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回答
关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这一信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看待。

一、 信息来源与官方定性:

信息来源: 该信息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是一个官方的、负责管理中医药事业的政府机构。官方发布的信息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官方定性: “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是对临床疗效的一种评价,通常是在一定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的总结。这里的“总有效率”可能包含多个层面的评价,例如症状改善、核酸转阴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重症化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等。具体包含哪些指标,需要参考更详细的研究报告或官方说明。

二、 清肺排毒汤的背景与作用机制(理论层面):

组成与来源: 清肺排毒汤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基于中医经典的方剂,如《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银翘散、藿香正气散等加减化裁而来。其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针对中医辨证分型中常见的“寒湿内蕴、疫毒壅肺”等证型。
理论作用机制: 从中医理论角度看,清肺排毒汤的成分被认为具有宣肺止咳、清热化痰、疏风解毒、化湿通腑等作用。例如:
麻黄、杏仁: 宣肺平喘,止咳。
生石膏: 清热泻火,解肌发表。
柴胡、黄芩: 清热解毒,和解少阳。
藿香、佩兰: 化湿解表,辟秽止呕。
厚朴、苍术: 燥湿宽中,行气消胀。
茯苓、白术: 健脾利湿。
泽泻: 利水渗湿。
生姜、大枣: 调和营卫,温中散寒。
甘草: 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太子参: 益气健脾。
现代药理研究(部分): 一些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可能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改善肺功能等作用,但这并不等同于对新冠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更多的是从整体调节入手。

三、 对“总有效率90%以上”的理解与考量:

“总有效率”的定义: 这是理解这个数字的关键。如果“总有效率”包含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改善、核酸转阴等多个指标,那么这个数字可能相对容易达到。但需要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以及是否有对照组进行比较。
研究设计与质量: 官方公布的数据,通常来源于临床观察、临床试验等。理想的研究应遵循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等原则(RCT),以排除安慰剂效应和研究者的主观偏倚。如果公布的数据是基于非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其证据等级相对较低,结论需要谨慎解读。
研究人群与疾病阶段: 清肺排毒汤可能对特定证型的患者、特定疾病阶段(如轻症、普通型)的疗效更为显著。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或者不同证型的患者,其疗效可能存在差异。官方公布的有效率是否涵盖了所有类型的患者,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也需要进一步了解。
与对照组的比较: 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是与标准治疗(如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比较。如果清肺排毒汤在达到相似疗效的同时,能带来更快的恢复速度、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或更短的住院时间,那么其价值就更大。单纯的“总有效率”如果缺乏对照,其意义会打折扣。
潜在的安慰剂效应: 在任何治疗中,患者的心理预期(即安慰剂效应)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一个大家普遍关注且情绪容易受影响的疾病面前,安慰剂效应的作用不容忽视。

四、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诊疗中的作用:

“三药三方”的地位: 在新冠疫情初期,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临床应用,推出了“三药三方”(包括清肺排毒汤、寒湿疫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以及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达原饮)。这些方剂的推广,是在当时对病毒了解不足、特效药匮乏的背景下,旨在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早期干预、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率等方面的作用。
优势与特点: 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展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辨证施治”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以及在调整机体整体状态、扶正祛邪方面的作用。许多患者反映使用中医药后,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有所改善。
挑战与争议:
证据的严谨性: 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医药的疗效证据,尤其是一些传统的临床观察,在现代医学的循证医学标准下,可能存在研究设计不够严谨、样本量不足、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等问题。
作用机制的阐释: 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往往是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节,这与现代医学对单一靶点的精准干预有所不同,其现代科学解释仍需不断深入。
科学传播与认知: 如何科学、客观地向公众传播中医药的疗效,避免过度宣传或不科学的解读,是媒体和相关机构面临的挑战。

五、 如何看待“90%以上总有效率”的官方数据:

1. 积极看待其价值:
提供了临床选项: 在新冠疫情的早期以及面对不同变异株时,中医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在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的康复过程中。
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 这反映了国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道路上的努力,以及对传统医学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的肯定。
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即使不直接杀死病毒,中医药通过调节免疫、抗炎、改善症状等方面,也可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 保持审慎和客观的态度:
关注具体研究细节: 建议去查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或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详细研究报告,了解“总有效率”的具体计算方法、评价标准、研究设计、样本量、对照组情况等。这是评估数据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关键。
区分有效与治愈: “总有效率”并不等于“治愈率”。它可能包括症状改善,但不一定意味着病毒被完全清除或疾病完全康复。
个体差异: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即使有效率很高,也不能保证所有患者都有效。
科学的态度: 对于任何一项医学研究成果,都应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既不盲目夸大,也不完全否定。理解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总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清肺排毒汤“总有效率90%以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益的手段。然而,为了更全面、更科学地理解这一数据,我们需要关注其背后的研究细节,包括评价标准、研究设计、对照情况以及患者的具体特征。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评价其临床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更严谨的临床试验将有助于进一步确证和阐释清肺排毒汤等中医药疗法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确切疗效和作用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有两点不解,想请教一下。

1.平时说中医药优势的时候都是要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新冠肺炎也只是个现代医学的按病原体划分的诊断,按理说还是应该有寒热、虚实等等的辩证,为啥这次就可以一个方子适合所有人呢(如xx汤、xx一号)。

