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水浒里卢俊义捉住了史文恭,按天王遗言,应该是可以当山寨之主却为什么不当呢?

回答
水浒传里,卢俊义捉了史文恭这事儿,按说该是大功一件,直接就能接班宋江这晁盖留下的“山寨之主”的位子了。可他愣是没坐,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头有卢俊义自身的考虑,也有梁山泊当下复杂的局面,还有宋江那颗老谋深算的心。

首先,得说说卢俊义这个人本身。卢俊义是真真正正的富家翁,家里有钱有地有仆人,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上梁山,是被吴用那伙人设计陷害,逼上梁山的。他本人对这伙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事儿,心里是有点排斥的。他骨子里是个安分守己、讲究规矩的人。就算后来被逼上了贼船,他也一直想着回家。

到了捉史文恭的时候,宋江已经病入膏肓,眼瞅着不行了。晁盖的遗言,那可是梁山泊的“祖训”一样,说的是谁能捉住杀害晁盖的仇人史文恭,谁就能接替他的位置。卢俊义这一下子,是把晁盖的遗愿给圆满了,论功劳,这妥妥的是第一。

但卢俊义为什么不当呢?

一方面,是卢俊义对“山寨之主”这个位子压根就不稀罕。 他本来就不是那种野心勃勃的人,没想着当什么头领,更别说是一寨之主了。他上梁山是被逼的,他真正想的是能洗刷冤屈,回归正常生活。坐上那个位子,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要跟各路好汉打交道,这对于一个只想回家的人来说,简直是烫手山芋。他大概率也看到了梁山泊内那些山头林立、各怀心思的情况,他不想搅和进去。

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是宋江那只老狐狸在背后推波助澜。 宋江虽然病重,但他的心思活络着呢。他自己是知道的,晁盖临死前对他的“不信任”是很明显的,那种“若兄弟们被官军招安,必不容此等去处”的话,他一直记在心里。晁盖的遗言更是直接点名了接班人选,如果卢俊义真按遗言上,那宋江的“招安”大业怕是要被打断。

宋江肯定也清楚卢俊义的性格,他知道卢俊义不会主动去争这个位子。所以,宋江就很聪明地利用了这一点。

他可以“顺水推舟”:既然卢俊义是按晁盖遗言捉了史文恭,宋江就可以表现出对卢俊义的“尊重”,说“这是晁盖大哥的意思,理应由卢头领来当”。但这种尊重里头,其实是带着私心的。他知道卢俊义不会接,这样一来,责任就又推到了自己身上,他就可以继续掌控局面。
他可以“暗示”风险:宋江在关键时刻,肯定会用一些话语来“点拨”卢俊义。比如,他可以说:“卢头领,这山寨之主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里面许多道道,怕是卢头领未必能应付得来。”或者说:“卢头领为人正直,怕是受不了咱们山寨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这话听起来是关心,实际上是告诉卢俊义,这个位子不好坐,别趟这浑水。
他自己还有“未竟的事业”:宋江心里头一直想着的是“招安”,这是他的终极目标。他知道如果让卢俊义来当这个山寨之主,卢俊义的志向和梁山泊目前的状况是否能契合,是个未知数。万一卢俊义不走招安这条路,那他宋江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他宁愿自己再撑一段时间,把招安的路铺好。

所以,卢俊义不当这个山寨之主,是他的本性使然,也是他对梁山泊现状的判断,更是宋江巧妙的“引导”和“布局”的结果。他卢俊义虽然武艺高强,捉了仇人,但在政治手腕和对局势的把握上,跟宋江比起来,还是差了不止一筹。他选择不当,既是避免麻烦,也是一种聪明的“回避”。他知道,那个位子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他能轻松驾驭的。最后,宋江自己还是把这个“山寨之主”的位子牢牢地抓在手里,继续推行他的招安计划。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宋江得到了他想要的掌控权,卢俊义则保住了自己的初心(虽然是被逼上梁山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想安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晁盖是怎么死的?

