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看不起病,放弃治疗的老人?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看到家里的长辈,尤其是年岁大了,身体上有些毛病,可就是不愿意去看病,或者看了医生又不好好按医嘱来,甚至直接撂挑子不治了,这滋味真不是一个“愁”字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理解老人不愿意看病的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原因。

“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是正常的”这种心态: 很多老人经历了大半辈子,见过太多生老病死,年轻时也可能经历过缺医少药的日子,所以他们会觉得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是衰老的自然过程,没必要大惊小怪,更没必要去医院折腾。他们可能认为,“人都老了,还能指望什么?凑合着过呗。”这种豁达中也带着一丝对现实的无奈。
害怕生病、害怕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医疗手段的进步大家看在眼里,但与此同时,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比如化疗、放疗,甚至是手术,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他们可能在医院里看到过其他病人的痛苦样子,或者听过别人说起治疗的副作用,心里就过不去那道坎。与其遭受治疗的煎熬,不如“顺其自然”。
对医院和医生有不信任感: 也许老人之前有过不愉快的就医经历,比如被医生冷漠对待,或者觉得花了钱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是被误诊过。这种经历会让他们对整个医疗系统产生怀疑,觉得去了也是白搭,不如在家休息。
经济上的顾虑: 虽然现在医保覆盖面广了,但对于一些大病、慢性病的长期治疗,费用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老人可能不想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觉得自己的病治不好也就算了,不能因此拖累下一代。他们宁愿省吃俭用,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面子”和自尊心: 有些老人,尤其是过去比较强势、独立惯了的,一旦身体出现问题,需要别人照顾,这本身就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一种打击。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病弱的样子,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或“怜悯”。拒绝治疗,在他们看来,或许也是一种维护尊严的方式,一种“我还能自己做主”的体现。
对死亡的恐惧: 归根结底,很多时候拒绝治疗的背后,是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可能觉得,一旦开始治疗,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了,而他们还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一点。与其被动接受,不如选择回避,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
思维方式的固化和习惯: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人的思维模式会变得更加固化,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起来比较慢。如果他们过去长期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对待疾病的方式,即使现在不正确,也很难让他们改变。

面对这样的老人,我们作为子女或亲属,该怎么办?

这绝对是一个考验耐心和智慧的难题,也充满了情感的纠葛。

耐心沟通,理解是基础: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不要上来就批评、指责,那样只会让他们更加抵触。要坐下来,好好听听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看病。用关切的语气,问问他们身体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有什么担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和关心,而不是施压。
循序渐进,从小事做起: 如果他们拒绝大刀阔斧的治疗,那就从一些小调整开始。比如,先从改善饮食、增加一些适当的运动入手,或者先去复查一下,而不是直接谈手术。让他们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建立起对改善健康的信心。
提供信息,但不要强加: 告诉他们现代医学的进步,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可能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但注意,是提供信息,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和思考,而不是板着脸给他们讲课,或者直接说“你看,这就是你们那时候不行”。
请“权威”或“亲近”的人出面: 有时候,子女说的话他们听不进去,但如果是他们信任的老朋友、老邻居,甚至是某个医生(如果他们对某个医生有信任基础),劝说起来可能更容易。可以请这些人帮忙沟通。
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 经济上,让他们知道看病不会成为家庭的负担,所有费用都有子女承担。精神上,多花时间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依然是被爱和被重视的,生活依然有意义,而不仅仅是身体的衰败。
抓住“契机”,但要巧妙: 有时候,如果老人的病情有了一些明显的发展,或者有其他长辈因此走了弯路,这可能是一个契机,让他们开始认真思考。这时候,再进行劝说可能会事半功倍。但这个契机要抓得巧妙,不能是幸灾乐祸,而是出于深深的担忧。
尊重他们的选择,但也要承担责任: 到最后,如果老人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们作为子女,在尽力劝说无效后,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他们的意愿,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在他们身体不适时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安慰,并且做好一些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老人看作是“固执”或“不懂事”,他们经历的年代、塑造的观念、以及面对衰老和死亡时的复杂情绪,都值得我们去理解和体谅。 很多时候,他们的拒绝治疗,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是他们一生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的体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用爱和智慧,帮助他们找到一条更健康、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之路。这过程很艰难,但我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爱他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写回答知乎问题,没想到这么多评论。我就写写我平时看到的世态炎凉,好多评论就不一一回答了。

