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里的伏笔赏析几个,比如第几回的内容为下文的第几回埋下伏笔?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伏笔之精妙,堪称一绝。作者施耐庵运用娴熟的笔法,将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得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赏析几个典型的伏笔,并详细说明它们如何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1. 林冲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的伏笔

埋伏笔的回目与内容: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林冲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被发配沧州。在刺配途中,他遇到了柴进,并在柴进的帮助下,得知了要被野猪林董超、陆谦暗害。幸得鲁智深相救,才免于一死。在沧州,林冲受到管营的善待,但陆谦等人并未善罢甘休,最终放火烧了草料场,企图借火势杀死林冲。林冲侥幸逃脱,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无处可去,最终被王伦拒之门外,但最终被吴用的智激以及林冲自身的江湖义气所感召,接受了王伦的招纳,上了梁山。
伏笔指向: 在林冲被招纳上梁山时,王伦对林冲的态度表现出明显的猜忌和嫉妒,不愿收留他,更是担心林冲武艺高强,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王伦的狭隘心胸和对人才的排斥,为他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林冲的加入,虽然暂时稳固了梁山的力量,但与王伦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埋下。

如何为下文埋下伏笔:
王伦的“小人得志”与猜忌心: 王伦作为梁山泊最早的头领之一,虽然占据了水泊的地理优势,但其个人能力和胸襟都远不及后来的宋江。他将梁山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任何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威的人都充满警惕。林冲的到来,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名震江湖,这使得王伦感到了明显的威胁。
林冲的忍辱负重与江湖道义: 林冲虽然武艺高强,但因被高俅陷害,身不由己。他在梁山泊受到了王伦的冷遇,甚至差点被拒之门外。他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渴望安身之所。尽管对王伦的态度不满,但他还是以江湖道义为重,暂时压抑了自己的不满。
王伦的格局与梁山的发展瓶颈: 王伦的格局狭小,只满足于占据一方,却无雄心壮志去发展壮大。他排斥有能力的人才,这阻碍了梁山的发展。
直接预示的冲突: 王伦对林冲的猜忌和防备,以及林冲的压抑,都暗示着两人之间必将爆发冲突。这种冲突的种子在林冲被招纳的时刻就已经种下。

对应后续回目与情节:
第十九回《林冲智赚鲁智深》中,林冲与鲁智深在二龙山相遇,共同对抗山贼。这体现了林冲的能力和江湖上的声望。
第二十六回《青面兽杨志闹瓦岗寨》,虽然与林冲的伏笔不是直接的,但可以看出梁山好汉们在各自的江湖经历中展现出的能力和性格,为日后上梁山的动机和融入群体打下基础。
最终在第四十一回《还道村药寮藏毒妇》和第四十二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间的过渡情节中,王伦的狭隘和对宋江等人的排挤,最终导致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的不满。最终,在吴用的智激之下,林冲忍无可忍,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借机将王伦杀死。这彻底解决了王伦这个阻碍梁山发展的因素,为宋江上山并成为梁山之主扫清了道路。

2.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后续影响:五台山文殊院的伏笔

埋伏笔的回目与内容:
第三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因为在渭州街头,看不惯恶霸镇关西(郑屠)欺压弱小,三拳两脚将他打死。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鲁智深被好友林冲推荐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然而,鲁智深生性粗犷,不服管教,喝酒吃肉,搅得五台山鸡犬不宁,最终被智真长老逐下山。
伏笔指向: 鲁智深在五台山的行为,虽然最终是离开了,但他在五台山期间,智真长老赠予了他“花和尚”的称号,并且给了他一串佛珠,告诉他“逢林莫做恶,遇佛不烧香”的偈语。这些细节都暗示了鲁智深虽然身处佛门,但本性难移,他将会继续在江湖上闯荡,并且将有机会遇到能够点化他、或与他有缘分的机缘。