2.现在新冠肺炎相关的论文发表门槛都比较低,10分以上的期刊投稿24小时内接收的都有。如果真的这么高有效率,不出意外是秒杀瑞德西韦,后者1例的治疗个案都发了新英格兰,您这个,病例数据稍加整理直接投顶级期刊,用中医药震撼世界不好么。我们本周能看到论文在线见刊吗?

user avatar

请看一看中医药管理局的这个表述:

据统计,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

如果你能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话,会发现这个数字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迄今为止尚无治愈病例——否则,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一定会特别强调。

第二,有10%的人加重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总统计数据的截止日期是2月5日,按照其1个疗程3天的描述,那么最晚一批接受治疗的病人应该是2月2日确诊的。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可知,截至2月2日0时,我国确诊病例是14000例左右,也就是说使用这个方剂治疗的患者占所有患者总数的1.5%。理论上,如果这个方剂有效,那至少也应该占治愈出院总人数的1.5%,才能说明方剂是有效的对吧?那么,2月5日我国已治愈患者的总数是多少呢?1153例。

简单计算一下,那就是说这个方剂至少也得有大约18例治愈的患者,才能说明其功效至少是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我这个理解没什么毛病吧?

那么,请问治愈的数据在哪里?如果这个方剂真能治愈18例患者,我估计没必要藏着掖着对吧?

至于说有效率90%,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个唬人的说法。正如前面所说,对于此次肺炎是否有效,判断的唯一标准应该是最后病人体内的病毒是否还有。如果有,哪怕病人没有了所有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有意义吗?

说到底,这种传染性疾病跟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不一样。非传染性疾病,就算治不好,能缓解一下症状也算是好事。但是传染病,就算病人表面如常,但只要体内还有病毒,你把他放出去,也还是一个移动病毒库啊。

当然,我也不是说中医药一点用没有。毕竟,像钟南山所说,希望中药能在预防或者早期病人发挥一些作用。但有效率这种东西……听听就好吧。


PS:

另外那些在说我一个文艺学博士不懂医学的铁憨憨们,送你三句话:

第一、我国从来没有规定不准跨专业考研。

第二、我写了十几年的各类稿子,怎么把数字能摆出你需要的样子,我比你懂。

第三、以上的内容基本上不涉及任何医学专业知识,只是基于最基本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做的分析。


PS2:

评论里的铁憨憨真不少。我挂几个,大家共欣赏。权当乐呵:

第一个铁憨憨:

为什么说是铁憨憨呢?正常人应该都知道博士是最高学位。我已经是博士了,还能跨到哪儿考去?我国虽然规定了不准跨专业考医学,但没规定医学专业不能考别的专业啊,傻子。

第二个铁憨憨:

看起来说的很有道理对吧?我不管你有没有病毒,只要症状缓解了就是好了。

可我就问一句话——只要稍微关注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出现了大批无症状的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

这早就不是新闻了。

那么,既然中医是对症下药,那么病人连“症”都没有,你治个屁?你肉眼能看到病毒?你要这么NB,干脆你直接去一线,正好现在国家试纸根本就不够用。

另一边,如果你觉得症状好了就能出院。你有没有胆子随便去某个有确诊患者的医院,让医护人员不做病毒检测,凭你——你自己能找来什么名医也行——自己对“症状”的观察,来确定患者能不能出院。出院之后,你找辆车把患者送回去,中间你们俩都别带口罩——病人都被你治好了你怕啥?

3、第三个铁憨憨(或者说第三类铁憨憨)

这类人的论点是,西医看不出来的问题,中医能看出来。

行,我们现代医学大大方方地承认:我们就是辣鸡,没有电子显微镜,没有病毒试纸,我们连个屁都不知道,连病人是疑似病例还是确诊病例都分不出来。

这样吧,既然有那么多人认为中医可以检测处出无症状感染者,那咱们赌一把。

我出十万奖金。你自己到北京来,咱们找一家公立传染病医院,在附近蹲点。咱们就挑20个准备入院检查的人,然后你用中医的诊法来判断他到底得没得肺炎。

如果判断没得病,请与被检测者都摘下口罩,双方同处60分钟。此次检测后半年内你身体感到不适,不得去医院检查,不得服药及进行任何治疗,否则挑战失效。半年后你只要还活着,这钱就打给你。

有敢赌这么一把的,可以直接在评论区报名。

user avatar

特别好!想看具体研究结果,希望尽早用到临床。比如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间其他治疗是否一致?越快越好,临床急需!

user avatar

在大航海时代,坏血病是造成船员死亡的第一因素。

1519年,麦哲伦带领200多人环球航行,最终活着回来18个人,绝大多数船员死于坏血病。

1740年,大英帝国为了炫耀强大的国力,派出了由2000多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舰队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

1744年,当舰队归港时,人们发现,原本应是6艘的舰队只回来了一艘,船员也只剩下几百名水手,这些幸存者们也都是一副羸弱、疲惫的模样,他们脸上布满疤痕、脸色发青,甚至嘴角溃烂,神形可怖。

夺去一千多名水手性命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海上梦魇“坏血病”。

在当时,远洋航行的船员“十不存一”、死亡率90%是经常的事。往往在你登上远洋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你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只有最不要命的亡命徒才会选择当远洋水手,即使当时羊吃人运动,陆地上劳动力严重过剩,水手的工资是陆地上工人的四五倍,水手也是长时间奇缺,不到实在走投无路没有人愿意当水手。

