探母带回50两银子(折合今天10000—15000左右人民币),他“大义灭亲”的哥哥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其家贫可想而知。有趣的是这么一个杀人魔君,倒是非常遵守农民式的孝道,对性问题忌讳莫深,连大哥都不惜砍了。俨然一副仇大苦深性压抑的造反派形象。

梁山上的确有不少时迁之流偷鸡摸狗,周通之流地痞恶霸,董平之流淫人妻女,王英之流啖肉强盗,作者对这些人的生平没有一一解构。但至少从前四十回那上述几个主要人物的经历看来,多多少少事出有因。

令人细思恐极的是,这受赵宋王朝直接间接压迫的冗吏莽汉,一旦决议一条路黑到底,迸发出的破坏性比当前那个体制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七武士》里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会露出狡猾的嘴脸,狰狞的爪牙。当一个邪恶的官僚帝国,总是在一边催生又一边忙于镇压比自身更邪恶的反政府武装时,大洪水的序幕就正式拉开了。

在那个君主只会享乐,权臣玩弄朝政的年代,何止是潘巧云和狄小姐几个被虐杀的女性,江州法场的吃瓜群众随时都会被梁山这个怪物吞噬。

书中透露出的那些“仇视”女性,集“直男癌”之大成的所作所为,仔细想来其实就是内卷化的农业社会固有的行为特征。马尔萨斯深渊里挣扎的农业人口必须控制数量,通过严重贬低女性地位掌握人口过剩的负反馈阀门。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女孩被溺死的概率越高,这是同一个道理。

《水浒传》成书的前后几个世纪,从黄巢到朱元璋,从张献忠到洪秀全,这些人身上何曾没有些许宋江和梁山集团的影子?儒家的“民贵君轻”,“轻徭薄赋”,“德不孤必有邻”说破了嘴说了几千年,又有几个君主听进去过?

如果说武士曾经是黑泽明眼中的日本社会道成肉身,那么梁山可谓中国无数“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的最佳注脚。

这就是《水浒传》对中国历史预言般的意义。

user avatar

以下是原答案:


想起一个好玩的事,大学的时候选修了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课,一学期18节课,老师对于四大名著的课时配比,大概是红楼8节,水浒3节,三国3节,西游1节,金瓶梅1节,其他串讲了两节。


西游记我没有看过就不说了,三国,水浒,红楼这三本书我从小就会看,而且时常拿出来看的。三国受限于作者的想要宣扬的政治理念和历史事实,相对扁平一些,10岁,20岁,30岁看的感受差不多(其实那时老师就说过一句话,你以为三国是写给平民百姓看的?)。但红楼和水浒却真正每个年龄段看都有不同的味道,甚至有重大发现的。所以,可能有一天你可以直面这些残忍甚至对之见怪不怪的时候,或许可以开始体会作者的痛苦,悲悯和反思了。


至于楼主所说的中华文化“糟粕”,我想说的是,题目中你提到的卑鄙龌龊,陷害,撺掇,诱骗,害死,假冒,杀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残酷,恶毒等等,这些在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的红楼梦中,比比皆是,而且有过之而无比及。区别在于红楼梦藏的更深,更加“瘤之光华,腐之弥香”,所有它更伟大。而水浒传则是大剌剌,赤裸裸的呈现在你面前而已。因为这些词不是中华文化的糟粕,而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你以为在物质文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你所谓的“卑鄙龌龊,陷害,撺掇,诱骗,害死,假冒,杀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残酷,恶毒”就没有了?就没人真心实意的歌颂了?可惜今天再没有向施耐庵,曹雪芹这样的大师,去“施以玲珑手段,欲盖弥彰”了,有也被河蟹了吧。


不创造一个美好的事物,再一点一点的撕碎给你看,怎么会痛?怎么会反思?又怎么会伟大?