如何为下文埋下伏笔:
“花和尚”的身份标签: 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个绰号,更是一种鲜明的个人标识。它预示了鲁智深将以一个与众不同的僧人形象出现在江湖上,他的行为将与传统的僧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他后续与佛教相关的事件埋下伏笔。
智真长老的偈语: “逢林莫做恶,遇佛不烧香”这句偈语非常关键。
“逢林莫做恶”:这句与“林冲”这个名字有着巧妙的联系,暗示鲁智深将来很可能与林冲相遇,并且在与林冲相关的事件中要谨慎行事。更重要的是,它也可能暗示了“梁山泊”,一个“林”字(草木众多)的聚集地,鲁智深在这样的地方需要收敛其凶悍的本性。
“遇佛不烧香”:这句看似奇怪,但结合鲁智深的出家经历,可以理解为他虽然身披僧衣,但并非真正虔诚的信徒,他的江湖情义和侠义之心远大于宗教约束。这预示了他不会完全遵守佛教清规戒律,并且他的“成佛”之路可能并非通过传统意义上的修行。
鲁智深的“侠”与“僧”的矛盾: 鲁智深身上同时存在着出家人的身份和江湖好汉的侠义精神。这种矛盾贯穿了他的整个经历,也为他后续的命运走向提供了张力。

对应后续回目与情节:
第十回《鲁智深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在离开五台山后,路过桃花村,救下了被压寨夫人刘氏,并帮助她摆脱了王员外的纠缠。这个情节展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本色。
第十一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了被发配的林冲,再次展现了他仗义疏财的性格。在这里,他与林冲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初步应验了“逢林莫做恶”的偈语(虽然是在救林冲,但如果他冲动行事,也可能惹祸上身)。
一直到梁山泊聚义之后,鲁智深更是成为梁山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花和尚”形象深入人心,他的侠义行为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在征讨方腊后,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实现了真正的“修行圆满”,这也可以看作是对“遇佛不烧香”的一种特殊的解释,他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实践。

3. 宋江“杀惜”风波的潜在隐患:对宋江性格的塑造

埋伏笔的回目与内容:
第二十回《宋江义夺赤发鬼传》:宋江在江州避难时,与戴宗、李逵等人结识。在一次酒醉后,他结识了阎婆惜。阎婆惜是郓州人,因父亲死亡,被宋太公带到江州。她仰慕宋江,两人便同居。然而,宋江生性风流,并且一直无法摆脱之前的官场恩怨。
伏笔指向: 在与阎婆惜同居期间,宋江曾经在一次酒醉后,误杀了阎婆惜。杀死阎婆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宋江害怕阎婆惜告发他,泄漏他在揭阳岭殴打梁山好汉之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宋江的性格中,有一种冲动和逃避责任的倾向。

如何为下文埋下伏笔:
“杀惜”行为对宋江个人声誉的影响: 尽管宋江在江湖上以“及时雨”著称,但他杀死阎婆惜这一行为,尤其是在他试图躲避官府追捕的情况下发生的,暴露了他性格中不完美的一面,也为他日后在官府面前的劣势埋下了隐患。
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杀阎婆惜这个情节,揭示了宋江并非一个完美的道德楷模。他有仗义疏财的一面,也有自私和冲动的一面。这种性格的复杂性,使得他在日后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危机时,显得更加真实和有深度。
对李逵的影响: 阎婆惜之死,直接导致了李逵更加忠诚于宋江,因为是宋江将李逵从牢狱中救出,并让他为自己顶罪。李逵对宋江的这份“恩情”,成为了两人之间牢不可破的纽带,为日后李逵对宋江的忠心耿耿,甚至不惜一切地维护宋江,打下了基础。
为投降论留下佐证的可能: 虽然这是一个较为深远的解读,但宋江的这种性格,使得他在面对更大的政治压力时,更容易选择妥协和退让。杀死阎婆惜,或许可以看作是他早期为求自保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也为他日后接受招安的决定,提供了一定的心理铺垫。

