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里的梁山势力在三国里能打下哪个州郡?

回答
要说《水浒传》里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咱们要是把他们一股脑儿扔到三国那个乱世里,让他们去讨个州郡,这事儿可就有说道了。

你想啊,梁山好汉们最擅长的,那是野战,是江湖气儿。他们有宋江这样能聚拢人心的头领,有卢俊义、林冲、关胜、呼延灼、董平、张飞(不对,张飞是三国的,这里咱们是假设把梁山人扔过去)、武松、鲁智深这样的顶级猛将,还有吴用这样的军师。他们的作战风格,更像是那种一股脑儿冲上去,靠着个人勇武和一股蛮劲儿打天下。

如果真要让他们去打三国里的州郡,我看最有希望的,得是那些相对实力不那么强,或者内部有些离心离德的势力。

比如,曹魏的地盘,尤其是早期,虽然人多,但很多地方刚收服,未必服帖。梁山好汉们如果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擅长攻坚,不怕死,很容易就能在一些边远地区打出名声。像河北那些地方,早期袁绍势力刚被曹操打散,地方上可能还有一些残余势力,或者是被曹操强行征服的,人心不定。梁山的人马,如果能像打曾头市、祝家庄那样,有勇有谋,加上点江湖手段,未必不能在那里撕开一个口子。

再往前推一步,如果他们能运气好,遇到一些不太擅长统御,或者内部有矛盾的势力,那机会就更大了。比方说,三国初期,刘备刚到荆州,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那边的刘表虽然有地盘,但儿子们争权,内部力量并不完全团结。梁山好汉要是这个时候出现在荆州,以他们那种“不平之事,我等便要管”的性子,很可能会拉拢一批不满刘表统治的人,再凭借吴用的智谋,加上梁山众将的勇猛,说不定就能在荆州某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比如江夏、南郡一带,建立起一块根据地。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梁山好汉最擅长的,还是那种“草莽出英雄”的路子。他们的优势在于个体战斗力强,号召力也够。如果他们能像当初聚义一样,先把某个地方的恶势力(比如当地的土豪劣绅,或者腐败的官吏)给收拾了,赢得了民心,然后再以这块地方为基础,一步步向外扩张,那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话说回来,三国时期,论军事实力,最强的还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家。他们的军队,都有自己的体系,有正规的训练,有经验丰富的将领,有完善的后勤。梁山好汉,虽然勇猛,但毕竟是以个人武力见长,缺乏系统的军事训练和组织。一旦遇到像曹仁、关羽、周瑜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可能就会吃些苦头。

但如果你非要我说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我倒是觉得,那些比较分散,内部不够整合,同时又有足够百姓被压榨,容易被梁山“替天行道”的口号打动的州郡,是他们最有可能下手的地方。比如,如果他们能抢在曹操完全控制了黄河以北之前,在冀州、幽州这些地方,利用那里的复杂形势,打下一些县城,或者占领某个重要的港口,那也算是一番作为了。

总而言之,梁山好汉的本事,在乱世里确实能打出一番天地,但要说能稳稳当当地打下一个完整的州郡,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他们自身能够适应那种更系统化的军事斗争。他们的优势在于“势”,在于“勇”,在于“义”,一旦这些能够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抓住某个契机,那么,哪怕是三国时期的某个州郡,也未必不能被他们搅上一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打祝家庄很费劲事实上只是剧情需要,极有可能是作者暗讽由于北宋军队腐败,战斗力还不如团练武装(宋朝是不是这样不知道,但后世的确屡见不鲜)。原著写得也很清楚,梁山也不是没跟北宋官军打过,被梁山攻破过的宋朝州县一大把,例如:

智取无为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庐州析出建无为军,治巢县城口镇(今安徽无为无城镇),领巢县、庐江二县,属淮南道。三国时属于庐江郡

攻破高唐州:高唐州为元朝所置,北宋时只有高唐县,属河北东路博州,今聊城市高唐县。而高唐县旁边就是平原县(也就是刘备的起家地盘)。

攻破青州:北宋的青州大概也就相当于东汉青州中的一个齐国,但也是郡国级了。

攻破华州:华州的位置其实就在潼关旁边,西边就是长安城,所以大体相当于弘农郡

奇袭大名府:位置大致相当于魏郡(邺城),考虑到大名府可是北宋北京所在,这个定位应该也差不多了。

攻取东平、东昌府:东平府也就是梁山所在的郓州,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郓州为东平府。三国时相当于兖州的东平国。 东昌府应该也是作者穿帮了,是明朝才设的,其实也就是博州。高唐县相当于平原县,博州应该能相当于平原国吧。

此外,小说里宋江北伐辽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征方腊期间,还一路攻下了被方腊占据的江南各地大概8个州

