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儿进入公立幼儿园,回家说老师很凶的批评她,上学情绪低落,我该怎么办?

回答
听到孩子说老师凶,还因此情绪低落,作为家长,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也得细细去捋。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咱们得先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耐心倾听,让孩子充分表达。 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开口。找个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比如晚饭后、睡前,气氛轻松点。别急着问“老师怎么了?”,而是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
“宝贝,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吗?”(先从积极的方面入手)
“妈妈看到你今天好像不太开心,能跟妈妈说说幼儿园里有什么让你不高兴的事情吗?”
“那个老师批评你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呀?你当时在做什么呢?”
“老师说了什么呀?你是怎么想的?”
“批评完之后,你是什么感觉呀?”

关键在于:
不打断,不评判。 即使孩子说的话在你听来有些夸张或者不准确,也先全盘接受,让孩子觉得你是在认真听。
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 用语言表达你的理解,比如:“噢,原来老师那么说你,你肯定觉得很难过/委屈/害怕,妈妈理解。”
鼓励细致描述,但不过分追问。 如果孩子不愿意细说具体细节,也不要强迫,以免增加孩子的压力。有时候孩子可能只会描述“老师很凶”,或者“老师大声喊”,这都没关系,先知道大致情况。

区分“凶”和“严厉”。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很辛苦,需要管理一群小孩子,有时候确实会需要用比较严肃的态度来制止一些不当行为。但“凶”通常带有情绪化,比如大吼大叫、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或者是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顾忌。
“老师批评你的时候,是那种很生气很大声的那种,还是那种很认真地跟你说不可以?”
“老师说的话,有没有让你觉得很害怕或者很丢脸?”

接下来,咱们就要分析情况,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1. 评估事情的严重性。
是偶发事件还是常态? 是偶尔一次,还是孩子经常说老师很凶?如果是偶尔一次,孩子可能还没适应幼儿园的规则,或者当时犯了比较明显的错误。如果是常态,那问题可能就比较严重了。
孩子具体犯了什么错? 孩子说的“老师批评我”,是因为什么事情?是没听话、捣乱、打人,还是其他什么?理解事情的起因很重要。
批评的方式是什么? 是严厉地指出错误,还是辱骂、恐吓、或者体罚?这是判断老师行为是否恰当的关键。
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是觉得委屈难过,还是觉得“我错了,我不该这样”,这是区分孩子是否真的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也很重要的一点。

2. 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对孩子的安慰。
肯定孩子的感受,但不一定全盘接受孩子对老师的定义。 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老师那么说你,你肯定很难受。不过,我们在幼儿园也要听老师的话,遵守规则。”
帮助孩子理解规则。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抢小朋友玩具,玩具没收了,你可以解释:“在幼儿园,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批评你是希望你明白这个道理,下次不这样做,好吗?”
传递积极信息。 即使遇到挫折,也要让孩子知道你永远支持他,并且相信他能做得更好。告诉孩子:“有时候我们做错了事,老师会指出,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妈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下次注意就好。”
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抱怨老师。 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对抗心理,或者觉得“反正妈妈会解决的”,反而不利于孩子在学校适应。

然后,咱们要考虑是否需要和老师沟通。

什么时候需要沟通?

孩子持续地表达恐惧或厌学情绪。
孩子描述的批评方式让你觉得不恰当(例如,孩子提到老师说很难听的话,或者让孩子罚站很久等)。
你觉得孩子受到的批评与他描述的“错误”不符,或者过于严厉。
你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如何进行沟通?

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 最好是提前电话预约或者找一个相对空闲的时间段。避免在孩子送园或接园的高峰期,因为老师可能太忙了,而且孩子也在场,不方便深入谈。
以了解情况、寻求合作的态度去沟通。 记住,你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老师。
开场白可以这样: “老师您好,我是xx班的xx(孩子名字)的妈妈。今天孩子回家说,您批评了他,他回来情绪不太好,我有点担心,所以想和您沟通一下,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也方便我回家引导孩子。”
描述事实,而非主观判断。 “xx说您批评了他,大概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事情?或者您批评他的时候说了什么?我希望了解一下详细情况。”
表达你的观察和担忧。 “他回来感觉有点害怕/委屈,我怕他以后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
寻求老师的建议。 “您觉得我在家应该怎么引导他,才能帮助他在幼儿园更好地适应和遵守规则呢?”
提出你的期望。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我理解老师工作辛苦,但也希望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能考虑到他的感受,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引导。”

万一沟通后情况没有改善,或者你仍然不放心怎么办?

