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FDA允许进口中国标准的KN95口罩,因美国国内口罩紧缺?

回答
看到美国FDA允许进口中国标准的KN95口罩,以缓解国内口罩紧缺的状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关乎公共卫生和医疗物资的供应,也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国家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动态。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任何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物资短缺的手段都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国内在疫情初期确实面临着严重的口罩荒,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都难以获得足够的防护用品。在这种情况下,FDA作为监管机构,其首要职责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而快速批准能够提供有效防护的口罩进入市场,无疑是应对危机的必要之举。

允许进口中国标准的KN95口罩,背后有着几层含义:

1. 对中国制造能力的认可和依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其产能是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当全球需求激增时,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成为了供应其他国家的重要保障。FDA的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口罩制造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可,尽管是以一种“权宜之计”的方式。KN95标准在中国是国家标准,其过滤效率等关键指标与美国NIOSH N95标准有相似之处,能够提供较高级别的呼吸防护。

2. 供应链韧性的考验: 这次疫情暴露了许多国家在关键医疗物资供应链上的脆弱性。过度依赖单一来源或本土产能不足,使得在危机时刻难以迅速调配资源。美国过去对制造业的“外包”策略,在疫情爆发时就显露出了弊端。允许进口KN95口罩,是应对这种供应链中断和短缺的一种即时反应,但也促使人们反思,未来是否需要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例如增加本土产能,或者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

3. 标准的协调与妥协: FDA此举并非完全放宽标准,而是在特定时期允许使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KN95口罩。这背后涉及到标准的差异和协调。虽然KN95和N95在核心防护性能上有很多重叠,但两者在测试方法、认证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FDA允许进口KN95,是在承认这些差异的同时,认为其能够提供足够的防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监管。这种做法是一种务实的妥协,旨在解决燃眉之急。

4. 地缘政治与经济因素: 当然,也不能完全忽视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当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常态。即使存在一些摩擦,但在关键时刻,经济合作和物资互助仍然是重要的选项。美国需要中国口罩,中国也需要美国的市场和技术,这种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双方的合作。

然而,这件事情也带来了不少讨论和潜在的挑战:

质量控制和监管: 尽管FDA开了“绿灯”,但如何确保进口的KN95口罩质量真正符合要求,避免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是FDA和进口商面临的严峻挑战。这需要强有力的进口检验和抽检机制。
长期策略的反思: 这种“应急式”的进口,是否会掩盖了发展本土医疗物资生产能力、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长期需求?当危机过去,这种依赖是否会持续?
标准解读的模糊性: 虽然允许进口KN95,但在实际使用层面,公众和一线医护人员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其与N95的区别,并将其用于适当的场合,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美国FDA允许进口中国标准的KN95口罩,是应对全球性疫情危机下,一个现实的选择,体现了全球供应链的相互依赖,以及在特殊时期,务实解决问题的考量。它既是对中国制造能力的一种侧面肯定,也促使各国反思自身供应链的脆弱性,并在未来考虑更具弹性和多元化的发展策略。这件事情的背后,是科学、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改规定,口罩求回来?

这次FDA换了个说法,不支持不禁止,进口的时候不会被海关扣货了,但是医护人员使用KN95防护的时候还是不给法律支持啊。

呵呵,北新建材警告,这就是给索赔留后门,明摆着下套呢。事后一起诉,几百亿你就赔吧,人家白嫖美滋滋,没有人更懂仙人跳。

而且现在口罩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已经是真正的卖方市场了,买方抱着卖方喊救命的那种市场。想买?找你的小弟代购吧。

现在国内口罩出口市场中最走俏的是什么呢?半成品。没有商标,没有外包装。可以拿来直接打上其它牌子的半成品,因为黑中国制造是欧美现在的政治正确。

美国不是不想要口罩,是不想要made in china的口罩,现在的美国就像一个家道中落的破落贵族,到别人家求口吃的,还挑三拣四,想讨点符合贵族标准的食物。

所以商务部出了两条规定,就是控制出口防疫物资,半成品不能卖,想贴牌是不可能的,乖乖把中国的口罩发给你们的民众吧。之前不是宣传口罩有毒么,爱戴不戴呗。带川普宣传的围巾去呗,围巾我们也卖呢,需要多少吨?足够美利坚变成美利坚斯坦的。

