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里的杨雄为什么外号叫“病关索”?

回答
《水浒传》中,杨雄的外号“病关索”的由来,可以说与他外形、性格以及他的特殊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题主解释:

一、 外形与气势上的关联:关索

首先,我们来解读“关索”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关索是关羽的义子(也有说是儿子)。关索以勇猛善战闻名,尽管不如关羽那样名垂千古,但也算得上是一位有勇气的武将。

寄托武将的威名: 水浒传中的人物,很多外号都寄托着某种美好的品质或强大的力量,以此来衬托人物的形象。将“关索”用作外号的一部分,很可能是为了让人们将杨雄与那位有勇气的武将联系起来,暗示他具备一定的武艺和胆略,或者至少是期望他有这样的特质。
与“关”字相关的联想: “关”字本身也含有“关隘”、“把守”的意思。在古代战争中,能够守住关隘的人,往往是骁勇善战、有担当的。这也可能是在暗示杨雄具备一定的镇守能力或责任感。

二、 “病”字的由来:关键性的解释

“病”字是这个外号中最关键也最令人玩味的部分。它并非指杨雄身体真的长期患病,而是形容他虽然具备武将的勇武外形,但内心深处却有着一种“不合时宜”的犹豫、软弱,或者说,在某些关键时刻,他的行动不够果断,甚至显得有些“病态”。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格上的矛盾与犹豫: 杨雄并非一个纯粹的莽夫。他作为一位骨头行的头领,本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渴望安稳、不愿惹是生非的人。当他被卷入梁山一系列事件中时,他常常表现出一种矛盾和犹豫。例如:
对石秀的维护: 尽管石秀是他的“兄弟”,但在“杀嫂”事件中,杨雄虽然最终被石秀所逼而动手,但他一开始是抗拒的,甚至被石秀的激将法才勉强同意。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犹豫,与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有所不同。
对李鬼的处置: 在被李鬼陷害后,杨雄虽然最终杀了李鬼,但整个过程也充满了惊险和他的被迫性。
在梁山上的表现: 虽然在梁山上他也曾参与战斗,但他的名声和表现,更多地被“病”这一字所笼罩,暗示他并非梁山好汉中的顶尖猛将,而更多的是一个被动卷入的参与者。

2. “病”在生理上的特殊表现(小说中的暗示):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病”字也可能与杨雄在某些特定时刻的生理或心理反应有关。例如,在一些紧张或刺激的场合,他可能会显得有些“虚”、“怯”,而不是那种勇往直前的气势。虽然小说中没有直接描写他身体虚弱到何种程度,但“病”字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内在某种“欠缺”的隐喻。

3. 对比之下更显“病态”: 梁山泊聚集了众多性格鲜明、勇猛异常的好汉,如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与这些人物的雷霆万钧、肝胆相照相比,杨雄的性格中那份对安稳生活的眷恋,以及在关键时刻的犹豫,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更会被冠以“病”字来形容。他就像一个披着“关索”威名外衣,但内心却有些“不健康”的武将,无法完全展现出那种无畏的英勇。

三、 结合整体形象的理解:

综合来看,“病关索”这个外号,是对杨雄外在形象(有武将风范)与内在性格(犹豫、矛盾,不够决绝)的矛盾统一的生动概括。

“关索” 代表了他曾经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武艺的期望和初步印象。
“病” 则揭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以及他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并非完全符合人们对一位强大武将的期待。这个“病”字,与其说是生理上的疾病,不如说是他性格上的“病态”或“不圆满”。

这个外号也使得杨雄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弱点,这使得他在众多梁山好汉中具有了独特的色彩。就像一件本应坚固的盔甲,却因为某些连接处的“病”而无法发挥出全部的防护作用一样,“病关索”的形象就此深入人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是 水浒传 给起的。

