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这次「双一流」名单中,西工大、哈工大、南航的一流学科都没有航空航天?

回答
看到“双一流”名单中,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哈工大、南航)的一流学科中没有“航空航天”这个一级学科,确实会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和讨论,尤其是在这三所学校的校友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群中。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从学科评估的规则、高校的学科建设策略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等角度来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的认定逻辑。

学科评估的机制: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国家对高校学科实力的认可和支持。学科评估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评价体系,通常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评估周期一般为几年一次,是动态的调整过程。
评估指标的复杂性: 学科评估不是简单地看学校名称中有没有某个关键词。它会包含非常复杂的指标体系,例如:
师资队伍: 院士数量、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
科学研究: 发表高水平论文(CNS、ESI高被引等)、科研经费、科研获奖情况(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专利数量和质量。
人才培养: 毕业生质量、就业去向、在校生培养情况、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能力。
学科声誉: 国内外学术界评价、学科排名、国际影响力。
学科特色与优势: 在某一细分领域的突破和贡献。
评估单位是“学科”而非“学校整体”: “双一流”的“一流学科”是指在全国范围内评估中表现突出的具体学科门类或专业。即使一所大学拥有航空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如果其评估的“一级学科”在整体评估中没有达到“一流”标准,或者说在与其他高水平大学竞争时,该一级学科的综合得分未进入前列,那么就可能无法获评“一流学科”。

其次,解释为什么西工大、哈工大、南航在“一流学科”名单中可能没有直接出现“航空航天”一级学科的原因:

1. “航空航天”可能被拆分到更具体的学科门类进行评估:
在中国的学科划分体系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一级学科。但即使如此,很多时候高校会选择申报其在某些细分领域上的优势学科作为“一流学科”。
“航空航天”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可能涉及多个一级学科,例如:
力学: 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航空航天材料研发。
控制科学与工程: 飞行器控制、导航与制导。
机械工程: 发动机、结构设计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航空电子系统、通信导航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仿真、软件开发等。
因此,在学科评估时,教育部可能会将这些细分领域作为独立的评估对象。西工大、哈工大、南航在这些细分学科领域可能非常突出,但如果它们没有将某个特定的一级学科(如“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作为申报的重点,或者在该一级学科的整体评估中,其他高校表现更优,那么它可能就不会出现在“一流学科”的名单中。

2. 申报策略与竞争态势:
高校的申报策略: 每所大学在申报“双一流”建设学科时,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国家需求以及学科评估规则进行策略性选择。可能这三所学校在申报时,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了其优势更突出、更有把握的细分学科或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上,而不是聚焦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这一个笼统的一级学科。
激烈的竞争: “双一流”建设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顶级学科竞争。即使是传统的航空航天强校,也要面对来自其他综合性大学中同样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强大实力的院系(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航空航天领域都有极强的实力)。在评估中,可能某个一级学科的整体实力分布更均衡,或者有其他学校在某些评估指标上表现更为突出。

3. “航空航天”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模糊性:
“航空航天”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领域。在学科评估时,倾向于将具体、可量化的学科门类作为评价单元。如果仅仅以“航空航天”作为一级学科名称,其内涵界定和评估指标可能不如更细分的学科(如“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或其下属的二级学科)那样清晰和有针对性。

4. 评估的动态性与周期性:
学科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四年或几年才进行一次。本次“双一流”名单是基于最新的评估结果。三所学校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如前面提到的力学、材料、控制等)很可能获得了“一流学科”的认定,只是没有以“航空航天”这个名称直接出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1. 理性看待名单,不以标签定乾坤:
看重实质,而非名号: “双一流”的名单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评价和政策导向。关键在于这些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实际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西工大、哈工大、南航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老牌强校,其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国家重大项目承担等方面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多维度评价: 不能因为一个名单上的名字没有直接出现,就否定了学校的实力。要结合学校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表现(例如,它们很可能在“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被认定为一流学科)、师资队伍、重大科研项目、人才输送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理解学科分类与评估的逻辑:
学科分类的必要性: 国家需要一个清晰的学科分类体系来进行资源配置和评价。航空航天作为一个综合性领域,可能被分解到多个具体学科进行评估,这是学科管理的常态。
评估指标的侧重点: 学科评估关注的是具体学科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指标,而非学校的名称或传统认知。

3. 关注学校在其他领域的实力:
例如,西工大在材料、国防特色学科、机械等领域通常表现出色;哈工大在机器人、材料、控制、空间科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南航在航空材料、空气动力学、飞行器设计、控制等领域同样非常强。这些领域的实力,可能已经获得了“一流学科”的认证。

4. 国家战略需求与高校学科调整:
“双一流”建设也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相关。国家可能会鼓励高校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领域建立优势,这也会影响到学科的评估和资源分配。

总结来说, “双一流”名单中没有出现“航空航天”这一名称,并不代表西工大、哈工大、南航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力被否定,更不意味着它们的地位受到动摇。这更多地反映了:

学科评估的精细化和专业化: 国家倾向于对具体的一级学科或部分优势学科进行评估和认定。
高校申报策略和竞争环境的现实: 学校会根据自身优势和评估规则进行申报,并且面临激烈的全国竞争。
“航空航天”作为一个综合性领域,可能在评估中被分解到多个具体学科进行考量。

对于这三所学校而言,它们在航空航天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历史积淀、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的贡献,以及在相关细分学科上的强大实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公众在看待此类信息时,应保持理性,深入理解学科评估的逻辑,并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评价高校的实力和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翻了一下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微笑)






这都是什么鬼?这个师资力量随便去对比北航、南航、西工大、哈工大,有什么资格评上双一流学科。我还有点怀疑以后他们写的paper是不是都是下面这样的,给发动机抓副药?

再次微笑

user avatar

以下是几位来自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的研究领域,大开眼界。

复旦航空航天系

1 教授 丁光宏

学术组织任职:

中德中医研究学会(DCFG—TCM)副主席,

中德中医研究赞助者学会(SDCFG—TCM)主席,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局部启动靶向调节生物学基础研究 (国家973课题),

经穴的结构功能与针刺效应机理研究(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

针刺效应与经络功能的科学基础(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

针刺穴位肥大细胞机理的国际合作研究(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

2 教授 邓道盛

研究领域

微纳流体力学及其应用:纳米技术,水净化,以及环境和可再生能源

3 教授 姚伟

发表的科技论文:

14. 谢莉,姚伟*. 复杂网络中男-男同性性行为间的艾滋病传播。 科学通报,

2013, 58(18):

1731-173

15. 曾毅,杨洪伟,姚伟*. 胶原纤维对肥大细胞力学环境的影响及其与针刺效应的相关性研究。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52(5):674-680

user avatar

南航的,05年毕业。这个事私以为不必太在意。大家说过去说过来不就是说国防七子培养出一群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为国奉献的学生吗?不就是说咱们的师长为国防做出了多少多少贡献嘛?这些事情会受到教育部这个脑残清单影响吗?管他作甚!

另外,课题和经费,装备部、科工局和各大院所会那么脑残根据这个清单就给北大复旦项目了?不可能,该你的还是你的,怕毛?至于生源,除北航外,我航你瓜什么时候生源牛逼过?承认吧,单纯论成绩平均而言你我都是二流货色,还不是被母校培养成了合格的军工人?

所以个人认为无非就是一个名,大家淡定一点,同学们,老师们,不要受影响,不必去做papermaker,做我们自己,继续沉默着去做自己当做之事。

为免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就不匿了。另晒图几张,以表明我还在努力的,在一个不那么好的单位,为航发自主研发的火种燎原而奋斗。









看看国旗,不要忘了初心,少说多干

另,果然,敌在教育部,当年取消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我就看出来了

user avatar

大家可以去moe.gov.cn投诉一下!







网站上写这是部长信箱,反正我是投了。


1.双一流大学评定没有公开透明的标准,而且只有公布没有公示,此行为剥夺了大众及科研人员对其标准质疑的权利,造成了极少数人决定学校,学科的国家社会走向的现实。这会导致国家科研资金投资的重新分配,影响相关学校学科,产业,科研领域的进程。还会影响学校招生,生源的重新分配。

2.双一流学科中有很多不服众的结果。例如:西工大,哈工大,南航的航空航天相关一级学科无法入选双一流学科,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入选。国科大无法入选双一流学校。这些结果令人咋舌!令人失望!

初步分析,双一流学校按QS排名,学科按世界学科排名,也就是说论文定天下。那么请问部长,火箭导弹飞机航母是论文写出来的吗?!

不仅如此,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08年成立仅仅十位教师,有搞中医的,生物力学的,仅仅8年时间,其成就就能超越建国前后建校的国防七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不用我给你介绍吧。

最后,尊敬的部长,请你抽出几分钟时间,看看知乎网上大家对此的意见吧!

zhihu.com/question/6564

这荒谬绝伦的结果伤了多少投身国防事业学子的心!

—————————————————————

突然看见微信公众号“麦可思研究”昨天发的文章,里面介绍了双一流评定方法,称其不折腾学校,严格记名投票,反复讨论,最后出了这个跌眼镜的结果。

如果其中所述流程为真,那只能是它的砖家太专业了吧,才能得到这个结果。

mp.weixin.qq.com/s/8FxV





user avatar

北航新生,前来作答

这个真的扯淡,虽然我是北航人,但也想为南航,窝工,西工大说句话,这些学校航空航天没上,那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基本没救了,教育部真心mmp,不能因为这些学校是工信部的就不给名额,和这些学校比复旦航空航天算是个屁啊

哇,只是心中一股气咽不下,居然有人会给我点赞,实在是感谢各位朋友

user avatar

讲个笑话:看图说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