补1:

首先谢谢大家。近来和几位网友在评论区中讨论了一下水浒的现实意义,也学习了一下其他答友的答案,有一些感触,这个问题想进一步补充一下:


我们看一下最近的新闻,实在让人百感交集:

昆山震川路事件

德阳女医生事件

唐山黄淑芬案,教科书式耍赖

男博士高铁霸座

寿光水灾,哀鸿遍野

假疫苗事件

滴滴乘客被奸杀

P2P暴雷,股市大跌

再加上去年的红黄蓝事件

中美贸易战

To be continued...

我们姑且不论这些事件里的谁是谁非,但是这些事情凑到一起,不就是一出活生生的现代版水浒传吗?凑上一年的事情,都够一部聊斋志异了。

昨天和一位网友讨论,水浒是末世社会,司法和社会秩序彻底崩坏,人们无从选择,只能做顺民或暴民。我开始认为今天的社会,尚且可以心安理得的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可以得过且过,惹不起可以躲得起。可是我仔细想了想:

当有人光天化日之下就可以拿着管制刀具指着你的时候;

当你或者你的家人受到侮辱自杀的时候;

当你的家人被车撞伤,肇事者却百般耍赖的时候;

当你辛辛苦苦一年,但一场灾难下所有家产顷刻间化为乌有的时候;

当你的小孩出生就打了假疫苗,上了高价幼儿园又被老师虐待的时候;

当你坐车,司机对你图谋不轨的时候;

至于中美贸易战,不用当了,我就是中美贸易相关从业者,已经瑟瑟发抖中。

躲得掉?怎么办?窝在家里看水浒吧,我确实没有答案。


补2:

有位网友提出让我列一下红楼梦中有哪些“恶”,是不是比水浒更“恶”。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红楼梦本身不是以“恶”为主题,不会有“贤袭人斧劈小衙内,俏平儿夜走瓦砾厂”这样的情节。”真事隐,假语存“,很多恶都小心的藏起来,或不经意的流出的。举几个例子吧,大家评判下:

贾芸先问高利贷借了20两银子,买了麝香冰片贿赂王熙凤,承包了大观园种树的项目,项目金额200两,还高利贷最多40两,用了50两种树,还剩110两文中没交代。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家中学都学过,司空见惯了吧。但有个问题,香菱的父亲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啊!恩将仇报,不外如是。

再说香菱,幼年被人贩子拐卖,经上面的葫芦案卖给呆兄薛蟠为奴为婢为妾。由于被拐子毒打”记不起“出生何地,父母是谁,最后被薛蟠和夏金桂夫妻活活折磨死。所谓应怜,相怜,求怜也。

再说雨村兄,贾赦看上石呆子20把扇子,让儿子贾琏去弄来,贾琏花重金求购无果,贾赦找贾雨村诬告石呆子,将扇子抄过来,贾琏说为了几把扇子就弄得别人“毁家败业”,经典的来了,贾赦说贾琏 “没能为”!!!这叫什么“能为”????

王熙凤教科书般摆布死尤二姐。真是领教了什么叫”教科书“般,什么叫”摆布死“先虚以委蛇,再一招引君入瓮,最后以张华秋桐双重借刀杀人,还不忘把”利刃“之一张华治死才算甘心收场,自己却里外做了好人。然而这事根本不那么简单,丈夫贾琏外面不管什么睡了什么女人都说等那个”夜叉星“死了就把你扶正”,贾珍贾蓉为何又把尤二姐往贾琏那塞,还不是为了方便“聚麀之乱”?尤二姐明知多人提醒贾府是龙潭虎穴,但为了一个“从良”的机会心甘情愿的闯进去直至被折磨死。

彩云偷王夫人的玫瑰露偷偷给贾环,事发贾宝玉自告奋勇的瞒脏。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宝玉是善良懂得体贴女孩,而实际上正因为贾宝玉是特权阶级,所以违法不用受到惩罚。殊不知贾府就是这么被一点一点掏空的。这种例子在红楼梦里不下三处。

