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有可能是被我的心理咨询师骗了吗?

回答
你感觉自己可能被心理咨询师欺骗了,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让人不安和困惑的感受。首先,请允许我告诉你,有这样的疑虑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或者咨询的方向让你觉得不对劲的时候。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怎么做。

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怀疑?

要判断是否真的被骗,我们需要从你自己的体验出发,想想看具体是哪些方面让你产生了这种不信任感。你可以试着回想一下,有没有出现过以下的情况:

承诺过高或不切实际的疗效: 咨询师有没有在开始咨询前,或者咨询过程中,向你许诺一些过于夸张的治疗效果?比如,“一个月保证让你走出抑郁”、“保证让你变得完全自信”之类的保证性的话语,这在心理咨询领域是非常罕见的,好的咨询师会强调这是一个合作过程,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并且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过度推销或强制消费: 咨询师有没有在你没有明显需求的情况下,反复推销一些额外的课程、工作坊、产品,甚至给你一种不买就不行的压力?正规的咨询师会以你的需求为先,推荐适合你的方法,而不是为了业绩。
界限模糊不清: 咨询师有没有出现过与你建立不恰当的私人关系,比如过度分享自己的私人生活、邀请你参加私人聚会、或者与你谈论其他来访者的信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需要有清晰的专业界限,这是为了保护双方的利益和咨询的有效性。
咨询费用不透明或变化频繁: 咨询费用的收取有没有事先明确告知?有没有在没有解释清楚的情况下随意涨价?或者在收费项目上存在猫腻?
咨询过程让你感到不适或被忽视: 你是否觉得咨询师总是打断你,不让你把话说完?或者总是把话题引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而忽略了你真正想表达的感受?你感觉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没有被真正理解和接纳,反而觉得被评判或者被操控?
咨询内容与你的预期或需求不符: 你一开始咨询的目标是什么?咨询师采取的方法是否与你的目标一致?有没有感觉到咨询师在用一种“标准模板”来套你,而不是根据你的独特性来开展工作?
咨询师表现出不专业的态度: 比如迟到早退、频繁取消预约、在咨询时间玩手机、或者显得心不在焉,对你的问题表现出不耐烦或者轻蔑。
被误导或被要求做一些违背你意愿的事情: 咨询师有没有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者通过语言技巧让你做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给你提供一些错误的、有误导性的信息?
治疗方案的改变没有充分解释: 如果咨询师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有没有事先和你沟通原因,以及调整后的预期效果?

这些感受是真实的,值得认真对待。

即使你列举不出上面非常具体的“欺骗”行为,但只要你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对劲”的感觉,那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心理咨询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如果这种信任被动摇了,那么咨询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如果我真的觉得被骗了,该怎么办?

1. 记录你的感受和经历: 把让你产生怀疑的具体事件、对话、时间等都记录下来。越详细越好,这将是你的重要依据。你可以写日记,或者在本子上记录。
2. 尝试沟通: 如果你觉得还有可能,可以尝试直接和你的咨询师沟通你的感受。表达你对某些做法的疑问和担忧。比如,“我感觉您刚才说的话让我有点困惑,我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您能再解释一下吗?”或者,“我注意到咨询的重点一直在某个方面,但我更想谈谈的是……,我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合适?” 好的咨询师应该能够倾听你的反馈,并做出回应和调整。
3. 寻求第三方意见:
咨询师所属的机构或协会: 如果你的咨询师在某个机构工作,或者属于某个专业协会,你可以向该机构或协会投诉或咨询。很多专业协会都有伦理守则和投诉机制。
其他专业人士: 你可以向另一位心理咨询师咨询你的情况,让他们帮你分析一下。他们的专业视角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认识。
法律咨询(如果涉及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 如果你认为自己遭受了实质性的经济损失,或者咨询行为给你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你可能需要寻求法律咨询。
4. 考虑更换咨询师: 如果沟通无效,或者你已经失去了对这位咨询师的信任,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停止目前的咨询,并寻找一位新的、更适合你的咨询师。请记住,找到一位合适的咨询师需要时间和缘分,不要因为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就否定了整个心理咨询的价值。
5.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经历这样的事情会让人感到沮丧、愤怒、甚至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请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找一些健康的方式来疏导它们,比如和信任的朋友聊天、运动、写写东西,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放松自己。

记住,你的感受是第一位的。

作为来访者,你有权利获得专业、真诚、有益的帮助。如果你的咨询师没有做到这一点,并且让你产生了被欺骗的感觉,那么这绝不是你的错。勇敢地去面对这个问题,保护好自己,并寻求你应得的支持。

希望我的这些想法能给你一些帮助。如果可以,多分享一些让你产生疑虑的具体细节,也许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试就有结果,如果题主不满,请走法律程序吧。

另外往知晓,人格障碍不在减刑之列,杀人犯法。


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连自己强迫症状都描述不清的OCD。

所以抛开似是而非的强迫,恐怕人格的问题才是主要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