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不能深交的梁山好汉有哪些?

回答
《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是绿林好汉,有的是官场失意,有的是落草为寇。但要说“不能深交”,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有些人,你表面上看着他义气冲天,背后却未必是那么回事;有些人,虽然本事大,但脾气古怪,跟他们打交道,简直就是随时可能踩雷。我仔细想了想,有这么几位,要是搁在现实生活中,我肯定是会敬而远之,保持距离的。

首先,得提一个名字,那就是宋江。这位梁山泊的“及时雨”,名头响亮,为人处世也确实有一套,懂得笼络人心,也知道怎么利用别人。他能把一百单八将聚在一起,本身就说明他有这个本事。但是,仔细品味他的言行,你会发现他这个人太在意自己的名声和“招安”这件事了。为了实现他所谓的“忠君报国”,他可以不惜牺牲兄弟们的性命。比如在征方腊的时候,死的那些好汉,有多少是为了宋江那点“功名”?他虽然表面上对兄弟们关怀备至,可一旦触及到他的核心利益和政治抱负,那些所谓的义气就显得有些苍白了。跟这样的人深交,你得时时刻刻掂量自己的分量,别成为他实现目标的棋子。他是个能干的领袖,但不是个值得你掏心掏肺的朋友。他善于权衡利弊,有时候为了大局,会做出一些让你觉得“不够哥们”的事情。

接着,我想说的是李逵。这位“黑旋风”,浑身是胆,杀人如麻,性情刚烈,可以说是梁山上最直率的一个。他忠于宋江,为了宋江可以两肋插刀,这是他的优点。但是,他的“直率”有时候就是粗鲁和残暴。他做事不计后果,杀人不眨眼,甚至对无辜的人也会下手。更要命的是,他情绪很不稳定,说翻脸就翻脸,像个不长脑子的野兽。你跟他一起喝酒聊天,可能前一秒还在称兄道弟,下一秒因为一句不合听的话,就可能把酒坛子砸过来。而且他极其容易被煽动,别人稍微挑拨几句,他就能冲出去砍人。跟这样的人深交,你不仅要担心自己被他误伤,还得担心他会不会因为你,去招惹别人,给你带来麻烦。他的忠诚是绝对的,但这忠诚建立在极低的智商和极高的暴力之上,实在让人难以放心。

然后,朱仝和雷横也得稍微提一下。这两位本来是官府的差拨,后来才上了梁山。朱仝虽然重情义,对李逵也很好,但他内心深处,对官场还是有留恋的,他的骨子里还是带着官府的规矩和等级意识。雷横就更不用说了,他是个典型的捕快,脑子里想的是怎么抓人、怎么升官。虽然上了梁山,但他们的某些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彻底改变。跟他们深交,你可能很难真正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考量,有时候他们做出的决定,会让你觉得不够“梁山”,不够“兄弟”。他们身上总带着点旧社会的烙印,如果你是那种追求纯粹江湖义气的人,跟他们打交道可能会觉得有些隔阂。

再有,就是一些比较“势力”的角色,比如阮小二。这位阮氏三雄的老大,一开始对哥哥们还算仗义,但上了梁山之后,随着地位的提升和权力的诱惑,他这个人就变得有些骄傲自大,而且非常看重个人利益。在某些事情上,他表现出的“哥们义气”是有条件的,一旦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或者权威,就会变得斤斤计较。跟这样的人深交,你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别让他觉得你比他强,或者在某些事情上碍了他的眼。他不像李逵那样直接粗暴,但他会用更隐晦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这种人往往更难缠。

最后,还有像费了许多心思去迎合宋江的那些人,比如戴宗,虽然他也是好汉,但为了讨好宋江,什么招数都使得出来,甚至把自己的兄弟卖了。这种人,你可以跟他做普通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但要说掏心窝子地交往,就得掂量掂量了。他的“义气”中,掺杂了太多对权力的迎合和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这样的朋友,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为了自己的前途,把你推出去。

总的来说,在梁山好汉里,那些过于极端、过于功利、或者内心深处依然被旧社会观念束缚的人,都可能成为“不能深交”的对象。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毕竟《水浒传》这部小说,就是写尽了人性的复杂。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如果真的要论“深交”,我还是会选择那些真正光明磊落、不拘小节、把兄弟情义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团结梁山的基本原则就是义气。上至鲁智深武松,下至王英,道德标准有高有低,但都有一个共同前提就是义气。