晴雯被王夫人以“勾引坏了宝玉”在病重撵走,最终含冤病死。而晴雯却真正和宝玉是清白的。书里一众丫鬟婆子巴不得落井下石,反而是在红楼梦里最“淫浪”的多姑娘口中,证实了这种清白。

说到王夫人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她才是贾府真正的管家掌权者,却自己吃斋念佛,树立贤名,将脏活累活交给王熙凤做。王熙凤秉公执法因为荣国府邢夫人的下人得罪宁国府尤氏,发落了两个婆子,王夫人却跳出来自己做好人,和邢夫人一起数落王熙凤。估计后面王熙凤死了或者倒了,这个担子就再丢到薛宝钗手里了。值得一提的是,王熙凤是王夫人哥哥的女儿,薛宝钗是王夫人妹妹的女儿,无论如何,贾家掌权的一定要求王家的人,呵呵,好一个“圣君明主”,王夫人和黑宋江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太多了,根本列不完的。我们如果红楼梦的主线剥离,把上面的种种请施耐庵来重写一遍,那不就又是一出水浒传了吗?

以抄检大观园的一句警世恒言结尾:

可知这样的大家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自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user avatar

人们对水浒的认知大体是这么几个步骤:

1.梁山好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杀恶人除奸佞,真英雄真汉子。

2.梁山好汉原来也干过不少缺德事,也是小人恶人,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没好人。

估计现在知乎上第一类的小学生是没有了,但是第二类略多。归根结底,是因为你受新武侠熏染长大的,站在新武侠的江湖立场上去评判旧武侠、传统江湖小说,那你肯定由于价值观错位而疯狂谩骂这些梁山好汉。

水浒传首先是部江湖小说、江湖类的文艺作品,这类传统江湖故事那就多了,几乎都是先有民间段子、话本而后有编纂者进行统合整理出书,没错,水浒传的作者既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或其他人,水浒传属于集体创作。同类型的有旧派武侠七侠五义系列、三侠剑,包括马寿安三泰宋金刚李金鳌等等这类评书,甚至90年代的古惑仔漫画都是传统江湖题材这一系统的。

而新派武侠江湖的文艺作品,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梁羽生金庸古龙卧龙生温瑞安为首,新派的新不是指他们年代新,除了小说结构、语言的革新,内容上也产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区别于旧江湖题材最突出、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大大增加了男女情爱故事,甚至于整个江湖故事服务于谈情说爱、儿女情长,这是旧派武侠江湖想都没想过的,古代有情爱故事,但与传统武侠江湖天然绝缘,可能会提那么一两句,但绝不会拿情爱故事做主要内容。

正因为如此,新派武侠江湖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一个个似乎从不为生计发愁,怀抱佳人,痛饮美酒,钱从何来?个别的吃蜂蜜都能过一辈子……反正一句老子有祖辈的家产就勉强糊弄过去了,问题是你再有钱也禁不住你浪啊,整天醉心武林是非,家产总得有人管吧?确定不被手下人坑?

那么传统武侠江湖故事呢?生存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有的去给高官当保镖,有的直接去当官,有的劫道占山,有的吃赌当,有的抢地势做买卖(这个是最多的),对这种好汉的道德评价是不同于新派武侠的大侠们的,新派武侠的大侠们那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自然一个个跟圣人似的,没什么道德黑点,可旧派武侠的好汉不一样啊!人要往高爬不可避免地接触、利用社会的肮脏面,不管是肮脏找你,还是你找肮脏,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都无法避免,于是你看到的是一个个“好汉”,是太史公笔下的如朱家、郭解之流的地方豪强,是“侠以武乱禁”的本来现实。