现在我们知道,坏血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缺乏维生素C。但当时不知道。为了治疗坏血病,当时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也给出了各种解释。

比如有的理论认为,坏血病是因为血怀掉了,治疗要把血放掉;比如有的理论认为,坏血病是因为船员闷在船舱里,呼吸的空气太污浊,治疗要呼吸新鲜空气;比如有的理论认为,坏血病是因为船员长期接触不到陆地,治疗只要把船员放到陆地上,自然就好了……

理论各种各样,有的理论甚至已经很接近真相了。而且这其中还真的有奇迹发生过——某些船员的坏血病还真的被治好过。1492年,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的旅途上,一些水手患上了坏血病,人们害怕这种病有传染性,便将患病的水手放逐在一个无名岛上,待船队返航时再将他们的尸骨带回祖国。然而,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胜利返航之时,他们回到无人岛,却发现曾经奄奄一息的病人居然变得活蹦乱跳、生龙活虎。原来,这些船员在岛上为了生存,不得已去吃岛上的野果,然后身体就神奇地变得健康了起来。

然而这些理论都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坏血病的问题,船员因为坏血病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一个英国医生。

1747年5月20日,英国海军军医、苏格兰人詹姆斯·林德随舰队出海,召集并遴选了12名患有坏血病的船员,将他们安置在船上同一位置,并安排相同的饮食和生活环境,将每两名船员分为一组,采用当时人们相信可以治疗坏血病的6种偏方,每天让船员们分别食用醋、稀硫酸、海水、肉豆蔻、大蒜、两个橘子和一个柠檬,最终证明了柠檬和橘子对于治疗坏血病的有效作用。

这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临床对照试验,詹姆斯•林德也被认为是临床试验的先驱,开启了现代临床试验的新篇章。林德上船出海,开始此次临床试验的5月20日也被确定为“国际临床试验日”。

从1747年到现在,怎么说也有二百多年了吧。若要证明某种疗法有效,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对照实验。可是中医就是死活不做——理由很多,比如中医千人千方,无法对照;比如不能用西方的标准要求中医;比如谁也代表不了中医做对照,对照无效的就不是真正的中医;比如现在中药材都是假冒伪劣的,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卖中药的良心坏了……

你看,中医就是不做,有什么办法……


添加

有人说“不管西医中医还是跳大神,只要有效就行”——这种说法很对,理论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效性。可是没有对照实验的支撑,怎么才能说明是中医起了效果呢?没有对照实验的支撑,怎么才能说明中医有效呢?

没有对照组的话,无论患者的病情是减轻还是维持不变还是加重,都不能说明中医在其中起到了任何作用——如果不懂这个道理,那我实在无话可说了。


再添加

很多人不明白如何确认有效。

一种药品,无论它是蝙蝠屎还是裹脚布还是床头灰还是稀硫酸,都没有问题,只要它对治疗疾病有效果。毕竟和因病而死比起来,吃这些东西还不算太惨。

可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如何才能确定这些东西在疾病治疗过程当中起到了正向作用呢?有人说我吃了这些东西然后病好了,可你怎么能确定你不吃这些东西你的病就不能好呢?

我们拿床头灰举例子。假设,我是说假设某本医书认为床头灰可以治疗瘫痪。为了证明床头灰的作用,我们可以设置三组瘫痪病人——一组吃床头灰,一组吃安慰剂,一组用普通方法。以实验结果来验证床头灰对于瘫痪的治疗到底有没有正向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现在通行的方法比起来有没有优势。

再重复一下,药品是单方还是复方都不影响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不要求中药提纯,对照实验只是为了证明药品对于治疗疾病有正向作用。不要说中药无法提纯而不能对照了。

user avatar

上次非典,广州中医院治疗71例,不是一个方子,而是不同阶段,开不同的方子。

这次疫情,青岛治愈的这个,也是对个体根据病情,单独开药方的。

一个方子给所有人用,不一定合理。

没有药抗病毒,靠人体免疫力,中医调整人体那套东西有用就好。

user avatar

我原来也是不信中医的,觉得就是安慰剂,自从我亲手做了动物实验后。。。最起码有的方子,它是真有效果。。。

现在湖北以外,死亡率仅仅只有0.2%,而且大量治愈案例是自愈出院的,我估计最终死亡率也不会超过2%。这说明,在没有或者是买不到特效药的情况下,通过中药提高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没毛病。(不过,如果能搞到克力芝或者瑞德西韦,我还是信西药,毕竟机理清晰的多。。。)

回到题目中的这个方子,其它我也不认识,就认识里面,包含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苑,冬花,半夏)的部分。

//评论区的你们是魔鬼,硬是逼的我彻底搞清楚了这个方子的来龙去脉。。。这原来是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和小柴胡汤的混合优化版,好的,且听我一个个道来。

于是做了个中医治疗流感和肺炎的文献调研,先看射干麻黄汤部分。

//吐槽一下,总的来说,关于中医治疗的文献,最大的问题是临床数据的数据质量很低,实验设计也不严格,药物机理约等于没有,数量也不是特别丰富。还是要多发文章啊。。。

觉得比较靠谱的临床结果是下面这个,超过90%的小朋友病情都得到了显著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虽然临床数据很少,质量一般。但是总得的来看,射干麻黄汤,镇咳、化痰、润肺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甚至优于西药治疗。