有的人可能会说,吴用不能深交,因为他会鼓动你犯罪。如果不能理解水浒的时代背景,不能意识到那种恶法充斥世道、从不能给人带来正义和公道而只能欺负人的法律的话,单单揪着犯罪不放,那别说吴用,整个水浒,甚至大多数古典文学,都没法看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宋江不能深交,因为他会用尽手段逼你跟他走。那么首先就要问了:你为什么要跟宋江深交?你要是带着目的去的,那你也别怪对方反过来利用你。你要是跟他认知相似,理想相同,那么他拉你走上一样的道路你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一说这个,就会把朱仝提起来。说实话,跟梁山一二把手都有交情的朱仝,因为义气去做阶下囚,天天当奶公伺候人,从梁山的认知角度来说,自己喝酒吃肉快活,恩人却如此,他们能看得下去么?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请朱仝上山是为朱仝好。诚然,在现在看来,别人的人生如何,轮不到你做主,但是当时不是现在。水浒里做贼之前扭扭捏捏一百个不愿意做贼之后觉得还是做贼好的情况多了去了,他们这种事儿见得多了。如果有一天,梁山打到沧州门口,跟沧州管营混得那么熟的朱仝要不要迎战?梁山难道会愿意面对这个?所以还是趁早把弟兄拉进来更好。这个讲不讲理?不怎么讲理,黑暗不黑暗?挺黑暗。但是不讲理的是时代,黑暗的是社会,在那种没有王法可言江湖重新捡起动物法则来生存的环境下,能混成这样,还算不错的了。

————

补充一句,朱仝未来可能遭遇的命运,是宋江已经经历过的。

宋江去江州之前,一直心存幻想,在江州安心做囚徒,有朝一日重新回到体制内。因此他拒绝上梁山,在江州上下各种交朋友,整个牢城没有不喜欢他的——是不是和朱仝尽心尽力当奶爸差不多?

结果呢?

平白无故冒出来个黄蜂刺,没招他没惹他,仅仅为了在蔡九那儿求个一官半职,三番五次要整死宋江,拿宋江的头作为升官发财之道。

所以宋江看透了:这样根本走不通。

就是想当官,也得杀人放火受招安。(当然了,招安之后的出路,他还有幻想,这个另说,但是他至少明白了,这个世道只能做贼。)

况且,这类的幻想不仅宋江有过,杨志、武松、林冲以及卢俊义,都有过,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无路可走只得做贼。

甚至略写的人物,比如裴宣,刚正不阿的好官,体制内被人排挤诬陷,遇见了贼反而被贼人尊重,做了大寨主!这是个何等清白的世道!

他们看得可能不是都很透彻,但是都看到了。

所以宋江看朱仝,就像看当年的自己——兄弟,你怎么还在走我走过的死路啊!我赶紧给你拉回来吧!