新派武侠江湖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旧派武侠江湖则有现实主义精神



啰啰嗦嗦这么多,水浒传为什么伟大?我曾鄙视地说过三国远不如水浒,但我错了,三国是纵向的历史,水浒则是横向的现实。

梁山好汉是108魔星转世,人间走一遭,有的是乱了人间,比如周通王英朱武,一开始就落草了,有的则是被人间乱了。

宋江本来是衙门小吏,所谓“身在公门内,便作好修行”,是说在衙门口当差容易积攒人缘,而宋江凭借头脑聚集了巨大能量,就这么个人,刺配江州后尚无反心,遇到个黄文炳,按了个文字狱,逼反了,一些人说黄文炳明察秋毫,我就笑了,黄文炳P证据没有,单单评两首诗就把人往死里整,这是遇到了有反抗能力的宋江,换另外一个人,多冤?民众为什么把黄文炳写死、写他凌迟,难道不是那些文字狱受害者的亲友的愤怒吗?

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男女老少全家,是残忍,可在被他们全家集体欺骗、谋害的武松看来,没有一个无辜者。一家人演了出恩公重义士的戏码,而后欲置之死地,你不把别人的命当命,凭什么叫别人尊重你的性命?

有人骂林冲休妻是怂,可是林冲又能如何?老婆被调戏,难道还去揍高衙内一顿不成?之后呢?是不是更大的报复?去剁了高衙内,之后呢?还能全家逃亡落草不成?纵使林教头万夫莫敌,林娘子和老丈人一家还能杀出重围?一个小民面对整个国家机器的无奈之下,一纸休书不过是保留林娘子在万一之时的颜面、不至于背负更大的污名。

柴进是名门之后,在江湖混的风生水起,可一个皇帝的宠臣的兄弟的小舅子就能逼死他叔叔,逼得他无计可施,最有意思的是,柴进有一千种方法弄死李逵,可柴进在殷天锡面前只能苦苦辩解,而李逵这个最底层、最无知的暴民暴徒却能轻易杀死殷天锡,烂命一条自然无所畏惧。——在一个体制内,高下有序,一旦打碎这个体制,谁是谁大爷呢?李逵们永远是一切统治者最头疼的人物,因为他们总是爱脱离统治者定下的规则。

卢俊义绝逼是新武侠小说中最“标配”的大侠了,出身世家,爱好武艺,四处结交,就这么浪,结果管家逐渐掌握了钱袋子,自以为施恩甚厚,却不知世上有这么一群记仇不记恩的狗东西,把他从乞丐堆里掋了出来,还委以重任,结果呢?不但要夺你妻子,夺你家业,还夺你性命。这幸亏是与有梁山关联,不然凭他爱结交江湖的事迹,早晚摊上事儿,到时候连救他的人也没有。

水浒传“四大淫妇”,潘巧云是遇到前男友,潘金莲是攀高枝嫌弃原配,阎婆惜是宋江压根不在乎、无所谓了,最可恶的是贾氏,与管家李固勾结,不忠就算了,还谋夺家业,把原配往死路上逼,可怜卢俊义枉为玉麒麟,刑场挨刀竟是一个素不相识的石秀陪着。

当梁山一百零八将聚义,家大业大,脱离了社会市井间的个人悲剧,上升为整个国家的悲剧。先是伐辽征方腊,好一出“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平内乱”的奸计,不知死于神风之下的宋军高丽军是否同感呢?最后宋江等梁山好汉一片热血换来了几杯毒酒,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终不过是庙堂君臣的夜壶。

“到如今一统山河富贵安享,前功尽弃被困在未央。

为国家我也曾东杀西挡,这才是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矣良弓藏。

胸怀大志气吐虹霓成枉想,可叹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谁忙?”

