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蓬佩奥称以色列「收回」戈兰高地和俄罗斯「夺走」克里米亚不同这一表态,是否属于双标?

回答
蓬佩奥关于戈兰高地和克里米亚的表态,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双重标准”的指责是核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言论的背景、内容以及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视角。

蓬佩奥的表态及其逻辑

蓬佩奥在2019年3月,也就是特朗普政府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后不久,公开表示,以色列“收回”(recaptured)戈兰高地,而俄罗斯是“夺走”(took)克里米亚。他进一步解释说,戈兰高地对以色列的安全至关重要,以色列在那里的存在是“有道理的”(sensible)。

从蓬佩奥的表述来看,他似乎试图区分两地被占领/控制的“性质”或“合法性”。

戈兰高地: 他用“收回”这个词,暗示以色列拥有对其主权的合法权利,并将其行动描述为一种“夺回”或“恢复”。这背后隐含的逻辑是,在1967年六日战争之前,戈兰高地是叙利亚的一部分,但以色列认为它在历史和战略上对其有权利,并且叙利亚过去曾利用戈兰高地攻击以色列。因此,以色列在战争中将其占领,并随后将其并入以色列领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回应”或“自卫”。

克里米亚: 他用“夺走”这个词,则直接否定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的合法性。这通常是指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是在俄罗斯军队占领并进行一场存在争议的“公投”之后完成的,这在国际社会上普遍被视为非法和违反国际法。

为什么说这可能构成“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通常是指在相似的情况下,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标准或判决。在戈兰高地和克里米亚的案例中,人们之所以认为蓬佩奥的表态存在双重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占领与控制的性质:
戈兰高地: 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了戈兰高地,并在1981年通过《戈兰高地法》宣布将其并入以色列,但这一行动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重申戈兰高地是“被占领土”,以色列的行动无效。
克里米亚: 俄罗斯在2014年出兵占领了克里米亚,并组织了公投,随后宣布将其并入俄罗斯联邦。这一行为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联合国大会也通过了不承认克里米亚地位变更的决议。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两国都占领了不属于自己的领土,并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改变其地位。如果一个标准要求“不应以武力获取领土”,那么两者似乎都触犯了这一原则。蓬佩奥将以色列的行动定性为“收回”而俄罗斯的行动定性为“夺走”,这暗示了以色列的行动比俄罗斯的行动更具“合法性”或“正当性”,而这种区分,在许多人看来,与国际法对占领行为的一般性原则不符。

2. 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国际法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各国不得以武力威胁或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戈兰高地: 以色列的行动,无论被形容为“收回”还是占领,都剥夺了叙利亚对戈兰高地的控制权,并试图改变其国际地位。
克里米亚: 俄罗斯的行动,毫无疑问,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

如果严格遵循“不以武力改变国界”的原则,那么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行为都存在争议。蓬佩奥的表态,似乎为以色列的行动开脱,同时谴责了俄罗斯的行动,这种选择性的标准,就是“双重标准”的核心体现。

3. 政治利益与意识形态: 批评者认为,蓬佩奥的表态并非基于纯粹的法律逻辑,而是受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影响。特朗普政府一直以来都坚定支持以色列,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以色列的政策,例如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承认戈兰高地是以色列主权的一部分,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延续。
相较之下,俄罗斯的行动触及了美国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竞争,以及对乌克兰主权的支持。

因此,蓬佩奥的言论被解读为一种“实用主义”的外交表述,即按照美国自身的战略目标和联盟关系来区分对待不同的领土争端,而不是遵循一套普遍适用的国际法原则。

支持蓬佩奥表态的可能论点(以及为何仍然存在争议)

当然,也有可能有人会试图为蓬佩奥的表态辩护,其论点可能包括:

历史和安全背景的差异: 戈兰高地在1967年之前就处于紧张的边境对峙状态,叙利亚被指责曾利用该地区攻击以色列,而以色列的行动被视为一种自卫或战略性的“巩固”。而克里米亚的吞并,则发生在没有类似直接威胁叙利亚的情况下,更多被视为一次侵略性的扩张。
合法性的解释: “收回”一词可能被用来强调以色列认为其拥有历史上的权利,这与俄罗斯“夺走”的描述形成了对比,后者暗示了赤裸裸的武力侵占。
国际社会的承认: 虽然联合国不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控制,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9年3月承认了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这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美国政府的“承认”被认为是其表态的重要依据,尽管这与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相悖。

然而,即使存在这些辩护,也难以完全消除“双重标准”的质疑。因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例如禁止使用武力改变领土,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普遍适用的。将一个占领行为描述为“收回”,而另一个类似的占领行为描述为“夺走”,无论背后有何种历史或安全考量,都容易被视为一种对国际法原则的“选择性解读”,服务于特定的政治议程。

