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争议药物 aducanumab 获得 FDA 批准上市?

回答
Aducanumab 获批上市:一场充满争议的胜利,还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曙光?

2021 年 6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 Biogen 公司研发的 aducanumab(商品名 Aduhelm)上市,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决定在科学界、医学界以及患者群体中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为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反对者则对此表示强烈质疑,认为该药物的疗效证据不足,审批过程过于仓促,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经济负担。

Aducanumab 的科学基础:清除脑内淀米的希望

Aducanumab 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靶向并清除大脑中积累的 β淀米loid(amyloidbeta)蛋白斑块。β淀米loid 蛋白的异常沉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和进展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通过清除这些斑块,理论上可以减缓甚至阻止神经元的损伤和认知功能的衰退。

Biogen 公司进行了两项大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II 期临床试验(ENGAGE 和 EMERGE)来评估 aducanumab 的疗效。然而,这两项试验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地不一致。EMERGE 试验显示,在接受高剂量 aducanumab 的患者中,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显著减缓;而 ENGAGE 试验则未能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疗效。

FDA 的审批过程:特批通道下的权衡

正是由于临床试验结果的不一致性,FDA 的这一批准显得尤为复杂和敏感。FDA 最终根据“加速审批通道”(Accelerated Approval Pathway)批准了 aducanumab。该通道允许 FDA 在评估药物对疾病的“有益效果”时,以“可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point)作为标准。在本案中,清除 β淀米loid 斑块被视为一个可替代终点,认为其“极有可能”预示着临床获益。

争议的焦点:疗效证据与风险评估

Aducanumab 获批上市引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疗效证据的局限性: 反对者认为,一项试验的阳性结果不足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另一项试验中结果未能得到证实的情况下。他们担心,清除 β淀米loid 斑块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之间是否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以及这种改善是否足够显著以支持上市。
安全性问题: Aducanumab 并非没有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出现了脑水肿(ARIAE)和脑出血(ARIAH)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在携带 APOE ε4 基因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虽然 FDA 认为这些副作用是可以监测和管理的,但对于药物的长期安全性仍存在担忧。
价格与可及性: Biogen 将 aducanumab 的定价设定得相当高昂,年治疗费用高达 56,000 美元。这引发了关于药物可及性以及对医疗系统负担的担忧。如此高的价格是否与其有限的临床证据相匹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FDA 审批程序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一部分人质疑 FDA 在审批过程中是否受到了制药公司的过度影响,以及审批决策是否充分考虑了科学证据和患者的福祉。FDA 的一个外部顾问委员会曾以 10:0 的压倒性多数投票反对批准 aducanumab,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审批过程的质疑。

各方立场与后续展望

支持者(包括 Biogen 和部分患者群体): 认为 aducanumab 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多年来的第一款获批药物,它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即便疗效有限,也比“无药可治”要好。他们强调,清除 β淀米loid 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重要方向,并且 Aducanumab 的批准将激励更多的研究和创新。
反对者(包括许多神经科学专家、部分患者倡导组织、保险公司): 认为 FDA 的决定过于草率,基于不确凿的证据,可能误导患者和医生,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他们呼吁 FDA 重新审视 Aducanumab 的上市许可,并敦促 Biogen 进行更多的验证性研究。
监管机构(FDA): FDA 表示,做出批准决定是基于对可用证据的全面评估,并认识到该药物在某些患者群体中显示出对 β淀米loid 斑块的清除效果。他们强调,该药物的获批是基于加速审批通道,并且要求 Biogen 在上市后进行一项名为“confirmatory trial”的真实世界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如果后续试验未能证实疗效,FDA 可能撤销该药物的上市许可。
医疗支付方(保险公司): 许多主要的医疗保险公司,包括 Medicare,表示将对 aducanumab 的报销持谨慎态度,可能仅限于参与其上市后研究的患者。这直接影响了该药物的可及性。

总结

Aducanumab 的上市批准,与其说是一场毫无争议的胜利,不如说是一场关于科学证据、监管责任、商业利益以及患者希望之间复杂博弈的体现。它开启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篇章,但同时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这一事件迫使我们反思:

在疾病研究的早期阶段,如何平衡科学严谨与临床需求?
FDA 的加速审批通道在面对不确定性极高的药物时,应如何更加审慎地运用?
高昂的药物定价是否应该与药物的临床证据和实际效益相匹配?
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并沟通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性,让患者和家属在面对治疗选择时,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Aducanumab 的未来走向,以及它对整个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影响,仍有待时间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围绕它的争议,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新药审批、科学证据解读以及应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挑战的思考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FDA这两年不断在砸自己的金字招牌