我们那个“至圣至明”的天子和“贤臣良相”们终于兵不血刃地除掉了一百零八魔星,不久靖康之变。——他们输了,然而一个也别想赢。



李逵两把板斧,死于其下的无辜者数以百计,可为什么有人那么喜欢呢?——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真正杀人的刀是不见血的,李逵抡起板斧你看到十几、几十个人头落地,可有的人勾勾画画就足以饿殍遍野、血流成河,花石纲下,那些家破人亡者竟找不到杀死他们的匕首!而李逵的板斧恰恰是那个能够让他们打碎旧秩序的依仗。

人们宁愿接受撒旦的残忍,也不要上帝的慈悲。

人们宁愿接受李逵的板斧,也不要昏君奸臣的朝堂。

user avatar

我始终觉得,读懂了《水浒传》,就读懂了中国社会。从宋代到明代再到现代,中国人各阶层的性格其实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水浒传》的精神内核不是替天行道,不是打家劫舍,不是喝酒吃肉,也不是暴力,更不是忠君报国。

而是人性!

而是人情冷暖!

而是世间百态!


















提问题者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

这个逻辑上的错误经常在讨论房价问题时出现。

比如:

我:我估计未来房价会持续上涨。

网友:你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你想让房价上涨!

逻辑:

未来房价会上涨(判断)≠我希望房价上涨。

同理水浒传:

传统社会日常生活中的浮世绘(描述与展示)

≠ 宣扬、认同、赞扬。


《水浒传》对于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传统社会日常生活中,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

对于各个阶层,不同人群的描述上,水浒要比红楼,三国,西游更加的丰富和真实。

皇帝,贵族高级文官,高级武将,基层文官,基层武将,官府卒役,市井小贩,商贾,妓女老鸨,伶人,底层黑社会,盗匪。。。。。

堪称一副故事版的《清明上河图》

user avatar

和题主认识不同,我认为四大名著中,排第一的应该是水浒传。

题主列举了梁山好汉犯的罪恶,例如逼反卢俊义,害秦明一家被杀等等,以此认为梁山作恶比高俅还大,不值得歌颂,而水浒传明显在歌颂梁山好汉,所以水浒传不是好书。题主的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只能说你还没看懂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揭露批判宋江的伪君子,假替天行道,假仁假义的形象。这本书对宋江一直都是明褒暗贬,表面上夸他是及时雨,忠义双全,待结义兄弟情同手足,而实质上是骂宋江自私自利,假忠假义,道貌岸然,心狠手辣,睚眦必报,爱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不择手段的小人嘴脸。如果题主能看到这一面,你就会认为水浒传绝对是一部好书了。

水浒传这部书的写作手法非常符合现实。这是我喜欢它的一个地方,也是我认为它的艺术成就高的地方。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每一个人,脑门上都没贴好或坏的标签,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呢?就是听其言,观其行。听他说什么,看他做什么,来判断他的好坏。而水浒传这部书,就没直接告诉我们宋江是好是坏,而是在开始部分通过描写宋江的绰号,通过描写大众的评语,通过描写宋江做的一些事,让我们对宋江的感觉很好,以为他是一个非常侠义的人。而实际这都是假相。此书又通过对宋江所言所行的描写,让我们能感觉到他华丽外衣里包的是丑恶的躯体。这就是这本书符合现实的地方。而其它小说,通常都是直接告诉读者书中的人物是好是坏,在脑门上给他们贴上标签,这就不符合现实了。

下面就来分析书中对宋江一些言行的描写,来看他是好是坏。我只对我记得的一些内容来做简单分析。

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案发,宋江忙去向晁盖报信,这是忠吗?作为一个管治安的小吏,应该忠于朝廷,但是他向晁盖报信,这就是不忠。这就与他后来在梁山,在东京天天大谈的“忠”相矛盾。