结论

总而言之,蓬佩奥关于戈兰高地和克里米亚的表态,以“收回”和“夺走”来区分两地,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双重标准”。这种批评主要源于:

国际法原则的适用性: 两地占领和控制的国际法地位都充满争议,但蓬佩奥的言论似乎为以色列的行动提供了更多的“合法性”辩护,而严厉谴责了俄罗斯的行动,这种区分显得不一致。
美国的外交政策倾向: 批评者认为,这种表态反映了美国对以色列的特殊支持以及其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竞争,而非一套普遍适用的国际法原则。

鉴于国际社会对占领领土的普遍反对立场,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蓬佩奥的这种言论,无论其出发点如何,都极易被解读为一种“双重标准”,因为它未能提供一个在相似情境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法律或道德框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色列因受到攻击而收回戈兰高地,而俄罗斯是从不对其构成任何威胁的国家手中夺走领土

这一点倒是完全正确。

1967年,叙利亚从戈兰高地出兵,联合其它几个国家攻击以色列,结果最后被吊打,并丢掉了戈兰高地,这个就是六日战争。

2014年时,乌克兰不但没有半毛钱入侵甚至威胁俄罗斯的欲望,相反老毛子在克里米亚还驻扎有海军,还有大量的小绿人活跃在乌克兰东部。

user avatar

侵略和被侵略应该区别对待,这样的标准有Lindsey Graham在《华尔街日报》上的详细解释。

任何想法,要把戈兰高地归还给叙利亚和大马色屠夫Bashar Assad这种侵略者,都会对以色列带来灾难,在道德上错误,在战略上危险。
Any thought of returning the Golan to the aggressor—Syria and the butcher of Damascus, Bashar Assad—would be disastrous for Israel, morally wrong and strategically dangerous.
奖励叙利亚在1967年和1973攻击以色列,会改变其它扩张主义独裁者的损益考量。有国家决定要不要侵略邻国,它必须计算自己扩张失败,反而丢失土地的风险。如果戈兰高地被归还,就是告诉侵略者,他们失去的领土最终还能回来。这将减少了侵略者发动战争的风险——从而引致更多侵略。
Rewarding Syria for attacking Israel in 1967 and again in 1973 would dramatically change the cost-benefit calculations of other expansionist dictators. When a state decides whether to invade a neighbor, it has to take account of the risk that it will lose land instead of gaining it. If the Golan Heights are returned, it tells invaders that territory they lose will eventually be given back. That would unburden aggressors from much of the risk involved in starting wars—a recipe for more aggression.

每次打了以色列都失去国土,阿拉伯国家才在今天甘心谈判的嘛。
埃及人也是失地之后才坚决和解。即便Anwar Sadat遇刺之后,还是坚定继续,才有如今两国四十年的友好和反恐上的亲密合作。

当然Hamas往以色列扔火箭,目前好像风险不大。

“以色列没有再次夺取加沙,是因为去了就必须持续占领。”(Israel hasn't recaptured Gaza, because once it does, it would have to continue to hold onto that territory.)
Netanyahu说以色列政府“不想统治那里的两百万巴勒斯坦人。”(doesn't want to rule the two million Palestinians there.)

所有选项都在桌上,都是为以色列的好处考虑,也包括进入并占领加沙。但是那是最后选项,不是第一优先。
All the options are still on the table, including entering Gaza and occupying it, out of consideration of what is best for Israel. But that is the last option and not the first.

