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

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曾多次公开表示,“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这句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自信乃至一定程度的傲慢。要全面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蓬佩奥这句话的背后逻辑和意图:

宣示美国领导地位和吸引力: 蓬佩奥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和其作为盟友的吸引力。他试图传递的信息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最自由的国家,与美国结盟能够带来安全、经济和政治上的好处。
巩固盟友关系并吸引潜在盟友: 通过这样的表述,美国政府一方面希望巩固现有的盟友关系,让他们感受到美国对其价值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希望吸引那些尚未与美国结盟的国家,让他们看到与美国合作的巨大潜力。
对抗竞争对手和塑造国际舆论: 在与中国、俄罗斯等竞争对手进行战略竞争的背景下,蓬佩奥的言论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和国际舆论的塑造。他意在表明美国所代表的价值观和治理模式比其他模式更具吸引力,并以此来削弱竞争对手的影响力。
服务国内政治议程: 在美国国内政治中,强调美国的强大和受人欢迎,也是一种提振国家士气和凝聚力的手段,能够为执政党赢得支持。

二、 赞同与质疑:现实的复杂性

从一定程度上看,蓬佩奥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确实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安全保障和军事实力: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为盟友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抵御外部威胁。许多国家,特别是地缘政治敏感区域的国家,将美国视为其安全的基石。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北约成员国,都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
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创新能力。与美国建立经济联系,能够带来贸易、投资、技术转让等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政治和意识形态吸引力: 美国倡导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对许多渴望改革和开放的国家具有吸引力。美国的文化输出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软实力”的加持: 美国在流行文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构成了其强大的“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了其国际吸引力。

然而,对蓬佩奥的说法也存在着显著的质疑和反思:

“盟友”的定义与性质: 并非所有与美国有合作关系的国家都愿意被称为“盟友”,更不意味着他们对美国“俯首帖耳”。许多国家希望的是平等伙伴关系,而非受制于人。
美国外交政策的单边主义倾向: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时常展现出“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的倾向,例如退出国际协议、对盟友征收高额关税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美国与部分盟友的关系,让一些国家对与美国结盟的可靠性产生疑虑。
地缘政治的现实考量: 国家的外交政策更多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而非纯粹的意识形态或情感认同。一些国家与美国结盟,可能是出于制衡区域强敌、获取安全保障等现实需要,并非出于对美国“全心全意”的向往。例如,一些中东国家与美国结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伊朗的威胁。
对“盟友”的态度差异: 美国对不同盟友的态度和重视程度不尽相同。一些“核心盟友”可能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而一些“边缘盟友”则可能感觉被边缘化。
国内政治的内部矛盾: 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和不确定性,也可能让一些潜在盟友对与美国合作的长期稳定性产生担忧。
全球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随着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全球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许多国家在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在积极与不同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以实现战略上的平衡和自主。在这种背景下,“都想成为美国盟友”的说法显得过于绝对。
对其他国家主权的尊重: 如果“想成为美国盟友”被解读为希望被美国“领导”或“塑造”,那么这本身就可能触及到其他国家的主权和自主性问题。

三、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这句话?

与其简单地认同或否定蓬佩奥的说法,不如将其理解为:

美国在全球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依然是全球安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影响力不容忽视。许多国家确实将美国视为重要的战略伙伴。
美国的外交政策正在经历挑战: 美国政府需要认识到其外交政策的实际效果,并审视其行为对盟友关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国际关系是动态和复杂的: 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多面向的,受到历史、文化、经济、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简单地概括“都想成为美国盟友”过于片面。
“盟友”并非铁板一块: 即使是美国的盟友,也并非完全一致,他们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外交策略,可能在某些问题上与美国存在分歧。

总结来说,蓬佩奥的“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实力和吸引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有夸大和政治宣传的成分。我们应该以更审慎和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句话,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现实的国际关系格局进行理解。真正的国际关系并非简单的“追随”或“被追随”,而是各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博弈来构建的复杂网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yysy,qs。

然而美国不止需要盟友,还需要敌人。如果所有人都当了美国的盟友,美国上哪里找敌人去?

user avatar

他这话没说错,自二战后,真的是全球国家都想当美国的盟友,既包括现在被美国看成敌国的中国,也包括冷战时的苏联(1954年苏联提出加入北约)。

可问题是,既然这么多国家想当美国的盟友,美国怎么搞得那么多国家现在在公开对抗和谴责美国呢?