user avatar

近期琐事缠身,抽时间草草写几点拙见。

  • EMERGE、ENGAGE 两项研究因中期无效分析终止,到 Biogen 以不完整数据递交上市申请,之后围绕 aducanumab 的争议就不曾停息。去年 FDA 外部顾问委员会几乎一致认为,现有数据不足以证明 aducanumab 临床疗效,争议白热化。然而,争议存在意味着话题并不“非黑即白”,批准或不批准,各有各的道理。所以无论 FDA 是否批准 aducanumab,至少我都不意外。
  • FDA 非常聪明,想必认真考虑了多种方案,选择了“加速审批”途径。这一流程的目的是,对于某些严重疾病或未满足医疗需求,允许以“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point)为依据(而非实际临床疗效)批准药物尽早上市。FDA 最终按照中枢神经系统 β 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负担减少为“存在合理因果关系的可能替代终点”(reasonably likely surrogate endpoint),批准 aducanumab 上市,治疗目前仅有对症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程序上合情合理。
  • 利用“存在合理因果关系的可能替代终点”加速审批上市的药物,必须继续进行以实际临床疗效为终点的临床研究。如果未能验证实际临床获益,FDA 有权撤回上市批准——这些都白纸黑字写入 官方通讯稿。鉴于 aducanumab 话题 敏感性,FDA、Biogen 恐怕不敢马虎,也难以蒙混过关。
  • 批准 aducanumab 上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 β 淀粉样蛋白假说 影响不大。虽然替代终点方面,作为 β 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aducanumab 已经显示了充分效果,但远未验证其与临床获益之间的因果联系。我们仍然需要更多数据,才能确认这一假说的真伪和地位。根据近几年一系列临床试验数据,我乐观估计这类药物或许有 20% 左右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速度的疗效。那么,假如阿尔茨海默病真的是一个多因素、异质(heterogeneous)疾病,其他机制假说、药物依旧将继续发展。
  • 我不认为 aducanumab 借助“替代终点”上市,会为其他 β 淀粉样蛋白药物上市铺设捷径。aducanumab 是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 β 淀粉样蛋白单抗类药物,也是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在其之前,阿尔茨海默病未满足的医疗需求长期存在。而多款正在临床开发的候选药物,将在接下来几年陆陆续续得到 3 期试验结果。尤其 gantenerumab,正在进行的临床项目完整,包括两项统计效力充分的随机对照研究,疗效终点选用临床认知功能量表。顺利的话,该项目将在 2 年左右获得结果,甚至可能成为最早获得临床疗效证据的 β 淀粉样蛋白类药物,届时医疗格局又将发生巨大变化。如此竞争格局下,想在短期内改用“替代终点”上市新药,意义不大。
  • Aducanumab 是有机会重塑整个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实践(clinical practice)的药物。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最早发现、定义都离不开中枢神经系统 β 淀粉样斑块沉积现象,但当前临床实践其实并不要求凭借病理依据确诊。随着专门针对 β 淀粉样蛋白的药物上市,临床工作者势必逐渐将靶点纳入诊疗流程,采取辅助检查(如腰穿脑脊液化验、PET)提高诊断准确率。Biogen 递交上市申请后,一直致力于改进临床工作者的诊断观念,推动病理诊断方法实际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aducanumab 有望提升临床工作者选择病理诊断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意愿,而更准确的诊断不仅提高患者用药有效的可能性,也将反过来促进疾病领域研究。
  • 同样,aducanumab 还将提升临床工作者评估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的意愿。依赖一般印象的判断极不准确,需要严格的临床量表评分。目前,具备资质的量表评分者(rater)全球范围内都属于紧俏资源。更多接受必要培训的量表评分者,将为阿尔茨海默病未来研究带来许多便利。
  • 按照 β 淀粉样蛋白假说,越早接受针对性治疗,获益可能越大。aducanumab 上市的下一个问题便是:这类药物能否用于更早期患者(甚至未出现症状患者)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尽管这些患者也可以通过现有病理诊断手段识别,但考虑到侵入性检查风险和昂贵费用,它们并不适合用作普通人群筛选工具。无论临床试验、临床应用,医学界一直期待阿尔茨海默病廉价、高效的早期筛选工具——盖茨基金会、Apple 在内的许多组织都已经投身其中。
  • 药品适应症最终似乎未限制病理确诊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个险 FDA 冒得过大,不够审慎,难免要吃苦头。

我参与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开发的两年多时间里,大多数精力都花在我们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础设施上。疾病认知差,评分人员缺,诊断手段无,是横亘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者前难以回避的巨大困难,需要各方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所以我完全理解 Biogen 研发道路的坎坷,FDA 决定背后的艰辛。

最终 aducanumab 未必能将靶点作用转化为临床获益,但“无动于衷”向来不是人类的习惯。FDA 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做出了审评官员认为对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最有利的决定。至于等到人类征服阿尔茨海默病的那一天,回望今日,如何评价这一举动的历史意义,恐怕只能留待后人了。

