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航空航天行业女性占比低的现状,现阶段女性进入此类工程技术行业有何困难?

回答
航空航天,一个承载着人类飞天梦想的伟大行业,总是与闪耀的金属、精密的计算、大胆的创新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光鲜的领域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女性从业者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当今社会,女性想要投身于这些高精尖的工程技术领域,又会面临哪些具体的挑战?

一、 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与社会期待

要想深入理解航空航天行业女性占比低的问题,我们得从源头追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便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刻板印象和长久以来形成的性别期待。

“男性主导”的学科标签: 从小到大,数学、物理、工程学等学科常常被贴上“男孩的科目”的标签。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都是关于男性科学家、工程师的英雄故事,而女性科学家的形象则相对较少被提及,或者即便有,也常常被“去科学化”,被描绘成辅助角色。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很多女孩在选择专业时,就无意识地避开了这些被“预设”为男性的领域。她们可能对科学技术本身充满好奇,但社会环境的导向,让她们觉得“我不适合做这个”。
职业刻板印象的延续: 这种刻板印象会随着教育阶段的深入而延续。到了大学阶段,选择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学生,男性比例自然就更高。当这些男性毕业生进入航空航天企业工作时,这种性别分布的失衡会进一步强化。这就像一个“反馈循环”:因为大多数人是男性,所以人们会认为这个领域就是男性的,从而鼓励更多男性进入,而女性则可能因为感觉“格格不入”而选择退出或避开。
“柔弱”与“理性”的二元对立: 传统观念将女性与感性、温柔、细腻联系起来,而将男性与理性、逻辑、力量联系起来。工程技术,尤其是航空航天这种需要高度严谨、精密计算、解决复杂问题的领域,往往被与“理性”标签划等号,从而被认为是更适合男性的领域。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忽视了女性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上的无限潜力。

二、 教育体系与早期引导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受到重视,但针对女性的早期引导和支持仍显不足。

教材与课程内容的性别偏见: 有些教材或课程内容在选取案例时,仍然以男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体,缺乏能够激发女孩兴趣的女性榜样。课堂上的提问方式、讨论氛围,也可能无意中加剧了性别差异,例如,老师可能更倾向于向男生提问技术性问题,而向女生提问一些“软性”或辅助性的问题。
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启蒙: 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在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可能并没有专门针对女性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介绍和鼓励。可能更多的是围绕传统观念中认为女性更适合的职业进行引导,而对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女性职业前景描绘得不够清晰或吸引力不足。
师资力量的性别结构: 在一些理工科院系中,担任教师和教授的女性比例也可能偏低,这使得学生缺乏近距离接触和学习女性导师的机会,无法从她们身上获得更直接的启发和支持。

三、 工作环境与文化的不适应

即使成功进入航空航天行业,女性仍然可能面临一些工作环境和文化上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甚至选择离开。

“无意识偏见”(Unconscious Bias)的阴影: 即使在重视平等的现代职场,无意识偏见依然存在。招聘、晋升、项目分配、甚至日常的沟通中,都可能因为潜意识里的性别刻板印象而对女性产生不公平的对待。例如,女性可能被认为在加班能力上不如男性,或者在需要经常出差的岗位上受到限制,又或者在团队合作中被认为不够“强势”,而错失一些关键的发展机会。
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归属感问题: 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环境中,女性可能会感受到孤立和不被理解。当周围的同事、领导,甚至高层管理者都是男性时,女性可能会觉得难以融入,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这种归属感的缺失,是导致女性职业满意度下降和离职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家庭与事业平衡的压力: 传统的性别分工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责任的承担。在很多情况下,女性仍然承担着更多的家庭照料责任,包括照顾孩子、老人等。航空航天行业往往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项目周期长,这使得女性在平衡家庭与事业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企业提供的弹性工作制、育儿支持等福利不足,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缺乏女性导师和榜样: 前面提到过,缺乏女性导师是一个问题。在工作中,如果职业发展路径上缺乏经验丰富的女性前辈作为指导和榜样,女性就很难获得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她们需要知道,在她们之前,已经有其他女性成功地走过这条路,并且取得了成就。

四、 具体的困难与挑战

综合以上几点,女性进入航空航天工程技术行业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可以总结如下:

