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 FDA 前局长称 1 亿美国人恐在年底前感染新冠病毒?这一数字是否经得起推敲?

回答
美 FDA 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关于“1 亿美国人可能在年底前感染新冠病毒”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但同时也需要审慎解读的预测。要评估这个数字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 戈特利布的说法及背景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戈特利布的这一表述的具体语境和依据。通常,这种预测会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病毒的传播力(传染性): 新冠病毒变异株(如奥密克戎的亚型)是否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是否能够有效逃逸先前感染或疫苗产生的免疫屏障。
人群免疫水平: 当前人群对病毒的总体免疫力有多高?这包括了通过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免疫水平的下降(例如疫苗效力随时间衰减,自然感染免疫的持久性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疫苗和治疗的可及性: 新的疫苗是否已经更新以应对当前流行的变异株?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和使用情况如何?
公共卫生措施的执行: 口罩佩戴、社交距离、检测和追踪等措施的实施程度会直接影响病毒的传播速度。
季节性因素: 新冠病毒的传播是否与特定季节相关(例如冬季更容易在室内传播)?
人口流动和聚集性活动: 假期、大型集会等是否会显著增加传播机会?

戈特利布作为前FDA局长,在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影响力,他的观点通常会受到重视。但他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专家,其预测更多的是基于科学模型、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合理推断,而非绝对的“定论”。

二、 数字“1亿”是否经得起推敲?——多角度审视:

要评估“1亿”这个数字是否合理,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1. “感染”的定义与统计的局限性:

统计口径: “感染”是指确诊病例,还是包括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未检测者?一般来说,官方公布的感染数字是基于有记录的检测结果,实际感染人数通常远高于此。
检测能力与意愿: 如果检测能力不足或公众检测意愿下降,那么实际感染人数会更高,而可统计的病例数会更低。
居家检测: 随着居家快速检测试剂的普及,很多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在家中检测并隔离,但这些数据并未完全纳入官方统计。

2. 与历史感染规模的对比:

过往高峰: 回顾过去几年的疫情高峰,例如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短时间内大规模感染的阶段。1亿人感染,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来说,在特定时期内是可能发生的,尤其是在出现高传播性新变异株且人群免疫屏障相对减弱的情况下。
疫苗接种率和自然感染史: 了解美国不同地区和年龄段的疫苗接种率以及自然感染的比例,可以帮助判断人群的总体免疫基础。即使有免疫,也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3. 模型预测的内在不确定性:

模型假设: 流行病学模型是基于一系列假设进行预测的。这些假设包括病毒的传染性、人群的接触模式、免疫力的持续性、疫苗接种和治疗的有效性等。任何一个假设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显著差异。
数据动态变化: 模型需要实时更新数据,包括病毒变异情况、感染率、住院率、死亡率以及人们行为模式的改变等。如果模型没有及时反映这些动态变化,预测的准确性就会下降。
“恐慌性”传播: 有时,专家的预测也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警示性”或“恐慌性”成分,旨在提醒公众和政府重视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实际执行中的影响因素:

疫苗更新和接种: 如果新的疫苗能够有效应对流行的变异株,并且接种率能够提升,那么感染人数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新疗法的推广: 有效的抗病毒疗法能够降低病毒复制,减少重症和死亡,这也会间接影响整体感染趋势的严重性,但可能不会显著降低感染总数。
公众行为的适应: 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有些人会继续采取防护措施,有些人则可能放松警惕。
病毒本身的演变: 病毒是否会演变出更强的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或者致病性更强的变异株,是预测中的一个重要未知数。

三、 总结与解读:

综合以上分析,戈特利布的“1亿人感染”的说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可能性: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例如,一个季度或半年),考虑到病毒的传播能力、人群免疫的波动性以及可能的行为变化,美国出现1亿人感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是在没有新的有效干预措施或新的强大变异株出现的情况下。
警示信号: 这个数字更像是一个潜在风险的预警,提醒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不能掉以轻心。它可能基于最坏的情况或者中等偏上的传播速度模型。
非确定性: 这并非一个精确的科学预测,而是基于现有数据和模型的估计和推断。实际感染人数会受到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侧重点: 专家在发布此类预测时,可能更侧重于感染的规模和速度,以引起重视,而不是精确预测最终的数字。

需要注意的是:

“感染”不等于“重症”或“死亡”: 即使感染人数众多,也不一定意味着重症和死亡人数会同步飙升。疫苗接种和治疗的进步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
数据来源的重要性: 要准确判断这个数字是否经得起推敲,需要了解戈特利布是基于哪些具体的数据、模型和研究来得出这个结论的。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查阅官方新闻报道和戈特利布本人在权威媒体上的发言,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原意。

