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块其实和普通人就没啥关系了。
首先要看是“真住家”还是“伪住家”。
“伪住家”,其实很多是几个家长众筹,然后老师每天赶场上课,打游击。
要是有家长愿意出面,把自己家或公司提供做场地,那老师连游击也不用打,和正常集体补课也没太大区别。
因此这类老师看着月薪两三万挺高,实际上也是七八个孩子的费用,不算夸张。
“真住家”,那不便宜。
倒不是费用,1万多也能找到不错的211硕士(我们这些穷苦的文科僧...)。
问题是:你得有房、有保姆。
这种真正24小时盯着孩子的,你得分间保姆房吧?你得再分个保姆去配合她的工作吧?
房子带保姆房的,还是俩,这在上海得是啥配置?
我做顾问的一位带老板,住上海剑河路那片,两个孩子也就请了一位住家老师。
文绉绉地讲,真正的住家教师是个交易门槛非常高的市场。
购买者不仅仅购买了服务者的劳动时间,而且还是以买断制的形式进行购买。这必然要求购买者对服务者进行某种补偿。
“你只服务我家的孩子”,这个交易里存在一个隐形的排他要求。因此要么是高价,要么是提供比较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变相补贴服务者。
“来,住我家保姆房,我家还蛮大的”。
吃住出行的成本由购买者承担,这就是一种对排他的补偿。
我认识一些上海服务真高端群体的胖友,他们在现实推销里,会公开向客户讲明这个条件。
客户也认可:老师不住我家,肯定会做点私单,那怎么能对我家孩子完全上心呢?
所以普通人还真不用纠结这个细分市场,这不是什么大城市白领家庭想鸡娃就能鸡到的。
我那位带老板,好歹也是一家年销售额5个亿的大厂的二代。
这群人不会造成普遍的教育不平等,因为他们的教育资源优势根本不可能靠普遍手段进行调节。
初中生都能找top2的系主任写推荐信,这种级别和你我有啥关系?
你不会以为这些孩子会参加国内的高考吧?
有的人以为自己能把邻居孩子补课给停掉,自己又笨又懒的孩子,就可以跟成绩压他们家孩子一头的邻居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殊不知别的城区的孩子依然可以补课。
那些孩子是他和邻居可能这辈子都触碰不到的存在。
补不起课的凭本事55分流,补得起课的继续走捷径。
其实,国家真正希望的是那些普通人家的笨孩子,别再靠着补课掩饰自己的愚钝了。该去做蓝领就去做蓝领,别老寻思着靠别人的智慧,笨鸟先飞作弊了。
毕竟这些笨孩子就算砸锅卖铁读书读出来,给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很有限。
有钱人家的笨孩子,其实读不读书都行。读书也就是想让履历好看一点,想让孩子不要太早进入社会,尤其是做一些对职业发展没有积累的卖命工作。
而聪明的穷孩子,以后读书出来了,继续给有钱人加buff呗。
比九九六滋润多了。
谢邀。有这好事?介绍我打第二份工啊!本人擅长科目:英语、物理。擅长专项:文言文、平面几何。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状很荒谬,你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很大概率找不到月薪过万的工作,但是你要花两三万去请一个住家教师,然后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以后就可以找到月薪远低于两三万元的工作了。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地方在于,努力学习之后,考上好的大学,然后当住家教师,就可以赚钱了。在商业社会里,主流价值观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就是非常冰冷地看钱。那么,现在的情况就会事实形成一种奇特的状态:读书之后并不一定能赚钱,而教别人读书可以赚钱。
那要不大家都努力当住家教师算了,反正这样比较赚钱。有没有感觉这种打法很似曾相识?你给我钱,我教你做题,你做会了之后,变成我,再去教别人,收别人的钱,就这样复制下去,两个角色互相转换,消费产生了,收入也提高了,这种像啥呢?传销。
而事实上,你花这笔钱,别的家长也会花这笔钱,大家钱都花了,上大学的名额比例没有改变,哦对了其实我想说比例改变也没用,因为就业市场的蛋糕没有做大,在就业岗位不增加的情况下,需要的人没那么多,你学历再高又如何?很有可能大家钱都花了,结果还是一样,然后教做题的赚钱了。