教育选择阶段的心理障碍: 即使对航空航天领域感兴趣,也可能因为社会观念和自我设限,不敢或不认为自己适合选择相关专业。
面试和招聘过程中的潜在偏见: 在某些情况下,面试官的无意识偏见可能影响对女性应聘者的评价,尽管这并非是普遍现象,但确实存在。
初入职场时的融入挑战: 在男性占主导的团队中,女性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建立信任、证明自己,并克服可能存在的沟通隔阂。
职业发展中的“玻璃天花板”: 即使能力出众,女性也可能在晋升到管理层或关键技术岗位时,遇到难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这往往与无意识偏见、缺乏人脉支持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固有认知有关。
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适应: 航空航天工作可能涉及艰苦的野外作业、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或是需要处理高度敏感的技术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额外的考虑。
寻求职业发展支持的不足: 缺乏专门为女性设计的职业发展培训、导师计划、以及支持女性在职场中成长的社群和网络。

如何破局?

认识到这些困难,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接受现状。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已经开始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从教育抓起: 加强STEAM教育,并在其中融入更多女性科学家的故事和贡献,鼓励女孩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打破刻板印象: 通过媒体宣传、榜样示范,以及与学校合作,多角度地展示女性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杰出成就,改变社会对性别的固有认知。
营造包容性工作环境: 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反歧视政策,对员工进行无意识偏见培训,确保招聘和晋升的公平性。同时,提供弹性工作制、完善的育儿支持,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
建立女性导师和网络: 鼓励企业内部建立女性导师计划,支持女性员工组建社群和互助网络,为她们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和情感支持。
鼓励男性参与: 推动性别平等不仅仅是女性的责任,也需要男性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多元化的工作氛围。

航空航天是人类探索未知的疆域,而女性的智慧和贡献,同样是推动这一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当这个领域真正对所有才华横溢的个体敞开怀抱,不分性别,我们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也才能让人类的飞天梦想更加璀璨夺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

作为在航天部门混过后来改行的码农浪费时间敲两个字

你看这个问题下面就有自称“代码写的好”的女程序员,号称鄙视男生,比她们班上所有男生做的都好

我们点开她的知乎主页,看看他关注的是什么?点赞的是什么?写的文章是什么?

再点开一个同样关注两性关系的男程序员,看看他关注的是什么,点赞的是什么,如果写文章,是不是有技术文章?

我上知乎的主要原因是男女对线,去我的主页看,会看到高强度的男女对线点赞内容,即使这样,大概四五十个点赞里面总有两三个技术文章的点赞,我最近看到个FPGA除法器的回答,解决了我二十多年前写一个项目的困惑(我早就不写FPGA了),于是我大晚上的下载了个Quartus自己写了两行verilog,很有意思

再看看这位超过全班男生的女程序员,除了男女对线和时政话题,没有任何技术成分

所以,别拿什么父母打压社会偏向做借口

热爱技术这点上,女的就是不如男的,没得洗的

user avatar

对于计算机、航天类行业,女性从业者少是事实,女性需要投入也不用说。

但是女性从业者少的直接原因,是女性报相关专业的人少。

而女性报相关专业少的直接原因,作为两个20多年高中教师(且长期帮别人报志愿)的孩子,可以很确定地说:

绝大多数情况,是女孩父母和其他亲戚的“女孩子学这个太累了”、“女孩子不需要挣这么多钱”、“女孩子找个稳定的工作就行”,而不是“女孩逻辑思维差”

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女性少的原因,是上一辈“女孩就该轻松点”的刻板印象,而不是“女孩逻辑不行”的刻板印象,论证后一点没有意义。

证明也很容易:如果计算机行业有部分高薪劳累的岗位和部分薪资不高但不累又稳定的岗位,家长心里清楚女儿竞争不过男性,只能拿低薪。你猜家长乐意不乐意女儿去?