在更早的 宋江三十六人赞 和 大宋宣和遗事 里这个绰号是赛关索,而且在宣和遗事里他名字是王雄。

赛关索杨雄:关氏之雄,超之亦贤。能持义勇,自命可全。

———宋江三十六人赞


而称作是病关索,可能始见于元杂剧

(正末扮杨雄上,云)某宋江手下第十七个头领病关索杨雄是也。

———-元杂剧 鲁智深喜赏黄花岭


其实水浒传里原文解释了,一来杨雄武功好,二来相貌上微黄,似乎带病容。

因为他一身好武艺,相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

但刚刚看到高赞 @汗青 的回答里说。

问题在于同样宋代的 宋江三十六人赞 里也有病尉迟孙立

尉迟壮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国功可成

这一段里的病字明显不是超过的意思

跟我上面回答里引用的赛关索的赛相去甚远。

其次他给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觉得薛勇雄壮。

问题在于脸上带病容跟长得雄壮与否无关,不能用身体雄壮来否认他带病容,而且带病容是看着像生病,不是说真病了。

user avatar

仅就水浒传而言,梁山三“病”,病大虫薛永不知道,病关索杨雄和病尉迟孙立外号里那个“病”,还真是疾病的意思,虽然这俩人实际上身体没病。

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

说的很明白,“面黄”和“病关索”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这个“病”就是因为脸黄而看上去不健康。

在金圣叹批注版里,他还特意在孙立出场处批了一句:

孙提辖下了马,入门来,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是病。」落腮胡须,「是尉迟。」八尺以上身材,「是尉迟。」姓孙,名立,绰号病尉迟。

因此,这两个“病”就是真病,不是什么使动用法胜过关索。

但诡异的是,杨雄的原始绰号确实是“胜过关索”的意思……《宋江三十六人赞》云:

关索杨雄:关氏之雄,超之亦贤。能持义勇,自命可全。

为啥我也没想明白……希望有识大佬们指教。

————分割线————

补充一下我为什么不认为这是使动用法。

首先,你说这是使动,得拿出证据来,不能见着个词,就说它是使动。否则的话,“小李广”可不可以是“使李广小”?“小温侯”就是“比吕布强”?“小遮拦”,大概是穆春觉得自己比他哥厉害吧。

孟子号“亚圣”,意思是“使孔子为亚”……算了串场了。

如果这些词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病”就是呢?你总得拿出个理由来,对吧。

凡事要讲证据。如果有古人训诂,当然是现成的证据。没有训诂的话,倒不能说必无其事,因为民间口语的变化往往不会反映在词典上……但,你也得有证据对吧,支持你这么分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病”确实有动词用法,但我却没见过在哪篇文章中当“超过”讲的。希望有人能举出例子来。

其次,就算你解释“病”为使动用法,那也应该是“使……病”。“使其生病”到“超过”之间,可还得转一大弯呢。这个弯是怎么漂移过去的?

然后,这问题下面认为“病”别有含义的,好像只有@汗青 的答案给了证据。

但他所举的几个证据,我觉得都不算是铁证,有一个恰好还可以作为反面证据。

那位举了三个例子:病猫儿、病爷老、病和采莲。

1.

“那金梁桥下,一个卖酸馅的,也是我们行院,姓王,名秀。这汉走得楼阁没赛,起个浑名,唤做‘病猫儿’。”这里说得清楚,王秀飞檐走壁的技艺无人可比——没赛,可见这个“病”字的意思是不亚于、比得过,而不是亚于的意思。

问题在于,这里说他“没赛”,是没【人】赛得过,又不是没【猫】赛得过。那为什么他的绰号就非得是“比得过【猫】”的意思呢?

2.《武林旧事》中,记载曲目有:

唐辅采莲 双哮采莲 病和采莲

《采莲》是曲名,显然这里都是“XX采莲”的格式,那么有意义的只有“病和”二字。这里要翻译成“不亚于’和‘”,怕有点解释不通吧。

3.其他答案也说到了。《武林旧事》中带“病”字的,还有《病郑逍遥乐》,和《病孤三乡题》。《逍遥乐》和《三乡题》都是固定曲名。“病郑”是前缀。而既然郑是个姓,“病郑”恐怕解释成一个有病、姓郑的人,最为直接吧?