这种住家教师普通人就不用想了,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学习,比如说英语,其实有很多基础只要打好,就不会出差错了。如我们常说的简单英语搭配用法,在巴士上到底是in the bus还是on the bus,有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搭配,这是有规律的,in是用在你可以坐进去但是没法站起来的交通工具,而on是用在你即可以坐进去又可以站起来的,空间比较大的交通工具里。像这种很常用的很基础的知识,我们还是可以不花钱就可以补课的,请看下面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2994960082182144视频搬运自抖音知识分享官Scott学口语(ID:ScottsEnglish),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教英语口语,可以帮你纠正平时犯的语法错误和纠正词汇搭配,让你的口语更准确。
这个新闻好,很有教育意义。
前两天你还琢磨着双减了你娃放羊了,你怎么办?别人都在想办法绕路补,你怎么也得跟上去
现在你晓得了,一个月两万
于是你松了口气
反正都出不起
小皮一年级,开学三天我们就请了一周假。
他的主要科目是语、数、英。回家后没有书面作业,因为请假一周,我要观察他的学习情况。
这时候我发现,当好小学老师很不容易,因为你要用孩子的思维帮助他巩固和掌握特定阶段的知识。
而每门课有许多知识点,不要用大人思维觉得这些很简单,孩子能真正消化吸收很不容易。
有天我安排皮姐夫教小皮拼音,自己抽身离开,只耳听得:
我好开心啊,差点笑出声来。这里说明一下,据群众们说,小皮算是专注力比较好的孩子。班主任说在学校也友好而规矩,和同学相处很好,老师用的词是「很乖」,但也跟我反应,她有时会特意提问小皮,因为观察到他开小差了,用这种方式把他喊回课堂,然后她形容小皮站起来后「两条小眉毛一拧」。我又是差点笑出声来,太形象了。
皮姐夫有一大优点,就是不会在教小皮时发火,我呢,最大挑战是看他貌似在听其实没有,或是你喊他专注目标时,他一脸无辜地看着你的脸,开心地说:
妈妈,我们星期天去哪儿玩?
在这个瞬间,我默默想了想,其实请一个会教的人来真的更省心。
抱歉啊,我不是一个鸡娃的人,所以才需要在一年级陪孩子适应一下,每天所花时间也不多,也不打算剑拔驽张,我和皮姐夫的目标也很简单,不需要他在班级领先,也不需要他马上找到节奏——是的,刚满6岁的小皮有点稀里糊涂的。我也跟老师说了,有长期跟进的心理准备。
但是我还是默默想了一下,假如说换一个场所,比如说我教别人家孩子,或是送到别人家辅导小皮——换着来吧。就要好很多。因为对冲了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的冲突。
这样我们也理解了,有一些家长忙不迭地把孩子送进培训班,眼不见心不烦,心想多少总能学点东西。总在家里晃大人焦虑。
但现在当父母不容易,小皮一放学,我们是放开了撒欢玩,趁天还亮,赶紧享受户外充足光线下的自由游戏,从早上八点规矩坐到下午四点,对6岁的孩子已经够长了。等玩到天黑回家,吃饭洗漱假如中午没睡午觉,就不剩什么时间了——小皮通常在9点前上床睡觉,入小学后有时不到8点就睡了。我们每周还保留几次运动类的兴趣班,时间立即觉得与幼儿园时期不同了。
一名好的教师,首先完成的是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接着是建立与孩子间稳固的信任和联结——这通常需要时间与事件。有这份想法的父母或是好的,但找到稳定而胜任的家庭教师一定是难的。
师者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需要很好的自我涵养。
愿意投身于点亮他人,有这样炙热而坚定信念又是难的。
能够因材施教,顺着孩子慢慢捋的人,是稀缺的。
所以,最后,父母的责任还是不容推卸——家庭教师,不如父母自己尽量靠谱。
而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灌输,需要父母全面而系统的学习,不断的适应与调整。
非常非常难。
住家的家庭教师在职业发展路径下看,带有强烈的封闭与自我牺牲感,不是一个开放的职业。要牺牲掉很多自由的个人生活,胜任且愿意做的人不会太多。这不仅是钱的问题。
父母要着眼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不紧盯于一时的成绩起落(也不是完全的漠视、轻视与放任自流)——是很难,但去焦虑+平衡生活是父母的功课。
许多事不能委以他人,因为这即是我们生活之本身。
祝福孩子们及其家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