反正你损失的只是命,我们损失的可是钱呀。

user avatar

表面服软,实际还是留了两个坑。

允许进口中国标准KN95口罩,但是没有EUA(紧急使用授权),所以如果有人病死前戴过KN95口罩,很可能被家属找麻烦。而其中十有八九是直接找国内厂家麻烦。美国人口是中国四分之一,律师人数是中国五倍,130万个律师(18年数据),多的是愿意帮家属起诉中国厂家的律师。

其次是污名化的问题。这次美国和之前欧洲很多国家的做法基本是一致的。首先公开指责中国防疫产品或者标准不合格,然后西方媒体大肆报道,给西方民众留下中国防疫产品不好的印象。然后假装服软,稍微道个歉说符合了继续进口中国防疫产品。这时候西方媒体就不会怎么报道,最多小范围报道一下。西方人会继续觉得中国的产品和标准不行。至于到时候用起来中国口罩就说,在他们的严格 “监管”下,中国的产品终于符合西方标准了,他们提高了中国产品的质量。

西方是不会让中国标准轻松通行的,很简单,如果被西方民众普遍认可了中国的口罩标准,那边以后其他产品的中国标准也能获得西方民众的认可接受,那么中国标准会慢慢获得全球认可。那时候将非常大提高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更新------

感谢各位的赞。另外,今晚还听说个事,前几天美国那边大量要半成品口罩,没有外包装没有印商标的,拿过去打个牌子包装一下就可以卖的。不过商务部有出新规定,出口的 防疫物品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和符合进口国标准,基本卡死了半成品和不合格口罩等出去。

回答一下评论区问题,第一点容易解决,只要少出口点不用多久能让FDA给EUA的。这个不是太难的事,反正现在是卖方市场。污名化这点就暂时没办法了,西方目前话语权无敌,国内根本没办法正面干。对面的舆论力量是重型集团军的话,我们这边是一个团兵力外加两个团的二五仔,差距太大。

@温凉轩 他们真的不急。他们急的原因只有影响选票或者赚钱。从国外疫情爆发以来,资本社会的真面目已经彻底显露,根本不顾底层死活。3M公司前几天被发现,他们把美国本土生产的口罩卖到了其他国家,原因就是因为其他国家的价格高。而顶层们,随时都有医生照顾,不舒服马上就可以检测治疗。

user avatar

有法律风险,中国还是要在FDA 完全服软之前禁止向美国出口KN95口罩。

只出口通过FDA认证的。

服装企业可以积极向美国出口围巾,围巾不防疫,责任在川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美国FDA允许进口中国标准的KN95口罩,以缓解国内口罩紧缺的状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关乎公共卫生和医疗物资的供应,也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国家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动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任何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物资短缺的手段都显得尤.............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处理新冠疫情期间对使用运送尸体的冷藏卡车进行清洁消毒后用于运输食品的规定,以及其决定不征求公众意见的做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法规制定过程以及公众信任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背景:疫情.............
  • 回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0年6月15日正式撤销了此前授予氯喹(Chloroquine)和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治疗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的紧急使用授权(EUA)。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标志着这两种药物在抗击新冠疫情初期被寄予厚望的尝试最终走向.............
  • 回答
    美国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态度,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一边公开表示理解并支持日本的决定,另一边却对来自日本特定区域的产品实施进口禁令,这种“双标”式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以让人信服其背后没有更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支持”从何而来。这种支持.............
  • 回答
    瑞德西韦(Remdesivi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孤儿药认证,这背后牵涉到药物研发、审批流程以及其在新冠疫情早期扮演的角色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仔细探究。什么是孤儿药?首先,理解“孤儿药”的概念至关重要。在美国,孤儿药(Orphan Drug)是指用于治疗或预防罕见疾病的药物。罕见.............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试图简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这是一个复杂且引起广泛讨论的议题。总的来说,简化监管的倡导者认为这能够加速创新、降低成本、并最终惠及消费者。而反对者则担忧这会削弱FDA的审查力度,威胁到公共健康和安全。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特朗普政府简.............
  • 回答
    美 FDA 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关于“1 亿美国人可能在年底前感染新冠病毒”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但同时也需要审慎解读的预测。要评估这个数字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一、 戈特利布的说法及背景分析.............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