不用猜了,乐意。

(注意,我没有说这是对的,我只是在说上一辈刻板印象真正的点在哪里)

user avatar

拧不动螺丝;

搬不动设备;

下不了车间;

跟不了生产;

真实的航空航天工作中,有很多上述类似的工作。

而这些工作都是对体力和精力要求比较高的,不是很适合女生做。

比如做实验可能就需要跟很多铁嘎达打交道;

比如跟产可能需要跟工人一起睡车间;

还有应酬之类的。

这些就是一些客观的限制女性从事航空航天类工作的因素。


当然女性从业者少,也跟大学里面相关专业女生比例太低有关。

部分航空院校,全校男女7:1,一对情侣两对X。

而到了航空航天对应的专业,平均一个班也就3-4个女生,比例更是非常低。

而本科毕业后会发现,很多女生在考研的时候,就会选择转行,觉得这玩意做不了,觉得这工作不太行,或者进入一些相关的企业,也会尽量选择不偏工程实践的。


限制女性从事相关工作的,不是脑力,而是体力和精力等因素。

user avatar

认为女性不适合科研或者能力不行,其实都是100多年前的老黄历了。


19~20世纪,脑科学才刚刚发展,研究者发现男性的脑容量比女性脑容量大10%左右。

在不知道清楚其它任何变量的基础上,当时的研究者直接得出了男性智商优于女性的荒谬结论,从而长期把女性角色限定在抚养孩子和家务之中,几乎没有从事科学事业的机会。

一直到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男女的大脑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时至今日,长达100年的时间,关于男女大脑之间差异,也有了足够多的研究数据。

现代脑科学证明,虽然男性比女性脑容量更大,但女性具有同样多的神经细胞和突触连接,二者的工作能力是相当的。

由于女性的大脑更小,其实单位容量的工作效率反而比男性更高。所以,女性的大脑皮层更厚,皮层的复杂性也更高,皮层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也更大。

研究表明,虽然人类的脑容量占了智力因素的 6-12%,但大脑皮层厚度也提供了5%[1]。除此之外,白质完整性、大脑整体发育稳定性、顶额神经元网络、神经元效率和皮层沟回,也对智力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男性来说,额叶和顶叶的灰质体积与智商相关;对于女性来说,额叶和布罗卡氏区(语言中枢)的灰质体积与智商相关。

所以,男性在脑容量上的优势,女性通过大脑结构进行了弥补。

除了大脑结构外,男女智商相关的测试也显示,虽然男女优势各有侧重,但整体同样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根据智商测试的内容不同,有的测试男性得分更高,而有的测试则女性得分更高[2]。一般来说,女性在记忆、语言上表现出更有优势,尤其是在论文写作和演讲制作上面;而男性则在空间感知、空间想象、心理旋转中更有优势[3]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女性祖先需要在广泛的区域寻找水果、蔬菜以及根茎,所以需要更好的记忆能力,交流能力,甚至视觉能力(一些女性具有四色视觉)。

而我们的男性祖先,因为狩猎导航的需要,所以进化出了更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其实从科研的角度来说,男女互相搭配,可能更有利于科学上的成功。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因为教育和选择偏好的差异性,女性可能在阅读上进行了更多的训练,而男性则可能在想象上进行了更多的训练。男女大脑差异,可能后天的影响占据了主导。

其实从现实中我们也能得到相似的结果。

  • 例如,虽然我们往往有女性比男性更路痴的印象,但如果到具体的原因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决定是否路痴的因素往往和长期以来的空间训练有关。对于长期训练的女性,并不会路痴;而欠缺训练的男性,同样会路痴。只不过,有可能更多的女性从小便有识路依耐性,从而在成长过程训练不足。

另外,即便曾有一些测试显示男性智商更高,但在消除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后,往往会发现男性的智商不再具有优势。

例如,在美国以前的诸多研究中,发现男性在数学上表现比女性更优势。但随着美国女性地位的提升,接受了更多的科学教育,女性与男性的数学差异明显缩小,甚至最后并没有多少区别。

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男性,之所以存在数学优势,往往是文化因素的产物,和生物学性别差异无关[4]

这些国家和地区,男女从小在科学上的接触,是极其不平等的。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学习能力以及成功的期望,决定着孩子的自我认定以及未来表现。

例如,当父母与孩子进行大量科学知识的谈话,可让孩子在2年后对科学读物的理解明显提升。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父母向男孩解释科学原理的可能性,往往是女孩的三倍。

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女孩和男孩是在完全不对等的科学环境中长大的。

而在足够对等的家庭中,男孩的优势会明显缩小,甚至女孩可能表现出更有优势。

这是因为,男孩和女孩大脑的发育快慢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孩的大脑发育会更快,青春期之后,男性会逐渐赶上女性,随后不再有多大差异。