总而言之,戈特利布关于“1亿美国人感染”的说法,是一个基于现有科学认知和流行病学模型的合理推测,尤其是在面对传播力强的变异株时,这种规模的感染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它并非一个绝对精准的数字,而是带有一定不确定性。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促使公众和政府继续关注疫情发展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会是更恰当的理解方式。

要更精确地评估其“经得起推敲”的程度,我们需要等待后续的实际数据来验证,并进一步分析当时病毒的变异情况、人群免疫水平以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数字是科学推测的结果,之前美国已经做过模拟了。

01

“一种呼吸道病毒在中国爆发,发烧的旅行者把它带到了美国。首例确诊者出现在芝加哥,47天后,美国宣布全国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世卫组织宣布病毒大流行,但为时已晚:1.1亿美国人感染,770万人住院,58.6万人死亡。”

这不是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也不是好莱坞电影的桥段,而是一场2019年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进行的长达8个月的模拟演习!

2019年10月,这场病毒模拟大演习的内容被整理成一份内部机密报告,交到特朗普政府手中,直到2020年3月19日,这份机密文件才被《纽约时报》以一篇《病毒爆发之前,一连串警告都被不被理睬》公开报道出来。



虽然,世界各国经常会有类似的演练,但这份报告一语成谶的程度还是令人震惊。

无论是对病毒爆发源头的假设,还是对病毒爆发后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反应的预测,这份60多页的机密报告怎么看都像是开了上帝视角写下的剧本。



更致命的是,一年前的这份报告明明已经设想到了所有糟糕的情况,但是当新冠肺炎真正在美国爆发时,美国还是重复了几乎所有的错误。

这就是像中国家长口中的“神兽”,做砸了模拟卷,没想到押中了几乎所有题,又重复了所有错误。

02

一年前,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给这个剧本中的病毒取了个有点特别的名字:深红色传染病(Crimson Contagion)。

这个“深红色”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烧。

剧本的背景设定在2019年1月,一支外国旅行团在中国旅游的时候感染了这个病毒,但登机前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后这群游客从中国飞回澳大利亚、科威特、马来西亚、泰国、英国、西班牙和美国。



途中,部分游客出现发烧和呼吸困难的症状——此时,剧情进入下一章:分段爆发。

先是一位52岁的芝加哥游客回到家之后,出现乏力和干咳的症状。

同一天,他17岁的儿子去参加了芝加哥当地一场大型公共活动。自此,美国疫情进入加速爬坡阶段。

根据剧本设定,这个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和临床严重性,因此跟H7N9、西班牙大流感等历史上出现的其他流感相比,发病率更高。



随着剧情转入高潮,这场模拟演习邀请了更多角色出场。

包括纽约州在内的12个州、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内的至少12个联邦政府机构,以及美国红十字会、保险公司等等,纷纷登场。

在机密报告中,参与这场演习的机构名单足足有7页之多。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模拟病毒大爆发,美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剧本里的下一幕,告诉了我们。

03

最值得称道的一幕出现在一开始。

美国CDC疾控中心向民众传递有关这次病毒大流行的信息,果断公布了社交隔离、在家办公等方面的指导准则,并且建议各学校停课、延迟开学。

这比新冠肺炎在美国流行时,显得有力得多。

然而,这次模考美国各地也是一塌糊涂。

先不说对于停课这一建议,各州都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更显著的问题在于,联邦和各州政府乱成一团麻。

联邦政府的钱不够、各州拿了钱不知道怎么用;各部门缺乏协调、职责混乱不清;医疗物资短缺……

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美国的疫情进一步恶化。

这时,各州开始争相向联邦政府求助:

“快看看我啊!我是大纽约!我这里没呼吸机了!”

“不不先看我!我芝加哥是爆发地!现在连防护服都没了!”

……

请记住,上面这些仅仅是演习预测。但是这样一来,根据预测,美国要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比起这点,HHS在这份报告中更想揭示的根本问题在于:

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够迅速的医疗设备生产能力来应对重大疫情。

在演习的剧情中,仅仅是生产疫苗就要耗资62亿美元,还要花20亿美元增产抗病毒的药物,再花10亿美元来买个人防护装备和医疗设备。

相比之下,国会给公共卫生基金的拨款实在有限。

加上像注射器、呼吸机这些医疗设备大多数都得依赖进口,因此一旦病毒在全球大流行,美国在医疗物资这一块儿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以上预测,都被写入了报告,并在去年10月提交给包括美国国土安全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内的多个核心部门。

