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水浒传》里基本上没有用剑的?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描绘北宋末年绿林好汉传奇故事的小说,其兵器谱的设置确实与人们想象中的武侠世界有所不同,最显眼的便是剑的相对稀少。要深入探究为何《水浒传》里“基本上没有用剑的”,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军事习惯、人物塑造以及小说本身的创作倾向。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水浒传》所处的历史时期——北宋末年。那个时代,虽然剑作为一种象征身份、品格的“百兵之首”依然存在,但它在实际战场上的主导地位已经逐渐被更具实用性和效率的兵器所取代。宋朝是军事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宋朝中央集权加强,募兵制盛行,军队的编制、训练和装备都趋于正规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冷兵器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在宋代的军队体系中,长柄兵器如枪、矛、戟、刀、斧、锏等,因其攻击距离远、威力大、易于训练且适合集团作战,成为了军队的主力装备。尤其是枪和矛,它们的长柄设计使得士兵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刺击或挑刺,保持阵型,形成有效的防御和进攻。战刀,尤其是朴刀(一种宋代军队和民间广泛使用的刀),因其制作相对简单,易于携带和挥舞,也非常普及。这些兵器在实际的战场上,无论是面对面的搏杀,还是大规模的军阵对抗,都展现出了远超剑的实用性。

相比之下,剑在宋代更多地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佩饰、表演武艺的道具,或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武器,而非战场上的主流。剑的长度通常较短,攻击范围有限,一对一的技巧性搏斗或许能发挥威力,但在混乱的战场环境中,它容易被对方的长兵器压制,或者在近距离肉搏中显得力不从心。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宋代军队中也有佩剑的士兵,但他们很可能并非主要依靠剑进行战斗,更多的是作为辅助或仪式性的装备。

《水浒传》虽然描绘的是绿林好汉,但其故事的底层逻辑仍然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军事常识,尽管为了戏剧性会有夸张和艺术加工。书中许多人物,如鲁智深、武松、林冲、关胜等,都是在绿林或官军中有过丰富战斗经验的人物。他们所使用的兵器,如棍棒(鲁智深)、戒刀(武松)、枪(林冲)、青龙偃月刀(关胜,虽然这个兵器与历史上的关羽形象联系更紧密,但在小说中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象征)等,都更符合当时实际作战的需求和大众的认知。这些兵器要么攻击范围广,要么威力大,要么是军队中常见的制式装备,能够直接展现人物的力量、技巧或地位。

再者,小说的人物塑造也与兵器选择息息相关。《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性格、出身和技能往往与他们使用的兵器紧密相连,形成一种鲜明的视觉和心理印象。例如,鲁智深使用浑铁禅杖,其粗大沉重,正是他鲁莽、憨厚、力大无穷的写照;武松使用哨棒,精悍有力,配合他矫健的身手;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自然以枪为主,展现其高超的枪法。

而剑,在传统文化中,往往与侠客、剑客的形象绑定,强调的是剑客的飘逸、灵动、一击必杀。如果《水浒传》大量描写使用剑的人物,那很可能就会将故事的基调引向纯粹的武侠小说,而与《水浒传》所要展现的更广阔的社会画卷、以及那些来自社会各阶层、性格各异的草莽英雄形象产生偏移。梁山好汉并非都是经过严格武术训练的“侠客”,他们更多的是被逼上梁山、各怀绝技的普通人。他们使用的兵器,更能体现他们出身的平凡与战斗的粗犷。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水浒传》中完全没有“剑”。书中偶尔会提及剑,比如宋江佩戴的腰刀,在某些描述中也可能包含了剑的元素,或者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例如,一些官职人员或者文人阶层,在特定场合佩戴剑也是合乎情理的。但这些“剑”的出现,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点缀,一种社会风貌的展现,而非作为主要战斗兵器被突出描写。而那些以剑为主要武器,并以此闻名的人物,在《水浒传》的英雄谱系中确实是凤毛麟角。

总而言之,《水浒传》中剑的稀少,是历史背景、军事现实、小说创作倾向、以及人物塑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选择了一种更贴近那个时代社会现实和大众认知的兵器谱系,从而更真实、更生动地刻画了那些北宋末年的绿林好汉,以及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孙胜: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松纹古铜剑。