彭胖子是在嘲讽自己是美国历史上最差的国务卿吗?

user avatar

八戒兄说的也对也不对。

都知道对外开放,主要指的是对美开放,这些年来,凡是跟美关系不错的国家,都过得不错。

其实最想跟老美成为兄弟的是我们,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也就是摸的老美,毛都给摸秃了,你看看我们的军队着装,武器式样,乃至歼20,是不是越来越有民主范儿啊?

就连现在,老美对我们如此的贸易打压,科技打压,到各个地方乃至挑起弯弯闹事,我们都是叔可忍婶也可忍,还加大了大豆大麦等农产品以及石油的进口,莱特希泽都很感动。

可是如今,你这种又要钱又要命的搞法,这就不好办了啊,当然现在你势大,大家都吚吚呜呜的不好意思说出心里话,就等你墙倒呢。

user avatar
全世界各国会意识到,他们坚定地想要成为美国的伙伴和盟友。

如何让全世界意识到这一点?

有两种方法:

  1. 对自己的盟友好
  2. 非盟友照死里打

从今年年初美国抢夺盟友防疫物资,北溪二号线施压,要求英国拆除华为等种种美国优先的外交方式来看。指望靠做盟友来获利是痴人说梦了。脑死亡的北约,需要更多死细胞吗?

那么美国优先的政策将会作出什么事,才能让大家“更想成为美国盟友”呢?

当然是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大棒外交,以逼迫所有人站队,这将是美国优先政策导向下的新联盟形式,在特朗普政府看来,这成本是要远低于建立国际组织然后往里面扔钱的。

换言之,这可能是魔化版的“一带一路”,国际组织/协议框架外的制裁将会在非盟友头上成为灭顶之灾,长臂管辖将会是常见工具,长臂“一路”通向中俄,过程节点中的企业和国家将会在制裁和压迫下被迫选择站队,成为“想要成为美国盟友”的人。

军事封锁再拉出“一带”,军事影响力辐射的地带谁不向这边站队,那可不要怪我们美利坚今天军费不想白花了。属于扩大版的岛链概念。

user avatar

蓬瓢儿的话让我想起一段历史。

斯巴达人的语言以精炼闻名。曾经有个国家威胁斯巴达,说如果攻占了斯巴达就将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就回了一个词:如果。

蓬瓢儿的话是很有趣的。他说,全世界各国“会”意识到,他们坚定地“想”要成为美国的伙伴和盟友。

呵呵,会,想。就是还没有呗。

翻译过来,蓬瓢儿的意思就是:

全世界各国还都不是美国的坚定伙伴和盟友。

正因为蓬瓢儿现在希望他们是,才说明他们现在都不是。

行了,别在台上跳了,猴戏也有看腻的时候。

user avatar

把“盟友”二字去掉就是事实了。

user avatar

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世界各国和人民又被戴表了?他蓬佩奥有几把钥匙?他配么?

美国太君好啊!美国太君给世界人民造福气来了,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石油,你看这多好啊。

大家在家里吃着火锅唱这歌,突然就被颜色革命了,突然就被狂轰滥炸了,突然就被关塔那摩了?这能叫好日子么?友谊的小船能不翻么?

为啥911发生后大家表面感同身受,背后喜大普奔?

让我来给大家数道数道蓝星里各家各户都是怎么个态度:

第一拨,盎格鲁—撒克逊亲兄弟,五眼联盟走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大家拿,这个肯定是你的死忠粉,一起分赃一起杀人的干活,这个没话说。

第二拨,美帝亲手养大的“义子”以色列,这个没得说,有时候川皇也得倒贴一把,被不少美国人自己斥责为伦理颠倒。

第三拨,美帝门下几条狗,日本、韩国、沙特(海湾诸王爷)。这个都是美帝军事保护的对象,半殖民地的干活,没话说,狗链牵着,狗哨吹着,指哪扑哪贼听话。(大波波和二毛那是炮灰,连看门狗都没混上)

除此以外,蓝星上数得着的势力,就算和中国有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但是都可以求同存异。例如欧盟(德法)、土耳其、印度,哪个没有被你霸凌过?他们或许和中国不对付,但是哪个是真的想和你做“朋友”?(川普眼里,“朋友”不就是用来当面幺蛾子,背后捅刀子的么?)

