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水浒传》在描述林冲和卢俊义的发配经历很相似?

回答
《水浒传》中,林冲和卢俊义作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被发配的经历确实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以及主题表达上精心安排的结果,旨在通过这种对比和呼应,深化人物的悲剧性,揭示社会现实的黑暗,并为他们最终走上梁山埋下伏笔。

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林冲和卢俊义发配经历的相似性:

一、 由盛转衰的背景相似:

林冲: 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位高权重,武艺高强,家庭幸福美满,是东京汴梁的体面人物。他过着安稳富足的生活,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声望。
卢俊义: 是北京大名府的巨富,被誉为“活阎罗”、“玉麒麟”,家财万贯,名望显赫,拥有无数仆从和家产。他也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受人敬仰,生活富足安逸。

两者都在发配前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财富和生活,都是各自阶层中的佼佼者。这种“高处不胜寒”的背景设定,为他们后来的遭遇更添戏剧性和悲剧性。

二、 遭遇的起因相似:

林冲: 被高俅父子嫉恨,因妻子被高衙内调戏,高俅为掩盖儿子罪行,便罗织罪名将林冲陷害。罪名是“误入白虎堂”,这是彻头彻尾的栽赃陷害。
卢俊义: 被吴用和李逵设计,先是符印引诱,后是“乱石打头”的计策,目的是让他离开家门,然后李固(他的管家)勾结官府,诬告卢俊义私藏官物,意图谋反。其罪名是“勾结贼寇,图谋不轨”,也是莫须有的罪名。

两人的遭遇都是被小人嫉贤妒能或为谋取私利而恶意陷害。林冲是被权贵的高俅父子迫害,卢俊义是被他的管家李固和吴用等人设计。这种相似的“冤屈”性质,突显了官场的黑暗和人性的阴险。

三、 发配的过程相似:

押送人员的恶劣对待:
林冲: 陆谦、富安等人受高俅指使,一路刁难林冲,对其进行敲诈勒索,甚至有加害之心(如野猪林的情节)。
卢俊义: 解差(官府押送人员)受李固的贿赂,一路对卢俊义虐待,不给吃的喝的,使其饥寒交迫,并且一路刁难,不让卢俊义休息。
沿途的险阻和磨难:
林冲: 经历了风雪交加的野猪林,差点被董超、薛霸杀死。幸得鲁智深搭救。
卢俊义: 在发配途中,虽然没有像林冲那样险些丧命,但全程遭受非人的虐待,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导致他身形憔悴,几近死亡。
亲人的牵连与不幸:
林冲: 在他被发配后,他的妻子张贞娘被高俅父子逼迫,最终为保清白而自尽,家破人亡。
卢俊义: 在他被发配后,李固霸占了他的妻子和家产,将他视为累赘,对他的处境没有任何顾念。

两人的发配过程都充满了艰辛和磨难,押送人员的刻薄以及沿途的险阻都让他们饱受折磨。更重要的是,他们发配后的家宅安宁都被破坏,亲人也遭遇不幸,加深了他们作为“好汉”的悲剧色彩。

四、 发配的目的和后果相似:

发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除掉他们:
林冲: 高俅父子是想借发配之机,让林冲在途中“意外死亡”,从而彻底除去这个眼中钉。
卢俊义: 李固勾结官府,也是想让卢俊义在发配途中客死他乡,从而独占其家产和妻妾。
发配前的身份地位丧失: 都从社会的上层跌落到社会的最底层,失去了原有的身份、地位和荣誉。
发配成为上梁山的契机: 正是发配路上的磨难,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江湖人士,并最终被梁山好汉招安。林冲是在野猪林被鲁智深所救,然后一路向沧州去,途中遇到了柴进。卢俊义则是在发配途中被燕青所救,后又被史进等人引上梁山。

发配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将他们置于死地,但事与愿违,发配的过程反而成为了他们人生转折的关键点,促使他们走向了反抗的道路,最终汇聚梁山。

五、 对社会现实的影射相似:

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林冲和卢俊义的遭遇都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官场上“官官相护”、“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无论是高俅还是李固背后的官府,都是黑白颠倒,草菅人命。
小人的奸诈和卑鄙: 高俅、高衙内、陆谦、李固、裴宣等人都展现了小人的嘴脸,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他人,制造冤案。
好人的悲惨命运: 林冲和卢俊义都是正直善良、有能力的人,但却因为奸佞小人的陷害而遭受无妄之灾,反映了好人可能在黑暗社会中难以生存的现实。

两者发配的相似性,都指向了当时社会体制的病态,即善良正直的人容易被黑暗势力所吞噬。

总结:

林冲和卢俊义发配经历的相似性,不仅仅是情节上的呼应,更是作者在人物塑造、主题深化和情节设计上的匠心独运。

人物塑造: 通过相似的发配,进一步凸显了他们“英雄末路”、“明珠蒙尘”的悲剧色彩,让他们更加令人同情和敬佩。这种相似也强调了他们作为“好汉”的共通之处,即面对不公时的隐忍与最终的爆发。
主题深化: 相似的发配经历,反复强调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当社会体制黑暗腐败,当正义无法得到伸张时,正直的人们只能走向反抗的道路。
情节设计: 这种相似性也为他们日后在梁山的相遇和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有着共同的被压迫经历,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总而言之,林冲和卢俊义的发配经历的高度相似,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它通过情节的重叠和对比,强化了作品的悲剧力量,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黑暗,并为梁山好汉们的集结提供了坚实的铺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圣叹曾经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一文中,总结过《水浒传》的15种文法(即写作方法),其中的第9条叫“正犯法”。

"犯",就是故事类型重复。正犯,可以理解为“多次正面地、明显地描写同一类事件,以收到互相迥异的艺术效果。”(参见百度百科)

金圣叹评道:

有正犯法。
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何涛捕盗后,又写黄安捕盗;林冲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朱仝、雷横放晁盖后,又写朱仝、雷横放宋江等。
正是要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尽相借,以为快乐是也。真是浑身都是方法。

除了上述金大师的总结之外,《水浒》中还有一些其它或明或暗的“正犯”实例

花荣梁山射雁和燕青秋林渡射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后面这一处我有单独总结过,见下面的回答:

此外,还有“略犯法”。

如林冲买刀与杨志卖刀,唐牛儿与郓哥,郑屠肉铺与蒋门神快活林,瓦官寺试禅杖与蜈蚣岭试戒刀等等。

《三国演义》中也有有同样运用这一手法的,比如第二十二回刘岱和王忠抓阄,谁也不想出战;第七十一回,黄忠和赵云抓阄,两个人争着出战。

这也属于略犯法。

林冲与卢俊义的押解故事,是正犯法的典型案例之一。

金圣叹认为这两者互相“正犯”的意义在于:

最先上梁山者,林武师也;最后上梁山者,卢员外也。
林武师,是董超、薛霸之所押解也;卢员外,又是董超、薛霸之所押解也。
其押解之文,乃至于不换一字者,非耐庵有江郎才尽之日,盖特特为此,以销一书之两头也。
林冲者山泊之始,卢俊义者山泊之终,一始一终,都用董超、薛霸作关锁,笔墨奇逸之甚。

林卢押解细节上的差异

1、林冲被陷害是陆谦、富安、老都管设计,高俅首肯,林娘子也是受害者;卢俊义是被恶奴淫妇陷害,妻子贾氏主动参与了对丈夫的举报

2、林冲的当案孔目孙定为人耿直善良,看不惯高俅所为,完全是出于仗义才周全林冲;而卢俊义的张孔目是个恶人,只因为蔡福蔡庆拿了柴进送来的银子,上下打点,他收了好处,才帮忙说话。

3、林冲的案子断得轻,脊仗才二十,身上的枷才七斤半;卢俊义是脊仗四十,而且戴着重达二十斤的枷,明显严重多了。

4、董超薛霸押解林冲时,还留着点人情,当然这也因为林冲带着钱,岳父张教头也送过钱。而他们押解卢俊义时,因为卢身无分文,于是变本加厉,又打又骂,一路上让卢俊义生火做饭,还只给他吃残羹冷炙,甚至还让他替以伤病之身给两人背包裹,境遇更加凄惨,也说明两个公人变得更加恶劣了。