黄信:话说那黄信上马,手中横着这口丧门剑。

裴宣:这裴宣极使得好双剑,让他年长,现在山寨中为主。

宋江:宋江带剑纵马出阵前,望见高廉军中一簇皂旗。

李衮:绰号飞天大圣,也使一面团牌,牌上插标枪二十四根,手中使一口宝剑。

樊瑞:樊瑞立于马上,左手挽定流星铜锤,右手仗着混世魔王宝剑。

鲍旭:狰狞丑脸如锅底,双睛迭暴露狼唇。 放火杀人提阔剑,鲍旭名唤丧门神。


光梁山108人里面有7个用剑,不算少了吧,你要说基本上没有用禅杖或者板斧的还差不多。

而且法师类清一色用剑,宋江、公孙胜、樊瑞、高廉、李助,包道乙、乔道清都是用剑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描绘北宋末年绿林好汉传奇故事的小说,其兵器谱的设置确实与人们想象中的武侠世界有所不同,最显眼的便是剑的相对稀少。要深入探究为何《水浒传》里“基本上没有用剑的”,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军事习惯、人物塑造以及小说本身的创作倾向。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水浒传》所处的历.............
  • 回答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一举成名,后又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被发配孟州。在孟州道上,他杀了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又因为血溅鸳鸯楼,惹上了官司,最终被张都监设计陷害,险些丧命。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武松终于逃脱,投奔了梁山。在梁山好汉聚集的这段时间里,武松也算是一展身手,为梁山立下了不少功劳。尤其是在征讨方腊的过程.............
  • 回答
    说起《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那股子豪爽劲儿,可不仅仅体现在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上,也渗透在他们的饮食习惯里,尤其是那份对牛肉的偏爱,简直可以说贯穿始终。这可不是巧合,仔细咂摸咂摸,里面门道还挺多,既有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人物性格的投射,还有点古人的饮食智慧。首先,得说说为啥牛肉在当时算得上是“好汉”的.............
  • 回答
    《水浒传》中,大户人家的形象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没什么好人”,这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借此深刻批判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官商勾结以及人性的腐朽。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 阶级压迫与剥削的根源: 土地兼并与财富积累: 大户人家之所以能成为“大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细致,也很有趣。确实,在《水浒传》原著小说和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中,关于“双枪将”董平的武器设定存在差异。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原著小说《水浒传》中的董平:双枪,且是长枪在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小说中,董平的绰号是“双枪将”,这表明他使用两根枪作为武器。关于这两根枪的具体长度,.............
  • 回答
    关于《西游记》和《水浒传》里塑造的那些“色中饿鬼”般的人物,以及他们是否代表了真实的僧侣群体,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这两部小说里确实有不少僧人形象,他们要么贪恋美色,要么欺男霸女,总之跟普度众生的“佛系”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西游记》里的 猪八戒,那是.............
  • 回答
    《水浒传》里,宋江的“财力”问题,可不是件小事,细究起来,他之所以总能“钱”途无量,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这背后也藏着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说宋江这人,最擅长的就是“结交”和“经营人脉”。你想想,他不是靠着自己的“高超技艺”或者“祖传基业”发财的。他的钱,很大程度上是“化缘”来的,而且是“化”得特.............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西门庆这个人,你不能光看他有钱有势,就以为他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主儿。他呀,骨子里是个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又特别喜欢占有和掌控的男人。他身边女人多,有几个“老婆”,但那都是些什么人?首先,我们得看看他身边的“老婆”都是怎么来的。 吴月娘: 这是他的正室,也是他最有权势的妻子。但.............
  • 回答
    李逵这个角色的确是个迷人的矛盾体。你说他武艺不高,这话倒也不是全然错的,但比起卢俊义、呼延灼这种“万人敌”级别的猛将来说,李逵的功夫确实算不上登峰造极。可为啥这伙计反而比那些枪马娴熟的头领更让人津津乐道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咱得聊聊这“武艺不高”的说法。李逵的本领,你说他是绣花枕头.............
  • 回答
    《水浒传》中,杨雄的外号“病关索”的由来,可以说与他外形、性格以及他的特殊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题主解释:一、 外形与气势上的关联:关索首先,我们来解读“关索”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关索是关羽的义子(也有说是儿子)。关索以勇猛善战闻名,尽管不如关羽那样名垂千古.............
  • 回答
    梁山泊的“及时雨”宋江:一条小小的凡夫如何撬动了八方绿林?在北宋末年那段乱世之中,一股股江湖豪杰如同野草般疯长,他们或因官逼民反,或因家破人亡,纷纷走上绿林之道。而在这些星罗棋布的草莽英雄中,有一个名字却能响彻江湖,让无数好汉甘愿肝脑涂地,那便是“及时雨”宋江。他并非三头六臂的神人,也不是叱咤风云的.............
  • 回答
    宋江的《西江月》是《水浒传》中一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唱词,说它“写得好不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笼统地说,它“好”,但这种好并非纯粹的文学造诣高,而是巧妙地融合了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形成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为何说它“好”?1. 精准刻画了宋江的内心世界与矛盾: 这词最成功的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的层面,也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英雄”概念的理解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掰扯一下,为什么武松在很多读者心中依然是英雄,尽管他确实有“打女人”的行为。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水浒传》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时.............
  • 回答
    水浒传里,卢俊义捉了史文恭这事儿,按说该是大功一件,直接就能接班宋江这晁盖留下的“山寨之主”的位子了。可他愣是没坐,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头有卢俊义自身的考虑,也有梁山泊当下复杂的局面,还有宋江那颗老谋深算的心。首先,得说说卢俊义这个人本身。卢俊义是真真正正的富家翁,家里有.............
  • 回答
    在《水浒传》中,西门庆不惜设计害死武大郎,强娶潘金莲,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仅仅是想“买下”潘金莲做长久夫妻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西门庆的性格与地位: 权势欲与占有欲极强: 西门庆是阳谷县数一数二的富户,又是当地的官僚爪牙,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他习惯于用.............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梁山好汉们以其“身强体壮,行走如风,力大无穷”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勇猛善战和阳刚之气是小说的一大看点。然而,您提到的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身体强健、似乎充满活力的好汉们,他们的妻子却有不少人“偷汉养汉”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关于汽油在水里呈现五彩斑斓的现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原理,叫做薄膜干涉。首先,我们得明白,汽油和水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就像油和醋一样,它们天生就喜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当汽油滴入水中,由于密度比水小,它会漂浮在水面上,并且会因为各种搅动而形成一层非常非常薄的油膜。这层薄薄的油膜,.............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不少朋友可能都会好奇,那些看起来笨重、气势十足的军车,怎么就能在深水里像在陆地上一样畅行无阻呢? 其实这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主要还是归功于它们在设计上的几个关键考量,让它们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包括涉水。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密封性。大家想一想,汽车最怕什么?最怕水进入发动机、变.............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