4.同样的,《剑器》也是固定曲名。《武林旧事》记了两种曲目:

病爷老剑器 霸王剑器

所以汗青解释为“不下于兵士舞剑器,不比兵士舞得差的剑器节目”恐怕是断句有误。这里的不是“病/爷老剑器”,而是“病爷老/剑器”。“病爷老”和“病郑”是一个性质的。

你要问我具体什么意思,我也只能答不知道。但不见得当作“有病”就解释不了。

5.最后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字有多种意思,在此处作A解释也通,作B解释也通,那我们该怎么认定?

如果没有证据,还是应该优先选择比较通俗,或者说常见的含义,对吧?比方说公孙胜,他的绰号当然是入云的龙,不会有人怀疑他和李云龙有什么关系。

那么,即便“病”真有使动的用法,是做动词常见呢,还是做形容词常见呢?何况三个绰号中,已经有两个人写明了“淡黄脸皮”呢?

更何况在《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明明已经解释了孙立的“病”。

尉迟壮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国功可成

6.我觉得吧。“病关索”也不一定是“不如关索”的意思。

上面孙立那段描写已经可以看出来,病是病,尉迟是尉迟,这两个都是根据孙立本人的特征来的,这个“病”字是加在孙立身上的,不是加在尉迟上面的。矮脚虎王英,短腿的也是他王英,不是老虎。

这里应该参照九纹龙、锦毛虎之类的例子,“九纹”“锦毛”都是由外貌而来,然后冠在绰号主体前面。

(11.2补充)

@檀信介 知友的答案里,又提到了病钟馗、病符神两个案例。不过我看过他的案例之后,反倒坚定了对我这个理念的信心。

我搜索了一下“病钟馗”,出自《剑侠奇中奇全传》(又名《争春园》、《奇中奇》、《三侠记新编》、《剑侠佩凤缘全传》),原文如下:

话说鲍刚二人正说话时,只见楼下走了一个人上来,相貌凶恶,口中怒气说:“罢了,今日同这一般狗头拼命。”……鲍刚说:“请教兄长尊名?”那人道:“小弟扬州府仪征县人氏,姓曹名双字怀先,绰号病钟馗。”

刚说过,“病尉迟”绰号实际上是把孙立身上两个特征提取出来,然后合在一起造成的。就如同王英绰号“矮脚虎”,虎并不矮,矮的是他王英。

用这个理论也能解释“病钟馗”此人如果既脸黄,又像钟馗,那就可以称为“病钟馗”,不见得就是神仙生病。

“病”字虽然找不到原文依据,但后半段却是有依据的。前面写到此人“面貌凶恶”,那被称为钟馗,就是理所应当了。反过来,如果解释成“赛、超过”,那倒有不通之处了。为何非要长得像钟馗,才能赛过钟馗呢?长成其它模样的就不能赛钟馗么?

这位知友将“病”解释称“让人头痛生病”,我也不赞成,因为“病”在此是形容词,好像没见过形容词这么用的。

至于“病符神”,我对道教了解不多,下面只是猜测——这可能是一个神名,并非“病/符神”。

《道门定制》:

安宅七十二位神
住宅岁德尊神、太阴夫人、上元唐将军、中元葛将军、下元周将军、太阳大将军、太阴大将军、左青龙君、右白虎君、前朱雀君、后玄武君、东方甲乙寅卯木神、南方丙丁巳午火神、西方庚辛申酉金神、北方壬癸亥子水神、中央戊己辰戌丑未土神、六甲将军、六丁玉女、九宫贵神、八卦大神、日游月建神、春勾芒神、夏祝融神、秋蓐收神、冬玄冥神、天神、地神、十二命坐神、四激三刑神、八魁九坎神、弦望晦朔神、阴阳灭没神、天德岁德神、日德月德神、天杀地杀神、阴杀阳杀神、天厌地厌神、生炁死炁神、雷公霹雳神、金鐀玉堂神、奏书博士神、黄旛豹尾神、大禁小禁神、伏兵大祸神、岁刑岁破神、招摇咸池神、天罗地网神、蚕官蚕命神、畜官畜命神、大墓小墓神、丧门吊客神、天狗地囊神、官符病符神、金神七杀神、阴宅阳宅神、天福宅德神、天仓天府神、天门地户神、人道鬼路神、五土眷属神、主簿孝眷神、年刑月害神、日恶时凶神、五鬼旺符神、大耗小耗神、仓库厨堂神、司命灶神、本宅土地、井泉龙神、飞廉郭忌神、门丞神、户尉神。