也就是说,美国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病毒大流行早已打过“预防针”。

然而,当疫情真得发生时,美国的现实却依然按照预测的剧情走,没有表现的哪怕好一点。

04

1月21日,华盛顿州确诊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之后华盛顿州、加州、纽约州等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为的是给各自争取更多的抗疫资源。

49天后,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3月13日,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这意味着联邦政府终于可以动用最多500亿美元的资金进行抗疫。

一夜之间,中国实行了很久的“社交隔离”突然变成美国推特热词,大量公司开始建议员工在家办公。

但与此同时,在美国的国家紧急储备中,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告急,检测试剂盒也严重短缺。

各州州长纷纷向联邦政府“卖惨”求援,但特朗普只是淡淡地回了句:我们不是出货员。

随后,美国疫情加速恶化,3月24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万,上升至全球疫情最严重国家的第三名。

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累计确诊数占美国总数的一半,但纽约市市长表示,该州的防疫医疗物资已经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两周后会耗尽。

在医疗物资严重短缺的困境下,各州唯有绞尽脑汁,自食其力。

据《纽约时报》报道,伊利诺伊州的一名重症护理护士说,现在一个一次性口罩要重复戴五天;华盛顿州的一名儿科医生表示,情况太糟糕了,她不得不反复用酒精消毒口罩。

连美国CDC疾控中心都建议医务人员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可以用头巾、围巾自制口罩。



除了美国“零号病人”出现的地点,现实与演练剧本完美契合,这是一种惊喜,还是一种悲哀?

05

美国政府对大规模流行病的警惕和演习,大概源于10年前。

2009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刚上台没多久,就碰上H1N1流感大爆发。据CDC疾控中心数据,当时美国有60.6万人感染,1.2万人死亡。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奥巴马拨款54亿美元紧急资金防控疫情,包括在HHS内部设立一个鲜为人知的机构。

这次的“深红色传染病”演习,正是由HHS内部这个鲜为人知的机构负责。

到了2016年,时任国家安全助手克里斯托弗·基希霍夫写了足足73页的报告,主要反思从埃博拉疫情中汲取的教训,强调联邦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性,也揭露了CDC疾控中心在应对病毒方面存在的缺陷。

这份报告令奥巴马政府意识到,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全球卫生安全与生物防御局,关注病毒大流行的生物安全和健康问题,并对政府的反应能力做好演习。

然而,这个关键组织还没来得及做出贡献,就遇上了特朗普。

即便美国政府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流行病敲响了警钟,但这似乎并没有引起特朗普的重视。

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解散了这个全球卫生安全与生物防御局。

在2月10日,也就是美国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后的第三周,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提交的2021年预算提案中,依然坚持要将CDC疾控中心的资金砍掉9%。

对此,特朗普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没有人知道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流行病,以前没人见过。

美国是最早限制中国公民入境的国家之一,但之后只是把新冠病毒“流感化”,对检测能力、医疗防护储备以及本地传播迹象等等没有及时投入较高的重视。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美国CDC疾控中心有一套跟世卫组织发布级别非常同步的行动指南,这也是为什么当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大流行之后,美国的“全国紧急状态”才被激活。

但是,在应对措施、防疫效果、民众反应等方面,美国的现实依然没有超越演习的剧本,依然是一塌糊涂。爱总结、爱演练的西方国家,在实际问题面前也只能随机应变。

面对不分阶级、不分国籍、不讲政治的新冠病毒,我们只能认认真真对待,来不得半点疏忽。

参考资料:

1. The New York Times. Before Virus Outbreak, a Cascade of Warnings Went Unheeded

2.The Washington Post. The Daily202:Simulations before coronavirus foreshadowed infighting between agencies in pandemic response.

3. The New York Times. ‘It Feels Like a War Zone’: Doctors and Nurses Plead for Masks on Social Media

user avatar

我觉得,美国发展成这样,可能真的是个人类历史上灾难。做为人类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财富最多的国家。任由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的口罩及不聚集就能预防的疾病,发展成这样到,差不多1/3的人口要感染这个疾病,也就是有差不多2000万~3000万的老龄人群处于一个高危风险当中。

这样的发展,完全是人为的原因,无论是美国的总统,还是其他别的议员一类的人,包括各州的州长都要为此负责。

我不清楚,自由与所谓的人权为什么会比1亿人的健康安全更重要。

如果所谓的灯塔国真的只能在这方面达到这个水准,那么不看也罢。

2020年,美国给了大家太多的戏,不知道新的一年,甚至是2020年仅剩的这一个月,会不会有更大的惊喜给大家看。

期望这个世界对人类再好一点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