更不用说当年被你坑死了亲爹的俄罗斯毛熊了。你想拉拢他?哪有这么容易。(伊朗是俄罗斯小弟)。

即使是你美帝自认为的后院美洲,古巴和委内瑞拉还戳着呢!巴西右翼政府上台,还想积极靠拢你,你是怎么对人家的?狗都不如有。一道边境墙,就把美洲各国的心寒透了。

美帝啊美帝,扪心自问,你真的有朋友么

啊,不好意思,蓬某人说的是“伙伴”,按照新华词典的解释: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共同抢劫,共同压迫,共同分赃?嗯,这也算是共同参加组织和活动了吧。毕竟黑手党也是组织呀!

以利聚则以利散。

年中的联合国伊朗武器禁运问题投票,就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你看看自己都被孤立成啥样子了?被全世界diss的感觉不好受吧?难怪蓬相气急败坏骂了娘。

其实这个星球上能坚持生存到现在的国家和民族,真傻的已经不多了。

以前你好歹还装一下灯塔,玩一手软实力,现在怎么就这么简单粗暴了呢?哦,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盎撒海盗本性压不住了啊。懂,我们懂!

只不过你现在拳头还最大,不少国家那是敢怒而不敢言。(颜色革命?谁心里不犯嘀咕)

另外,说这个话的蓬佩奥,你也是个没朋友说,也好意思大放厥词?

是时候扒一扒彭相国的真面目了:

一个典型的野心家、阴谋家、表演艺术家和撒谎专家。被称为“人类公敌”。

蓬佩奥作为美国最高外交官和脸面,他的所作所为和言行举止,正是美国在当今世界丑陋形象最好的写照!

他的话,不仅在世界国际政治界,而且美国外交界看来都是污染空气的存在。

很多美国老派政客和学者虽然反华,但是对这个人的厚颜无耻也是肠胃不适,接受不能。

下面,请各位细品一下我对他的嘴脸素描!

(写于尼克松图书馆铁幕演讲之后)

马克. 彭沛傲,意大利裔移民出身,现任北美帝国国务卿。

考察彭沛傲的人生轨迹,起点并不高,却凭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投身军旅,自主创业,投靠财阀,当选议员,执掌CIA,成为国务卿,硬是闯出了一条标准的资产阶级政客发迹之路。客观来说,彭沛奥先生的意志不可谓不坚定,能力不可谓不出众,头脑不可谓不高超,手段不可谓不毒辣,简直就是一部励志剧的男主角。

可就是这么一位人生经历极端丰富的大人物,留给世界人民的第一印象却往往是浓郁的西西里匪气。他明明城府颇深,却偏偏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敢打敢拼的斗将角色,甚至有时候故意在公众场合口不择言瞎说大实话。他明明心狠手辣满嘴谎言,却偏偏要每周上教堂塑造一个传统虔诚基督徒的假象。有时,彭沛奥先生甚至不惜以小丑弄臣的面具来掩盖自己的真面目,还落了一个“肥彭”的搞笑匪号。

所谓欲盖弥彰,彭沛傲先生种种违反常识的表演,在明眼人看来恰恰暴露了他不甘久居于人下的本性。他虽然凭着马屁功夫了得和为人做事毫无底线,一时成功地蒙蔽了北美帝国英明的大统领阁下,却还是在最近露出了狼子野心的马脚。

7月23日,他在尼克松图书馆公然僭越发表演说,模仿另一个胖子野心家的铁幕演说大放厥词,其调子之高,用力之猛,大有炸平国会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更有甚者,彭沛傲把自尼克松前大统领以来历届北美帝国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说成一团漆黑。拿中央帝国的老话来说,这是要拔掉北美帝国的政治正确红旗,是要独树一帜踩着外交界元老们的头顶向上爬,是要用前辈们的名誉染红自己的顶子。彭沛傲选择尼克松图书馆发表这样的讲话,那真是在帝国元老们的坟头蹦迪,公然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充分暴露了其人品之低劣,手段之卑鄙。从结果来看,彭沛傲虽然留下的是挑动世界冲突的骂名,却也成功煽动起一些反华分子的情绪,很是捞取了一些政治资本。