《永乐大典》中的《四门经》:

秦州人氏,姓董名岩,……上圣遥知,本人命终,封差与太岁前作官符畜官。若人犯之,六畜死损、走失,不安。若无六畜,必伤人口。赞曰:慈养六畜数年春,骡马牛羊队队群。知饱知饥知困苦,号为畜官官符神。
渤海人氏,姓高,名尹之。……虎爪误伤先生,致命而身亡。灵魂不散,投于太岁,封为病符神。

不过道教的事咱也不懂,希望有明白的朋友说说。

7.“病大虫”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姚广孝)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明史》

只是个猜想。

user avatar

先说答案。

病关索,就是比得上、不亚于、赛得过关索的意思。

《水浒传》里,好汉里有病字号诨号的有三人: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病关索杨雄。

如果说这个“病”字是外貌描写,那么孙立、杨雄尚可解释,盖因此二人都是淡黄面皮,说他们像病人是不错的。但是薛永就肯定不是了。

书中说薛永祖父是老种经略相公座下军官,得罪了同僚不得重用,所以薛永流落江湖。薛永的出场诗曰:“祖贯河南在洛阳,揭阳卖药耍棍棒;身怀绝技行天下,不怕虎豹与豺狼。”可见此人绝无病态,且出场就打翻了穆春,其人雄壮无疑。

这里要先说一下的是大虫和关索这两个词。

宋人甚喜将人比大虫,光是一个宋史,就有好几只大虫,都是强横之辈。如“豪民秦琥……号‘秦大虫’”、“(卞)兖性惨毒……至有‘大虫’之号”、“西夏畏服……号(姚)内斌为'姚大虫‘”等等,当真大虫遍地。大虫一词本身并无褒贬,只表达众人很畏惧的意思。

至于关索,就更多了。宋代名号关索的,就我所知,不下十数人,且有男有女。共同特征是其人或勇力或雄壮,或技艺高超过于常人,总之不同寻常(含女子),是个褒义词。身份高的如岳飞部将赛关索李宝,宋大将病关索郭师中,民间还有技艺出色的严关索、张关索,另还有袁关索、贾关索,以及不下两个小关索、赛关索等,有军有民,有男有女,不一而足。

至于关索来历,多以民间传说其为关羽之子,甚为勇猛,故人喜以此为号,但确切出处已不可考,惟宋代极为风行,到处都是关索,甚至于花关索故事都敷衍到云南去了,也是很可以。

这个“病”字,明代《喻世明言》里曾有一处描写,道:“那金梁桥下,一个卖酸馅的,也是我们行院,姓王,名秀。这汉走得楼阁没赛,起个浑名,唤做‘病猫儿’。”这里说得清楚,王秀飞檐走壁的技艺无人可比——没赛,可见这个“病”字的意思是不亚于、比得过,而不是亚于的意思。此书为冯梦龙编撰,部分内容为宋元话本旧作,其中也有明人拟作,释意当是堪用的。

另外正宗的宋人著作《武林旧事》里,也有类似的“病”字用法的。卷十《官本杂剧段数》下,就载有“病爷老剑器(陈刻本无’老‘字)”、“病和采莲”两则。

爷老,就是曳剌、拽剌,也就是兵士,按《辽史·百官志二》:“走卒谓之拽剌。”《元典章·礼部六·僧道教门法规》:“各处僧道、衙门所设书吏、贴书、祇侯、曳剌人等,俱无定额。”

所以“病爷老剑器”,就是不下于兵士舞剑器,不比兵士舞得差的剑器节目。如果按有些观点,“病”是亚于的意思,病大虫就是准大虫,比真老虎差一点,那么在此就解释不通了。哪有在宣传上直接自陈不如的,这节目名如果都直接说了,我这玩意儿不如兵士舞剑器,那还会有什么人来看。所以必然是比得上、赛得过才对。再结合之前“病猫儿”一事,“病”字含义可以肯定就是不亚于、比得过的意思,和“赛”字的意思一样。

