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的人群至少是5000以上的而且孩子三岁以下的,因为只有5000以上才有资格纳个人所得税,大多数可能是8000月薪的,因为之前有各种抵扣、比如说房贷、赡养老人,很多人低于8000一个月基本上斗不用纳税。
这个抵扣推出呢就是你收入越高收益越大,收入越低收益越小,收入低于5000的就是收益了个寂寞。
根据个人所得税政策,我们不考虑其他抵扣
月月工资在5000-7500元的小孩三岁以下的一个月差不多可以少交税30元,差不多相当于国家给送了几天的小孩口粮?
月工资在7500—17000元的,差不多可以少交税100块钱的税,差不多送了半包纸尿布吧
月工资在1.7万—3万的,差不多少交200块钱的税,应该差不多相当于回家给送了一件儿童衣服吧?
至于月收入超过85000的可就优惠多了,的要少交450元个税,相当于国家给送了一桶奶粉呢
所以这个政策出发点还是支持生育,同时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多挣钱,只有多挣钱的国家才送奶粉。
灵活就业的同胞们,
不必往下翻了,请调头。
覆盖面极小,穷人没覆盖、富人不稀罕!
首先,这是一个正面好政策,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蚊子肉也是肉。如新闻报道所言: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由6项(另外六项如下图)增至7项,覆盖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必要生活开支,“保护网”织得更密更牢。
但是,显而易见,该政策有些软绵无力,我们还需要力度更强的政策来挽救严峻的生育率!
而且,这个政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如下图群聊所示,就是覆盖面窄,最缺钱养孩子的人/家庭基本上无法享受这个政策。也就是说,这仅是少数人的好政策。
我们基础缴税门槛是月薪5千,年薪6万。再加上适用某项或者某几项专项附加扣除,不少人个税负担大幅减少,甚至不再需要缴纳个税。
专项附加扣除具体计算案例如下(意味着本次政策对于绝大部分人每月仅减少了30元,一罐奶粉钱可能都不够;最多也就是每月450元,但是这种收入阶层不稀罕这450元):
本政策是去年6月《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落地。该决定提出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并明确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这个政策我还解读过——《人口是最核心问题,政策解读之《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当时写道:
【实话实说,本部分的措施力度还是不够,生育方面的措施没有明确的数字支持,最好的一个措施可能是税收减免,也就是:
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些明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能视为鼓励生育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以前不合理的措施取消了,仅仅是回归本来的样子,就把这个过程当做一种激励措施。
总的来说,就目前的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是比较初级,还没有实质性的、让人为之一振的措施出台。刺激生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过程,绝不会仅此而已!】
对于生育率、人口的重要性,我其实多次强调过,重复无数遍了,还是还是会持续重复下去,因为我们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滑不可逆转,但是,不代表国家就应该无所作为。对于现在的我们,生育率稳住下降颓势就是赢,我国未来半个世纪的目标可能是要稳住800万出生人口底线。
如果我国接下来两年内不能切实降低人民的生活压力,那么按照当下出生人口每年减少15%左右的速度,到2025年我国出生人口就只剩下500万了,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人口结构如果成了倒金字塔,那么就会不稳定,随时可能坍塌破碎。
未来几年,我们会深刻感受到人口老龄化深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力,比如婴幼儿商品(奶粉、衣物、童车等)等越来越不好做了,农村以及小城镇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空置教室越来越多。
当下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我国要经历一轮系统性重构,这轮重构的核心论题:老龄化(引申养老、医疗)、促进生育、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国际关系处理(市场这张牌要怎么打?世界工厂要如何维持并升级)……
为了健康永续发展,国家马上还会有更强的刺激生育率政策出台,房地产泡沫是必须破掉的,高房价是普通家庭最沉重的一座山。教育和医疗(这两个也已经开始了)紧随其后,再过5年,全社会养老问题将是头等大事。
我国的人口方方面面我基本上也系统性研究透了,感兴趣我的历史人口生育方面文章,以下文章值得大家花时间认真读一下(尤其是前五篇文章):
统计局数据显示,区区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只有6000万人够资格交税。虽然富人会逃税,但逃税人口的数量相比于14亿的人口总数仍然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这条政策对于后14亿人,都没什么意义
而仅有的6000万人大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物价水平之高可想而知
1000元的额度,即便税率高达20%,也就是200块
不够一顿饭
没什么实际意义
中高收入群体育儿成本高看不上这一年几百块钱的蚊子肉,低收入群体根本达不到起征点。但是这是海量专家精确计算的结果,他们比你懂也比我懂
我就说过他们根本不急,网友还真觉得他们急了...
注意不是减一千元的税,而是一千元的额度,就是说六千按照五千征税。
换算下,每个月减税也就两百元,这有什么用?我缺的是这点钱吗?我缺的是养娃的保障啊!
独山县就花了四百亿,两个独山县就能让中国多生几百万人,而这个所谓的减税连独山县的一毛都比不上。
“该项政策实施后,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都将从中受益。”
在扣除方式上,纳税人可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婴幼儿监护人不是父母的,也可以按这一政策规定扣除。
对纳税人来说,夫妻双方收入差距较大时,选择由收入较高、适用个税边际税率较高的一方享受这项专项附加扣除,将较为划算、减税更多。
这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自2022年起实施,意味着即使纳税人在2022年中填报婴幼儿子女信息、申请享受该项扣除政策,年内此前月份也可以扣除。
例如,纳税人的子女在2021年10月出生,自2022年1月1日起纳税人即符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的享受条件。纳税人于4月将婴幼儿信息提供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发放4月工资时即可为纳税人申报1月—4月累计的4000元专项附加扣除。
文件被关注的背后是多年来育儿成本的居高不下。
都说孩子是“碎钞机”,生养孩子究竟要花多少钱?
育娲人口研究于2月22日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0岁至17岁的成本为485218元。另外,实际上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与学费均由父母支付。报告进一步估算,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从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平均需要花费627218元。
报告指出,包含从怀孕、分娩、养育和教育的生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分阶段看,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0岁至17岁的成本为485218元。
其中,办卡建档、营养品、产前检查费用以及备孕用品等怀孕期间的成本约为1万元左右;
包含住院费用、顺产或剖腹产费用等在内的分娩与坐月子费用估算支出为1.5万元;
0-2岁婴儿的养育成本三年共计64677元(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同);
3-5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则需加上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支出,三年共计100677元;
6岁-17岁子女的教育成本需加上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且高中阶段不再是义务教育,12年合计需支出294864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花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养育孩子,费用则远不止这个数。
育龄意愿的高低也能从各国抚养成本的高低得到验证。在报告中,梁建章、任泽平联合多位学者专家将不同国家的抚养孩子从0岁至17岁的成本与人均GDP进行比较。也就是说,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倍数越高,则意味着养育孩子的压力越大,生育意愿也会随之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9倍,这一数字仅低于韩国。而韩国作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2020年的生育率仅有0.84%。
在此严峻背景下,全国各地区先后通过取消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发放生育津贴等激励方式以促进人口增长。
以上。
参考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