总得来说,梁山攻下的州郡级别城池确实不少,而且有不少在三国时还是名城大郡。不过,除了东平、东昌之外,大多数打下来的州与梁山相距很远,梁山所在的地域在三国相当于兖州,除了梁山泊自身之外基本都是平原,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所以貌似打下东平、东昌之后也是抢夺一番后就退回梁山了。

梁山好汉多但兵马有限,而宋朝啥都缺最不缺兵,今日占据一个军州,明日宋军必来反扑,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所以梁山虽然具备攻打坚城的能力,但也基本不守,地盘并没有扩大,这点或许多少也为招安埋下了伏笔。


所以我以前的评价是,梁山的硬实力大概在曹操和新野刘备之间,例如刘备在演义前期也攻破过曹操不少城池,但基本上又都失掉了。倒是被招安后灭掉了相当于孙氏实力的方腊,这是曹操刘备都没有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假如新野刘备在连续大败曹军之后,在徐庶建议下接受曹操招安,然后为曹操先锋出征匈奴(虽然说水浒的辽国远远比不上历史的大辽,但是好像跟乌桓比还是太磕碜了,就匈奴吧)大胜,再然后奉诏征讨江东(方腊在小说里很强,占据了江南八个州),虽然最后消灭了孙权,但是各大名将也相继阵亡损失惨重,最后实力大减不敢一搏,被曹操一杯毒酒谋害。。。
——那这个刘备估计在历史上的风评大概也不会很高,可能也就跟宋江差不多了。