总的来说,医务人员对这种还是很能理解的,毕竟大家平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当然还有更变态的………

有些激动的小伙伴可能因为确实这种生活离你们很遥远,但不得不告诉你们这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不在少数,就跟上次知乎看到的“农村老人自杀问题”,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这类人(不在少数),尤其年龄大于80岁,女性,来自农村,收住院时都预感不会住太久,治疗一般都无疾而终…

另外,那天看到题目太激动就写下了这个故事,回过头仔细一看题主问的不是这个问题,真是醉了~~~~各位看官将就看看吧

------------------手打分割线------------------------------



说一个很典型但普遍的例子。

前段时间收了一个病人,79岁,女,“全身浮肿2月余”入院(她的眼睛肿的甚至无法睁开)。车送进来的,无法自己移动了。有1子2女。入院迅速做了相关检查。开始以为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者肿瘤,庆幸的是结果还好,自身免疫性肝病,蛋白非常低(一般很少能进展到这么多水,真的是活活在家里拖出来的)。然后迅速开始相关治疗,主要方案是把水排了,蛋白补上去,自免肝以后慢慢治问题也不大。找家属谈话说明病情,听完问我们“医生,是不是没的救了”,我们惊呆!考虑到是不是家属会错意(因为自免肝确实不容易断根,但可以控制)重新解释了一遍,家属听完表示理解就回去了。没过1个小时家属进来跟我们说要出院,理由是因为没钱治了。这个时候离入院还不满24小时。我们跟家属说明这个病可以治的,至少等水消了,以后生活质量不会太差,寿命也可以延长,现在这个情况出去真的很危险,费用问题目前最最最主要的是穿刺完留置引流管,小一两千左右。家属作为难状,回去考虑了一下最后还是坚持出院了。出院前一会陆陆续续来了另外一批探视病人的亲属(当然一般这种探望都是要给慰问金的),我们听到家属收了慰问金后这么说:“医生说这个病没的救了,还是回去吧”。

其实!

这只是一场戏,家属把一个不太严重的病拖到一个重病再住院,住院也只是为了演给四方乡邻看,自己带去医院尽孝了,医院说没得治再回来等死了。(医院和医生只是这场戏的道具,台词是什么不重要)。