是可忍孰不可忍。彭沛傲之流公然与大统领争夺民心,不顾国家利益为私人捞取政治资本,如此贪天之功为己功,到了罔顾事实不顾公义的地步,简直无耻之尤。不仅是民主党政敌,就连共和党内的同僚重臣都为之侧目。彭沛傲一贯老奸巨猾,善于伪装,这次之所以跳到聚光灯下自我暴露,实在是因为他的政治野心已经急不可待,更兼自我感动过了头,想当拯救自由世界圣人的欲望过于迫切。说到底,彭沛傲最终还是被名誉地位迷了心窍。

彭沛傲此次演出用力过猛,树敌过多,已经引起了北美帝国政界的反感和警惕。针对彭沛傲的一系列言论,北美帝国情报界元老保罗.希尔于日前在在《帝国利益》杂志刊发长文。该文虽然免不了惯例,对中央帝国进行了一番抹黑,却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场面话。文章的重头部分,在于揭批彭沛傲作为北美帝国首席外交官的外行言论,其火力之猛言辞之烈,甚至到了逐段逐句一一驳斥其自相矛盾痴心妄想之处的地步,完全就是指着彭沛傲的鼻子在骂他无知无能祸国殃民,充分体现了一个资深专业人士对彭沛傲之流政客的深深蔑视,看来希尔老先生是动了真火的。

彭沛傲此人才华出众,人品却十分低下,又善于自我伪装,是一个标准的权奸。他对中央帝国人民而言自然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敌人,对北美帝国特别是其大统领而言,同样是一条潜伏在身边的毒蛇。不过,此次彭沛傲国务卿的自我暴露,以及其政敌的反扑,却为我们揭开了北美帝国高层内部对华战略领域两条路线仍在激烈交锋的一角内幕。

细读希尔先生的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以彭沛傲为首的激进对抗派,还是以保罗希尔这样的资深外交和情报专家为代表的传统稳健派,在反华这个大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两条路线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张用外部压迫和武力手段逼迫中央帝国在短时期内实现政权更替,而后者主张继续实行和平演变的老套路。这套把戏,大约类似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内部的对华缓和派和对华侵吞派之争。

希尔先生在文中明确表达,北美帝国对华政策的终极目的是颠覆政权(要害见正文划线部分),他只是觉得目前实力不够时机不到,对彭沛傲肆无忌惮地言论可能激起中央帝国人民反感和国际舆论反弹十分担忧,对激进派一些不顾事实异想天开的政策十分鄙视。他认为,应该继续祭起欺骗的武器来蒙蔽世界,不受意识形态干扰务实地开展反华融华外交。

针对北美帝国高层的这些情况,中央帝国作为其即定的冷战对手,一方面要对其反华战略的高度一致性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地执行我们自己的斗争路线,切不可对所谓的“知华派”心存幻想;另一方面也不妨在具体事务性工作中尝试采用一些策略手段,激化和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特此报告。

保罗·希尔是帝国利益研究中心的杰出研究员,也是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2007年至2015年,他担任东亚国家情报官员。此前不久,他刚刚发表了《关闭中国总领馆,大统领考虑过后果吗?》一文,对大统领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抨击。原文翻译搜索喵星军事观察组 wx可见或点击链接

补充下,对于蓬佩奥在耶路撒冷公然以国务卿身份进行党争的行为,也引起了政敌的公愤。批评他的文章摘要如下:

国务卿近日不顾美国国家利益和国务卿政治中立的惯例,公然利用出访耶路撒冷的机会为特朗普竞选站台,为了个人政治野心,对上级阿谀奉承,对外国谄媚讨好,拿国家大事当儿戏,不配继续担任国务卿一职。

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角色,与其他国务卿在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府中的做法背道而驰,也违反了他所在部门的行为准则。即使是像蓬佩奥一样渴望更高职位的希拉里·克林顿这样的前国务卿也远离任何党派大会。