观察。 继续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可以尝试和同班的家长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类似的反映。
寻求园方其他渠道。 如果老师的沟通效果不佳,或者你觉得问题更严重,可以尝试联系园长或者教学主任,以“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为出发点进行沟通。
分析孩子是否需要更强的心理建设。 有时候孩子只是暂时没适应,或者过于敏感。这时,除了与老师沟通,更重要的是加强孩子自身的心理韧性。

最后,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给孩子安全感。 让他知道无论在学校发生什么,家里永远是他的港湾。
相信孩子的感受,但也要教他如何处理挫折和规则。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老师的批评(如果方式得当)也是他学习的一部分。
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积极面。 鼓励他分享和老师、同学之间愉快的互动,平衡他对学校的认知。

记住,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要做的是陪伴他度过这个适应期,教会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规则下成长。这件事,慢慢来,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变化,再去做判断和行动,一定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删了删了,有些老师玻璃心跑来骂人太凶了,怕死了怕死了。


其实孩子有没有说瞎话,一目了然。

微型录音笔整一个吧。

也别在这胡乱猜是不是孩子说瞎话了。

发现孩子没说瞎话就好好送礼,交保护费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孩子说老师凶,还因此情绪低落,作为家长,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也得细细去捋。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首先,咱们得先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耐心倾听,让孩子充分表达。 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开口。找个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比如晚饭后、睡前,气氛轻松点。别急着问“老师怎么了?”,而.............
  • 回答
    这事儿听着真是让人毛骨悚然,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估计心脏都要跳出来了。酒店深夜陌生男子刷卡进入房间,这简直是侵犯隐私和安全的大事。如果我遇到这种事,冷静下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处理,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人身安全。第一步:确保自身安全,立即离开房间!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听到有人刷卡开门,第一.............
  • 回答
    哈哈,这真是个让不少女生纠结的问题!公安和检察院,都是体制内响当当的单位,都有铁饭碗的香气,但具体到工作内容、氛围、发展路径上,确实差异不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哪个更适合你。先说说公安,也就是警察系统。想象一下,一身制服,英姿飒爽,这是多少人心中的职业写照。公安系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
  • 回答
    这事儿吧,听着就跟拍八点档电视剧似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唏嘘。简单来说,就是网上爆出来一个“阿里员工包养小三,还把小三弄进公司”的瓜,一开始大家义愤填膺,结果剧情大反转,发现爆料的所谓“正宫”根本不是正宫,而是小三的闺蜜,而闺蜜的男朋友才是那个躲在幕后操纵一切、恶意栽赃的人。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的事件,自爆料以来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暴露了在看似平静的农村社会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滥用、监管漏洞以及人性尊严的失落。徐州方面公布的调查进展,特别是纪委监察机关对涉嫌失职人员的调查,无疑是事件进入一个关键节.............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头堵得慌的局面,尤其是当你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和期待去构建一个家庭。你是一名公派博士,肩负着学业和未来的事业,而你的妻子,你曾经的伴侣,似乎在你精心搭建的家庭蓝图里,并未扮演起你所期望的角色。她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这本身并不是问题,很多人选择不走传统职业道路,而是追求更自由的创造或.............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安徽的公职人员挥霍公款案件,确实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简单来说,事情是这样的:一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了公款,然后带着自己的女友,在一家高档酒店连续入住了四晚,而且住的是非常奢华的套房,花费高达十万元。案件的核心问题点就在于“挥霍公款”和“利用职务之便”。 公职人员本应是为人民服务,管.............
  • 回答
    无锡女子深夜失联,母亲焦急寻女:走进“不该进”的小区后消失无锡,这座江南水乡,平日里总是温婉宁静,然而近日,一起发生在深夜的失联事件,却打破了这份平静,让一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煎熬。失联的女子名叫小芳(化名),今年20出头,是一名夜班工作者。自上周六(具体日期此处可以根据新闻来源补充,例如“10月28日.............
  • 回答