因此《宣和遗事》说杨雄叫“赛关索”,其实在宋时这和“病关索”是一回事。

至于孙立、薛永的“病”字,固然也是“赛”的意思,但也还有因形而名的成分在内,不过就不能因此理解为亚于,比不上的意思了。

—————————补充

@北跛 :比得上=不亚于≠赛得过

此说甚是,是我疏忽了。这也是为何有病、赛的原因。

感谢指出。

—————看见一位胡搅蛮缠的还振振有词,那就贴一下。

把陈刻本理解为陈旧的刻本也是没谁了。那我之后说的宋刻本不知道他会不会理解为宋代刻本呢?

还有啊,别动不动就翻遍了什么什么,看遍了什么什么,这话在这个世界上真没几个人敢说。譬如你口口声声翻遍了训诂工具书,请问你知道训诂工具书有多少种吗?果然,紧接着就露怯。




真是给你免费上课,你还不好好听。

user avatar

我觉得水浒传里的外号根本不需要用这么严谨的方法来分析。你真要去分析什么叫“病”,那是吃饱了没事干。

外号这东西本来就是口头流传的东西,不需要什么严谨的考究。外号有朋友取的,有敌人取的,有第三方取的。取外号目的不同,场景不同,都可能导致外号的意义不同。比如一个人有点胖,朋友叫他王胖子。然后还有一个人比王胖子更胖,但是胆子很小,结果取名叫李耗子。你不能说王胖子就胖,李耗子一定瘦。

病关索、赛仁贵、小李广、小温侯,诸如此类的外号,归根到底就是要和牛人扯上关系,至于用什么词并不重要,哪怕你取个名字叫毁天灭地,只能说你有点威势,不等于你就真能灭了地球。

这种外号的统一解释是,这个人武功(相对于圈子来说)不错,某些方面和某个牛人有点相似之处。至于病字,可能是脸色不好,也可能是性格不好,也可能是吹牛逼说他比关索还强。不管是不是吹牛逼,反正听的人也不会相信。不能说一个人外号叫赵日天,听的人就真信他有那个本事吧。

要说外号,第二回有个猎户叫王四外号赛伯当,丘小乙外号飞天夜叉,郑屠号称镇关西,只看外号这按人都不简单,结果成了炮灰。任原最牛掰号称擎天柱,本事也不错,不过不上梁山终枉然。

user avatar

杨雄和宋江一样是有历史原型的,不是《水浒传》凭空杜撰的。在宋本《宣和遗事》、《癸辛杂识》中都提到了赛关索-杨雄(一些《宣和遗事》版本中做王雄)。

赛关索就比较好理解了,跟赛孟尝、赛诸葛、赛西施一样,意思是“义勇善战跟关索不相上下的”、“交游广泛跟孟尝君不相上下”、“足智多谋跟诸葛亮不相上下”,总之就是用历史人物吹嘘拔高自己。

注意,在《宣和遗事》、《癸辛杂识》两本中杨雄的贺号是不带病字的,人家叫赛关枪口。但在这两本书中,另一位好汉孙立跟《水浒》里一样绰号是“病尉迟”。

《癸辛杂识》的三十六人赞中,赞孙立是“尉迟壮士,以病自居。端能去病,国功可称。”自居两个字就很有意思,意思是这个“病”字并不是江湖贺号贺出来的,可能是宋朝的落草军官孙立的自称。

所以,我觉得在宋本中,这个“病”可能是一种自谦,觉得自己落草为寇是有污点的尉迟恭。杨雄和孙立在《宣和遗事》、《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落草的宋朝军官,自己觉得(或是小说话本作者觉得)于节有亏、有道德污点所以在诨号里加一个“病”字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这个字的含义可能从宋话本到明清小说也发生了改变。

最多人主张的使动用法“让关索(尉迟恭)头疼生病”的说法也有道理,因为梁山一百单八将里还有病大虫薛勇,薛勇从一开始就是江湖人,不存在落草问题,他的病字只能是“令老虎(大虫就是元明俗语中的老虎)头疼生病”。