有个安全友好的周边环境就好。
即便是合理的领土扩张,人家也需要比较损益。
侵略之前的筹算,更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蓬佩奥关于戈兰高地和克里米亚的表态,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双重标准”的指责是核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言论的背景、内容以及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视角。蓬佩奥的表态及其逻辑蓬佩奥在2019年3月,也就是特朗普政府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后不久,公开表示,以色列“收回”(recaptu.............
  • 回答
    蓬佩奥将中国称为“帝国主义”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国际政治论断。要理解这一论断,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动机、以及实际的论据和批评。 一、 历史背景与“帝国主义”的定义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帝国主义”这个词的含义及其历史渊源。 传统帝国主义: 在19世纪和20世.............
  • 回答
    蓬佩奥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欧洲不联合起来对抗中国,将沦为中国的殖民地”,无疑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战略意图的表述。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蓬佩奥的政治背景与动机:首先,需要明确蓬佩奥在特朗普政府担任国务卿期间,是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主要推手之一。他的言论往往服务于美国的外交战略目.............
  • 回答
    蓬佩奥此番言论,称“美国将平稳过渡到第二任特朗普政府”,无疑是带着明确的政治信号和意图的。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逻辑,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政治宣传和动员选民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竞选策略。在任何一场政治选举中,候选人及其支持者都会努力营造一种“胜利在望”的氛围,以此来激励自己的支持.............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美国要禁止 TikTok 等中国应用程序?如果消息属实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2020年7月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禁止TikTok和其他中国科技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预示着中美科技领域的紧张关系将进一步升级。要理解这.............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曾多次公开表示,“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这句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自信乃至一定程度的傲慢。要全面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蓬佩奥这句话的背后逻辑和意图: 宣.............
  • 回答
    蓬佩奥呼吁美国“立即外交承认台湾”,以及中国外交部回应“狂言妄语”,这两个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中美台三角关系中一个非常关键且敏感的节点。要理解其中透露的信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蓬佩奥的提议及其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确蓬佩奥是谁,以及他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这个提议。 蓬佩奥的身份与立场.............
  • 回答
    蓬佩奥在卸任前夕宣布解除美国官员与台湾接触的限制,并声称“不再讨好北京”,这无疑是美国对台政策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也是给拜登政府留下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遗产”。要理解这个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这是蓬佩奥个人政治色彩和其“对华鹰派”立场的体现。 蓬佩奥一直以来是特朗普政府中对中国态度最为.............
  • 回答
    蓬佩奥先生在加勒万河谷事件中向印度士兵表达敬意,这一举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起了不少关注。从外交辞令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在敏感地缘政治时刻,一方通过公开表态来拉拢另一方、同时对潜在对手施加压力的做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蓬佩奥的身份和他所代表的立场。作为美国前国务卿,他在任期间对中国采取了强硬.............
  • 回答
    美国国会启动针对前国务卿蓬佩奥的调查,涉及其是否违反联邦法律,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解读的事件。要详细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调查的背景和原因:要理解这次调查,首先需要知道调查的触发点和具体指控是什么。通常这类调查的启动,是由于: 特定事件的举报或媒体曝光: 可能是前雇员.............
  • 回答
    中国外交部宣布对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等28人实施制裁,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且带有明确政治信号的举动,其背后原因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一、 制裁的对象和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被制裁的这28人是谁,以及他们为何会被中国制裁。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声明,被制裁的对象主要是: 美国前政府高官: 蓬.............
  • 回答
    蓬佩奥在8月31日抛出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慎重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的说法,无疑在美国国内和中国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政府在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这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长久以来,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里,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双.............
  • 回答
    “蓬佩奥背负‘四宗罪’,已突破做人的底线”,这篇央视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与其说是一篇新闻评论,不如说更像是一份严厉的指控书,直指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的种种行径,并将其定性为“丧失道德底线”。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强烈情感和坚定立场来看,这篇评论无疑是在向国内外传递一种鲜明的态度:蓬佩奥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越.............
  • 回答
    央视新闻联播国际锐评:散播“政治病毒”的美国蓬佩奥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最近,央视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散播‘政治病毒’的美国蓬佩奥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的文章,引发了不少关注。这篇评论将矛头直指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指责他在疫情期间利用“政治病毒”进行抹黑和攻击,并将他描绘成一.............
  • 回答
    这段历史事件,说起来,真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佩洛西的呼吁、彭斯的反应以及后续可能的发展。佩洛西的呼吁:为何是“立即罢免”?当时,美国正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政治时刻。在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事件发生后,许多人,特别是民主党人,认为特朗普总统的行为已经严重越界,对美国的民.............
  • 回答
    佩斯科夫此番言论,在我看来,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中既有俄罗斯方面一贯的外交辞令,也可能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考量。首先,从字面上解读,“从基辅撤军是释放善意”这句话,俄方将自身的军事行动进行了一番定义。在战争初期,俄军确实在向基辅方向推进,并在之后宣布从这一方向撤兵。俄罗斯将此举定位为“善意”,意.............
  • 回答
    如何看待德佩和阿奎罗在巴萨的前景?(详细分析)在经历了梅西离队和内马尔、苏亚雷斯等球星的远去后,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新希望的转型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的孟菲斯·德佩(Memphis Depay)和塞尔吉奥·阿圭罗(Sergio Agüero)两名经验丰富的攻击手,他们的表.............
  • 回答
    关于“美国翻看佩洛西电脑的男子疑似中枪身亡”以及“是否说明美国人已经进化出对于枪击的抗性”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开来仔细分析,并且澄清一些事实和概念。首先,关于“美国翻看佩洛西电脑的男子疑似中枪身亡”这一事件的分析:1. 事件的性质与已知信息: 背景事件: 您提到的事件很可能指的是2021年1月.............
  • 回答
    看到孟菲斯·德佩最近在曼联的遭遇,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天才,才刚刚登陆老特拉福德,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起伏,尤其是被范加尔“点名批评”这事儿,更是让人议论纷纷。首先,咱们得从德佩本人说起。当初他从埃因霍温转会到曼联,那阵势可不小。他被誉为“新C罗”,年轻、有速度、有技术,关键是.............
  • 回答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于24日正式宣布,民主党将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展开弹劾调查。这一消息在美国政坛掀起了巨浪,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次调查的导火索是什么。佩洛西的声明主要指向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