不用你来为我好——但是另一条路是死路的话,那还是用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是绿林好汉,有的是官场失意,有的是落草为寇。但要说“不能深交”,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有些人,你表面上看着他义气冲天,背后却未必是那么回事;有些人,虽然本事大,但脾气古怪,跟他们打交道,简直就是随时可能踩雷。我仔细想了想,有这么几位,要是搁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要说张伟丽穿越到水浒世界,能否成为梁山泊徒手格斗第一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得从张伟丽的本事说起,也得从水浒世界那帮猛人手里拆解。首先,咱们得说说张伟丽。这姑娘可不是吃素的,在UFC那种顶级擂台上,能把一帮世界级的格斗高手打得服服帖帖,靠的是啥?那是实打实的硬功底,是力量.............
  • 回答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他们身上的光环固然耀眼,但如果细究起来,其中确实存在许多不应该被称作是“好汉”的行为。这些行为,或出于无奈,或出于私欲,或出于狂妄,都与传统意义上“好汉”的侠义、仗义、仁德等品质相悖。以下我将详细列举一些例子:1. 滥杀无辜,残暴嗜血:这是梁山好汉身上最令人诟病的一点.............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讨论性的问题,关于《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是否能凭一己之力推翻朝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梁山泊好汉们起初并非真的想造反,他们更多是被逼上梁山,求个安身立命之所,顺便“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招安的念头,贯穿了他们大部分的历程,甚至成为很多头领的人生目标。所以,假设.............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固然写得波澜壮阔,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但细细琢磨起来,里面确实有不少地方叫人觉得有点“不对劲”,不像是咱们现实生活中会发生的事儿。下面我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有哪些地方,在咱们这普通人的眼里,显得格外离谱。一、 好汉们这身板,仿佛自带“主角光环”的“神力”咱们先不说那些.............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结合《水浒传》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宋江这个角色的特殊性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水浒传》里的“皇帝”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那个完全掌握一切生杀予夺的君主,尤其是北宋末年,朝政早就被奸臣把持,尤其是高俅、童贯、蔡京、杨建这些人。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有时甚至比皇帝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个老生常谈,但又怎么说都不会腻。咱们聊聊《水浒传》里宋江若是不招安,梁山好汉们能在梁山泊上快活一世吗?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看看“快活”是啥意思。要是说快活是吃喝不愁,有肉有酒,兄弟们聚义,那在梁山泊,宋江不招安的情况下,确实能过一段“好日子”。梁山泊地势.............
  • 回答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意思是梁山好汉们在军中行礼,不直接说“下拜”二字,而是用“剪佛”来代替。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剪佛”这个词的由来,得从当时的一些社会背景和习俗说起。“下拜”二字为何说不得?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拜”这个字有着非常隆重的含义,常常用于祭祀、朝拜君王、拜神明等等。而“下拜”更是表.............
  • 回答
    关于晁盖在临死前为何不将头领之位让给宋江,反而把“梁山泊主”的重担托付给捉住射死自己的英雄(也就是吴用),这确实是《水浒传》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晁盖当时的心境和临终遗言的真实意图。晁盖在射箭那一刻,受了致命伤,生命垂危。这个时候,一个.............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鲁智深那个人物说起。你想啊,那时的官家,尤其是提辖这类的武官,手里多少有点权势,在百姓眼里那可不是一般人。鲁智深这人,又长得魁梧,声如巨钟,再加上他身上一股子江湖气,寻常人见了,心里就先有几分畏惧。再说店家,他们做生意,图的是一个安稳,也得看客人是什么来头。鲁智深是经略府的提辖,这可不.............
  • 回答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所得的1000贯钱不留一部分给自己娶亲或给哥哥用,其原因十分复杂且深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1. 武松的性格特质: 豪迈仗义,不拘小节: 武松是一个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他性情刚烈,恩怨分明,一旦认定的事情便会全力以赴。对于打虎所得,他更多地是将其视为一件了结恩.............
  • 回答
    水浒传里,要说方腊的综合实力是否强于宋江,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单看双方的头领,梁山好汉如云,各有所长,卢俊义、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些都是万人敌的猛将。而方腊阵营里,虽然也有像方天定、厉天闰、石宝这样的悍将,但整体的顶尖战力似乎稍显逊色。然而,我们不能只看个人武力。方腊作为一方之主,他统御的是一.............
  • 回答
    关于阎婆惜为何不珍惜宋江,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阎婆惜“不识好歹”。宋江给她的钱财固然不少,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远不止是金钱可以衡量和维系的。咱们一层层地掰扯掰扯。首先,得看宋江给了阎婆惜多少钱财,以及这些钱财对阎婆惜来说意味着什么。宋江那时候在郓城县也算是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水浒传》的一个重要特色。其实说“不太关注”可能有些绝对,毕竟有些情节里还是会出现女性角色,甚至引发一些故事线。但总体来说,相比起很多其他古典小说,梁山好汉们对“美人儿”的普遍“冷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故事的.............
  • 回答
    关于央视版《水浒传》中林冲的选角,这绝对是一个津津乐道、引发观众热议的话题。要说“准”还是“不准”,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原著的描绘、观众的期待、演员本身的特质,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解读。咱们先聊聊原著里对林冲的描绘。林冲,号称“豹子头”,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劲儿。原著写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
  • 回答
    《水浒传》中的朱仝,人称“美髯公”,以其仗义疏财、为人厚道而闻名。他确实在很多场合都展现出了高尚的义气,比如救了晁盖等一伙梁山好汉,后来又被陷害发配,也未曾背弃兄弟情义。然而,他未能亲自为小衙内报仇,这确实是很多读者感到疑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朱仝的个人性格与.............
  • 回答
    你说到《水浒传》里董平杀程太守全家、抢其女儿的剧情,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令人侧目和引发争议的情节,尤其考虑到董平后来也位列梁山“八骠骑”之一。要理解这个剧情,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水浒传》这部书,它写的是“好汉”,但这个“好汉”的定义,和咱们现在理解的道德模范可不是一回事。.............
  • 回答
    高衙内这厮,仗着他叔叔高俅的权势,横行霸道惯了,这回看上了林冲娘子,又要我陆谦去使绊子,真是岂有此理!我陆谦虽然也算个人物,但也不愿做这等昧良心的事情,去毁了一个好人家的夫妻。可高衙内这人,油滑得很,你若不顺着他,他定然会把你往死里得罪,到时侯,我陆谦一家老小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思来想去,我陆谦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水浒传》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的一些关键点。 很多人觉得史文恭武艺高强,又在《水浒传》中被塑造成一个非常难缠的角色,活捉他之后不加以招降,而是直接处死,确实让人觉得有些“浪费”。但如果咱们深入聊聊,就会发现这事儿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梁山的好汉们不招降他,其实是“情理.............
  • 回答
    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鲁智深之所以会对李忠说出“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是因为鲁智深通过短短的接触和观察,发现李忠在为人处世上存在着一些让他觉得不够痛快、不够磊落的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 鲁智深秉性豪爽,追求“爽快”:首先要理解鲁智深这个人物。他为人嫉恶如仇,性情直率,崇尚侠义,最看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