同时,动物实验数据还是蛮多的。

比如小鼠模型中,多篇文献声称可以观察到射干麻黄汤可以显著降低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水平,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聚集,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纠正 Th1/Th2失衡。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机理也算自洽。效果甚至可以达到用西药糖皮质激素的效果。

临时补习了一下《伤寒论》,原来这里面还包含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成份,那再补充一个临床证据。

效果也非常好,93%的肺炎患者病情都有了明显好转。

评论区老是有人问有没有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好吧,我还特意给你们找了个发在英文期刊的,太不容易了我。。。

因为方子中还包含五苓散(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的成份,五苓散现代医学一般用于护肾保肝。

这篇文献讲的是五苓散可以有效预防肾结石复发。28个病人分两组,一组喝中药,一组安慰剂。中药效果很明显。

//有的人真的是啊,给了你文献,又嫌弃档次低。。。大哥,我们是看内容,不是拿计算器数影响因子好么?好吧,那我再找一篇影响因子高的吧。。。不要再搞事情了,这类研究,不太可能发在顶刊的。

这篇文章是一个详细的动物实验,作者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令东教授。

文献论证了五苓散可显着降低果糖喂养小鼠的血清尿酸,肌酐和BUN水平。恢复了果糖引起的肾尿酸转运蛋白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ABCG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OAT1)以及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OCT1)和OCT2在小鼠中的失调。明显减轻了果糖喂养小鼠肾小球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此外,还抑制了果糖喂养小鼠中TLR4 / MyD88信号的激活,从而抑制了κB(NF-κB)信号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的激活。最后,减少了果糖喂养小鼠肾脏中的NLRP3炎性体活化和IL-1β分泌。

小柴胡汤(柴胡、半夏、甘草、黄芩、生姜)的效果就更明显了,这是日本人在1989年做的一个随机双盲临床实验。我估计你们好多人都不知道小柴胡汤英文叫Shosaiko-to吧?取的日文发音。

200多个病人,12周的跟踪实验,对慢性肝炎患者的效果极为明显,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

同时,临床研究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都清晰无误显示了确切疗效。

陈皮和藿香就不上文献解释了,用过藿香正气水的都知道。主要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头晕头重、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还能开胃。

所以,试试呗。。。

考虑到这次病症重症率并不高,但是并发症很多,而且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导致的免疫风暴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这剂方子应该是有用的。中医专家水平肯定比我高,改良后效果更好我也不奇怪。

我们老家因为奇缺西药,只能用中药治疗,已经有两例出院了。。。按照严格医学理论,无法论证是中医治好的,毕竟可能不吃中药也能好,但是,人家毕竟好了不是么。。。

//更新一下,截止到2月12日,我老家,湖北嘉鱼县已经治好23例,无死亡。对比其它地区的数据,很不容易了。

//3月6日更新,我老家总共确诊116例,治愈111例,转重症4例,已转走去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小地方没实力治),死亡1例。这是纯中药治疗的数据,你说有没有用?

//针对几个评论区常见问题,统一回复在此。

  1. 细辛中含强致癌物,马兜铃酸,答主心大大的坏!!!

答:细辛是根和根茎入药,不是全草。依《中国药典》2010年版,市售干燥细辛,其马兜铃酸含量不得超过0.001%。另,马兜铃酸水溶性差,煎服可有效排除马兜铃酸,副作用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2.紫苑和款冬花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答主心大大的坏!!!

答:山紫菀部分地区又叫川紫菀,学名是蹄叶橐吾,是菊科橐吾属植物。而紫菀乃菊科紫菀属,别名紫倩、小辫、返魂草。至今没有紫菀含有PAs的研究报道,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含有PAs的是山紫苑。

款冬花,确实含有PAs,但是目前尚未见短期煎服会带来危害的报道。因为好的款冬花炮制方法,可以使生物碱含量低于0.001%。

3. 日本人在2000年前大量服用小柴胡汤,超百万人使用,结果导致了接近百人出现间质性肺炎,日本干脆禁了小柴胡汤!答主心大大的坏!!!

答:把小柴胡汤当保健品喝,一喝喝几年,百万人才百人出问题,这安全性不错了。。。我们是当药喝,好了就不喝了,自然副作用就小多了。几个处方药能有这安全性。。。?

user avatar

现在医学:新冠这病我们目前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那些好了的人不是我治(打断...)

某传统医学:是我!是我!是我!都是我治好的!

user avatar

太多为了黑而黑的了。就我所在的医院,疫情期间留守的基本都是中药冲剂和维生素一起使用,真正接触疑似的时候还要上胸腺肽。所以从来没有用这个不用那个的道理,密切接触者还会使用中药破壁饮片。所以在疾病面前哪有中医西医之分 。

在死亡与疾病面前,任何的偏见都是致命的。这些真正拼命黑的人,根本就不懂面临无法治愈的疾病时的无助和不甘。

我宁可在那种环境中一直待下去,也不愿看到这些垃圾在这些一直努力的寻找那一丝希望的人身后捅刀子。

极高的受教育程度不代表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无知和偏见才是真正的罪恶。

user avatar

我不是来招魂的,毕竟这个题早就过气了。

但是我做了一点功课,想分享一下,也算给自己做个笔记。

这里面涉及到的中药材很多,我对中医药了解不多,只能从已发表的文献角度去查证。另外,从权威性角度考虑,我梳理的主要是英文文献。要梳理,首先要知道这些中药用英语咋说,我自己查了一下,不保证准确性,望相关专业人士可以指正。