蓬佩奥在共和党活动中露面的行为,与他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的行为一致。蓬佩奥在担任国会议员时,最初是利用利比亚事态的悲剧性转折大举攻击希拉里,从而引起特朗普的注意。这一表现为他赢得了中情局局长的职位。这个职位应该比国务卿的职位更远离党派偏见。

蓬佩奥随后被提升到内阁最重要的位置,这与本届政府中许多其他高级官员不同。这些官员一旦对特朗普来说有点不方便或烦人,就会被特朗普抛弃。这证明了他在多大程度上故意伪装了自己的行为,以吸引特朗普和支持特朗普的势力。他希望继承特朗普的政治遗产。蓬佩奥在大会讲话中对党派政治和官方职责的模糊化,与特朗普本人在当晚同一场合反复出现的类似模糊表达相吻合。

这种混为一谈在很多方面损害了一个本来运作良好的政府。对于一位国务卿来说,这样做代价尤其严重。因为这将使得外国政府卷入了由此而来的混乱之中,并通过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进一步扩大这种混乱。蓬佩奥的行为是对国家行政能力的破坏,并且首先对国务院本身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反映在对外交事务的不尊重以及国务院内部士气和招募工作的种种迹象上。

这种损害需要很多年才能修复。这一可悲进程的低谷,可能是蓬佩奥抛弃了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玛丽·约万诺维奇,一位受人尊敬的外交官。她对蓬佩奥唯一的冒犯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包括反对腐败。她的工作妨碍了特朗普和鲁道夫·朱利安尼在乌克兰牟取私利。特朗普政府的大使任命使美国外交工作雪上加霜。这类任命中出现了数量异常庞大、不符合大使任职资格的总统政治支持者。

让一个像蓬佩奥这样顽固的党争斗士担任国务卿,会以其狭隘的政治动机破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任何高级政策讨论中,蓬佩奥不会像一个真正的国务卿应该做的那样,为促进整个国家利益的最佳途径而与上级据理力争。

蓬佩奥是在一次外交访问中远程对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了讲话,这一点让他造成的问题更加复杂。根据他的行程安排,他显然是在尽可能多地从最近以色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布建立外交关系这件事情上获利。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和解没有给任何人带来和平,反而加剧了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以及土耳其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之间关于伊斯兰世界的政治问题和对穆斯林兄弟会的看法存在着争端。蓬佩奥利用耶路撒冷作为演讲的背板,却没有告诉大家巴以冲突是如何悬而未决且越来越棘手的,也没有告诉大家以色列和阿联酋的关系发展进一步降低了以色列政府解决巴以冲突的意愿。

特朗普政府诱使阿联酋提升与以色列的关系,这是政府给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一系列礼物中的另一个。其他礼物包括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和承认以色列吞并戈兰高地。美国没有从这些礼物中得到任何回报。只有特朗普本人和共和党的政治命运,才是特朗普希望得到的回报。

特朗普偶尔坦率地脱口而出自己的政治动机之一。他说美国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是“为了福音派教徒”——同时表示失望,因为美国犹太人似乎不像福音派那样对此举感到兴奋。这种考虑不应该促使美国做出重要的外交决策。这样的决定应该为整个国家的利益服务,而不是迎合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某一有着特定宗教信仰的人群。

蓬佩奥本身就是一名福音派基督徒,他站在耶路撒冷的屋顶上向家乡的政治信徒布道时,一定感觉到了其中的宗教元素。而一个真正称职的国务卿不会像他这样轻慢自己的职责。

当外交政策被公然利用来吸引国内选民时,外国政府也就有了影响选取的渠道。这些政府倾向于以损害美国利益的方式作出反应。

当华盛顿出台的外交政策只是某一个派系的狭隘政策时,外国政府就习惯于期望各届美国政府之间会有很多不一致之处。

如果美国当前外交政策的驱动力是狭隘和短暂的,那么外国政府可能不愿意对美国作出承诺或达成协议。他们可能会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等待下一次美国大选。这基本上就是伊朗目前的做法。

另一种可能是,外国政府会试图迎合目前在华盛顿掌权的任何人的幻想,同时将美国更为根本和长期的目标抛诸脑后。这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无足轻重的自我吹捧,比如谈论将戈兰高地命名为特朗普高地,或是波兰的特朗普要塞。但这是一种从真正能够促进美国利益的外交活动上转移注意力的做法。