扩展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ducanumab 获批上市:一场充满争议的胜利,还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曙光?2021 年 6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 Biogen 公司研发的 aducanumab(商品名 Aduhelm)上市,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决定在科学界、医学界以及患者群体中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 回答
    说起中医,那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尤其是在谈到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时,更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些时候会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咱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说。中医的“有效性”: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疗效首先,我们要承认,中医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漫长历史的实践和无.............
  • 回答
    绿谷制药的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在中国医保目录中的成功进入,无疑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意义深远且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直接意义: 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药物可及性: 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意义。九期一此前价格不菲,许多家庭难以负担。纳入医保意味着患.............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揪心的,500多只流浪狗食物中毒,光听着就心疼。而且那位老人为了救它们,赊账给兽医看病,这更让人动容。对于老人赊账救狗的行为,我怎么看?首先,这是一种极其善良、有大爱的行为。在很多人眼中,流浪狗可能是“麻烦”的代名词,但这位老人却愿意倾尽所有去救助它们,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他没有.............
  • 回答
    台湾新冠疫情的死亡率飙升至 4.5%,这一数字确实令人担忧。当有报道称台湾防疫官员将其中一部分死亡原因归结于“家属放弃治疗”时,这无疑会引发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死亡率 4.5% 的背后可能有多重因素叠加首先,任何国家的死亡率都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单一因素。4.............
  • 回答
    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康复出院:120万治疗癌症值不值?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的成功康复出院,无疑是精准医疗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120万元的高昂治疗费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笔巨款,究竟值不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对于县城县医院治疗一个脚趾头小伤口时,要求患者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胸透、彩超、心电图等,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商榷的医疗行为,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存在不合理之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并阐述:一、 为什么这种做法不合理?(根本原因分析)1. 不符合医疗原则中的“必要性”和“适宜性”: 必要性: 治疗.............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经历了三晚的住院治疗后,于当地时间周一(美国东部时间)傍晚返回了白宫,这一举动无疑牵动了全球的目光,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首先,从他迅速回归白宫这一点来看,这显然是特朗普团队为了展现总统强大的恢复能力和精神状态而采取的策略。考虑到他本人是美国乃至世界上备受瞩目的人物,他的健康状况直接.............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看到家里的长辈,尤其是年岁大了,身体上有些毛病,可就是不愿意去看病,或者看了医生又不好好按医嘱来,甚至直接撂挑子不治了,这滋味真不是一个“愁”字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老人不愿意看病的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原因。 “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是正常的”这种心态: 很多老人.............
  • 回答
    张亭栋教授和他的砒霜抗白血病研究,确实是科学界乃至社会上都极具讨论价值的一个案例。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位科学家和一项具体疗法的成功,更深刻地触及了现代医学对传统医学的认识、科研范式、以及中医在当代发展中的定位等一系列复杂议题。张亭栋的砒霜疗法:一次“土法炼钢”的惊艳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个事儿是怎么回事。.............
  • 回答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从一个边缘化的辅助手段,跃升为当前肿瘤治疗最重要、最具颠覆性的基石之一。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癌症的认知,更给许多曾被判为“无药可救”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要详细聊聊它现在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转变:过.............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教授团队在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方面取得新进展的消息,无疑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重大突破。这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胜利,更是为无数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要深入理解这一进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探讨。一、 技术核心:基因编辑与干细胞疗法的深度融合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项研.............
  • 回答
    “仅靠药物可能永远治疗不好抑郁症”——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沉重,但仔细想想,它道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且普遍的困境。我们不妨把它拆开来看,好好聊聊。首先,这句话的核心在于“仅靠药物”。这一下子就排除了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或者至少暗示了药物并非万能。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优势与局限我们得承认,.............
  • 回答
    鲍里斯·约翰逊新冠肺炎住院治疗:英国疫情防治的焦点与挑战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入院治疗,甚至一度进入重症监护室。这一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也对英国国内的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事件的.............
  • 回答
    关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这一信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看待。一、 信息来源与官方定性: 信息来源: 该信息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是一个官方的、负责管理中医药事业的政府机构。官方发布的信息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官方定性: “总.............
  • 回答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封针治疗”脑瘫是一种在中国备受关注的疗法,但其科学依据和疗效一直存在争议。要全面看待这种疗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原理、实践情况、科学证据以及伦理考量。一、 “封针治疗”脑瘫的原理和实践“封针治疗”并非一个标准化、广为接受的医学术语,它在中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河南省妇.............
  • 回答
    如何看待钟南山院士表示连花清瘟治疗普通新冠肺炎有效?这意味着什么?钟南山院士作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观点自然备受关注。当他公开表示连花清瘟对普通新冠肺炎有效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钟南山院.............
  • 回答
    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抗击新冠疫情的早期阵地之一,其首批参与中医药治疗并成功出院的患者,无疑是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的背景与意义: 早期抗疫的关键时刻: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医疗资源紧张,对病毒的认知尚不深入,治疗方.............
  • 回答
    提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年关于注射消毒剂治疗新冠的建议,那可真是让不少人跌破眼镜,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当时美国正处在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全国上下笼罩在恐慌和焦虑之中,而总统的这番言论,无疑是在这锅本就沸腾的浑水里又添了一把火。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2020年4月的一次白宫记者会上,当时的总统.............
  • 回答
    李小璐和PG One的“夜宿门”事件确实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娱乐新闻,其热度和传播范围之广,在当时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甚至占据了许多新闻报道的头条。而屠呦呦教授成功研发出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虽然是一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深远社会价值的突破,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其吸引公众关注的方式和速度与娱乐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