  • 麻黄 Ma Huang (ephedra)
  • 炙甘草 Zhigancao、honey-fried licorice root、Prepared Liquorice Root
  • 杏仁 almond
  • 桂枝 cassia twig、 Guizhi
  • 泽泻 rhizoma alismatis
  • 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 白术 Rhizoma Atractylodis
  • 茯苓 Poria cocos、Fu Ling
  • 柴胡 Bupleurum
  • 黄苓 Radix Scutellariae
  • 姜半夏 Rhizoma Pinelliae
  • 生姜 Ginger
  • 紫苑 aster、Michaelmas daisy
  • 冬花 Flos Farfarae
  • 射干 Rhizoma Belamcandae、Belamcanda chinensis
  • 华细辛 Asarum sieboldii【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争议最大的,其实 @魏俊年 已经说了。我当时查的时候就发现这味药,药典里规定的马兜铃酸的含量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不超过0.001%),所以我当时根本没有在意,但是没想到这是很多人攻击这个药方的首要理由,说明对一个事物进行自我查证是很多人没有的习惯】
  • 山药 Rhizoma Dioscoreae、Yam
  • 枳实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 陈皮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 藿香 Agastache rugosus

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我也觉得的这样的表述是有问题的。说一个东西有效,只能看疗效,但是疗效的判定需要严格的标准,我对这样的表述有疑义,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推这个汤是不是可能有用。

【1】也是前面有人说过的,按这个药方可以给患者大量补水,这样的我猜石膏也是这样的目的之一,比如补离子之类。我们都知道感冒的时候要“多喝水”,所以喝汤在这个意义上值得肯定。

【2】有一些中草药成分可以激活机体的固有免疫系统,比如激活干扰素的分泌,这可能能在病毒大量复制之前,被草药诱导的高水平的固有免疫应答给“按下去”了,也就是说让病毒能够挟持机体为自身复制之前,把这堵病毒要翻越的墙堆高了。干扰素的机理太复杂,不详细介绍了。

  1. SARS-CoV protease inhibitors design using virtual screening method from natural products libraries. J Comput Chem 2005 Apr 15 使用天然产品库中的虚拟筛选方法设计SARS-CoV蛋白酶抑制剂
  2. In vitro inhibition of coronavirus replications by the traditionally used medicinal herbal extracts, Cimicifuga rhizoma, Meliae cortex, Coptidis rhizoma, and Phellodendron cortex. J Clin Virol 2008 Feb 传统使用的草药提取物、升麻、苦楝皮、黄连和黄柏皮对冠状病毒复制的体外抑制
  3.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elicits a weak interferon respons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interferon-inducing viruses. Intervirology 2008 与传统的干扰素诱导病毒相比,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引起干扰素反应较弱
  4. Forsythoside a inhibits the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 cell culture. Phytother Res 2011 Mar 连翘酯苷可在细胞培养中抑制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5. Medicinal herbal extracts of Sophorae radix, Acanthopanacis cortex, Sanguisorbae radix and Torilis fructus inhibit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in vitro. Antivir Ther 2010 苦参根、五加皮、没食子儿茶酸和窃衣属果的草药提取物在体外抑制冠状病毒复制
  6.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of the herbal formula Kwan Du Bu Fei Dang in healthy subject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Hong Kong Med J 2011 中草药配方抗毒补肺汤健康受试者的免疫调节作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谢谢评论指点)
  7.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extracts of Cibotium barometz, Gentiana scabra, Dioscorea batatas, Cassia tora, and Taxillus chinensis inhibit SARS-CoV replication. J Tradit Complement Med 2011 Oct 中草药提取物的金毛狗蕨,龙胆草,山药,决明子,和桑寄生可抑制SARS-CoV复制
  8. A review on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Himalayan medicinal plants traditionally used to treat bronchitis and related symptoms. J Pharm Pharmacol 2017
  9. Repurposing host-based therapeutics to control coronavirus and influenza virus. Drug Discov Today 2019 Mar
  10. Drug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 2019-new coronavirus (2019-nCoV). Biosci Trends 2020 Jan 28
  11. Antiviral activity of Sambucus FormosanaNakai ethanol extract and related phenolic acid constituents against human coronavirus NL63. Virus Res 2019 Nov 接骨木属乙醇提取物和相关酚酸成分对人类冠状病毒NL63的抗病毒活性

【3】至于这种中草药能不能抗病毒,可能有部分成分一些有抗病毒活性,但是我对这些成分起到非常好的抗病毒作用并不乐观。因为就算有抑制活性,不代表这些药方里面使用的剂量能够很好的抑制病毒复制。就拿一个上面的两篇文章来说[1][2]。第一篇用的是模式病毒,鼠肝炎病毒,能看到的选择指数(SI,也就是半数毒性除以半数有效浓度)普遍不高(越大越好)。第二篇里虽然在半数抑制浓度(EC50)上可以在几个微克每毫升,半数毒性浓度(CC50)也都在500微克每毫升以上。但是这几个换算出来的浓度其实还是很大的,而且是混合物,不知道起作用的具体成分。跟屠呦呦先生发现的青蒿素还不一样。