最糟糕的是,华盛顿在外交关系上采取的高度党派化做法将鼓励外国政府沉迷于同样的党派之争。因此,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将比他在2016年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告所证实的那样,更有动机干涉今年的美国大选。这更让普京成为了美国的一个难题。

蓬佩奥在耶路撒冷的表现鼓励了以色列对美国内政的进一步干涉。这个外国国家干涉美国政治的次数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特朗普和蓬佩奥在处理与以色列有关的问题上,把事情从原本健康的美以两国关系推向了利库德集团与共和党的党派联盟。双方都在竞选中利用对方的城市作为道具。

开国元勋们曾经非常担心党派之争对新生共和国外交关系的有害影响。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如果我们要在任何方面都成为一个国家的话,那么我们显然应该学会先尊重其他国家。”现在的美国可能与这个理想相去甚远。

下面是一个段子,《美利坚合众国简史》节选供大家参考:

锦衣卫都指挥使蓬佩奥,柔佞多狡数,深结侍从及帝后及长公主之家,侍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初,上欲以蓬佩奥为相,问于时相蒂勒森,其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肥蓬,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蒂勒森方以元勋为上所重,蓬佩奥虽恨,犹曲意事之。参议博尔顿与蒂勒森善,肥蓬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蒂勒森遇事无细大皆力争;肥蓬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上之初参选,立彭斯为副帅,以上失职有怨望语。驸马都尉库什么都拿尚一万卡公主,常伺彭斯过失以告公主。公主于上曰:“副帅阴结党与,将害吾夫妻,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党内元老,欲皆废之。蒂勒森曰:“陛下践祚垂三年,副帅不离白宫,日受圣训,天下之红脖子皆庆陛下享国久长,今副帅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副帅天下本,不可轻摇。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肥蓬初无所言,退而私谓侍从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一万卡密使驸马谓蒂勒森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相位可久。”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今,副帅得无动。肥蓬日夜短蒂勒森于上,上浸疏之。

后上积前事,并罢蒂勒森、博尔顿政事。以肥蓬为国务卿。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蓬佩奥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参议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百万年薪,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蓬佩奥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耿介之士,或一陽一与之善,啖以甘言,而一陰一陷之,世谓蓬佩奥“口有蜜,腹有剑”。

后一年,天下大疫,上忽不豫。彭相窥伺副帅,有喜色,遂遣间人大呼于京师闹市:川皇崩,彭帅继,大美兴!川皇闻而恶之。彭相乘时间入,摈退左右密奏逾时,大计遂定。

彭副帅入其彀中而不自知,不亦哀乎!

user avatar

翻译过来就是“前女友们都想跟我复合”。

user avatar

想起了一个笑话:

一场饭局里,特朗普和几个“盟友”一起吃饭。

席间,特朗普问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跟哥混感觉怎么样?”

莫里森:“非常好,跟着哥有肉吃!”

特朗普转头问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有哥罩着感觉如何?”

特鲁多忙不迭的说:”好好好,有哥罩着特别棒!“

这时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过来给特朗普敬酒说:”哥,以后我们大英帝国全靠你了!“