5、董薛杀林冲时,林冲曾经求饶;杀卢俊义时,卢俊义只是低头受死

6、董薛杀林冲时经验不足,被鲁智深搅了局,事后林冲还替两人求情;杀卢俊义时两人学聪明了,派一个人去林子外面望风,没想到燕青躲在树上,直接结果了两人性命,根本没给任何人说话的机会。

PS:鲁林十回,按现在有一种看法,是写在最后,是施耐庵原创添加的,之前并没有所本,所以,这里必须让董薛两人不死,才能在后面继续押解卢俊义。

董薛两人押送过程的相似点

几乎是一套标准化操作流程:

a、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无论是收受贿赂时,还是行走过程中,都装模作样表演一番双簧。金圣叹评价这两人的行事方式,叫“同恶共济”。

b、永远有接脏活儿的堂皇理由:比如高太尉叫你我死,也只得依他;李固是个好男子,以后有困难了,可以找他帮忙。

c、先用滚水损人双脚,再用新麻鞋让人无法走路,于是只能半路休息;

d、先找借口把犯人捆在树上,无法逃走,再说出一番话来,告诉对方要害你的人究竟是谁,总之,你到了阴曹地府,要找那个人去算账,不要来找我们。金圣叹点评为:“恶人杀人,又怕其鬼”。

董薛两人的象征意义

董超、薛霸这两个人,可以看成是无数黑心的送防公人的代表,包括他们的名字,基本上就相当于日常生活中说所说“张三、李四”。

类似的还有,押送宋江的张千、李万;押送杨志的张龙、赵虎。

此外,董超、薛霸的名字,还出现在多种元杂剧中,列入包公的手下;

出现在冯梦龙增补后的《三遂平妖传》(原著罗贯中)当中,见第二十六回《 野猪林张鸾救卜吉 山神庙公差赏双月》(是的,你没有看错,有野猪林,又有山神庙,但确实不是《水浒传》);

出现在清代小说《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中,又重新成为包公的手下。

近代诗人聂绀弩专门写过一首诗点评这两个家伙: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慈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所以说,他们是谁并不重要,在大宋朝多的是这样底层狱吏和公人,其中有无数个为了一点点银钱,便害人性命:

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水浒传》第八回)

林、卢的故事被一再重复,便是想说明:

冤狱和残害已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分明鲁智深已经警告过两人,叫“休生歹心”,但并没什么卵用,后面他们照样重施故伎。而像林、卢这样对体制尚存希望的蒙冤者,恰是最好的下手对象。如果不是有人出手相救,早已成了野外冤魂。