【4】这副汤剂里有一味药是炙甘草。一味经典的中药,有甜丝丝的味道。

实际上,关于甘草和甘草主要的药用成分——甘草酸在SARS-CoV或者其他冠状病毒上还真有人研究过它的效用。其中有两篇文章分别是针对的动物的冠状病毒病原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3]和针对禽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4]

  1. Antiviral activity of glycyrrhizic acid derivatives against SARS-coronavirus. J Med Chem. 2005 Feb 24;48(4):1256-9.
  2. Glycyrrhizin, an active component of liquorice roots, and replication of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Lancet. 2003 Jun 14;361(9374):2045-6.
  3. Glycyrrhizin inhibits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infection and attenuates the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inhibition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Arch Virol. 2017 Jun;162(6):1467-1476. doi: 10.1007/s00705-017-3259-7.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glycyrrhizin diammonium and lithium chloride o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fection in vitro. Avian Pathol. 2009 Jun;38(3):215-21. doi: 10.1080/03079450902912184.

而2003年发表于Lancet的研究甘草酸抑制SARS-CoV的文章[5],作者还不是中国人。

此外还有一篇2005年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医药化学杂志(J Med Chem),这是药物化学领域的权威杂志,也有一篇针对SARS-CoV的文章[6]。文章用了不同的取代基团去试验,看什么样的修饰可以增强甘草酸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

但是从这两篇文章的数据来看,能起到抑制SARS-CoV的作用需要的浓度是比较大的,虽然有部分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比较低,但是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也比较大,相应的选择指数(SI)也不高【越高越安全】。

【5】还是甘草这味药,因为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二铵是临床上批准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炎。肝炎我们最清楚的就是乙肝,一种病毒性肝炎,也是病毒在肝脏不停复制,被免疫系统压下去,再起来,再被免疫系统压下去的死循环过程。所以肝脏经过十多年至几十年的这样摧残,就成了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最后死亡。甘草酸能抑制炎症,所以能保护肝脏免受免疫系统激活造成的伤害(当然可用其他药物控制住乙肝病毒的复制)。甘草酸二铵可以改善免疫因子对肝脏形态的慢性损伤[7]。所以甘草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

同时甘草酸又不同于皮质激素,没有那么多应用后的副作用。而且根据目前的研究,皮质激素对SARS-CoV2感染的患者并无改善作用,比如发表在JAMA的研究[8]。不过甘草酸作为处方药还是有一些副作用的,比如可以引起假性醛固酮症症状,包括是高血压、低血钾等等。

而目前SARS-CoV2的患者,最可能引起死亡的就是肺部的炎症,是机体的炎症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造成肺部的严重损伤。比如终南山院士发表在预印本上的文章显示的胸部影像学资料,可以看到肺部几乎是白色的,也就是“白肺”,这就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在流感病毒造成的患者里也是可以看到。下面是一个雪貂动物模型的肺部病理图[9]

上两行的紫红色调为主的就是病理染色结果,第一列是肺泡(alveolar)第二列是细支气管(bronchiole)第三列是主支气管(bronchus)第一行是正常雪貂,第二行是季节性流感感染的雪貂,能看到什么?第一行的肺泡组织是不是一圈细胞中间是空的?这就是正常肺泡的结构应该有的样子,中空部分就是机体与外界交换气体的地方。为了方便气体分子进出,这里只有一层细胞,也就是毛细血管包绕着肺泡上皮细胞,肺脏也是血液发生肺循环的地方。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就在这个地方,也就是氧气耗尽的血红蛋白在这里“充电”,满血复活重新上路的地方。第二行,第一列里也是肺泡的组织染色,能看到什么?是不是一片红?这时候在肺泡腔里充满了水肿液体,纤维蛋白,和细胞残骸。与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混合在一起。大家可以想见,这样的肺泡还能给机体供氧吗?第三行,是不是蓝色背景下出现了棕黄色的点点?这里是检测的流感病毒的蛋白,所以可以看到,流感病毒在肺泡组织、支气管 管周都能检测到,说明病毒可能在这些地方可以复制,不然不会有蛋白产生的。

出现白肺的SARS-CoV2的患者肺部,如果进行病理检查可能会和上面雪貂的结果类似,所以需要对炎症进行干预。

清肺排毒汤治疗可能能对患者的白肺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目前下结论尚早。

同时希望有关方面可以对这些抑制炎症的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比如已经临床批准的甘草酸二铵等,或者进行同情用药,可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降低病死率,挽救更多生命。

参考

  1. ^ In vitro inhibition of coronavirus replications by the traditionally used medicinal herbal extracts, Cimicifuga rhizoma, Meliae cortex, Coptidis rhizoma, and Phellodendron cortex. J Clin Virol 2008 Feb
  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extracts of Cibotium barometz, Gentiana scabra, Dioscorea batatas, Cassia tora, and Taxillus chinensis inhibit SARS-CoV replication. J Tradit Complement Med 2011 Oct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42999/
  3. ^ Glycyrrhizin inhibits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infection and attenuates the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inhibition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Arch Virol. 2017 Jun;162(6):1467-1476. doi: 10.1007/s00705-017-3259-7.
  4.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glycyrrhizin diammonium and lithium chloride o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nfection in vitro. Avian Pathol. 2009 Jun;38(3):215-21. doi: 10.1080/03079450902912184.
  5. ^ Glycyrrhizin, an active component of liquorice roots, and replication of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Lancet. 2003 Jun 14;361(9374):2045-6.
  6. ^ Antiviral activity of glycyrrhizic acid derivatives against SARS-coronavirus. J Med Chem. 2005 Feb 24;48(4):1256-9.
  7. ^ http://ypk.39.net/501875/manual/
  8. ^ Dynamic Profile of Laboratory Parameters in 33 Patients With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CIP). JAMA, 2020, doi:10.1001/jama.2020.1585.
  9. ^ Vet Pathol. 2012 May;49(3):562-8. doi: 10.1177/0300985811429812.
user avatar