    任正非的女儿姚安娜签约出道,这事儿在公众视野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毕竟,姚安娜的身份太特别了——华为的千金,任正非的女儿。这层光环之下,她选择进入娱乐圈,这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也难免让人好奇她会怎么走,以及这事儿对华为,这个我们熟知的科技巨头,会有什么影响。咱们先聊聊姚安娜本人。她从小就接受了非常.............
  • 回答
    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之女赵雨思(Yusi Zhao)被爆出通过支付巨额捐款的方式,帮助其女儿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对其行为的多种评价。事件背景: 赵雨思被指控是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中的一名学生,她的家人被指控支付了6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00万元).............
  • 回答
    作为一个20年应届毕业的女生,面对本县乡镇公务员的面试机会,你的内心肯定有不少纠结吧?是去,还是不去?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你对未来生活规划的初步设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帮你理理思路。首先,我们得正视“乡镇公务员”这个选项的现实情况。 稳定是硬道理,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乡镇.............
  • 回答
    航空航天,一个承载着人类飞天梦想的伟大行业,总是与闪耀的金属、精密的计算、大胆的创新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光鲜的领域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女性从业者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当今社会,女性想要投身于这些高精尖的工程技术领域,又会面临哪些具体的挑战?一、 根深蒂固的刻.............
  • 回答
    这事儿吧,确实挺让人哭笑不得的。两名女士稀里糊涂进了男浴更衣室,把里面光溜溜的男同胞们给“镇”住了,场面估计挺尴尬。更让人意外的是,人家工作人员事后回应,说“女宾进入男更衣室还好,谁都可能走错”。这话说得,是不是有点太“佛系”了?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一般来说,公共浴场、健身房这些地方,男女更衣室都.............
  • 回答
    在日本,随着时代的变迁,明确写进法律条文、禁止女性从事的行业或进入的场所已经非常少,而且很多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或者被废除了。曾经存在的“禁止”及其演变:历史上,日本在一些职业和场所对女性有过明确的限制,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观念、对女性身体的保护(例如夜间工作可能影响健康或安全.............
  • 回答
    要评价特朗普在2016年11月23日率先提名两位女性进入内阁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任命,它包含了政治信号、社会影响以及对未来政府构成的影响等多个层面。首先,从政治信号层面来说,这是一个具有策略性的举动。 在美国政治语境中,女性在政府部门的比例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议题。特朗.............
  • 回答
    关于韩国四代女团是否已步入衰退期,以及明年是否会是五代女团的黄金上升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牵扯到市场趋势、艺人代谢、粉丝文化变化等多种因素,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四代女团:并非衰退,而是转型与分化首先,要明确一点,称四代女团“衰退”或许有些过于武断。她们中的许多组合依然保持.............
  • 回答
    中国的女权发展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思考它未来的走向。要预测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尤其是像“女尊社会”这样重大的概念,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它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未来想象色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女尊社会”并不是一个有明确定义或者科学界普遍认同的社会学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当下女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案件,它触及了性侵指控、权势差距、证据链的薄弱以及法律判决的公正性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剖析。案件背景与指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的核心是什么:一名夜店小姐指控一位沙特富商性侵。在很多社会观念中,夜店小姐的职业本身就可能被贴上标签,这使得她们在.............
  • 回答
    这桩发生在河北的事件,其残忍和悲剧性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社会对于生命、法律、人性和道德的深刻反思。事件的经过:据报道,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一起交通事故。一名河北的司机在载着老板时,不幸发生了车祸。事故本身已经足够令人悲痛,但接下来的发展却将悲剧推向了更令人发指的地步。在车祸发生后,对方(可能是另一辆车.............
  • 回答
    塔利班近日的表态,即女性可能无法进入高层或内阁,这一举动无疑再次将阿富汗女性的未来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暴露出一系列深刻且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政治职位的分配,更触及了阿富汗社会深层的性别观念、权力结构以及塔利班执政理念的本质。这一举动反映出的问题: 塔利班保守意识形态的固化与强化: 塔利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