对应后续回目与情节:
第二十一回《宋江怒杀阎婆惜》:这是事件的直接发生,明确了宋江杀人的事实。
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宋江在离开江州后,继续躲避官府追捕,也为他最终上梁山积累了更多的人生经历。
贯穿全书的李逵对宋江的忠诚:从宋江救李逵开始,李逵就一直对宋江唯命是从,甚至在宋江劝阻他滥杀无辜的时候,李逵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和服从。这种忠诚,正是源于宋江在关键时刻的救命之恩。
宋江在接受招安问题上的摇摆和最终决定:宋江之所以最终选择招安,很大程度上与他对自身前途的考量,以及对官府权力的忌惮有关。杀死阎婆惜的事件,虽然与政治斗争无直接关系,但展现了他为了自身安全可以采取极端手段,这种处理危机的模式,也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选择。

总结:

《水浒传》的伏笔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勾连,共同构建了作品的宏大叙事。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线索、以及江湖恩怨的精心铺垫,使得故事的后续发展显得顺理成章,又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巧合和必然。这些伏笔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让读者在品味故事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人物的命运,以及历史的必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圣叹总结过《水浒传》的十五种文法,其中把“伏笔”称之为“草蛇灰线法”。

草蛇,就是蛇在草丛里爬过的痕迹;灰线,就是一条缝衣线在炉灰里拖拽后留下的印迹。

金大师解释这种写作方法是:“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水浒》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线索很多,大致归纳为九种类型。

1、 预言

九天玄女、罗真人、智真长老给出的法旨、偈语,后面都一一应验。

2、 梦境

晁盖在智取生辰纲之前梦见北斗七星坠到自家屋脊;

宋江几次梦到九天玄女下凡

百二十回本中,还有张清、琼英梦到月老结姻缘、李逵梦闹天池

3、道具

“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解腕尖刀、酒葫芦、拿来顶门的石头;

“智取生辰纲”中,在众人手中反复传递的椰瓢

“景阳岗打虎”中,前后十八次写到的武松的哨棒。

椰瓢从白胜的口中说出,经过刘唐、吴用等人,再到老都管、杨志的手中转了一大圈,最后揭示出这玩意儿才下毒的工具,是计谋的关键。

前后十八次写到武松的哨棒,最后却在老虎扑来时,打在树上折断了,让武松只能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

4、环境

林冲在买酒途中路过的山神庙、下了一天的大雪;

宋江夜宿穆家庄,在解手时看到的庄后小路;

张顺涌金门归神中,重点描绘的西湖美景

5、 情节

在沧州牢城营外,插了一大段李小二夫妇的故事,引出他们的偷听,成为后面“火烧草料场”的伏笔。

武松搬入紫石街哥哥家中之后,书里有一句:

自从武松搬将家里来,取些银子与武大,教买饼馓茶果,请邻舍吃茶。众邻舍斗分子来与武松人情,武大又安排了回席,都不在话下。

这段请客的情节给后面武松请左邻右舍为自己杀嫂作证,埋下伏笔。

6、人物语言

张顺之死一段中,他先后说过:

便把这命报答先锋哥哥许多年好情分,也不多了。
便死在这里,也做个快活鬼!

未出战,先言死,是不祥之兆,通常预示着人物必有灾祸临头。

另外,李逵每次下山,定会说下“约法三章”,然而从来没有遵守过。

其实这些禁令结果如何,读者心里也明白,但就是不知道黑旋风会怎样变换花样惹麻烦,此处等于在提醒大家:下面好戏又要开始了。

这两种是叙事作品中常见的伏笔套路,今天很多影视剧中也经常使用。

7、入回诗词

《水浒传》引首的结尾处,有一首七律,末四句是: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这些诗句在此处,有提纲挈领、涵盖全书主旨的作用,可视为整个小说故事的伏笔。

另外,每一回的入回诗虽然主要是介绍本回内的情节,但有时也会提前报告数回之后的内容。

比如第十八回《宋公明私放晁盖》,入回诗的最后两句是:

只因一纸闲文字,惹起天罡地煞兵。

宋江因一纸书信怒杀阎婆惜的情节是在第二十一回,这两句诗等于是后面的伏笔。

8、回末结语

《水浒传》每一回末尾,都会出现“有分教”、“正是”之类的词,后面接着的就是对未来情节的提示和预告。

比如第二回末,写道:

不是这伙人来捉史进并三个头领,有分教:史进先杀了一两个人,结识了十数个好汉,大闹动河北,直使天罡地煞一齐相会。直教芦花深处屯兵士,荷叶阴中治战船。

这几句预告一直照应到后面的梁山大聚义,是非常长的伏笔。

注:

上述八种伏笔类型都是“明线”,基本上是具体可见的线索,第九种类型“隐喻”则属于“暗线”,是无形、不可见的潜伏。

篇幅所限,这里先说了前八种,每种都略加举例,第九种将另文回答,且听下次分解了。


补注:

第九种伏笔类型“隐喻”的详情已经有了,请戳链接:


2021.10.1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伏笔之精妙,堪称一绝。作者施耐庵运用娴熟的笔法,将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得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下面我们来赏析几个典型的伏笔,并详细说明它们如何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1. 林冲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的伏笔 埋伏笔的回目与内容: .............
  • 回答
    《水浒传》中的熟牛肉,虽然书中没有给出极其详细的制作步骤,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烹饪习惯、地理环境以及书中透露的蛛丝马迹,来推断出其制作方法。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熟牛肉更像是一种风味浓郁、口感扎实的卤制或炖煮牛肉,而非我们现代意义上追求嫩滑、入口即化的牛肉。以下是一些推测的制作方法,力求详细:一、 牛.............
  • 回答
    《水浒传》中,杨雄的外号“病关索”的由来,可以说与他外形、性格以及他的特殊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题主解释:一、 外形与气势上的关联:关索首先,我们来解读“关索”这个词的含义。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关索是关羽的义子(也有说是儿子)。关索以勇猛善战闻名,尽管不如关羽那样名垂千古.............
  • 回答
    《水浒传》里的吴用,这位梁山泊的智多星,你说他有没有用?这可真是个值得细细掰扯的问题。要我说,他有用得让人拍案叫绝,也用得让人摇头叹息,是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先说吴用“有用”的地方,那可真是没话说。你想啊,梁山泊早期不过是一群江湖散兵游勇,聚义是聚了,但缺的是个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大脑。这时候,吴用就如同.............
  • 回答
    《水浒传》中有很多情节,即使放到现在,依然能够引起共鸣,触动人心。其中一个我认为“永远不会过时”的情节,便是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个情节发生在鲁智深(鲁达)初到五台山,被智真长老安排看管山门。但鲁智深生性粗犷,不喜清修,经常惹是生非,又因为喝酒而误伤了番僧。智真长老虽然看出了鲁智深的根骨不凡,但.............
  • 回答
    关于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地理变迁,这背后其实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地质演化史,并非朝夕之间就从“大湖泊”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它的消亡,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地质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梁山泊”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历史的厚重感。“泊”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指湖泊、水泊。当时的梁山泊,正如小说中所描绘的.............
  • 回答
    聊到《水浒传》里的王进啊,那可真是一位颇有看头的人物,尽管他出场不多,但身上带着一股子“官府背景”和“真传绝学”,让不少好汉都觉得他是个硬茬。要说王进的武功水平,我觉得可以这么看:一、出身不凡,武学渊源深厚。首先,王进可不是街边随便捡来的路人甲。他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头衔可不是闹着玩的。禁军.............
  • 回答
    李逵这个角色的确是个迷人的矛盾体。你说他武艺不高,这话倒也不是全然错的,但比起卢俊义、呼延灼这种“万人敌”级别的猛将来说,李逵的功夫确实算不上登峰造极。可为啥这伙计反而比那些枪马娴熟的头领更让人津津乐道呢?我觉得这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咱得聊聊这“武艺不高”的说法。李逵的本领,你说他是绣花枕头.............
  • 回答
    扈三娘本是梁山好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武艺超群,巾帼不让须眉,初次登场便一连擒获了梁山数名好汉,展现了非凡的实力。然而,在面对杀父仇人的时候,扈三娘却表现出了令人费解的“宽容”,甚至最终还成为了杀父仇人的妻子。这其中缘由,细究起来,并非简单的“不报仇”,而是牵扯到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梁山集团的利益考.............
  • 回答