不是针对这个问题,但我要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个很下面很下面的@chalkit的答案做一下比较科学的解答。

首先知乎显示chalkit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可他的答案没体验出一点专业性,最关键的是由于说到了他的痛处,他删除了我辛苦码的1250个字的评论。

在这里顺便告诉@chalkit:傲慢与无知同样可怕。把你自己的一句话送给你,千万记住:看不懂的东西不要随便信,更不要随便喷。你还是删帖吧,不然还会有其他专业人士否定的你哑口无言,显得你多不专业[不抬杠][不抬杠]

下面是我对他的回答的评论与解析: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披着科学外衣的无知。

我要用你所学的专业来推翻你,用你所应该了解的知识否定你。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小毒,但毒性绝不是因为马兜铃酸,此草本植物马兜铃酸只存在于地上部分,而细辛的用药部位为根及根茎。我们用西医的方式来分析一下细辛的药用部位,本品含挥发油:成分有甲基丁香酚(食用香精及烟草中常使用),少量黄樟醚(本品所含的主要毒性物质,高温煎煮可破坏),消旋去甲乌药碱(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等作用),华细辛醇浸膏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大剂量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可麻痹呼吸肌。药典规定的细辛用量为一钱(3g),这是指的单用散剂的量,而不是汤剂,汤剂有明确的用法,汤剂沸腾后开盖文火煎煮半小时以上,挥发油会被蒸发和被高温破坏。正常的汤剂用量应该为10-15g,细辛本是医圣手中救危亡于顷刻的一号大将,但很可惜这位大将被囚禁达900年之久。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西药强心类药物洋地黄和地高辛,需不需要强调安全剂量,需不需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使用。抛开剂量谈毒性?现在临床使用的很多西药毒性要大的多,为什么对中医就是另一个标准?再说泽泻,不管是从中医角度还是医用化学角度分析,没有任何毒性,相反西医研究表明泽泻所含成分有降压降血糖还有抗脂肪肝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当然我本人是非常反对用西医的方式来分析中药的,有机化学实在太原始太鸡肋了,无法分析复杂的大处方药,而且分析来分析去基本都能和老祖宗告诉我们的相吻合,有的之前没法相吻合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最后还是证明古人是对的。现代有机化学分析中医药就像要求用算盘做超级计算机的事,而我们是可以用算盘算出原子弹的中华民族,我们确实不应该太低估古代人的智慧。还有现在动不动就要求中医做大样本双盲实验,实在是可笑至极,中医在个体诊疗方面领先西医几千年,古人早就用无数的人民群众做过实验了,西医还在用小白鼠,西医现在才刚开始关注和发展个体诊疗,却逼着中医倒退和他一样,崇洋媚外确实没边了。

本人中医西医都略涉猎,其实他们各有优势领域,不吹不黑在临床很多方面有的中医先进,有的西医先进,他们就像两个不同的科室,各有自己所擅长的优势领域。世界上所有医学都是经验医学,做实验也好做临床也好,都是在不断总结治疗经验,优化治疗方式方法。西医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学科符合科学标准,但西医的临床各学科绝对不符合科学标准。在临床上,西医和中医都是无法证伪的,也都不符合现在所定义的科学范畴,所有能否定中医的逻辑都可以反过来否定西医,医学是否科学的争议反映的不是医学本身的问题,而是“科学”的定义出现了问题。中医和西医都应该归于生命科学范畴,而生命科学只有一种依据——“实践出真知”,生命科学的特点不是“可证伪”,而是“被证明”。中医和西医都应该属于现代医学也即是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如果展开了说,这里面的知识,不是几个帖子可以写的开的。我知道凭我一己之力很难让被机械科学僵化的众位大咖改变自己的思维。但我希望中医可以继续默默的牛X,拯救更多的人,希望疫情尽快过去,中西医继续百家争鸣而不是互黑,共同造福人类吧

user avatar

键盘侠太多。

理论不去扯了。广谱抗微生物,提高免疫力是中药的传统优点。

千万别用注射剂,尽量不吃胶囊。中药和中成药的汤剂、冲剂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user avatar

截止2020-2-6 18:00

治愈

河北9例、山西6例、陕西7例、黑龙江8例。

214*0.9=192.6

这个有效到底是啥有效?有效离治愈差距有多大呢?


某个中药学专业的概率就是这么一个水平,真是够专业!!