那么他向晁盖报信,是义吗?他当时对晁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冒杀头的风险来给你们报信的。”就这一句话,就说明他救晁盖不是出于义。真心想帮人的人,不会告诉人他遇到多大风险,遇到多大困难。宋江说这句话,目的就是给晁盖卖个天大的人情,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能够黑白通吃,在黑白两道都能站住脚。后面他能在梁山立足就证明他很精明,他做得很对。所以他救晁盖等人不是义,而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宋江这个人很有孝心,自己在梁山,恐怕家中亲人遭难,所以千方百计把父亲和弟弟接上山,安顿妥当。而他的好兄弟李逵接母亲时候,母亲被老虎吃了,李逵到梁山嚎啕大哭,宋江却在一旁笑了。我的父母是父母,别人的父母就不是父母。李逵拿他当亲哥哥待,愿为他两肋插刀,劫法场时脱得赤条条的,不畏刀箭,可是他拿李逵当亲弟弟待了吗?拿李逵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待了吗?

晁盖当家时,宋江经常在群里散播招安言论,瓦解军心,晁盖一死,他立即把聚义改为忠义,还在替天行道的旁边加上忠义双全,其中的深意谁能知道?

宋江被黄文柄诬陷进狱,宋江被救出来后,为报私仇,动用公器,不顾众人危险,也不顾劝说,一意孤行,定要报仇雪恨。结果冒很大风险才把黄文柄抓住杀掉。而抓到高俅时,宋江给林冲报仇雪恨了吗?反而把高俅奉为上宾,林冲只能干生气。我的仇是仇,别人的仇都不是仇。

为了招安成功,宋江急需支持招安的头领,那么谁能够支持招安呢?就想到了卢俊义。卢俊义是官宦子弟,肯定不愿意落草为寇,所以如果能把卢俊义搞到梁山,让他做大头领,他肯定支持招安,这样支持招安的力量就加强了。所以千方百计把卢俊义逼上山。并且用巧妙的办法让初来乍到资历浅薄的卢俊义当上二把手。

后来,梁山好汉死了那么多,用生命给宋江换来一个芝麻粒的小官,宋江不仅不痛惜弟兄的生命,反倒衣锦还乡,在老家铺排宴席,大吹大擂,大举庆贺,并与梁山好汉深恨的贪官污吏结交往来。一副小人志得意满的形象。

最后他被毒死,死前又把李逵毒死,目的是不让李逵造反坏了他的形象,怕他好不容易获得的光宗耀祖的芝麻粒荣誉被朝廷追回。

宋江被高俅毒死,是最好的安排,是最让人过瘾的安排,是他既不反贪官也不反皇帝,一心追求功名利禄,想入贵人行列最好的报应。倘若他扯起造反旗,当初把高俅杀了,既除贪官,又为林冲报仇,能落到这个地步?

对宋江言行的分析,我就根据记忆,写这么一点。大家可以再看一遍水浒传,仔细分析一下。

整部书都对宋江不予褒贬,对他的奸诈也不直接说明,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把宋江的一言一行都写在纸上,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是此书高明的地方。

那么在宋江的英明领导下,梁山干了那么多坏事,还奇怪吗?

主席很欣赏水浒传这部书,曾经专门做了这样的评价: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让大家都认识投降派……

可以看出来,此书的作者是反对招安投降的,也厌恶宋江。为什么梁山好汉抵抗官军、破大辽时没有死亡,而剿方腊时死伤惨重,且还有不少幸存者心灰意冷,隐居山林?这是作者故意安排地。因为抵抗官军,是起义的行为,所以作者不让他们死伤。因为破辽是爱国行为,所以作者不让他们死伤。这两方面都是正义的行为,是作者赞同的。而投降官府之后剿方腊,充当腐烂朝廷鹰犬,打击自己曾经的同志,这是不义的行为,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招安之后就去打别的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这是作者痛恨的不义行为,所以才让他们死伤惨重,心灰意冷。最终两股起义力量两败俱伤,获得最大收益的是腐烂朝廷,贪官污吏完好无损,照样灯红酒绿,莺歌燕舞。

水浒传这部书,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有极高的政治价值。

再问一遍,你真看懂水浒了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