    要说《水浒传》里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咱们要是把他们一股脑儿扔到三国那个乱世里,让他们去讨个州郡,这事儿可就有说道了。你想啊,梁山好汉们最擅长的,那是野战,是江湖气儿。他们有宋江这样能聚拢人心的头领,有卢俊义、林冲、关胜、呼延灼、董平、张飞(不对,张飞是三国的,这里咱们是假设.............
  • 回答
    说起《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那股子豪爽劲儿,可不仅仅体现在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上,也渗透在他们的饮食习惯里,尤其是那份对牛肉的偏爱,简直可以说贯穿始终。这可不是巧合,仔细咂摸咂摸,里面门道还挺多,既有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人物性格的投射,还有点古人的饮食智慧。首先,得说说为啥牛肉在当时算得上是“好汉”的.............
  • 回答
    这画面想想就够劲儿。要是水浒里的好汉们,比如鲁智深、武松、李逵,还有那聪明透顶的吴用,突然闯进了那个充满黄四郎式土皇帝气息的鹅城,而且还非要尝尝那闻名遐迩的麻辣凉粉…… 嘿,那场面,绝对比汤师爷和张麻子那场“吃了我的凉粉,就得给我办事”的戏码要热闹得多,也更复杂得多。咱们先说说鲁智深。这位大师傅一看.............
  • 回答
    “水浒传”里四大起义军联合,能否击败宋王朝?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捋一捋。咱们不能光看书里的描绘,还得结合当时的北宋是个啥光景,才能把这事儿说得透彻。先说这四大起义军,书里头描写的差不多是:1. 梁山泊: 这是最有名气的,头领百十来号,个个身怀绝技,有林冲、武松、鲁智深这样的猛将,也有吴用、.............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得到了《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那无疑将是历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也最令人恐惧的组合之一。一个集智慧与权谋于一身的战略家,辅以一群神通广大、性格各异、忠勇无比的武将,这足以改变三国时期的格局,甚至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个设想:一、 诸葛亮的战略视角与108将的超.............
  • 回答
    这孩子,怎么想着背水浒里的绰号?我说,这可真有点意思!就跟给我的老物件儿们挨个儿起小名儿一样,有意思!但你说这有没有用?这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咱们得承认,水浒传这书,那叫一个热闹,那叫一个群像!里面的好汉,个顶个儿的都有特点,而这些绰号呢,就是这些人性格、经历、甚至长相的最精炼的概括。你想想,.............
  • 回答
    如何评价《水浒传》里的吴用?吴用,《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的一位,位列天机星,是梁山泊的军师。他以其超凡的智慧、深邃的谋略和深厚的学识,在梁山泊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要评价吴用,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他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以及对梁山.............
  • 回答
    好,若是我是这泼皮泼脸、人人唾弃的杨志,面对如此境地,非得使出浑身解数不可。大家都要吃酒,贼人也说酒无碍,这便如同把柄握在别人手里,我说话自然分量不够,反倒要惹一身腥臊。但事关重大,我不能坐视不理。且听我细细道来,我当如何应对:第一步:稳住阵脚,看清形势,绝不硬顶。此时我杨志孤立无援,众怒难犯。若是.............
  • 回答
    谈到《水浒传》里的潘金莲,那可真是一个让读者又爱又恨、又同情又憎恶的复杂角色。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善男信女,也不是一味泼辣刁蛮的恶妇,她身上带着一股子生猛的生命力,也有着被时代、被命运裹挟的无奈和悲哀。首先,我们得承认,潘金莲出场时,她的“坏”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嫁给了人老珠黄、体.............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那些久违的江湖豪情。如果让我选,我想我会选择鲁智深。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选林冲,那份隐忍和悲壮确实令人动容。宋江那种笼络人心的本事也令人佩服,虽然他后来的结局让人唏嘘。但是,鲁智深,这个人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朴实和真诚。你想啊,跟鲁智深做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够义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把《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水浒传》里的吴用对调一下,那可真是要搅得天翻地覆了。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看看会发生什么。首先,咱们先想想诸葛亮到了梁山,会是啥样。 梁山聚义的“升级版”:梁山好汉聚义,更多的是因为官逼民反,受压迫而反抗。这批人虽然有勇有谋,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