被一支毒箭所伤,箭杆上“史文恭”三个字。

从箭杆上的字面意思理解晁盖是被史文恭所杀。

所以抓住史文恭,就是抓住了杀害晁盖的凶手,就可以 给晁盖报仇,就可以完成遗嘱的要求,而成为山寨之主。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沛公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怀王、项羽、刘邦。

卢俊义还是有点文化,起码鸿门宴这个典故知道。

怀王铁齿钢牙下的命令,刘邦一句话没说好,鸿门宴上恐怕身首异位。

施耐庵乃文学巨匠,当然熟读《史记》

晁盖这个早就被架空的山大王,所谓临终嘱托,就是个屁。

沛公的法子,可保万全。

宋江在梁山的势力和威望,卢俊义难望其项背。不往后一缩,那就等着吃鸿门宴。

梁山经过宋江的改造和扩军,已经不是一股简单的山匪,而是一个有着政治理想和强大军事实力的政权组织,可以发动战争,组织几次有规模的战役,并且取得了战果。

掌握梁山领导权,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政治算计,是为了梁山下一步的发展而做好准备。

而卢俊义一直支持宋江的计划,招安,以全新的面貌加入到北宋官僚体系,这才是卢俊义的理想。山寨之主,不过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个领导权。招安计划完成,山寨之主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个出头鸟,卢俊义不想当,也当不了。

而晁盖被杀,绝不会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一支箭杆上“史文恭”三个字的毒箭,是黑科技吗?

当然不是。

晁盖对于招安始终没有明确的态度,他是怎么想的,不清楚。

有人就等不及了,越快拔掉晁盖这根钉子,宋江就越快上位,招安计划就能越快实现。

晁盖是托塔天王,武功了得。作为军中主帅,不可能位置靠前。就军事作战来看,一般弓箭的射程是有定数的,然而晁盖却没有躲得过。

这支箭要说是自己人从近距离射出,更为合理。

晁盖自己的心里也未必就不清楚,但是不敢说。

为什么不敢说?

因为还有一些跟随自己的元老,斗不过想要杀死他的势力,要保全他们,就要想办法。

他自以为聪明地在继承权这件事情上动脑筋,谁找出凶手,谁继大位。


有人较真,那便较真。

上下两张截图均来自同一版本。如果有人怀疑,可以自行按版本查阅。

上图中:

晁盖的原话: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下图中:

宋江说: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很明显,宋江篡改了晁盖的临终遗嘱。史文恭是宋江定的铁案。

上图中,

众头领守在帐前看视。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

帐前和床前,并不是一个概念。而宋江等,这里面的等字,没有具体说是谁,但可以肯定,这个“等”就是宋江的人。

帐前,就是军帐的门前,床前是个甚意思就不用多说了。

一个听得清,一个听不清。

捉得射死我的可以和捉得史文恭者,直接画等号吗?

后面是立为梁山泊主

这是可以乱说一个字的?而宋江偏偏就干了。


这种表态,愚蠢至极,这几乎是和宋江的矛盾表面化了。虽然自己的性命不保,但是跟随自己的弟兄们呢?如果查出真相,这些人怎么办?从这一点,也说明了晁盖根本没有什么领导才能,相当平庸。

因为第一顺位就是宋江。作为一个政权,这是随便哪个就可以领导的吗?

箭杆上有“史文恭”三个字,这支箭就是史文恭射的吗?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抓住史文恭,然后公开审理。

史文恭可以承认,也可以咬人。但是这么一来,梁山的秩序就乱了。

审理阶段绝不可行。

要保住梁山的大好局面,就是一旦抓住史文恭,马上搞死,这段公案就结了。

而且卢俊义一拜,宋江上位,就合乎了所有的原则,所谓众望所归。

从卢俊义的表现来看,就是当了宋江的手套,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宋江铺平道路,巩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成为宋江的亲密战友。

至于这支箭到底是谁射出的,没有人再敢去追究,因为大局已定。

招安计划就此浮上水面。


有人就喜欢讲原著。

就好像《水浒传》自诞生以来,就是一字不减,原封不动流传到现在。

明清小说,都是刻板印刷,各类书局都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删删减减。比如著名的金圣叹版本,大刀阔斧。

这里加一个情节,哪里减一个情节,这段话不妥,那句话大逆不道。如此等等。

就算是将作者确定为施耐庵,也是有争议的。

解读四大名著,这本来就是中国文坛乐此不疲。

你认为只看你认可的原著,那么,来这里作甚?

写你又写不出来,说酸话个顶个的强。

毛批本讲阶级斗争,施耐庵有说过这句话吗?

某些人的酸腐之气,兼之胡说八道,指鹿为马,着实可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