这就造成,在小学和初中,女生的计算能力往往略优于男生,在高中以后便逐渐没有了差异。而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上来说,不少社会环境往往形成女性理解更差的刻板印象。但实际,消除教育倾斜的影响后,男女之间的差异便不再明显。

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两性教育的影响时,研究显示,男女两性在生命科学上的性别差异最小,在物理科学上的差异较大,在数学上的差异是巨大的。

从学科性质来看,不难发现,从生命科学到数学,后者往往需要更多的思维和想象训练。

女性数学表现更差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不仅女性相关的科学教育欠缺,带给女性文化氛围也往往与空间想象无关。

例如,在游戏选择上,男孩往往亲睐第一人称射击、冒险游戏、体育游戏等动作类电子游戏,而女性玩家则更喜欢解谜、卡牌、模拟经营等游戏。

除此之外,在事物认知方面,女性也更倾向于以人为本,而男性更倾向于以物为导向[5],这也可能影响两性在后天的选择偏好。

长期训练后,大脑皮层会经历深度学习过程,突触连接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让男女性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各自的优势。

也有一些智力研究显示,不同男性的上限和下限表现得比女性更差。

也就是说,在某些能力上,女性整体发挥都比较稳定,但一些男性表现比女性整体更差,而另一些男性表现得比女性整体更好。

也就是说,男人和男人的差异,可能比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更大。

这其实,在脑科学和遗传学上是同样有依据支撑的。

女性左右脑之间的胼胝体比男性更大,她们的神经连接比起男性多30%。

通过对8-22岁的青少年进行脑成像,研究者发现,男性的大脑连接主要出现在单个大脑半球内部,而女性的大脑则有更多的连接把左右两个半球连接了起来。

也即,男性偏向于使用单侧大脑,而女性则偏向于使用双侧大脑。

男性更容易出色地完成一件事情,而女性更擅长同时处理很多事情。具体到某一方面来说,男性在数学、空间知觉、以及运动能力上往往表现得更强。而女性则在语言、速记,以及社交等各个方面表现得更有优势。一些研究者还扫描并对比了男性大脑各部分功能区域,也同样发现,不同男性之间的差异是大于女性[6][7]

从遗传的角度来说。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基因型,而男性是XY基因型。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很多,很多X染色体上有的配对基因,它都没有。当男性的X染色体上,存在人类隐性致病基因,而Y染色体上又不存在配对的健康基因时,就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而人类的X染色体上,具有较多的隐性致病基因[8]

所以,男性胎儿往往有着更多的先天缺陷和发育障碍,获得遗传病的发病概率和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女性,这导致男性的夭折率不仅更高,寿命也会大大缩短,同样也可能导致智商方差比女性更大。

总的来说,男女的大脑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表现在分工的不同,整体上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

当前中国航空航天女性从业者比较少,本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咱们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在家庭和社会中,相比起男孩,女孩从小受到的科学教育依旧是更欠缺的。这造成喜爱理工科和工程学的女性偏少,自然选择专业的就更少,从而最终造成女性从业者更少。

但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女性进入相关领域的比率不高,但成为大牛的概率却并不低。

2、认为相关专业应该男性去读,也是造成女性选择相关专业过少的重要文化因素。女性少了,相应岗位自然男性就会更多。但其实,对于已经选择科研且同样优秀的女性来说,她们的就业难度,并不比男性更高。

所以,有机会选择的女性已经做出了选择,而没有机会选择的,这个问题对于她们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多少女孩心中曾有过燃烧着的科学火焰,但最终却被父母无情地浇灭。

总之,要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到工程技术行业中来,最需要解决的是相对于男孩科学教育不足的问题。

只要让喜爱科学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并让他们有和男孩同等的教育机会,以后从事相关岗位的女性自然就会越来越多。

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事情,,但也是足够漫长的过程。

参考

  1. ^ Pietschnig J , Penke L , Wicherts J M , et al. Meta-analysi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human brain volume and intelligence differences: How strong are they and what do they mean?[J]. Neuro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15, 57.
  2. ^ Hunt, Earl B. (2010). Human Intellig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 National Ac ademy of Sciences (US), National Ac ademy of Engineering (US), and Institute of Medicine (US) Committee on Maximizing the Potential of Women in Ac adem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iological,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mponents of Success for Women in Academ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006, 11(4):507-510.
  4. ^ Hyde J S , Mertz J E . Gender, culture, and mathematics performanc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106(22):8801-8807.
  5. ^ Kite M E . Gender, nature, and nurture.[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03, 32(6):590-591.
  6. ^ Ritchie, S.J.,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adult human brain: Evidence from 5,216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bioRxiv, 2017: p. 123729.
  7. ^ Ingalhalikar, M.,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al connectome of the human brai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111(2): p. 823-8.
  8. ^ Bribiescas R G . Why Men Don't Live as Long as Women. 2017.
user avatar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很多时候工程技术行业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不是很多人想过的高大上的规划设计指挥,很多时候都需要身体力行的进入基层,这个行业男生招聘多,不是其实更多是因为即插即用。