特朗普微笑着和约翰逊碰了杯,然后说:”各位兄弟,我还要参加竞选的机会活动,然后去趟医院,你们慢慢吃!“

特朗普走后,其他三人把特朗普用过的餐具一股脑的扔进了马桶,一口同声地说:”要不是他现在还是总统,要不是暂时惹不起,真想踹他一脚,跟他吃饭都觉得反胃.......“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曾多次公开表示,“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这句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自信乃至一定程度的傲慢。要全面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蓬佩奥这句话的背后逻辑和意图: 宣.............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美国要禁止 TikTok 等中国应用程序?如果消息属实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2020年7月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禁止TikTok和其他中国科技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预示着中美科技领域的紧张关系将进一步升级。要理解这.............
  • 回答
    蓬佩奥在8月31日抛出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慎重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的说法,无疑在美国国内和中国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政府在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这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长久以来,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里,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双.............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宣布对“北溪2”项目实施新制裁,这一举动在美国和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北溪2”项目本身及其地缘政治背景首先,理解“北溪2”项目对于理解制裁的背景至关重要。 项目性质: “北溪2”是一个旨在将俄罗斯天然气通过波罗的.............
  • 回答
    特朗普总统任命埃克森美孚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担任美国新任国务卿一事,无疑是其总统任期内的一个重要人事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任命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特朗普总统的施政理念和风格来看,他倾向于提拔那些在商界或军事领域有着.............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考虑提名前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一消息,在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属实,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任命,因为它预示着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可能采取的某些策略和重点。首先,我们得看看伯恩斯本人。这位 diplomat vetera.............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论断,背后牵扯到国际法、地缘政治、文化象征以及外交辞令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关于“中国南海造岛虽没违反国际法”的认知: 国际法的模糊地带: 这一点确实是当前国际社会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个核心争论点。中国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主要依据的是其对南海“历史性权利”.............
  • 回答
    美副国务卿(通常指负责东亚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或主管某个区域事务的副国务卿,此处我们假设是指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因为此类访问级别通常由该职位执行)选择在特定阶段访台,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决策,背后涉及多重考量和信号传递。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访台的背景与.............
  • 回答
    最近,有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称,国务卿(具体是哪位国务卿,媒体报道中可能有所模糊,但通常指的是现任或前任国务卿)曾称前总统特朗普为“tmd白痴”(fking moron),并且这位国务卿本人在被问及此事时,并未直接否认这一说法。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媒体的报道角度与解读: “.............
  • 回答
    一场会晤结束,俄外长用“建设性”来形容,这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和博弈。我们得仔细扒一扒这“建设性”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以及这场看似短暂的对话,对未来跌宕起伏的俄美关系又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首先,谈谈这个“建设性”。在俄美这种高度紧张、充满猜忌的关系背景下,任何一场会晤本身就是一种“建设”。要知道.............
  • 回答
    美国国债突破27万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令人担忧的数字,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代表着美国经济和财政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导致的最终结局。一、 美国国债为何会如此庞大?要理解国债的庞大,首先要了解其形成原因: 长期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的支出往.............
  • 回答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将中国、俄罗斯和白人至上主义者(White Supremacy)列为“三大主要威胁”,这一表述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理解这一分类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具体含义、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的反应。1. 背景与演变:首先,理解这个分类并非凭空出现,.............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以及牙买加体系是否正加速解体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如何看待?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数字,它反映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借贷来满足其财政支出的一种模式。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 回答
    看到美国FDA允许进口中国标准的KN95口罩,以缓解国内口罩紧缺的状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关乎公共卫生和医疗物资的供应,也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国家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动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任何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物资短缺的手段都显得尤.............
  • 回答
    关于美国指责津巴布韦等国干涉其内政的说法,这涉及到的是国家主权、国际关系中的互信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复杂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干涉内政”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含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对他国的政治制度、法律、社会选择等进行强制性的干预,或者通过不正当手.............
  • 回答
    关于美国欠中国国债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带任何技术术语或者生硬的分析,就说说这事儿背后是怎么回事,大家怎么看。首先,得明确一下,所谓的“美国欠中国国债”,指的是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美国国债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政府向社会借钱的一种凭证。美国政府要花钱,比如修路、发军饷、给养老金,但.............
  • 回答
    关于美国暂停向国外援助医疗物资用品,并将已在途中的物资调头运回国的这一举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也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事件本身的回顾与细节: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全球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物资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各国都在争夺这些稀缺的资源。.............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美国禁售华为:国家行为,出于安全考量(官方说法)首先得明白,美国政府禁止其公司与华为进行某些业务往来,或者说限制华为在美国的市场销售,这属于国家行为。美国政府给出的理由,最核心的就是“国家安全”。他们声称华为设备可能被用于间谍活动,对美.............
  • 回答
    2017年1月27日,也就是他上任没多久,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暂停了来自七个主要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和也门——的公民入境美国。这项命令迅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强烈反响,争议如潮水般涌来。支持者认为,这是为了国家安全采取的必要措施。他.............
  • 回答
    美国对俄罗斯主要银行和国有企业实施“全面封锁”制裁,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个重磅砝码。看待这一举措,不能简单地视作一次常规的经济施压,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对各方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全面封锁”这个词的力度。这并非仅仅冻结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