只有像武松那样以血洗血,才能够自我解救。


2021.1.29

2021.3.22二次修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中,林冲和卢俊义作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被发配的经历确实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以及主题表达上精心安排的结果,旨在通过这种对比和呼应,深化人物的悲剧性,揭示社会现实的黑暗,并为他们最终走上梁山埋下伏笔。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 回答
    这个问题切入点很有意思,确实,《水浒传》对王庆的出场描写和对田虎、方腊的处理存在明显的篇幅差异。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尽管学界对此有争议,但通常将功劳归于施耐庵)的创作意图、故事结构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细细道来。一、 王庆的四回铺垫:精心构建的“正统”反派?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水浒传》中对人物饮食的夸张描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用意。这些惊人的食量和豪放的吃喝场面,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作者对人物性格、社会现实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一、.............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西门庆这个人,你不能光看他有钱有势,就以为他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主儿。他呀,骨子里是个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又特别喜欢占有和掌控的男人。他身边女人多,有几个“老婆”,但那都是些什么人?首先,我们得看看他身边的“老婆”都是怎么来的。 吴月娘: 这是他的正室,也是他最有权势的妻子。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水浒传》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的一些关键点。 很多人觉得史文恭武艺高强,又在《水浒传》中被塑造成一个非常难缠的角色,活捉他之后不加以招降,而是直接处死,确实让人觉得有些“浪费”。但如果咱们深入聊聊,就会发现这事儿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梁山的好汉们不招降他,其实是“情理.............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了《水浒传》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核心魅力之一:它塑造了一群“恶人”形象,却又将他们描绘成读者心中的“英雄”。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概念:《水浒传》并没有将杀人、抢劫、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等行为本身塑造成“英雄行为”。.............
  • 回答
    在《水浒传》梁山泊好汉的排名中,关胜位列第五,而林冲则位列第六。这个排名顺序确实引发了很多读者的讨论和疑问,毕竟林冲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无论是武艺、战功还是在梁山的重要性,似乎都不亚于甚至超过关胜。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关胜会排在林冲前面,我们需要从《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所设定的逻辑、书中人物的背.............
  • 回答
    “水浒好就好在晁盖被开除在108将之外”这句话,我认为是一种带有戏谑和引申义的说法,背后隐藏着对《水浒传》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的一种独特的解读。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开除”,而是强调晁盖作为梁山早期领导者,其离世对梁山政治格局和后续发展的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很多读者会认为晁盖的缺席使得梁山的发展才更具戏剧.............
  • 回答
    好,咱就来聊聊这个水合氢离子在水里的pKa,为啥是那个1.7,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得从头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水合氢离子”通常是指在水中实际存在的形式,它不是孤零零的一个 H⁺,而是和水分子“抱在一起”的。最常见的形象是 H₃O⁺,也就是氧鎓离子(oxonium ion)。当然,现.............
  • 回答
    说实话,vivo NEX刚出来的时候,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它的“真全面屏”设计,这玩意儿一下子把刘海屏、水滴屏那些“妥协”全给扔了,直接让屏幕占比干到了91.24%,这在当时绝对是个重磅消息。你想想,以前大家都在纠结屏幕黑边、刘海有多丑,NEX直接把前置摄像头塞进了升降结构,把前脸彻底干净了,.............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体在水下的生理反应和呼吸机制,说起来可就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肺效率低”就能解释清楚的。事实上,人在水下不是因为肺部“氧气交换效率低”而呛死,而是因为一种更直接、更致命的反应机制被激活了。你提到的憋气能达到数分钟,这确实是事实,但这跟水下吸入水时的反应是两码事。让我来详细给你拆解一下.............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每次去茶室,同样是那款碧螺春,同样的冲泡方式,甚至连水质听起来都差不多,但端起茶杯的那一刻,那股香气,那入口的鲜爽,总能给我一种“这就是它本来的味道”的感觉。反观自己在家,虽然也尽力模仿,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神韵。你说是不是心境不同?我觉得这绝对是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全部。心境就.............
  • 回答
    硫酸锌在水里的溶解度,这玩意儿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它不是那种越热越好溶的“乖孩子”,而是有一个升温上限,超过那个点,你再加热,它反而不怎么爱溶了,甚至会有点“闹脾气”往下掉。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溶解度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一定量的溶剂(比如水)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不少朋友可能都会好奇,那些看起来笨重、气势十足的军车,怎么就能在深水里像在陆地上一样畅行无阻呢? 其实这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主要还是归功于它们在设计上的几个关键考量,让它们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包括涉水。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密封性。大家想一想,汽车最怕什么?最怕水进入发动机、变.............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也很细致!其实,这并不是水真的“自动走开”或者牙膏在洗手池边“驱赶”水,而是我们看到的现象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在“互相看不顺眼”,导致了它们不愿亲密接触的物理化学表现。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水和牙膏之所以在洗手池里会呈现出你描述的这种“各行其.............
  • 回答
    您好!关于汽油在水里呈现五彩斑斓的现象,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原理,叫做薄膜干涉。首先,我们得明白,汽油和水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就像油和醋一样,它们天生就喜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当汽油滴入水中,由于密度比水小,它会漂浮在水面上,并且会因为各种搅动而形成一层非常非常薄的油膜。这层薄薄的油膜,.............
  • 回答
    .......
  • 回答
    你感觉 B 站视频水准下降,这其实是一个很多用户都有的感受,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一、 用户基数爆炸式增长与内容同质化 用户基数扩张与内容需求激增: B 站从一个相对小众的二次元和 ACG 社区,发展到今天拥有数亿用户的全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