还有一种我觉得最有道理的说法,这个“病”字是“让人头痛生病的关索(尉迟恭、老虎)”。

清代的剑侠小说里还有“病钟馗”、“病符神”这样的浑号,神仙总不能生病,也不能失节,所以只能是“让人头痛生病的钟馗(符神、关索、尉迟恭)”。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明清小说里的风物语言不能在单个小说中独立看待,孤证不立。一种解释能够通用于好几本小说,才能算是合理。

对某一风物语言的解释只能在单一作品中逻辑自恰就著书立说的,那是红学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中,杨雄的外号“病关索”的由来,可以说与他外形、性格以及他的特殊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题主解释:一、 外形与气势上的关联:关索首先,我们来解读“关索”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关索是关羽的义子(也有说是儿子)。关索以勇猛善战闻名,尽管不如关羽那样名垂千古.............
  • 回答
    水浒传里,石秀劝杨雄杀掉他的妻子潘巧云和丫鬟迎儿,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也挺让人琢磨的。要说石秀为什么这么执着,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1. 石秀的“义气”和“恩情”石秀这个人,最讲究的就是“义气”。他认定了杨雄是兄弟,那就掏心掏肺地对待。当初,杨雄因为得罪了人,被下了狱,是石秀冒着生命危险去劫狱.............
  • 回答
    好,若是我是这泼皮泼脸、人人唾弃的杨志,面对如此境地,非得使出浑身解数不可。大家都要吃酒,贼人也说酒无碍,这便如同把柄握在别人手里,我说话自然分量不够,反倒要惹一身腥臊。但事关重大,我不能坐视不理。且听我细细道来,我当如何应对:第一步:稳住阵脚,看清形势,绝不硬顶。此时我杨志孤立无援,众怒难犯。若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水浒传》中杨志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逻辑。虽然杨志出身将门,祖父、父亲都是名震朝野的大将,但他的命运和心境却处处透着一种“落魄贵族”的悲凉,甚至与刘备早期的境遇有几分相似。要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时代的洪流与家族的断层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杨家虽然显.............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杨志?杨志,作为《水浒传》中一个颇具争议和悲剧色彩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施耐庵在一定程度上对宋代社会底层官吏和军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评价杨志,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性格、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梁山泊英雄谱中的位置。一、 杨志的性格特质:忠诚与落魄的矛盾体杨志身上最显.............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杨志碰上劫生辰纲的几个人时,他的心情是极其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经历了从骄傲自信到震惊、愤怒、屈辱、绝望,最终走向落草为寇的巨大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他的心情:一、 任务前的踌躇满志与荣耀感: 肩负重任的责任感: 杨志接到押送生辰纲的任务,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差.............
  • 回答
    《水浒传》中的熟牛肉,虽然书中没有给出极其详细的制作步骤,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烹饪习惯、地理环境以及书中透露的蛛丝马迹,来推断出其制作方法。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熟牛肉更像是一种风味浓郁、口感扎实的卤制或炖煮牛肉,而非我们现代意义上追求嫩滑、入口即化的牛肉。以下是一些推测的制作方法,力求详细:一、 牛.............
  • 回答
    《水浒传》里的吴用,这位梁山泊的智多星,你说他有没有用?这可真是个值得细细掰扯的问题。要我说,他有用得让人拍案叫绝,也用得让人摇头叹息,是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先说吴用“有用”的地方,那可真是没话说。你想啊,梁山泊早期不过是一群江湖散兵游勇,聚义是聚了,但缺的是个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大脑。这时候,吴用就如同.............
  • 回答
    《水浒传》中有很多情节,即使放到现在,依然能够引起共鸣,触动人心。其中一个我认为“永远不会过时”的情节,便是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情节发生在鲁智深(鲁达)初到五台山,被智真长老安排看管山门。但鲁智深生性粗犷,不喜清修,经常惹是生非,又因为喝酒而误伤了番僧。智真长老虽然看出了鲁智深的根骨不凡,但.............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伏笔之精妙,堪称一绝。作者施耐庵运用娴熟的笔法,将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得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赏析几个典型的伏笔,并详细说明它们如何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1. 林冲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的伏笔 埋伏笔的回目与内容: .............