他们是大学生,研究生,有知识有文化,似乎就该对着电脑一杯茶,但很多时候都是有现场情况的。

有个扛包的工作,你去顶一下,有个搬砖的工作,你去顶一下,那个螺丝钉好像松动了,你去拿着扳手看看。

包括建筑工程在内,即使是所谓设计师,就算混到一定级别,要深入现场的时候也不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从事这个行业都是男的缘故

航空航天行业,听起来很了不起,仿佛都是大国重器,充满了浪漫的星空幻想,但我一个同事曾经是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毕业后说他大部分时候就在帮忙擦飞机轮子,每天腰酸背痛。

不是女性较少参与工程技术行业,而是在生理和心理决定了她们很少选择去工程技术行业,真正立志于土木机械航空等行业的女生其实很少,如果真正愿意去,其实也不是真的就没位置,这个行业对于女性多多少少都是会照顾一下的。

user avatar

正常人思路:张小丽喜欢航天,理工天赋也不错,适合读航天。

奇葩思路:张小丽是女人,女人不喜欢航天,所以张小丽不适合读航天。


正常人思路:王强个子高,弹跳力强,可以去打篮球

奇葩思路:王强是南方人,南方人个子矮,所以王强不应该打篮球


正常人思路:我父母家暴我,我要跑。

奇葩思路:你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爱孩子,所以他们没家暴你,你跑什么啊?