这种情况在70-80岁甚至更高龄的病人中其实很常见,大部分都是没有太多的医保,儿女又觉得拖累,就会以这种非正常方式…结局我就不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看到家里的长辈,尤其是年岁大了,身体上有些毛病,可就是不愿意去看病,或者看了医生又不好好按医嘱来,甚至直接撂挑子不治了,这滋味真不是一个“愁”字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老人不愿意看病的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原因。 “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是正常的”这种心态: 很多老人.............
  • 回答
    “无病女生被推上手术台”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就如同层层剥落的洋葱,每一个都让人心惊。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事故,它牵扯着患者、医生、医院、甚至整个医疗体系的信任与责任。要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 患者的权利与知情同意的缺失: 核心问题: 患者在完全不知情或被.............
  • 回答
    关于“有病不治,盲目信教”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触动人心的议题,它涉及到信仰、健康、理智和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我们所处的社会,尤其是东方文化背景下,传统上就存在着一种对“命运”和“天命”的敬畏。当人们面对疾病,特别是那些难以.............
  • 回答
    Aducanumab 获批上市:一场充满争议的胜利,还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曙光?2021 年 6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 Biogen 公司研发的 aducanumab(商品名 Aduhelm)上市,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决定在科学界、医学界以及患者群体中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 回答
    关于黄婧在她的“豌豆公主病日常”中,对于国外和国内医疗系统的不同态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种“双标”的观感。首先,我们得理解,黄婧作为一名普通人,在面对医疗需求时,会自然而然地将自身经历和情感投射到对医疗系统的评价中。这种评价并非全然是客观的、科.............
  • 回答
    关于罗伯特·特朗普(Robert Trump)因病去世一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1. 基本情况概述: 逝世时间与地点: 罗伯特·特朗普于2020年8月15日,在纽约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1岁。 死因: 他的家人及白宫都表示,罗伯特·特朗普因病去世,但具体病情并未详细公开。有媒体报.............
  • 回答
    九期一上市:895元一盒的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药,背后是希望与挑战终于,在中国原研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九期一(GV971)——正式敲开了上市的大门。这个承载着无数患者家庭期盼的名字,以每盒895元的价格进入了医保目录,这无疑是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一大里程碑。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希望与挑战交织的复.............
  • 回答
    看到一些人拿Uzi的健康问题开玩笑,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种行为挺让人不舒服的。首先,我们得明白,Uzi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虚拟角色,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身体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更何况是像他这样,常年征战在最高强度的电竞赛场上,付出了远超常人想象的努力和代价。他的健康问.............
  • 回答
    哈哈,说到法国留学生的“豌豆公主病”,这可不是什么病症,而是大家对一些特定生活方式的戏称,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简直是一部部鲜活的“法国留学生生活实录”。先从吃说起。在法国,食物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对于本就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留学生来说,更是被无限放大了。她们对食物的要求,绝不是简单填饱肚子那么简.............
  • 回答
    “年轻人都是慢慢有病的”,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刺耳,甚至带着点悲观的色彩,但仔细想想,它触及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和个人体验。这并非说所有年轻人都在走向疾病的深渊,而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指向的是当下年轻人面临的、可能导致健康状况逐渐下降的各种因素。这“慢慢有病”,很多时候并非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而是那.............
  • 回答
    罗一笑因白血病去世,这无疑是一场悲剧,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从一个小小的生命就此陨落,到背后折射出的种种社会现象,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首先,作为普通人,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心痛和惋惜。罗一笑的离去,是对一个鲜活生命的无情剥夺。一个小女孩,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却被病魔折磨得如此痛苦,最终凋零。这本身就.............
  • 回答
    绿谷制药的回应,尤其是那句“要求其删除不实言论”,确实在科学界和公众舆论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只看表面的一来一往。首先,这事的背景是什么?得先说说“九期一”,也就是甘露特韦片(GV971)。这药是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号称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突破”。这个突.............
  • 回答
    关于“主播墨茶Official因病去世”这一事件,网络上确实存在一些质疑和猜测,认为其背后可能存在人为策划,甚至家庭信息和死亡本身都是虚假的。要客观地看待这些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事件的公开信息和最初的传言。墨茶Official,一个在直播平台上以“病友”身份出.............
  • 回答
    最近,一条关于一位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声称自己在中国门诊“即将饿死”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位自称“豌豆公主”的留学生,在视频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国内就医的经历,并将其与在法国的就医体验进行了对比,言辞间透露出对国内医疗体系和某些生活细节的不适应,以及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担忧。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
  • 回答
    关于网传的“气功大师”王林因病死亡一事,这确实是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很复杂。所谓“气功大师”,本身就游走在科学与玄学之间,很多所谓的“神通”很难用科学来解释,也容易被人质疑。王林这个人呢,他的名气可不是一般的大,早些年简直是风光无限.............
  • 回答
    兰州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感染事件:一场值得深思的公共卫生危机2019年12月5日,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兽研所)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布鲁氏菌感染事件。近百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接触含有布鲁氏菌的实验动物排泄物而感染了这种致病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疗事故,更暴露了在科研.............
  • 回答
    近来,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一些旅居俄罗斯的华人博主在连麦互动中,分享了当地关于戴口罩的一些观点,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点就是:“有病才戴口罩,健康人不需要口罩。” 听到这样的说法,很多国内观众可能会感到不解甚至诧异,毕竟在我们国家,戴口罩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自我防.............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2023年11月12日推送了一篇题为《病得不轻!》的文章,对“周某出狱引网红公司争抢签约”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核心观点和批判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1. 鲜明的标题和严厉的批判态度: “病得不轻!” 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
  • 回答
    百万大V医生林小清为「甩锅」助理致歉,称「我有病,已经成瘾了」,这件事,怎么说呢,挺复杂的,也挺能折腾人的。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歉那么简单。咱们得从头说起。林小清是谁?在网络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坐拥百万粉丝的医生大V,影响力那是相当大。这种级别的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被.............
  • 回答
    上海居民哮喘发病身故的事件,牵扯到多方责任的认定,的确是一个令人痛心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医疗资源调配的复杂性,也触及了公共服务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人道主义的底线。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一位患有哮喘的上海居民突发疾病,情况危急,家属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然而,医院方面回复称,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