  • 回答
    关于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地理变迁,这背后其实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地质演化史,并非朝夕之间就从“大湖泊”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它的消亡,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地质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梁山泊”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历史的厚重感。“泊”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指湖泊、水泊。当时的梁山泊,正如小说中所描绘的.............
  • 回答
    聊到《水浒传》里的王进啊,那可真是一位颇有看头的人物,尽管他出场不多,但身上带着一股子“官府背景”和“真传绝学”,让不少好汉都觉得他是个硬茬。要说王进的武功水平,我觉得可以这么看:一、出身不凡,武学渊源深厚。首先,王进可不是街边随便捡来的路人甲。他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头衔可不是闹着玩的。禁军.............
  • 回答
    李逵这个角色的确是个迷人的矛盾体。你说他武艺不高,这话倒也不是全然错的,但比起卢俊义、呼延灼这种“万人敌”级别的猛将来说,李逵的功夫确实算不上登峰造极。可为啥这伙计反而比那些枪马娴熟的头领更让人津津乐道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咱得聊聊这“武艺不高”的说法。李逵的本领,你说他是绣花枕头.............
  • 回答
    扈三娘本是梁山好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武艺超群,巾帼不让须眉,初次登场便一连擒获了梁山数名好汉,展现了非凡的实力。然而,在面对杀父仇人的时候,扈三娘却表现出了令人费解的“宽容”,甚至最终还成为了杀父仇人的妻子。这其中缘由,细究起来,并非简单的“不报仇”,而是牵扯到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梁山集团的利益考.............
  • 回答
    要说《水浒传》里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咱们要是把他们一股脑儿扔到三国那个乱世里,让他们去讨个州郡,这事儿可就有说道了。你想啊,梁山好汉们最擅长的,那是野战,是江湖气儿。他们有宋江这样能聚拢人心的头领,有卢俊义、林冲、关胜、呼延灼、董平、张飞(不对,张飞是三国的,这里咱们是假设.............
  • 回答
    说起《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那股子豪爽劲儿,可不仅仅体现在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上,也渗透在他们的饮食习惯里,尤其是那份对牛肉的偏爱,简直可以说贯穿始终。这可不是巧合,仔细咂摸咂摸,里面门道还挺多,既有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人物性格的投射,还有点古人的饮食智慧。首先,得说说为啥牛肉在当时算得上是“好汉”的.............
  • 回答
    这画面想想就够劲儿。要是水浒里的好汉们,比如鲁智深、武松、李逵,还有那聪明透顶的吴用,突然闯进了那个充满黄四郎式土皇帝气息的鹅城,而且还非要尝尝那闻名遐迩的麻辣凉粉…… 嘿,那场面,绝对比汤师爷和张麻子那场“吃了我的凉粉,就得给我办事”的戏码要热闹得多,也更复杂得多。咱们先说说鲁智深。这位大师傅一看.............
  • 回答
    “水浒传”里四大起义军联合,能否击败宋王朝?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捋一捋。咱们不能光看书里的描绘,还得结合当时的北宋是个啥光景,才能把这事儿说得透彻。先说这四大起义军,书里头描写的差不多是:1. 梁山泊: 这是最有名气的,头领百十来号,个个身怀绝技,有林冲、武松、鲁智深这样的猛将,也有吴用、.............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得到了《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那无疑将是历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也最令人恐惧的组合之一。一个集智慧与权谋于一身的战略家,辅以一群神通广大、性格各异、忠勇无比的武将,这足以改变三国时期的格局,甚至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个设想:一、 诸葛亮的战略视角与108将的超.............
  • 回答
    这孩子,怎么想着背水浒里的绰号?我说,这可真有点意思!就跟给我的老物件儿们挨个儿起小名儿一样,有意思!但你说这有没有用?这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咱们得承认,水浒传这书,那叫一个热闹,那叫一个群像!里面的好汉,个顶个儿的都有特点,而这些绰号呢,就是这些人性格、经历、甚至长相的最精炼的概括。你想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