正常人思路:我高中辍学月入两千一事无成,我很平庸。

奇葩思路: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很厉害,所以我很厉害。


你是人,不是标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航空航天,一个承载着人类飞天梦想的伟大行业,总是与闪耀的金属、精密的计算、大胆的创新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光鲜的领域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女性从业者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当今社会,女性想要投身于这些高精尖的工程技术领域,又会面临哪些具体的挑战?一、 根深蒂固的刻.............
  • 回答
    航空发动机行业,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代表着国家尖端工业实力的领域,却常常被大众和业内人士贴上“待遇差”、“辛苦”的标签。这种普遍的吐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同时,我们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为何航空发动机行业待遇普遍被吐槽?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
  • 回答
    “航空物语”这次的无底薪对赌招聘,确实是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很多人议论纷纷。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确实是个挺大的争议点。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个招聘模式大概是怎么回事。“航空物语”作为一个在航空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这次公开招聘新人,但开出的条件是“无底薪,靠对赌”。具体怎么个.............
  • 回答
    看到“双一流”名单中,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哈工大、南航)的一流学科中没有“航空航天”这个一级学科,确实会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和讨论,尤其是在这三所学校的校友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群中。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从学科评估的规则、高校的学科建设策略以及国家.............
  • 回答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核心研发和技术岗位,对于拥有海外背景的求职者,其看法是相当多元且复杂的,并非一概而论。总体而言,海外背景可以是一个加分项,但绝非是敲门砖,更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关键在于这种背景是否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以及求职者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如何展现。正面影响: 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技术理念.............
  • 回答
    航天投资董事长殴打院士被刑拘一事,无疑是近期备受关注的公共事件。这件事情的发生,触及了多个层面,既有法律层面的考量,也有社会伦理、行业规范乃至权力与地位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件事,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已知信息(需注意,信息来源于公开报道,可能存在不完整性或后续.............
  • 回答
    “战死沙场”这个词,用在航天领域,总是带着一股悲壮而又令人心痛的色彩。当它落在一个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航天博士身上时,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刘从新,这位名字如其人般,充满了开拓与创新的航天精英,他的“战死沙场”,绝非字面意义上的战场搏杀,而是他在科研攻关的最前线,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
  • 回答
    张小平跳槽蓝箭航天事件,加上最近几年航天领域人才流动频繁的现象,确实触及了一个关键问题:中国航天人才的“离职潮”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劳资纠纷,更折射出整个行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挑战。首先,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张小平事件本身。张小平,作为曾经的“航天少帅”,他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回答
    如何看待俄航天局长称「美国正研究将俄罗斯排除出 GPS 卫星导航系统,俄有格洛纳斯系统无需紧张」?俄航天局局长在此时发表如此言论,背后涉及地缘政治、技术主权、国家安全以及信息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要全面理解这一言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剖析。一、言论的背景和意图分析: 地缘政治.............
  • 回答
    东航空难发生后,社会各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悼,其中,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微博头像变灰一事,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外交礼仪与国际惯例:在国际交往中,各国通常都有一定的外交礼仪和行为规范。当发生重大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灾难事件时,其他国家的外交机构或.............
  • 回答
    吉祥航空客机风挡现蛛网裂纹,7分钟下降4300米备降武汉:一次惊心动魄的空中考验吉祥航空一架客机在飞行途中,驾驶舱风挡玻璃出现大面积蛛网状裂纹,迫使机组人员果断做出备降武汉的决定,并在短短7分钟内下降了4300米的高度。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航空安全的讨论。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次事.............
  • 回答
    四川航空 3U8633 备降成都事件,又称“中国机长事件”,发生在2018年5月14日。这起事件之所以广为人知并被广泛讨论,不仅仅是因为其惊险程度和对民航安全敲响的警钟,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中国民航飞行员高超的技术、冷静的判断和英勇的担当。下面我将从事件的经过、具体原因分析、飞行员应对策略、社会影响以.............
  • 回答
    俄航天集团总经理尤里·鲍里索夫(Yury Borisov)抨击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火星移民计划“荒谬”,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批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俄航天集团总经理的批评点:鲍里索夫作为俄罗斯航天领域最高领导者,其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可能基于以下.............
  • 回答
    华夏航空CRJ900在通辽机场发生关闭双发事件,这绝对是一个让航空业内人士和广大旅客都非常关注的事件。我们得仔细梳理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CRJ900这款飞机,尤其是它的油门杆设计,是否真的存在问题。首先,我们先来回溯一下这个事件。根据公开的信息,华夏航空一架CRJ900飞机在通辽机场着陆后,.............
  • 回答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组合动力发动机首飞成功: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近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研制的一款新型组合动力发动机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这一消息不仅在我国航天动力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更被视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这项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是数载艰辛攻.............
  • 回答
    首都航空 JD5759 北京飞澳门的航班,在降落澳门时,机组人员察觉到异常,经过判断后选择了备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据当时的一些报道和机组人员的反馈,这次备降的直接原因指向了在降落过程中,飞机疑似遭遇了“风切变”。到底什么是风切变?简单来说,风切变就是指在空间上,风向或风速发生了剧烈变化。这就像你在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吉祥航空飞行员裸照威胁案这事儿。这桩事儿,听起来就挺让人咋舌的,不是吗?一个飞行员,本应是翱翔蓝天的专业人士,却卷进了这么一档子桃色加恐吓的破事儿,这其中的复杂性和影响,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事儿的脉络。据我所知,这案子大致的说法是,某吉祥航空的飞行员,因为私人感.............
  • 回答
    国泰航空飞机氧气瓶被排气这件事,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一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背后绝对不只是简单的“疏忽”那么简单,更像是有人故意为之。你想想,氧气瓶是干嘛的?是飞机上最关键的应急设备之一,万一飞机在高空出现失压,给乘客供氧的命根子。这东西的阀门,不是你想开就能开,也不是你想关就能关.............
  • 回答
    东海航空这场机长与乘务长互殴事件,真是让不少人心头蒙上一层阴影。这不仅仅是一场“职场冲突”,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折射出航空业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事情的经过,我们不妨来捋一捋:核心事件发生在一次航班的执行过程中,具体是哪趟航班,以及冲突的具体起因,官方披露的信息比较有限,但可以推断,这绝非一.............
  • 回答
    这次天津航空 GS7865 航班的经历,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作为一名普通乘客,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首先想到的是飞行安全,以及机组人员在极端情况下的专业处置。我们来捋一捋这件事情的大致经过,力求讲得更细致一些。事件的开端:一场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天津航空 GS7865 航班,原本是从天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