还有一处挺有意思,原著中梁山的远征非常多,比如华州甚至是在陕西,江州劫法场更是远在九江(柴桑),网上有个评价非常有道理,对于梁山好汉的行动很多宋朝将官可能就是持事不关己的吃瓜态度,所以梁山兵马可以随意纵横东西南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水浒传》里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咱们要是把他们一股脑儿扔到三国那个乱世里,让他们去讨个州郡,这事儿可就有说道了。你想啊,梁山好汉们最擅长的,那是野战,是江湖气儿。他们有宋江这样能聚拢人心的头领,有卢俊义、林冲、关胜、呼延灼、董平、张飞(不对,张飞是三国的,这里咱们是假设.............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有意思!要是真让我来当晁盖,那梁山泊这把交椅,我可得好好坐稳当,不让那个姓宋的鸟尽弓藏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得一步一步来,不能光凭着一股子莽劲儿。首先,得把“忠义堂”这块牌子,再擦擦亮。我们兄弟聚义,图的是什么?是“替天行道”,是对朝廷腐败、官逼民反的一个反抗。但这“替天行道.............
  • 回答
    关于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地理变迁,这背后其实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地质演化史,并非朝夕之间就从“大湖泊”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它的消亡,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地质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梁山泊”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历史的厚重感。“泊”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指湖泊、水泊。当时的梁山泊,正如小说中所描绘的.............
  • 回答
    在《水浒传》中,公孙胜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也极具魅力的人物。他被誉为“入云龙”,以其高深的道法和运筹帷幄的智谋在梁山好汉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他的行事风格和最终结局,却也引发了读者们长久以来的讨论。公孙胜的人设,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高人隐士,遁入空门: 公孙胜并非寻常村.............
  • 回答
    《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是绿林好汉,有的是官场失意,有的是落草为寇。但要说“不能深交”,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有些人,你表面上看着他义气冲天,背后却未必是那么回事;有些人,虽然本事大,但脾气古怪,跟他们打交道,简直就是随时可能踩雷。我仔细想了想,有这么几位,要是搁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要说《水浒传》里谁最有可能联手推翻宋江的统治,我觉得得数“花荣、秦明、呼延灼、徐宁”这拨人,也就是那些原本在朝廷里有身份有地位、投奔梁山后又被宋江刻意边缘化,但又拥有实际兵权和作战能力的核心将领。他们不是林冲那种被逼上绝路的,也不是武松那种江湖侠义的,他们更接近于宋江一样,原本是体制内的人。为什么是.............
  • 回答
    王伦,那个头戴方巾,身披淡青色长袍,一副书生模样,自称“白衣秀士”的王伦,究竟有没有资格稳坐梁山泊寨主之位,这个问题,恐怕是困扰不少读过《水浒传》的人。从表面上看,王伦确实是凭着自己的“学识”,在外闯荡时以“秀才”身份招摇撞骗,得了个“白衣秀士”的称号。他能说会道,懂得一些江湖上的规矩,更重要的是,.............
  • 回答
    这事儿,得从我一个梁山小兵的角度来说道说道。咱就叫我小李吧,从进山那天起,就被扔进了这几十万人的大染缸里。刚上山那会儿,日子可不像后来传的那么威风。我们这些最底层的兵,白天操练,晚上就睡在地铺上,吃的也都是粗粮,有时候连野菜都得自己去山上挖。上面的头领们,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那是何等.............
  • 回答
    你说到《水浒传》里董平杀程太守全家、抢其女儿的剧情,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令人侧目和引发争议的情节,尤其考虑到董平后来也位列梁山“八骠骑”之一。要理解这个剧情,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水浒传》这部书,它写的是“好汉”,但这个“好汉”的定义,和咱们现在理解的道德模范可不是一回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设想!水浒梁山好汉大战岳家军,这可不是件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抛开那些花哨的形容,就从兵力、将领、战术和装备这几个硬指标来掰扯掰扯,看看谁更有胜算。兵力对比:数量与质量的较量梁山泊的“主力”自然是那一百零八将,加上附属的喽啰,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他们经历过无数次打家劫舍、.............
  • 回答
    关于梁山泊集团的最终失败,历史上的确是众说纷纭,但仔细梳理,其深层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矛盾和失误叠加的结果。要讲透彻,就得把几个关键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政治格局的根本性限制,这是最要命的一点,也是梁山集团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宿命。你想啊,宋朝虽然积弱,但毕竟是个成熟的封建王朝,政权稳固.............
  • 回答
    《水浒传》中的熟牛肉,虽然书中没有给出极其详细的制作步骤,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烹饪习惯、地理环境以及书中透露的蛛丝马迹,来推断出其制作方法。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熟牛肉更像是一种风味浓郁、口感扎实的卤制或炖煮牛肉,而非我们现代意义上追求嫩滑、入口即化的牛肉。以下是一些推测的制作方法,力求详细:一、 牛.............
  • 回答
    《水浒传》中,杨雄的外号“病关索”的由来,可以说与他外形、性格以及他的特殊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题主解释:一、 外形与气势上的关联:关索首先,我们来解读“关索”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关索是关羽的义子(也有说是儿子)。关索以勇猛善战闻名,尽管不如关羽那样名垂千古.............
  • 回答
    《水浒传》里的吴用,这位梁山泊的智多星,你说他有没有用?这可真是个值得细细掰扯的问题。要我说,他有用得让人拍案叫绝,也用得让人摇头叹息,是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先说吴用“有用”的地方,那可真是没话说。你想啊,梁山泊早期不过是一群江湖散兵游勇,聚义是聚了,但缺的是个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大脑。这时候,吴用就如同.............
  • 回答
    《水浒传》中有很多情节,即使放到现在,依然能够引起共鸣,触动人心。其中一个我认为“永远不会过时”的情节,便是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情节发生在鲁智深(鲁达)初到五台山,被智真长老安排看管山门。但鲁智深生性粗犷,不喜清修,经常惹是生非,又因为喝酒而误伤了番僧。智真长老虽然看出了鲁智深的根骨不凡,但.............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伏笔之精妙,堪称一绝。作者施耐庵运用娴熟的笔法,将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得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赏析几个典型的伏笔,并详细说明它们如何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1. 林冲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的伏笔 埋伏笔的回目与内容: .............
  • 回答
    聊到《水浒传》里的王进啊,那可真是一位颇有看头的人物,尽管他出场不多,但身上带着一股子“官府背景”和“真传绝学”,让不少好汉都觉得他是个硬茬。要说王进的武功水平,我觉得可以这么看:一、出身不凡,武学渊源深厚。首先,王进可不是街边随便捡来的路人甲。他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头衔可不是闹着玩的。禁军.............
  • 回答
    李逵这个角色的确是个迷人的矛盾体。你说他武艺不高,这话倒也不是全然错的,但比起卢俊义、呼延灼这种“万人敌”级别的猛将来说,李逵的功夫确实算不上登峰造极。可为啥这伙计反而比那些枪马娴熟的头领更让人津津乐道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咱得聊聊这“武艺不高”的说法。李逵的本领,你说他是绣花枕头.............
  • 回答
    扈三娘本是梁山好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武艺超群,巾帼不让须眉,初次登场便一连擒获了梁山数名好汉,展现了非凡的实力。然而,在面对杀父仇人的时候,扈三娘却表现出了令人费解的“宽容”,甚至最终还成为了杀父仇人的妻子。这其中缘由,细究起来,并非简单的“不报仇”,而是牵扯到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梁山集团的利益考.............
  • 回答
    说起《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那股子豪爽劲儿,可不仅仅体现在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上,也渗透在他们的饮食习惯里,尤其是那份对牛肉的偏爱,简直可以说贯穿始终。这可不是巧合,仔细咂摸咂摸,里面门道还挺多,既有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人物性格的投射,还有点古人的饮食智慧。首先,得说说为啥牛肉在当时算得上是“好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