那个小都比到底是谁在造谣啊?反转、反疫苗、吹中医还真是高度一致呢。

user avatar

不吹不黑。

从新冠症状来看,咽喉肿痛、干咳、食欲不振是大多数人的早期症状。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大量补水,可以减轻以上症状。

中药吧,一般一天两次,一次一大碗。

这一大碗中药,起码是一大碗开水,缓解了咽喉肿痛。

因为这玩意儿很苦啊,你得再喝一碗白开水。

这就是两大碗开水。

一天两次,就是四大碗开水。

一般的咽喉肿痛、干咳,每天这么个喝法,就缓解很多了。

先不说别的,就这四大碗开水,就很有效。

user avatar

身为外行人士的我选择相信医学大家,现在这种疫情时刻,又没有特效药,不幸中招了不听医生的死得更快。

这次疫情网上听到过很多的一句话就是:钟南山说动才能动。

我跟大家一样相信钟老的话。

user avatar

这个新闻里的写法:百分之多人起效Blahblah不是临床实验结果的正常写法,就好像有人问你你今年几岁,你回答你120斤了,纯属哄骗外行人。

即使是课后习题水平的最粗糙的写法也应该写成,对比安慰剂组与传统用药组药理指标平均上升多少,5%置信水平显著,副作用率多少多少。

更专业的对比传统治疗方案的非劣效,优效性报告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当然二流报纸为什么这么卖力搞这个大家都懂,但如果每日简报里贴的这些他还信的话……唉,可怜。

user avatar

真的有效就早点公布这项临床研究的具体细节。从研究方法到数据和统计,让中医黑闭嘴。

如果没用,仅仅是双黄连新闻的翻版,就早点出来澄清。免得中医粉集体自嗨。

但是我知道一点,如果是某种西药宣布临床有效率90%,从临床症状到影像学表现都有改善的话绝不会有这么炸锅的效果。但凡和中药沾点边,无脑黑和无脑粉就来劲了。各种抖机灵,风凉话,跳大神全来了,特别有意思。

现在感染人数已经这么多了,群众情绪非常紧张。真心希望新药物新疗法的研究都正规一点,宣布结果的时候都谨慎一点。

关于治疗方面的问题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去国务院网站关注最新版的诊疗指南就好。

user avatar

非临床医学专业,略表看法仅供参考。

家父正宗西医本科,医院院长,门诊主任级,一方小名医,已退休。然多年行医中发现很多西医无法克服或者解决的问题,近30年来中医成为重要治疗手段,强调中西医结合。

我先说自己的一个小感受,大学时有一次感冒,非常严重,咳嗽的睡不着觉,去外面小诊所,开了一盒“苦甘冲剂”,我只喝了一袋,第二天就不咳了,立竿见影,印象极深。记住,后面还要说。

我浅浅地认为,中医药主内,强调通过中药或者其他方式调理,增强自身的“内力”,可能是免疫力,也可能是多脏器之间的“协调默契”,从而抵御外敌(病毒或者细菌)。中医药对于非先天性(遗传性)的慢性病应该是最有效的,如新冠肺炎,慢慢调理就能剥茧抽丝的解决问题。然对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或者烈性病毒或细菌感染个体体质不足以抵抗时,中医药可能也不足以提升内力来抵御而败走麦城。

相对而言,西医应该是强调外力干涉而治疗,青霉素,格列宁等都是力证。

就事论事,新冠病毒之所以造成重症或死亡,主要不是肺部感染,要知道ACE2阳性细胞只占肺部细胞1%左右。之所以快速发展成为白肺,那都是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的自我无差别攻击。多器官衰竭同样是免疫因子风暴导致的,或者是过度缺氧导致的无可逆损伤。因此,无论是谁,在最早期免疫系统开始猛踩油门时,就应该把脚放在离合器或者刹车上,控制一下。当年SARS就是使用大量激素来治疗但是造成严重后遗症。但是没办法,SARS来的太猛太狠。这一次,有了更好的方案。

新冠属于自限性疾病,中药可以非常好的发挥其优势。前面说了,苦甘冲剂,里面的甘草,是关键。张仲景作为医圣,岂是尔等无知小辈在这龇牙咧嘴胡言乱语的?我没看过伤寒论,也知道在当时那就是智慧的最高精髓,且如今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如甘草。经方中十方九草,为什么?甘草的活性成分甘草酸,是一种自然进化的完美产物,可以类似糖皮质激素,有效抑制免疫应激的过度反应,起到免疫刹车的作用,可以抗炎保肝,又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就像青蒿素一样,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甘草被称为国老,可见一斑。去网上找找武汉大学丁虹教授的甘草酸二胺治疗方案,如出一辙的指导思想。西医的思想,则是上IL-6单抗来阻断细胞因子风暴,这玩意得多贵啊!中药要起的,就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人类进化几十万年,我们的免疫系统远远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强大那么伟大那么完美。要有那么好,为什么我们抵御不了一点小小的病毒一点小小的细菌,为什么不能活到200岁。相反,免疫系统一旦出现紊乱,那就是非常乱,导致的问题就是严重的。

所以,我认为,只要得了新冠,发现开始,立即进行中药治疗,即可大幅降低重症和危重症比例。对于还是转为重症的,再上西医各种抢救措施。

这个药方我觉得有效,应该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这一信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看待。一、 信息来源与官方定性: 信息来源: 该信息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是一个官方的、负责管理中医药事业的政府机构。官方发布的信息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官方定性: “总.............
  • 回答
    关于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关于“中医的科学性不容否定”的言论,这无疑触及了近年来关于中医科学性讨论的核心,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背景以及可能引发的各方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的表态性质和政治意图。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国家卫计.............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所谓“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的暴行”视频,这一问题涉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信息战的特征以及国际社会的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视频的来源 冲突背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两州)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矛盾的焦点。2022年2月,俄罗斯以“保.............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